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内容:1、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

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重点难点:

1、通过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

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3、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哪些可重复使用。

2、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3、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哪些可重复使用。

4、录制一些极差环境的录像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到公园玩吗?学生说一说原因。

2、出示录像快看,这是什么?垃圾

3、板书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这些垃圾,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公园里的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生谈

3、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在公园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4、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垃圾?

5、学生介绍垃圾。并说一说垃圾从哪里来?

6、对学生带来的进行分类:

家庭垃圾:快餐盒、塑料袋、菜叶-------

医疗垃圾:吊针管、包伤口的纱布------

学校垃圾:废纸、尘土------

建筑垃圾:砖块、混凝体、沙子-----

工业垃圾:臭水、废铁-----

--------

7、教师补充资料: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过度包装造成的。

过度包装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450亿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我国每年塑料袋废弃量为100多万吨。

看到了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8、那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讨论汇报

9、小结。你们不愧为环保小卫士,不仅自己产生垃圾,还会劝阻别人,让身边更

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吧。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总结:

为了使我们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吧!

2、写一写垃圾的危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垃圾带给我们的危害。

2、你想对垃圾说什么?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你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2、你有哪些处理垃圾的好办法?

讨论汇报教师指导。

3、小游戏:对号入座

交流结果。

4、师述垃圾的处理方式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5、读一读废纸也是宝。

读了这些资料,你对废纸要说什么?

6、做一做用废弃物制作小礼物。

废纸塑料盒等。

7、评比:制作优胜奖。

8、你还了解哪些处理垃圾的办法?

9、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环境小卫士?

10、教师总结:

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废物是可以利用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垃圾,将垃圾分类堆放、分类处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我们要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三巩固练习:

1、利用废物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

2、调查我国现在有哪些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

一件烦恼的事

一件烦恼的事 在我记忆的天幕上,闪烁着无数颗耀眼的星星,每一颗星星都蕴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令人难忘的,有令人开心的,更有令人烦恼的......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带语文书就上学了。顿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要知道老师说过,不带课本上课是要罚写作文的!可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课本的踪影。 正在我六神无主之时,老师踏着上课的铃声笑吟吟地走进了教室。我不敢正视她的眼睛,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情急之下,我顺手拿了本数学书套上包书皮,企图蒙混过关。 课堂上,老师娓娓动听地讲着课文,而我连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只是一个劲地看着手表期盼着早点儿下课。虽然表面上我装得若无其事,可是我再也不像平时那样积极举手发言了,连朗读也只是下意识地动动嘴。也许是我的异样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她居然一边讲课,一边向我的座位走来。看着老师那疑惑的神情,我不断地在心中祈祷:别过来,千万别过来!此时我的脸涨的通红,两腿也不禁打起了颤。 俗话说得好:“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我那本假冒的语文书终于露了馅,我也终于尝到了罚写作文的滋味。

这就是粗心带给我的烦恼。 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日下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案

《垃圾带来的烦恼》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垃圾哪里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调查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知识;知道本地垃圾现状,从生活各方面了解垃圾的来源,能对垃圾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垃圾的图片、资料等 老师准备:搜集有关垃圾的资料,并印发成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本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城市美容师”之称的是做什么工作的人? (清洁工人) 师:他们清扫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靠大家来爱护!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它们是从哪里来

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话题,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二、知识研讨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的都有哪些垃圾?(小组讨论并归纳整理,每组选一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些垃圾原来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请大家想一想,你自己每天会制造哪些垃圾?有没有乱扔过?(小组讨论并归纳整理,每组选一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 师:好!大家说的很好。既然如此,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上台阐述一下自己的打算。 (每组推选二至三位代表上台) 三、加强引导,形成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单位或者个人也产生垃圾?是什么样的垃圾?每天大概有多少?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调查) 师:好!我们就搞一次小调查!那么你要到哪里去调查?要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调查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各小组同学一起商量一下吧! (小组讨论)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同学们首先确定的是要调查的地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c113112963.html, 一、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材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本主题活动包括“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本主题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

垃圾的处理的费时、费力,激发学生为消除垃圾而投身环保的情绪体验。 五、活动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从学生生活的社区环境导入新课,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城区,再到全国城市的垃圾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种活动的设计只是一种媒介,体验才是教学的精髓。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六、活动准备: 第一课时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的准备,即拍摄有关垃圾现状及垃圾的录像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下载保存,供上课使用。第二、第三课时前,学生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调查及资料的搜集。 活动时间:3课时

