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详细答案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详细答案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详细答案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详细答案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一、 BDCBD ABDBD

二、 11、无意义; 12、全体实数; 13、=1;14、xby 2

,2x ;15、

b

a b

a 3426-+;

16、

2

11

; 17、2

(1)1n n +-; 18—23、略; 选做:⑴、

1191?,)

12)(12(1+-n n ;⑵、)2006(1003+x x ,

单元检测(二)

一、DCCDB DBC 二、9、-

61;10、-3.01×10-7

;11、5

2;12、1;13、11;14、24;15、4; 16、x ≠2;17、a<2;18、2,

三、19—22、略

23、500,160件;24、6天,

单元检测(三)

1.C 2.B 3.D 4.D 5.A 6.D 7.A 8.D 9.B 10.B 提示:运用差的比较法进行比较. 11.3,9 12.3.14×1012

13.

9

7

14.2(1)1n n +-,也可写成(2)n n n +

15.③、⑤ 16.

22ff f f - 17.a x ;()

ab x x b + 18.

100240100240

31x x x

++=+- 提示:甲、乙两种涂料质量之和等于新涂料的质量. 19.答案不唯一,如

231x -,2

||1

1x x +-,1||1

x -等

20.n-12 提示:f (n )+f (1n )=2

21n n ++2

21()11()n n

+=221n n ++211n +=1

21.(1)5;(2)2

a b

+,1;

22.(1)x=-4;(2)x=3

2

23.20页

24.(1)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分别为12元,8元,卖出价分别为14.4元、10元. ?提示:设第一次甲购x 件,则乙购(750-x )件,依据题意,得 7200×

23÷3600x +7200?×13÷3600750x

-=?750-50 (2)甲购200件,乙购600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1680元.

单元检测(四)

1.B 2.C 3.A 4.A 5.B 6.B 7.A 8.B 9.B 10.D 11.2y x -=

12. 2 13.8y x =- 14.1

y x

=(不唯一) 15.(1)y=2x-6;(2)C (3,0),D (0,-6);(3)S △AOC :S △BOD=1:1.

16、0

17.解:(1)由图中条件可知,双曲线经过点A (2,1)

∴1=2m

,∴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

又点B 也在双曲线上,∴n=-2,∴点B 的坐标为(-1,-2). ∵直线y=kx+b 经过点A 、B .

∴122k b k b =+??-=-+? 解得11k b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2)根据图象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上方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即x>2或-1

19.解:(1)∵点C (1,5)在直线y=-kx+b 上,∴5=-k+b, 又∵点A (a,0)也在直线y=-kx+b 上,∴-ak+b=0,∴b=ak

将b=ak 代入5=-k+a 中得5=-k+ak,∴a=5

k +1.

(2)由于D 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交点

∴599y y k ak ?=

???=-+? ∵ak=5+k,∴y=-8k+5 ③ 将①代入③得:59=-8k+5,∴k=5

9,a=10.

∴A (10,0),又知(1,5),∴S △COA=1

2×10×5=25.

单元检测(五)

一、填空题 1、x y 100=

; 2、三,减小;3、3y x -=;4、-9;5、x

y 4

=;6、2. 二、选择题 1、C 2、B 3、D 4、C 5、A 6、B 7、A 8、B 9、C 10、A

三、解答题 1、(1)解:1800

v t

=

(2)200米/分 (3)6分钟 2、解(1)48m 3

;(2)将减少;(3)Q

t 48=

;(4)9.6m 3

;(5)4h. 3、解:(1)图略;(2)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x

y 60=. (3)x

x x y x w 120

6060)2()2(-

=?

-=?-=,当10=x 时,w 有最大值, 4、解:(1)设A 点坐标为(x,y ),且x <0,y >0, 则S △ABO =2

3

)(2121=?-?=??y x AB BO 得3-=xy ∵x

k

y =

即k xy =,∴3-=k ∴所求的两个函数解析式分别为x

y 3

-

=,2+-=x y . (2)在2+-=x y 中,令0=y ,得2=x . ∴直线2+-=x y 与x 轴的交点D 的坐标为(2,0),

由??

