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解剖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15.87 MB
- 文档页数:50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结构。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有黏膜覆盖,能够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
空气经过鼻腔后进入咽部,咽部是一个共用的通道,它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从咽部进入喉部,喉部是空气通过的狭窄部位,其中有声带和会厌等结构。
气管是呼吸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是软骨支架支撑的,下段是软骨环支撑的。
气管在胸腔内分为两支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支气管在肺内分为一系列的小支气管,最终分为肺泡。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是指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的气体进行交换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当肺容积增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当肺容积减小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加,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协同收缩和松弛来实现。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而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解剖结构的协同工作。
例如,鼻腔的存在可以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使其适应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需求。
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支结构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位,使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呼吸运动则通过调节肺容积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机体的氧气需求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需要。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通过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实现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相互协同工作,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和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
(一)呼吸道1.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
2.下呼吸道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
小气道: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
(二)肺和胸膜1.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氧分压最高。
2.胸膜分为脏层、壁层--胸膜腔--负压--少量浆液--润滑作用。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肺的功能--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①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②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③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④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分泌型IgA(SIgA)为低--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左、右主支气管分叉水平对应的解剖部位是A.颈静脉切迹B.胸骨柄C.胸骨角D.胸骨体E.剑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故选C。
以下对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B.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路C.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D.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E.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故选D。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主要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
一、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主要功能是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过滤的作用,同时作为气体的输送通道。
二、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指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
气管逐级向下分支,构成气管一支气管的树状结构,从气管到肺泡共为24级。
其中从气管至终末支气管为气体出入的通道,不参与气体交换,称传导性气道,属于解剖无效腔。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有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至肺泡囊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为肺的功能单位(又称腺泡),属于呼吸区。
临床上将吸气状态下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包括第6级分级以下的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具有阻力小和极易阻塞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常见部位。
呼吸系统的功能与气管、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的功能有关。
(一)黏膜层细胞主要为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
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是气道的重要防御机制之一。
长期理化刺激和反复感染等会使纤毛融合、倒伏、畸变或脱落,并可发生鳞状或杯状化生。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散布于传导性气道。
病理状态下,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
(二)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有黏液腺和浆液腺。
在慢性炎症时,腺体的黏液细胞和浆细胞增生肥大、分泌亢进,使黏膜下层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黏稠度增加。
(三)固有层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
在气管与主支气管,平滑肌仅存在于软骨缺口部。
随着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而平滑肌增多,到细支气管时,软骨消失而平滑肌呈螺旋状围绕。
平滑肌的舒缩与支气管呼吸口径及肺的顺应性密切相关。
气道平滑肌张力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
三、肺肺由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肺泡、肺间质组成,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总面积约100nI2,平时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