三年级品社下册三单元1课《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西郊学校

三年级品社下册三单元1课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单位:诸城市西郊学校备课人:鞠夕平 课题 垃圾带来的烦恼 年级 三下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教材分析 “垃圾带来的危害”一颗,设置啦三个小版块内容“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能触及到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教材如此顺序安排这三项活动内容,是从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这一绝度,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垃圾。从而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垃圾的处理费时、费力,激发学生为消除垃圾而投入环保的情绪体验,努力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知道分类处理垃圾的方法,做到少生产垃圾,做个优秀的环保使者。 活动建议:是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了解垃圾来源、危害、分类处理好处,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尽量少造垃圾,重视垃圾的可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意识。 2.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的有关问题,东得垃圾的危害,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处理有不同的科学方法。懂得分类处理垃圾的好处。 3.过程与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生成垃圾的原因,科学合理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垃圾给生活带来的危害等环保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学习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如何少生造垃圾,懂得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有关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有关知识。 2.深刻认识垃圾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理念。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教学策略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调查汇报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1.影像资料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调查,身边取材;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学习环境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社会调查、询问父母或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一次在生活小区内实践体验活动。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引导他们注意搜集身边的有关垃圾的生成、给大家带的烦恼及处理情况。 3.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1.搜集因为垃圾形成的蝇、蚊、鼠害,异味熏天,空气污染等资料。 2.了解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知道不及时进行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给生活带来的烦恼。 3.搜集准备不同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处理、有些垃圾再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等图片。 教材处理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养成自觉地减少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堆放的习惯,愿意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2. 通过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 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了解垃圾种类、来源,体会到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自觉减少垃圾并学会分类堆放。 2. 难点是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生活中能够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到公园去玩吗?(生答) 今天,老师做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到我们马宋的白浪河湿地公园去玩一玩好吗?(播放课件)你们看:公园里有高大碧绿的树木,整洁的林荫小道;各种各样竞相开放的鲜花;各种风格的凉亭;还有我们喜欢的各种游乐设施,多么让人赏心悦目啊!在这整洁优美的公园里,你们觉得开心吗? 请大家继续看:(播放课件)从这四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生:垃圾) 谁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你有什么感受? 我和大家一样觉得心里不舒服,乱丢垃圾太不应该了。确实,垃圾破坏了美丽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话题。(板书:垃圾带来的烦恼) 二、生活聊天室(了解垃圾的来源)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垃圾,下面让我们进入生活聊天室,了解一下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课前我已经布置让同学调查搜集垃圾的来源,并完成调查表。(出示调查表课件) 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从调查中得到的收获吧。(小组交流) 哪个小组想把自己的调查收获跟大家分享? 指一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很细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地方都能产生垃圾,并且数量也很多。老师也做了调查。(课件播放图片:工厂的废渣污水、农业薄膜等)。 三、七嘴八舌话危害(了解垃圾的危害) 1.同学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垃圾,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看课本52、53页的内容。(学生自己看课本)谁能举例说说垃圾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2.师:确实,垃圾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播放录音和课件:癌症村) 江苏省有一个洋桥村,因为农药厂和化工厂垃圾污染,河里鱼虾、庄稼大量死亡,连自来水也有农药味。人们睡觉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才能睡着,三年内因癌症去世的村民超过20人。患癌症的不仅仅是老人,其中有青壮年,甚至是孩子。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些农药厂和化工厂排放的垃圾,使许多人失去了生命,特别是那些祖国的花朵,太可惜了……) 3.师小结:说得真好。是啊,由于工厂垃圾污染了水源,使许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不仅仅是工厂的垃圾会产生危害,我们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比如老师手里的这块电池(实物演示电池)知道这一块小电池把它扔到大自然当中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先不着急,看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课件) 同学们,如果我们的电池用完了,能随手扔掉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收集起来) 对,应该把它送到合适的地方去。 四、学习垃圾的分类(小博士讲堂) 过渡:刚才听了大家的心声,老师高兴地看到大家都有了环保的意识,但是,生活当中,我们到底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减少垃圾对我们的危害呢?哪一个同学来说说你的看法。(少制造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三年级社会《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案