?

??-=+-=x y x y 32

解得??

?=-=3111y x ,???-==1322y x ∴交点A 为(-1,3),C (3,-1) ∴S △AOC =S △ODA +S △ODC =

42

1

2121=??+??y OD y OD . 5、解:(1)由题意得???-+=+-=1)1(212a k b a b ②-①得2=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1=.

(2)由???

??=-=x y x y 1

12 解得???==1111y x ,?????

-=-=2

2122y x ∵点A 在第一象限,∴点A 的坐标为(1,1)

(3)2112

2=

+=OA ,OA 与x 轴所夹锐角为45°,

①当OA 为腰时,由OA=OP 得P 1(2,0),P 2(-2,0);由OA=AP 得P 3=(2,0). ②当OA 为底时,得P 4=(1,0).

∴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分别是(2,0),(-2,0),(2,0),(1,0)

单元检测(六)

1.B 2.D 3.D 4.C 5.A 6.D 7.B 8.A 9.A 10.B

11.5

12.直角 13.

14.1 15.40° 16.略 三. 17.树高15m . 提示:BD=x,则(30-x )2-(x+10)2=202

18.连结AE,则△ADE ≌△AFE,所以AF=AD=10,DE=EF .

设CE=x,则

在Rt △CEF 中,E F 2=CE 2+CF 2,即(8-x )2=x 2+16,故x=3

所以,D 点在距A 点64米的地方,水渠的造价最低,其最低造价为480元. 19.(1)①S △ABQ =S △BCM =S △CDN =S △ADP =6 ②S 正方形ABCD =S 正方形MNPQ -4S △ABQ =25

20.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a 、b (a>b ),则依题意有:

22

513

a b a b +=??+=? ①2-②,得ab=6,(a-b )2=(a+b )2-4ab=1, ∴a-b=1,故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

21.若△ABC 是锐角三角形则a 2+b 2>c 2;若△ABC 是钝角三角形则a 2+b 2

单元检测(七)

一、1、2<x ≤5,且x ≠5;2、1

12+x 等;3、1,3;4、2222

233x xy y x y ++-;5、4.3×10-5

;6、y=

x

2

;7、1;

8、y =

1;9、-2

3

;10、89. 二、ABBBB BCC 三、19、

2

1; 四、20、⑴ x 1=5,x 2=51;⑵x 1=c, x 2=c

1; ⑶x-1+11-x =a-1+11-a ,x 1=a,x 2=1-a a ,不变

化思想,

21、⑴ 48 (2)t 随Q 的增大而减小 (3)t =

48

Q

(4)9.6 五、22、72800元. 23、⑴y=-

x

2

,y=-x-1 ⑵x <-2或 0<x <1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八)

一、BACBBA

二、填空题:7、9 8、12 9、36 10、(1)、(2)、(6);(3)、(4)、(5)或(3)、

(4)、(6) 11、100 12、7 13、 14、10;5 三、15、有铅笔作图痕迹,有点O 为所作点为水井的结论, 四、16、

证1:∵ E 为BC 中点,

∴BE = EC =

2

1BC, ∵BC =2AB

∴AB =BE =EC =DC

∴∠BAE =∠BEA,∠CED =∠CD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C =180°

∴∠BAE +∠BEA +∠CED +∠CDE +∠B +∠C =360° ∴2(∠BEA +∠CED )+180°=360° ∴∠BEA +∠CED =90°

∴∠AED =180°-(∠BEA +∠CED )=180°-90°=90° 其他证法正确的也给分, 17、证:∵BE =DF,EF =EF,

∴BE +EF =DF +EF ∴BF =ED

∵AD =BC,AE ⊥BD,CF ⊥BD, ∴⊿AED ≌⊿CFB ∴AD =BC

∴∠ADB =∠CB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8、证:∵CE 平分∠ACB,EA ⊥CA,EF ⊥BC ∴AE =FE ∵∠1=∠2

