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2.09 MB
- 文档页数:142
呼吸生理学目录•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及调控•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功能与代谢•呼吸运动的调节与适应•呼吸运动的异常与疾病0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鼻、咽、喉,具有温暖、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同时作为发音器官。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呼吸道黏膜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主要功能是传导气流,为气体交换提供通道。
覆盖呼吸道内壁,具有分泌黏液、免疫防御等功能。
030201呼吸道结构与功能肺的基本功能单位,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薄而富有弹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缩小,实现肺通气。
肺泡壁位于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对维持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肺间质肺的结构与功能胸廓与呼吸肌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等构成,为呼吸运动提供空间。
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通过收缩和舒张驱动胸廓运动,实现肺通气。
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在深呼吸或呼吸困难时协助呼吸肌完成呼吸运动。
02呼吸过程及调控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压降低,空气被吸入肺内。
吸气过程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压升高,肺内气体被呼出。
呼气过程包括颈部肌、胸部肌和腹部肌,它们协助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辅助肌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中枢的调控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
其中,化学感受器和外周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呼吸中枢的位置位于延髓和脑桥,是控制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
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通过神经元网络产生节律性活动,控制吸气和呼气的交替进行。
呼吸中枢与调控呼吸节律与深度呼吸节律的生理意义保证机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呼吸深度的调节通过改变潮气量来调节呼吸深度。
潮气量的大小取决于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程度以及胸廓的弹性回缩力。
呼吸频率与深度的关系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潮气量较大;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减小。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具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1.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位于面部中部。
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被细微的毛发和粘液覆盖,起到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的作用。
2.喉咙喉咙位于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点。
它包括会厌、声带和声门等结构,具有阻止食物进入气管的作用。
3.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位于胸腔中。
它由多个环状软骨组成,内壁有纤毛和粘液,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4.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两根主支气管,进一步分为小支气管。
它们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最后到达肺泡。
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和气体交换两个方面。
1.呼吸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组织器官之间的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
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最后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中枢呼吸系统的工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之间的呼吸中枢髓状核,它接受来自化学和神经输入的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1.化学输入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敏感。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气体交换得以恢复平衡。
2.神经输入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大脑皮质、呼吸肌肉和感觉器官的神经输入的影响。
情绪、疼痛和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气体的交换和维持身体的恒定内环境。
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的进出、气体的清洁、气体交换和声音的产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道的主要通道,它具有细长的形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能够在空气通过时清洁并加湿。
咽喉是鼻腔和口腔的交接处,同时也是食物和空气的交叉通道。
喉连接咽腔和气管,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的管道,其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以帮助清除吸入的粉尘和微生物。
支气管分为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它们进一步分布到两侧的肺组织中。
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左右两个,分别位于胸腔的两侧。
肺内有呼吸道细支气管,最终分支到肺泡。
二、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分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指的是空气从外部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到达肺泡,氧气会经过气体交换的过程进入血液循环。
内呼吸则是指在细胞水平上的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 外呼吸外呼吸的过程主要包括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循环。
通气是指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的过程。
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排出到肺泡中。
呼吸循环则是指氧气通过心脏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2. 内呼吸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上,氧气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细胞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外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化学调节来实现。
神经调节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延髓和脊髓中的呼吸中枢控制呼吸肌肉的收缩。
周围神经系统则在感知到呼吸系统有异常情况时进行反射作用。
化学调节是指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对呼吸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