课题:垃圾的处理 教材分析: “垃圾的处理”这个主题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以重复利用,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了解了“垃圾带来的烦恼”和“垃圾的危害”。两个主题活动,再来学习“垃圾的处理”这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进行垃圾处理的,采取了哪些方式。在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畅所欲言,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形成结合实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难点: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及学法:启发引导、共同探讨、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思考。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产生许多垃圾。对于垃圾,我们总是躲得远远的,从没有想到要去注意它、关心它。瞧,垃圾有意见了,它要和我们对话呢?“同学们,每当你们捂着嘴、扭过头走过我身边时,每当看到小朋友踩在我身上不小心摔倒时,我的心里就难过极了。其实,我也不想这样,这都是人们不爱惜我,乱扔乱丢造成的,我多想能像你们一样有个温暖的家。 ●学生交流讨论: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垃圾能否不产生或少产 生? ●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谈论处理垃圾的想法 ●教师参与:是啊,我们要帮助垃圾找到合适的家,除了平时不乱扔以外,对 已经造成的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故事激发新的思考 1、讲述《四个垃圾桶》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抒发感想。(说出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点拨:垃圾的处理非常麻烦,首先我们要给垃圾分上类,这样就容易给它们找到合适的家了。 4、小组内讨论:平时你是怎样处理垃圾的,你知道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 三、垃圾处理热议 ●学生讨论交流垃圾处理的方式(堆肥、填埋、焚烧、降解等);读《废纸是宝》材料。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垃圾的处理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四、师生共话 ●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废物是可以利用的。在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少下产生垃

品社第三单元-垃圾带来的烦恼.doc

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1课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哪里来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同学们扔的垃圾(如塑料瓶、废纸、包装袋等),两个纸盒(一个纸盒盛可回收垃圾,另一个纸盒盛不可回收垃圾),一次性手套。 2、学生准备:通过查、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新课 师:(依次举起塑料瓶、废纸、包装袋)这是什么?从哪里来? 板书课题:垃圾从哪里来 二、交流汇报:垃圾从哪里来 1、小调查 垃圾是从那里来的呢?我们做一个小调查。表格中所示的地点,产生不产生垃圾呢?(出示调查表格)先后调查: 我的小调查

交流 ①家庭垃圾②学校垃圾③医疗垃圾 ④工业垃圾⑤建筑垃圾⑥其它垃圾(电子垃圾、光垃圾 等等) 垃圾真是五花八门。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分类呢? 2、给垃圾分类: 怎么给垃圾进行分类呢?学生自由回答后出示城市中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让学生明确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明确概念:可回收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学生戴上一次性手套给垃圾分类。 3、思考:自己制造了哪些垃圾? 交流 小结:我们在不经意间制造了太多的垃圾。 4、出示资料

▲我国是干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量一年达到150亿,消费量达 70亿。一节纽扣大小的电池污染水60万升,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1. 5亿吨,并且每年以6%-7%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产生的工业垃圾约50亿吨,有97%的垃圾只能露天堆放,占地4万多公顷。 ▲白色垃圾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市容环境、危害动物、影响农业生产,如果对垃圾进行填埋,需要40-60年时间才能分解;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看了这些资料,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5、计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多媒体出示)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能少制造一片垃圾,一星期就能少制造多少片垃圾?(7)如果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话,那这一个月就能够少制造多少片?(30)一年按366天计算,又能减少多少片垃圾?(366)我们全班总共43人,,全班同学一年下来就能够少制造多少片垃圾?那么全校1000人呢?全镇、全区、全市、全国呢? 看到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后你会怎么做? 三、总结 一个人的力量好像很微薄,但如果我们全班同学、全校同学,甚 至是全县、全市、全国的人民,都能够行动起来,会减少好多好多垃圾。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

活动主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活动主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活动主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活动目的: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交流、讨论、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公园里的录像片、课件或公共场所的图片。通过查、看、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填写调查表,了解我 国目前垃圾的现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大家喜欢到公园或公共场所去 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或公共场所去。 教师播放录像片、课件或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 观看,并做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

现什么?(垃圾)。 教师小结:大家看了心里一定都不舒服,乱扔垃圾 太不应该,这是不讲卫生的行为。 那你们居住的周围有垃圾吗?下面,请大家来汇报。 二、讨论分析:垃圾从哪里、小组内交流展示调查表,并介绍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组内交流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依据调查表按垃圾来源分类。如,家庭垃圾:方便袋、菜叶、果皮等;校园垃圾:废纸、尘土、杂草、落叶等。 3、教师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介绍我国目前垃圾的现状。(具体现状参考教参书) 三、汇报辨析 针对上述介绍以及大家了解到的现状,怎样减少垃 圾的产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 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为了使大家能够健康快乐 的生活,人人生活在清洁美好的环境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保护 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五、拓展活动:通过访问、调查,完成《垃圾的危害调查表》 第二课时