∴⊿AEC ≌⊿FEC ∴AC =FC

∵CG =CG (10分) ∴⊿ACG ≌⊿FCG ∴∠5=∠7 =∠B

∴GF ∥AE ∵AD ⊥BC,EF ⊥BC

∴AG ∥EF

∵AG =GF (或AE = EF )

∴四边形AGFE 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用其他方法证明也可,

19、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AC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AC =

x

∴S 菱形AEFC =AE ·CB =

x ·x =

x 2=9

∴x 2=9 ∴x =±3 舍去 =-3 答:正方形的边长为3,

20、证:∵F 、G 、E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 ∴FG ∥BC,FE ∥GC ∴EF =GC =

2

1AC ∵在Rt ⊿ADC 中,

∵DG 为斜边AC 边上的中线 ∴DG =

2

1AC ∴EF =DG ∵FG ∥BC ∴FG ∥DE 且FG ≠DE

∴四边形EDGF 是等腰梯形,(其他证法合理也给分)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九)

一、CDBDD BDCCD

二、11.4 12.40cm 4003cm 2 13.5cm 24cm 2 14.平行四边形 15.15 16.15° ?17.12 18.8.6cm 19.34cm 20.如图,作AE ⊥BC 于E,DF ⊥BC 于F, ∴AD=EF,设BE=x . 则AB=2x,DC=2x,FC=x,

∴BD 平分∠ABC,∴∠DBC=30°. ∴DC=

1

2

BC,∴BC=4x . ∴EF=2x=AD .

又∵AB+BC+CD+AD=30,

∴4x+6x=30,x=3,∴AD=6(cm ).

21.过D 点作DF ∥A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则四边形ACF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C=DF,AD=CF.

因为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AC=BD, 所以BD=DF,又已知AC⊥BD,DF∥AC,?

所以BD⊥DF,则△B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因为DF⊥BC,所以

DE=1

2

BF=

1

2

(BC+CF)=

1

2

(BC+AD)=

1

2

(7+3)=5(cm).

22.先证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后证AE=CE,即可,

23.证明:如图,连接AN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DN=NC,∠1=∠2,∠D=∠3,

∴△ADN≌△ECN,

∴AN=EN,AD=EC.

又AM=MB,∴MN是△ABE的中位线.

∴MN∥BC,MN=1

2

BE(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BE=BC+CE=BC+AD,

∴MN=1

2

(BC+AD).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十)

一、CDBBB ABBBA DD

二、13.3

2

14.7 15.90,2 16.8 17.10 18.小李 19.31,46.5 20.平均数、

众数

三、21.(1)解:众数是:14岁;中位数是:15岁

(2)解:∵全体参赛选手的人数为:5+19+12+14=50名又∵50×28%=14(名),∴小明是16岁年龄组的选手22.1.69

23.(1)2.44小时(2)2.5小时,3小时(3)略,24.(1)设P1,P4,P8顺次为3个班考评分的平均数;

W1,W4,W8顺次为三个班考评分的中位数;

Z1,Z4,Z8顺次为三个班考评分的众数.

则:P1=1

5

(10+10+6+10+7)=8.6(分).

P4=1

5

(8+8+8+9+10)=8.6(分),P8=

1

5

(9+10+9+6+9)=8.6(分);

W 1=10(分),W 4=8(分),W 8=9(?分);Z 1=10(分),Z 4=8(分),Z 8=9(分) ∴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

而用中位数(或众数)?能反映差异,且W 1>W 8>W 4(Z 1>Z 8>Z 4) (2)给出一种参考答案,选定

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3:2:3:1:1 设K 1、K 4、K 8顺次为3个班的考评分, 则:K 1=0.3×10+0.2×10+0.3×6+0.1×10+0.1×7=8.5 K 4=0.3×10+0.2×8+0.3×8+0.1×9+0.1×8=8.7 K 8=0.3×9+0.2×10+0.3×9+0.1×6+0.1×9=8.9

