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

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

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

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手术后,可带有各种引流管,加之伤口疼痛以及害怕伤口裂开等原因使多数病人手术后不敢活动,甚至在床上翻身都有顾虑。这样做都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手术后的病人也应及早开始活动。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各部位机能的恢复。经常翻身,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加肺通气,有利于肺及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得发生。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各方面生理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如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防止年肠粘连;带有胃管的病人还可以尽早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后早期活动,并不代表持续的活动,凡是都要有度,应循序渐进:

一、早期可先进行床上活动: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可在床

上进行深呼吸和四肢屈伸运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次日,可在床上坐起或坐在床旁,如无不适可在床边站立,每次练习时间依病情及病人耐受程度而定。当病人初次下床活动时依病人病情给予陪伴,当病人感到头晕、心慌、大汗等不适应立即平卧,以免发生外。

二、早期离床活动: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活

动,沿床边或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范围及

活动时间,也应循序渐进。

提醒:早期下床活动时要穿防滑鞋,防止滑倒。固定好引流管,可用别针别在裤子上,以免管子滑脱或引流液倒流。如肝脏手术后、休克、严重感染、大出血、极度衰弱的病人不宜过早离床活动。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周荣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伤后1-2周,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伤后6-8周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外旋转运动。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外旋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等。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患肢上举爬肩梯(手指爬墙法),抗阻牵拉(手拉滑车)法;反掌上举法;肩、肘屈伸法;。但在骨折2周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 的健康指导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功能锻炼要点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功能锻炼的要点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 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但此时骨折尚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运动能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靠滑膜液运送,并需要在正常压力才能吸收,如果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滑膜液达不到全部关节面,得不到滑膜液和营养的关节面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2]。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3 骨折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后期指骨折临床愈合后。 临床特征: 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之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力和关节的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 功能锻炼的要点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对不同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而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

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

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8-12-14T09:08:19.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吴林珠邓亚雯 [导读] ICU患者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发生,导致延迟撤机可撤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本科贯彻执行早期下床活动的23名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与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最终家属放弃出院外,5名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并最终康复出院,其余16名患者均顺利转出ICU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最终顺利出院。所有患者下床活动期间未发生脱管事件,未发生因下床活动导致需要紧急抢救。结论: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实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74-02 ICU患者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发生,导致延迟撤机可撤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1]。近些年,早期康复在国内外研究应用较多,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活动的性质、定义目前尚未统一。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通过实施针对重症患者及其环境的具体物理干预措施来预防或限制功能性障碍和谵妄,增加自主活动,提高长期生活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 我们收集整理了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科贯彻执行早期下床活动的23名长期卧床重症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在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中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患者基本资料 接受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共23名,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男9名,女14名,主要诊断为内科重症患者8名,外科重症患者15名。 2.早期下床活动前的评估与准备 成立早期运动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管床医生进行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是否具备下床活动的条件。康复治疗师评估患者的肌力、体能及耐力进行康复评定,指导患者行主动肢体运动,为患者行被动肢体运动。呼吸治疗师负责患者自主呼吸的锻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必要时下床前行纤支镜吸痰。护士负责协调与安排具体下床时间,下床活动相关用物的准备,合理安排用药及营养等护理相关操作。 3.下床活动期间的护理要点 3.1 下床前的护理准备 早期运动小组每周组织大查房,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呼吸治疗师共同参与[2]。每日评估患者运动前后的病情,与小组成员沟通,制定当日计划。管床医生开立医嘱,医嘱内容包含下床活动的内容、持续时间及频次等。管床护士遵医嘱执行患者的下床活动计划。管床护士接到医生开立的“下床活动”医嘱后,审核后需及时做好患者下床活动的准备。及时完成相应的治疗,选择患者下床活动的最佳时间,医疗护理工作相对少,且科室医护人员人力充足的时间。与医生商定是否需要持续输注肠内营养,适当调整下床活动期间与非下床活动期间肠内营养的输注速度。妥善安置并固定患者身上的各类管道。备好下床活动所需的轮椅,以及下床期间的监护用物及吸痰用物等。 3.2 下床活动的实施 在监护床上将患者从半坐位调整至端坐位,指导患者适当行肢体主动活动,端坐5~10min,无明显生命体征波动则断开不必要管道,在管床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协助下采用将患者从监护床转移至轮椅上,确保患者坐稳并处于安全状态后,妥善固定各类管道,防止滑脱和逆行感染,适当延长各种导线,保证患者的活动度。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下床活动期间,管床护士全程在场,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是否耐受下床活动。执行基础是患者的清醒水平。小组先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范围练习,增加到渐进的物理治疗、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范围练习。然后他们让患者从床上到椅活动、接着站,最后患者离开床行走。 下床活动时间结束,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回床休息,安置好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合理安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及时恢复应离床活动暂停的治疗,如肠内营养的输注等。全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3.3 护理安全及应急预案 尽管实施下床活动的患者均为经医生评估病情稳定的患者,但由于下床活动期间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风险以及抢救与治疗的难度较患者卧床时均有升高,护理安全应该受到高度重视[3]。因此,我们的管床医生和护士应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患者身旁。此外,转移患者及患者离床期间,医护全程陪同,全程持续生命体征监护。 4.讨论与小结 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最终家属放弃出院外,5名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并最终康复出院,其余16名患者均顺利转出ICU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最终顺利出院。所有患者下床活动期间未发生脱管事件,未发生因下床活动导致需要紧急抢救。有研究认为执行早期活动时,应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治疗小组,至少包括医生、护士及康复治疗师,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价且整个实施过程中密切观察监测患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或终止治疗,才可以保证早期活动的安全执行。目前国内ICU存在临床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康复治疗师及呼吸治疗师短缺,下床活动相关器械设备缺乏,人力及物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早期活动的实施。我们的经验认为尽管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过程存在许多障碍,但是安全可行的,并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理机能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未来随着国家对护理学科以及大型医院床护比的重视,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将会倾向于利用现有设备和物品的基础上,在ICU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郑秀萍,邢小利,张淑霞.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282-286.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1.1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1.2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1.3 功能锻炼要点 1.3.1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1.3.2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1.3.3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2.1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2.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3 功能锻炼的要点 2.3.1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 2.3.2 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但此时骨折尚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运动能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靠滑膜液运送,并需要在正常压力才能吸收,如果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滑膜液达不到全部关节面,得不到滑膜液和营养的关节面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2]。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3 骨折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后期指骨折临床愈合后。 3.1 临床特征: 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之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3.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力和关节的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 3.3 功能锻炼的要点 3.3.1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3.3.2 对不同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而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大,以外展、上举锻炼为主。肘关节的锻炼以伸展为重点。 3.3.3 前臂的锻炼以旋转为主被动运动既可借助机器或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也可自身控制进行

