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19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人类的呼吸系统在30岁以后开始老化,表现为解剖结构开始退行性变、生理功能开始减退,60岁后老化更加明显,因而老年人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病情常较重。
一、上呼吸道老年人的鼻道变宽,鼻腔黏膜变薄,鼻黏膜的加温、加湿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患鼻窦炎及呼吸道感染;嗅神经细胞数量随增龄而减少、萎缩、变性,使嗅觉减退;鼻黏膜干燥,血管脆性增加及收缩能力差,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老年人的咽、喉黏膜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老年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咽喉肌肉退行性变,出现吞咽功能下降,在进食流质时易发生呛咳。
二、下呼吸道1.气管、支气管的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萎缩,平滑肌明显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纤毛倒状,肋骨钙化及骨化,导致气管及支气管略扩张。
小气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黏液潴留,使部分小气道管腔变窄、气流阻力增大,尤其是呼气阻力增加而易发生呼吸困难。
2.肺的改变老年人的肺组织萎缩,硬度加大,弹性下降,易导致肺不能有效扩张,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塌陷,使肺通气不足。
另外,由于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减少,肺弹性回缩能力减弱,肺活量与最大呼气量减少。
三、胸廓和呼吸肌由于胸椎椎体退行性变、压缩致脊柱后凸,肋骨走向变化,胸骨前突,使胸廓的前后径增大,由青年时的扁圆形变成桶状形。
肋骨钙化、肋胸关节钙化及周围韧带硬化,使整个胸廓的活动度受限;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肌力减弱,膈肌活动减小,使呼吸效能降低。
所以,老人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造成呼吸道阻塞。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组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目前COPD在全球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副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和喉;下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小儿易患呼吸系统感染,与其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有关。
(一)鼻小儿鼻腔相对较短,后鼻道狭窄,无鼻毛,而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感染。
感染后黏膜充血、肿胀,引起鼻腔狭窄甚至堵塞,出现张口呼吸,影响吸乳。
婴幼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瓣膜发育不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结膜炎。
(二)咽婴幼儿咽部狭窄且垂直,咽鼓管相对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部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
扁桃体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则少见。
(三)喉小儿喉部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喉腔及声门裂较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故喉部炎症时易引起声嘶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四)气管与支气管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支撑作用弱,黏膜血管丰富,而黏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驱除吸入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易感染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由于右侧支气管较左侧直、短、粗,若发生气管异物则易进入右支气管,造成肺不张、肺气肿。
(五)肺婴幼儿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肺泡小而且数量少,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比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
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肺不张等。
(六)胸廓婴幼儿胸廓呈圆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呼吸肌发育不完善,膈位置较高;胸腔较小,而纵隔相对宽大。
这些因素使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扩张,通气、换气受限,患病时易发生缺氧发绀。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精品文档交流。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具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1.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位于面部中部。
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被细微的毛发和粘液覆盖,起到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的作用。
2.喉咙喉咙位于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点。
它包括会厌、声带和声门等结构,具有阻止食物进入气管的作用。
3.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位于胸腔中。
它由多个环状软骨组成,内壁有纤毛和粘液,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4.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两根主支气管,进一步分为小支气管。
它们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最后到达肺泡。
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和气体交换两个方面。
1.呼吸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组织器官之间的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
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最后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中枢呼吸系统的工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之间的呼吸中枢髓状核,它接受来自化学和神经输入的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1.化学输入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敏感。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气体交换得以恢复平衡。
2.神经输入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大脑皮质、呼吸肌肉和感觉器官的神经输入的影响。
情绪、疼痛和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结构。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有黏膜覆盖,能够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
空气经过鼻腔后进入咽部,咽部是一个共用的通道,它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从咽部进入喉部,喉部是空气通过的狭窄部位,其中有声带和会厌等结构。
气管是呼吸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是软骨支架支撑的,下段是软骨环支撑的。
气管在胸腔内分为两支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支气管在肺内分为一系列的小支气管,最终分为肺泡。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是指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的气体进行交换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当肺容积增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当肺容积减小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加,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协同收缩和松弛来实现。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而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解剖结构的协同工作。
例如,鼻腔的存在可以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使其适应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需求。
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支结构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位,使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呼吸运动则通过调节肺容积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机体的氧气需求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需要。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通过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实现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相互协同工作,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和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
(一)呼吸道1.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
2.下呼吸道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
小气道: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
(二)肺和胸膜1.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氧分压最高。
2.胸膜分为脏层、壁层--胸膜腔--负压--少量浆液--润滑作用。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肺的功能--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①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②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③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④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分泌型IgA(SIgA)为低--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左、右主支气管分叉水平对应的解剖部位是A.颈静脉切迹B.胸骨柄C.胸骨角D.胸骨体E.剑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故选C。
以下对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B.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路C.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D.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E.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