∵K 8>K 4>K 1,∴推荐初三(8)班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十一)

一、CDABB DACDD C

二、填空题

12、5x =,3 13、2(3+x)(3-X ) 14、< 15、经过对角线的交点 16、3 17、3

18、48y x =

或48y x =- 19、11

x z -=- 20、() 21、88分 22、4 三、解答题

23、1°可以作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则线段CD 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 边的中点D,则线段CD 将△ABC 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交BA 于点BA 与点D,则△BCD 就是等腰三角形, 24、(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 ∥CD,AD ∥BC,AD =BC

∴∠AGD =∠CDG,∠DCF =∠BFC ∵DG 、CF 分别平分∠ADC 和∠BCD ∴∠CDG =∠ADG,∠DCF =∠BCF ∴∠ADG =∠AGD,∠BFC =∠BCF ∴AD =AG,BF =BC ∴AF =BG

(2)∵AD ∥BC ∴∠ADC +∠BCD =180° ∵DG 、CF 分别平分∠ADC 和∠BCD

∴∠EDC +∠ECD =90° ∴∠DFC =90°∴∠FEG =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 =EG 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 =∠FGD,四边形ABCD 为矩形,DG =CF 等等, 25、(1)13;(2)选择张成,因为他的成绩较稳定,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26、(1)915(05)300(5)x x y x x

+≤

=?≥?? (2)20分钟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十二)

一、CCACD B BC BD D

二、1.①x(x+3)(x-3);②a=1,且b ≠-1;③-x 2

y ;2.6

.y x

=

3.k>0. 4. 运用菱形的识别即可,答案不止一个 5.67.5° 6.2+23 7. 5或7 8.乙. 9.

23

10.22.5°11. 158-

三、开动脑筋,书写规范哟(10题) 1.(1)

612

45a b ;(2)()2x x y y -;(3)23m -+;(4)8

2

x +; 2.(1)无解;(2)110

x = 3.0.8 m 4.(1)y = 3

,2y y x x

-=

=-+ (2)A (-1,3) B (3,-1) S △AOC =4 5. ∵矩形纸片 ∴∠A=∠ABC=900 又∵由折纸过程 ∴∠BCD=∠A=900 ∴∠A=∠ABC=∠BCD=900

∴矩形ABCD 又∵由折纸过程 ∴AB=BC ∴正方形ABCD

6.(1)猜想()0m m x c m x c +

=+≠的解是1x c =,2m

x c =; 验证:略 (2)由2211x a x a +=+--得22

1111

x a x a -+=-+

-- ∴11x a -=-,2

11

x a -=- ∴1x a =,211a x a +=-

八年级数学单元检测题(十三)

一、1、1 2、2 3

、 4、 7 5、3.6 6、43 7、72.5 8、填写①BC AD // ②CD AB = ③?=∠+∠180B A

④?=∠+∠180D C 等正确答案均可以得分 9、-23 二、DCDA DADD 三、1、解:原式=x +2 当x =32

-时,原式=12

. 2、(1)x

2

y =-

;y =-x -1 (2)x<-2或0

3、(1)60天.(2)24天.

4、(1)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DCB=∠DAB=60° ∴∠ADE=∠CBF=60° ∵AE=AD,CF=CB

∴△AED,△CFB 是正三角形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BC,DC ∥=AB ∴ED=BF

∴ED+DC=BF+AB 即 EC=AF 又∵DC ∥AB 即EC ∥AF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2)上述结论还成立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C ∥AB,∠DCB=∠DAB,AD=BC,DC ∥=AB ∴∠ADE=∠CBF ∵AE=AD,CF=CB

∴∠AED=∠ADE,∠CFB=∠CBF ∴∠AED=∠CFB 又∵AD=BC

∴△ADE ≌△CBF ∴ED=FB ∵DC=AB

∴ED+DC=FB+AB 即EC=FA ∵DC ∥AB

∴四边形EAFC 是平行四边形 四、拓广探索

1、解:(1)16; (2)1700;1600; (3)这个经理的介绍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用1700元或1600元来介绍更合理些.(说明:该问中只要写对其中一个数据或相应统计量(中位数或众数)也得分)

(4)250050210008400346

y ?--?=≈1713(元). y 能反映.