下肢骨折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功能锻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 术前: 1.胫骨结节牵引的患者练习三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患者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次,夜间睡眠时间隔稍长,每隔3-4小时做1次,每次抬起至少5秒。 2. 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伴足趾屈伸,以及足趾每日屈伸200次。 术后: 1.术后第1天做深呼吸,并开始足趾及踝关节背屈活动。 2.术后2~3天进行健侧和上肢练习,协助手拉吊环抬高臀部,每组20次,每日三次;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秒钟,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摇起床头30°~60°,每日2次。 3.术后7天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增加髋部屈曲练习,病人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缓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90°)。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到原位,放松5秒钟,每组20次,每次5-6次。直腿抬高训练,保持外展中立位不能内收,每天5次,每次5下。 髌骨骨折 术前: 1.练习三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患者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次,夜间睡眠时间隔稍长,每隔3-4小时做1次,每次抬起至少5秒。 2. 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伴足趾屈伸,以及足趾每日屈伸200次。 术后: 1.术后第1天进行踝关节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秒钟,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患肢用垫枕抬高,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一、初期:(术后1~2周) 1、目的: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利于骨痂生长,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主 2、练习 (1)手术当日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足趾屈伸运动(2)术后第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脚尖向下踩)、背伸运动(向上勾脚尖)等踝泵运动,每日3~4次,每次5~20min,一天约完成500个;同时指导患肢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舒缩(静力舒缩)运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s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20次为一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及延长时间 (3)术后第3-5天可抬高上身20~30 °,可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轻柔,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同时可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患者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床面,双手拉住吊环,并协助患者下身,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一般活动10min/次,2~3次/组,开始时2组/h,以后每天增加1~2组,术后早期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4)术后第2天开始利用CPM机进行髋、膝、踝关节屈伸被动运动,30min/次,2次/d,一般从20~30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 °,术后2周达到屈髋90 °,但最多不能>90 °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锻

炼以不痛及自觉有轻度疲乏感为限 二、中期:(术后2~4周) 1、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 2、练习: (1)一般术后2周拆线,逐渐被动活动髋关节,但屈曲不宜超过90 °,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10min/次,4~8次/d;并在初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2)直腿抬高训练,足跟距床20cm,在空中停留5~10s放下,如此循环,30~50下/次,3~4次/d (3)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各关节功能锻炼.开始练习在床边坐,小腿下垂,并且坐在床上主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运动幅度,行患肢外展、坐起、躺下等主动练习 (4)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静力舒缩)(5)4周后床边活动及扶双拐或步行架不负重练习 (6)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习步架由他人搀扶站起,每次站立5~10min,上下午各一次,时间可逐渐延长 三、后期:(术后5~12周) 1、目的: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练习 (1)开始下地不负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过大过快,5~10min/次,2

骨科常见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 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 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z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z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 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z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 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z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z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骨折术后饮食及功能康复训练

骨折后吃什么好 早期( 1—2周) :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这几种微量元素,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胶原和肌红蛋白的原料。经测定,骨折后病人体内这种微量元素的血清浓度均明显下降。因此,设想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可能有利于愈合。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包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 中期( 2- 4周) :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 5周以上) :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际全消炎正骨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加入另2味同煮粥进食。每日1次, 7天为1疗程,每1疗程后间隔3—5天,共用3—4个疗程。

常见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

常见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 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 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 次,每次10 下。(图1) 图1 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 ●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 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2) 图2 髋、膝屈伸练习

● 3 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3) 图 3 双臂撑起上身,抬起臀部 ● 在骨折的恢复期,特别是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锻炼,以恢复行走的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主要方法: 进行坐位与站位的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及肌肉的运动;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能灵活运用,以及下蹲起立。(图4、图5) 图 4 坐位与站位转换 图 5 下蹲起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方法: ●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应在手 术后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 (见图1) ●术后第2、3 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 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 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见图6) 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 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见图7) 图6 直腿抬高

●坐位训练: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 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0。 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 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 过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 髋位内外旋练习。(见图2、图3) 注意事项: 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屈髋不能超过90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0; ◆髋关节的内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 ◆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 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