品德--《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带来的烦恼 一、活动目的: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交流、讨论、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 二、活动重点: 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活动难点: 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拍摄“整洁优美的环境照片”和有关“垃圾现状”的照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查、看、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填写调查表,了解我国目前垃圾的现状。 教学进度建议: 本课题需二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旅游。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旅游景点的照片,大家看看喜欢这些地方吗?播放课件 师:喜欢这些地方吗?为什么? 生:喜欢,整洁、美丽、漂亮。 师:是的,这些地方环境优美,整洁干净,令人喜欢。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湖水碧波荡漾,楼房建筑风格新颖、景色宜人,有美丽的鲜花,还有绿绿的草坪是我们游览的好地方。今后,有机会可以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课件:(垃圾图片) 看了这些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太脏、太乱、垃圾太多。) 问:这些地方你们还会喜欢吗? 生:不喜欢,垃圾太多。 小结:是的,相信,大家看了心里一定都不舒服,垃圾太多了。那么这么多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烦恼。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二、探究:垃圾哪里来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垃圾到底从哪里来?讨论前先看老师给你的提示。 温馨提示: 1.讨论垃圾从什么地方产生的?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垃圾? 2.组员积极发言,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表格。 教师引导: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学校、家庭、医院、建筑工地、工厂的垃圾状况,现在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汇报给大家。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各小组汇报得都很棒,老师很佩服你们。现在老师把你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请看大屏幕。 我们把在家庭里产生的垃圾称为家庭垃圾。把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称为学校垃圾。把在医院里产生的垃圾称为医院垃圾。把在建筑工地里产生的垃圾称为建筑垃圾。把在工厂里产生的垃圾称为工业垃圾。再看家庭里主要产生哪些垃圾?指明说后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家庭垃圾。请看大屏幕,依次类推。 家庭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纸屑等在家庭中还有那些垃圾呢?请看图片(课件播放) 学校垃圾:废笔废纸、打印机废旧色带等 建筑垃圾:土渣、碎砖块、钢筋断头等 医疗垃圾:针管、针头、棉签等 工业垃圾:臭水、废铁等 …… 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垃圾?见到过哪些垃圾?(饭店,街道等)可见垃圾产生的地方很多,说明了什么?(垃圾的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小结:那么在我们的周围见过各式各样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到底是谁制造的

小学三年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垃圾带来的

教学进度建议 本二级主题大约需要三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学生前置性调查,课上交流讨论,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知道这些垃圾都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第二课时:通过学生前置性调查,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通过教师展示各种垃圾危害的资料,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危害的认识。第三课时:通过观察交流,让孩子明白垃圾应分类投放,了解垃圾处理的各种方式,激发孩子设计更科学的处理垃圾的方案。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垃圾从哪里来 一、导课明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荆河公园吗?昨天老师在荆河公园散步时,拍下了这么一个短片,请看(播放自拍的录像):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他们正玩得高兴,突然一个小朋友被香蕉皮滑到了,其他孩子赶快把那个孩子扶起来,他们惊奇地问:“这是谁丢的呢?”然后他们在不远处又发现了许多奶盒,瓜子皮、饮料瓶等。 2.师引导谈话:看了以上短片,大家想说点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预设1:这太危险了,这是谁干的呢?难道是到公园玩得人丢的? 预设2:丢垃圾的人太不讲卫生了,真让人扫兴。 预设3:他们应该把垃圾丢到垃圾箱才对……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初步认识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一部分人随便乱扔的。】 3.揭示课题:是呀!孩子们,乱扔垃圾的确不应该,既污染了环境,又给别人带来了危害。那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垃圾?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垃圾从哪里来?”板书题目,随即出示: 4.学习目标: (1)认识身边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同单位所产生的垃圾情况。 (2)了解目前我国的垃圾状况。 二、互动交流、初步感知:身边的垃圾 调查展示活动(一)----目标达成(1) 1.师谈话:课前孩子们已经对我们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孩子们把你的调查所得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前置性调查表----《垃圾来源调查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汇集调查资料,讨论交流,小组长注意筛选典型的资料,推选出自己小组发言积极的同学做好汇报准备。