2. (1)证四边形EFOG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四边形EFOG 的周长=2(OG +GE )=2(OG +GB )=2O B ,(2)把等腰梯形ABCD 改成矩形或正方形均可;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清三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BCD的周长为32,AB=4,则BC的长为( B) A.4 B.12 C.24 D.28 2.在?ABCD中,若∠A=2∠B,则∠D的度数是( B) A.50° B.60° C.70° D.80° 3.菱形的周长为8 cm,高为 2 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之比为( A) A.3∶1 B.4∶1 C.5∶1 D.6∶1 错误!,第5题图) ,第6题 图) 4.(2019·无锡)下列结论中,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C) A.内角和为360°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5.(2019·赤峰)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CD的中点,则OE的长是( A) A.2、5 B.3 C.4 D.5 6.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在落点B′处,若∠1=∠2=44°,则∠B 为( C) A.66° B.104° C.114° D.124° 7.(呼和浩特中考)顺次连接平面上A,B,C,D四点得到一个四边形,从①AB∥CD;②BC =AD;③∠A=∠C;④∠B=∠D四个条件中任取其中两个,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的情况共有( C) A.5种 B.4种 C.3种 D.1种 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E∥BD,DE∥AC,若AC=4,则四边形CODE的周长为( C) A.4 B.6 C.8 D.10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习题

第4页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D C 2、 (1)3,4,8;(2)5,6,11;(3)5,6,10. 5页 1、如图,(1)(2)和(3)中的三个B 有什么不同?这三条△ABC的边BC上的高AD在各自三角形的什么位置?你能说出其中的规律吗? B(D) C D B 2、 (1)如下页图(1),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则AB=2____,BD=____, AE=1/2____. (2)如下页图(2),AD,BE,CF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____, ∠3=1/2____,∠ACB=2____, AA F FE E B D C B D C 习题11.1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E C 2、长为 3、 C B C B C (2)(3 4ABC中,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填空:(1)BE=____=1/2____.

(2)∠ A (3)∠AFB=____=90° (4) E D F C 5、选择题。 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12页 例1如图,在△ABC 中,∠BAC =40°, ∠B =7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ADB 的度数. C D A B 例2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 13页 1.°,从B处观测C处时仰角∠CBD=45°.是多少? 2.ABCD,其中∠A=150°,, ∠B= D 14页 1、D,∠ACD与∠B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C D B 2、如图,∠C=90°,∠1=∠2,△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北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 ∠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 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3.15cm,15cm,5cm 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 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5cm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 2.(1)∠4(2)∠3(3)∠1∴∠BAP=∠CAP(第5题) 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 2.3,90°,50° 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 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 ∠BDC=∠CEB=90°,BC=CB,∴△BDC≌△CEB(AAS).∴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A)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带答案) 第十六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x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D) A.x>2 B.x<2 C.x≥2 D.x≤2 2.(2016·自贡)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B) A.10 B.8 C. 6 D. 2 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D) A.3+4=7 B.35-5=3 C.2×5=10 D.18÷2=3 4.如果a+a2-6a+9=3成立,那么实数ɑ的取值范围是(B) A.a≤0 B.a≤3 C.a≥-3 D.a≥3 5.估计32×1 2+20的运算结果应在(C) A.6到7之间B.7到8之间C.8到9之间D.9到10之间 6.1 2x4x+6x x 9-4x x的值一定是(B) A.正数B.非正数C.非负数D.负数 7.化简9x2-6x+1-(3x-5)2,结果是(D) A.6x-6 B.-6x+6 C.-4 D.4 8.若k,m,n都是整数,且135=k15,450=15m,180=6n,则下列关于k,m,n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 A.k<m=n B.m=n>k C.m<n<k D.m<k<n 9.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A.3-2的倒数是3+ 2 B.x2-x一定是非负数 C.若x<2,则(x-1)2=1-x D.当x<0时,-2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0.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3,若A点关于B点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为(A)

A .23-1 B .1+ 3 C .2+ 3 D .23+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3a -1与2a +3能合并,那么a =__4__. 12.计算:(1)(2016·潍坊)3(3+27)=__12__; (2)(2016·天津)(5+3)(5-3)=__2__. 13.若x ,y 为实数,且满足|x -3|+y +3=0,则(x y )2018的值是__1__. 14.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2+2ab +b 2-b 2=__-a __. ,第17题图) 15.已知50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为__2__. 16.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x 3-5x =__x (x +5)(x -5)__;(2)m 2-23m +3=__(m -3)2__. 17.有一个密码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输出的值为3时,则输入的x =__22__. 18.若xy >0,则化简二次根式x -y x 2的结果为__--y 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2分)计算: (1)48÷3-12×12+24; (2)(318+1 672-418)÷42; 解:(1)4+ 6 (2)94 (3)(2-3)98(2+3)99-2|-32|-(2)0. 解:1 20.(5分)解方程:(3+1)(3-1)x =72-18. 解:x = 32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13.3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习题13.3答案 1.(1) 35度,35°; (2) 解:当8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时,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底角为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出顶角为180°-80°-80°=20°;当8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那么它的两个底角相等,均为1/2(180°-80°)=50°. 综上,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20°,80°或50°,50°. 2. 3.解:∵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 ∴每个底角的度数是1/2×(180° - 36°)=72°.∴∠AMB=180°-72°108°. 4.

5.证明:CE//DA,∴∠A=∠CEB. 6. 7. 8.已知:如图13 -3-29所示,点P是直线AB上一点,求作直线CD,使CD ⊥AB于点P.

作法:(1)以点P为圆心作弧交AB于点E,F, (2)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2EF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过C,P作直线CD,则直线CD为所求直线. 9.解:他们的判断是对的.理由: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重合. 10. 11.

12. 13.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两腰上的高相等.以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为例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中,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BD=CE.

14. 15.解:如图13-3-31所示,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过点D作DE ⊥AB于点E,则△ADC≌△ADE≌△BD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91页复习题答案1.解:除了第三个图形,其余的都是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略. 2.解:如图13-5-22所示.

初二数学下册练习题

1、△ABC 中,∠C=90°,AD 平分∠BAC ,ED ⊥BC ,DF//AB ,求证:AD 与EF 互相垂直平分。 A B C D E F 2、我市某中学举行“中国梦?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初、高中部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队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OAB 为此函数的坐标三角形. (1)求函数3 34y x =- +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若函数3 4 y x b =-+(b 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周长为16, 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选手编号

4、如图,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F G E H C D B A 5、小聪和小明沿同一条路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校与图书馆的路程是4千米.小聪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当小聪从原路回到学校时,小明刚好到达图书馆.图中折线OA-AB-BC和线段OD分别表示两人离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聪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小聪返回学校的速度为_________千米/分钟; (2)请你求出小明离开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点,且∠FAE=∠EAD, (1)求证:EF⊥AE. (2)将“正方形”改为“矩形”、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2,你认为仍然有“EF⊥AE”.若你同意,请以图2为例加以证明;若你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秋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清2(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单元清2 检测内容: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点,且∠C=60°,∠ABD=35°,则∠BAD的度数是( ) A.60° B.35° C.85° D.不能确定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4题图 如图,在△ABC和△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 B.BC=EF,AC=DF C.∠A=∠D,∠B=∠E D.∠A=∠D,BC=EF 3.下列条件中,能作出唯一的三角形的条件是( ) A.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B.已知两边及一角作三角形 C.已知两角及一边作三角形 D.已知一锐角和一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D,AD=BC,OA=OC,BO=DO,直线EF过O点,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最多有( ) A.2对 B.3对 C.5对 D.6对 5.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D.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如图,在△ABC中,∠A∶∠ABC∶∠ACB=3∶5∶10.又△A′B′C≌△ABC,则∠BCA′∶∠BCB′等于( ) A.1∶2 B.1∶3 C.2∶3 D.1∶4 7.△ABC≌△DEF,AB=2,AC=4,若△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取值为( )