三年级环境教育《垃圾带来的烦恼》精品教案

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和《环境好我快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教学时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同时教师可补充大量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充分的认识。此外,还可举行有关环保的演讲,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课程内容: 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垃圾,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启蒙,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认识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感受身边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3、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垃圾带来的烦恼”包括“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个主题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从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垃圾。本主题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垃圾的处理的费时、费力,激发学生为消除垃圾而投身环保的情绪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拍摄“整洁优美的环境照片”和有关“垃圾现状”的照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让学生搜集调查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垃圾的处理办法。 学生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垃圾的认识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所以对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法还不清楚,没有系统的知识概念。树立环保的意识不强,对生活中的垃圾不能正确分类,不能有效的减少垃圾的制造,正确的处理。 教学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从“整洁美丽”与“脏、乱、差”的环境对比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了解垃圾处理的各种方法有什么利与弊,并探讨最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从而知道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垃圾的危害。 教学策略及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调查活动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课程资源开发: 1.结合课程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垃圾状况。

品德 《垃圾带来的烦恼》

品德《垃圾带来的烦恼》

垃圾带来的烦恼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和《环境好我快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教学时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同时教师可补充大量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充分的认识。此外,还可举行有关环保的演讲、办相关的板报等,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年级:三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垃圾,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启蒙,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感受身边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2、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3、初步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知道其利弊。 4、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垃圾带来的烦恼”包括“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

个主题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从垃圾存在的现状及危害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垃圾。本主题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垃圾的处理的费时、费力,激发学生为消除垃圾而投身环保的情绪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拍摄“整洁优美的环境照片”和有关“垃圾现状”的照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让学生搜集调查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垃圾的处理办法。 学生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垃圾的认识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所以对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法还不清楚,没有系统的知识概念。树立环保的意识不强,对生活中的垃圾不能正确分类,不能有效的减少垃圾的制造,正确的处理。 教学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从“整洁美丽”与“脏、乱、差”的环境对比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了解垃圾处理的各种方法有什么利与弊,并探讨最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从而知道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垃圾的危害。

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内容:1、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种类和来源。 2、通过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 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重点难点: 1、通过讨论、上网、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减少 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垃圾处理的几种方式,知道有些垃圾可重复使用。 3、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堆放,使之能够回收利用。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哪些可重复使用。 2、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3、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可以利用、哪些可重复使用。 4、录制一些极差环境的录像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到公园玩吗?学生说一说原因。 2、出示录像快看,这是什么?垃圾 3、板书课题垃圾带来的烦恼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这些垃圾,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公园里的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生谈 3、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在公园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4、在同学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垃圾? 5、学生介绍垃圾。并说一说垃圾从哪里来? 6、对学生带来的进行分类: 家庭垃圾:快餐盒、塑料袋、菜叶------- 医疗垃圾:吊针管、包伤口的纱布------ 学校垃圾:废纸、尘土------ 建筑垃圾:砖块、混凝体、沙子----- 工业垃圾:臭水、废铁----- -------- 7、教师补充资料: 我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过度包装造成的。

垃圾带来的烦恼 教学设计

《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 一、主题活动:垃圾哪里来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垃圾来源调查表 2、学生准备:通过查、看、听、问,调查垃圾从哪里来?了解我国目前垃圾的现状。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都去过哪些地方?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图片,你们看看都到过这里吗? 2、课件:(泰山、济南泉城广场、水城明珠、博兴等等) 学生回答 3、师:这里有碧波荡漾的东昌湖;有巍然屹立的古城标志光岳楼;有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水城明珠大剧场、运河博物馆;还有绿草如茵景色宜人的水城广场。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喜欢到这些地方来玩吗?(喜欢)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整洁美丽) 四、活动二:了解垃圾的来源 同学们继续看图片:投影:(垃圾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喜欢这些地方吗? 指名说 师小结:大家看了心里一定都不舒服,垃圾太多了。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垃圾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这节课主要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了便于更好的学习,我们现在分成了五个小组小组内讨论(选出组长,发放调查表)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10分钟后,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汇报一下,看看那一队最棒! A、发放调查表(分五组1、家庭垃圾2、医疗垃圾3、学校垃圾、4建筑垃圾5、工业垃圾) B、教师巡视指导(7—8分钟) C、每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教师相机补充。(家庭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纸屑、;学校垃圾:废笔废本废纸、打印机废旧墨盒等;医疗垃圾:一次性注射器材、医用棉签纱布、过期药品;建筑垃圾:混凝土块、钢筋断头、土渣;工业垃圾:工厂污水、机器锅炉等排出的烟雾、最近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等) D、师小结:各小组汇报得都很棒,老师很佩服你们。 5、师:请看老师在上网的时候也收集到一些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