A.3 B.4 C.5 D.3或4或5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8.如图,∠ADB=∠ACB=90°,AC=BD,且AC,BD交于点O.有下列说法:①AD=BC;②∠DBC=∠CAD;③∠DCA=∠CDB;④AB∥CD.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D,E分别是角两边上的点,且OD=OE,则线段DE与OC 的关系是( ) A.OC⊥DE B.OC平分DE C.OC⊥DE且OC平分DE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下列结论:①DA平分∠CDE;②∠BAC=∠BDE;③DE平分∠ADB;④BE+AC=AB.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如图,点B在AE上,且∠CAB=∠DAB,若要使△ABC≌△ABD,可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已知∠A=∠D,∠1=∠2,那么要得到△ABC≌△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A、∠E=∠B B、ED=BC C、AB=EF D、AF=CD 2、如图2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 3、如图3所示,在△ABC中,∠B=∠C,AD为△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BD≌△ACD B、AB=A C、AD是△ACD的高 D、△ABC是等边三角形 图1图2图3 4、如图4,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4 5、如 图5,AO=BO,CO=DO,AD与BC交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如图6,已知∠1=∠2,欲证△ABD≌△ACD,还必须从下列选项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项是() A、∠ADB=∠ADC B、∠B=∠C C、BD=CD D、AB=AC 图5图6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如果△ABC ≌△DEF ,△DEF 的周长为13,DE=3,EF=4,则AC 的长() A 、13B 、3C 、4D 、6 9、已知如图7,AC ⊥BC ,DE⊥AB,AD 平分∠BAC,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ED=BCB 、DE 平分∠ADBC、AD 平分∠EDC D 、ED+AC>AD 10、如图8,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②③去 图7图8 二、填空(每题3分,共15分) 11、如图9已知△OA`B`是△AOB 绕点O 旋转60°得到的,那么△OA`B`与△OAB 的 关系是,如果∠AOB=40°,∠B=50°, 则∠A`OB`=∠AOB`=。图9 12、△ABC 中,AD⊥BC 于D ,要使△ABD≌△ACD,若根据“HL”判定,还需要加条件,若加条件∠B=∠C,则可用判定。 13、如图10,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BC=12cm ,BD=8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14、如图11,∠1=∠2,要使△ABE≌△ACE 还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15、如图12,已知相交直线AB 和CD ,及另一直线MN ,如果要在MN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则这样的点至少有个,最多有个。 图10图11图12 三、解答题 16、(7分)如图所示,太阳光线AC 和A`C`是平行的,同一时刻两个建筑物在太阳下的影子一样长,那么 建筑物是否一样高?说明理由。 17、(7分)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 ,支撑杆OE=OF ,AE=31 AB ,AF=3 1AC ,当O 沿AD 滑动时,雨伞开闭,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 与∠CAD 有何关系?说明理 由。 18、(8分)画图,如图是三条交叉公路,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要建一个购物中心,使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这样 的地址有几处?请你画出来 19、(8分)如图,直线a//b ,点A 、B 分别在a 、b 上,连结AB ,O 是AB 中点,过点O 任意画一条直线与a 、b 分别相交于点P 、Q ,观察线段PQ 与点O 的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信达 初中数学试卷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321,421,521 C .3,4,5 D .4,721,82 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 A .在△ABC 中,∠C =∠A 一∠ B ,则△AB C 为直角三角形 B .在△AB C 中,若∠A ∶∠B ∶∠C =5∶2∶3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C .在△ABC 中,若a =53c ,b =5 4c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D .在△ABC 中,若a ∶b ∶c =2∶2∶4,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四组数:①9,12,15;②7,24,25;③32,42,52;④3a ,4a ,5a (a >0)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 形的边长的有( ) A .4组 B .3组 C .2组 D .1组 5.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正方形A 的面积为( ) A . 6 B . 36 C . 64 D . 8 6.一块木板如图2所示,已知AB =4,BC =3,DC =12,AD =13,∠B =90°,木板的面积为( ) A .60 B .30 C .24 D .12 7.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 ,12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 .6cm B .8.5cm C .1330cm D .13 60cm 8.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 A D B C 图2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 ∠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 ∠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 ∠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

∠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3.(1)DAB(2)BCD4.∵ ∠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 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 ∠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 ∠AB′E=∠B=90°=∠D又∠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八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清二 浙教版

检测内容: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2条对称轴的是(D ) 2.(xx·包头)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 ,其中一边长为2 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A .2 cm B .4 cm C .6 cm D .8 cm 3.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A .∠A ∶∠ B ∶∠ C =5∶12∶13 B .∠A ∶∠B ∶∠C=2∶3∶5 C .∠A ∶∠B ∶∠C =1∶2∶3 D .∠A -∠B=∠C 4.如图,△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下列结论中:①∠BAD =∠CAD ;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CD ;④若点P 在直线AD 上,则PB =PC.其中正确的是(D)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在AB 边上,将△CBD 沿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E 处,若∠A=26°,则∠CDE 的度数为(A) A .71° B .64° C .80° D .45° ,第4题图) ,第5题图) , 第6题图) ,第7题图) 6.如图,在△ABC 中,点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若AB =AC =5,BC =6,则BP 的最小值为(A) A .4.8 B .5 C .4 D .24 7.如图,在△ABC 中,∠ACB =90°,M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AC ,BC 延长线 上的点,且CE =CF =12 AB ,则∠EMF 的度数为(D) A .30° B .35° C .40° D .45° 8.(xx?武汉)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ABC 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计算:1232-124×122=_________. 2. 直线y =-3x +5过第_______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3. 若正比例函数y =(m -1)x ︳m ︱-3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________.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 ,将底边长y (cm )表示成腰长x (cm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已知y -1与x+3成正比例,且x =2时,y =10,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6.请你写出一个以???==5 2y x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组? ??=+=-a y x y x 7435中,x ,y 的值相等,则a = ________. 8.已知不等式组???+<+->m x m x 121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四个图像(如图)中,不表示某一函数的是 ( ) A B C D 2.函数y =12-x + 1 1-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 ≠1 B.x ≥21 C.x ≥21且x ≠1 D. x ≥2 1或x ≠1 3.点A (-5,y 1)和B (-2,y 2)都在直线y =-2 1x 上,则y 1与y 2的关系是( ) A. 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

4.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甲跑5秒钟后就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 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若设甲、乙每秒钟跑x 、y 米,列出方程组为 ( ) A .???=-=+2445105y x y x B. ? ??=-+=y x y x 4241055 C .???=-=-x y x y x 2)(410)(5 D. ???=-=-y y x y x 2)(41055 5.不等式组?????-≤-->x x x 28432的最小整数解为 ( ) A.-1 B.0 C.1 D.4 6. 一次函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当y >0时,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 >2 B.x <2 C.x >3 D. x <3 7.如果一次函数当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 2<y <6,那么此函数的解 析式为 ( ) A .y =2x B. y =-2x+4 C.y =2x 或y =-2x+4 D.y =-2x 或y =2x-4 8.若b ≠0,且y =ax +b 的图像不过第四象限,则点(a ,-b )所在象限为 ( ) A .一 B.二 C.三 D.四 三、解答题:(19题8分,20、21题各10分,共28分) 1.解方程组:? ??=-=+1353958y x y x 21.解不等式组:-3≤232x -<1 2.画出一次函数y =3 2x -2 的图像,由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求x 取何值时,y =0? (2)当-1<x <1时,求y 的取值范围. (3)当-2≤y ≤-1时,求x 的取值范围. (4)在-2≤x ≤5范围,求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