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38.83 KB
- 文档页数:1
·109·2020年第4卷第23期2020 V ol.4 No.2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闫 磊1,张成武2(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1)摘要:结直肠癌(CRC )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传统的静脉化疗由于腹膜屏障的存在不能直接作用于腹腔内种植和脱落的癌细胞,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 )因其结合了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腹腔灌洗的优点,可协同清除残留肿瘤结节,微转移和游离癌细胞,已成为预防及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PM )十分有效的策略。
现就HIPEC 在CRC 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 ; 腹腔热灌注化疗 ; 腹膜转移 ;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3.0109.03作者简介:闫磊,2018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
通信作者:张成武,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是全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此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全球近22%的新增癌症和近27%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
根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估算,结直肠癌以每年约38.8万人的新发病例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死亡病例18.7万人位居死亡率第5位,此数据仍在不断增加[2]。
由于CRC 起病隐匿,通常患者在确诊时病程已进入中晚期,此时不少患者已经合并结直肠癌腹膜转移(PM )。
据报道,8%~15%的CRC 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合并了PM [3]。
目前CRC 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进行手术,但5年生存率仅为29%~59%,预后效果并不理想[4]。
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及进展摘要直肠脱垂是最常见的后盆底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较难处理,由其所致的相关合并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因尚无彻底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本文系统回顾直肠脱垂的基础理论及手术方式。
ABSTRACT Rectal prolapse i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of posterior pelvic floor. Because of its complex etiology,it is difficult to deal with rectal prolapse clinically. The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rectal prolapse has a tremendous impact on patient’s life and work. At present,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prolapse as being lack of the effective metho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of rectal prolapse.KEY WORDS rectal prolapse;surgical treatment;review直肠脱垂是最常见的良性盆底疾病,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却常合并其他盆腔脏器脱垂,其所导致的异物感、黏液渗出、出血及伴发的便秘、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部分患者因此出现精神症状,所以治疗直肠脱垂也是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目标。
目前,直肠脱垂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本文概述直肠脱垂的临床特点、常用手术方式和最新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等方法。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来确定。
结语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进展包括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前肠道准备、放疗与化疗和人造肛门等方面。
通过术前全面、正确的评估决定治疗方针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永久性腹部经肠造口、保留健全的控便功能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um excision,TME)正作为一种标准的直肠癌根治术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的发展使男性患者在维持较低水平的局部复发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肿瘤直径超过3 cm时,局部切除复发率明显升高。
腹腔镜根治术戳口存在癌细胞种植的可能性,不宜作为根治手段。
术前进行放化疗,能提高降期比例,并能使微转移较早得到治疗。
术前放疗能使因保肛率上升,局部复发率降低而受到普遍认可。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治疗1 关于手术术式的选择1.1 保肛手术LAR和APR是直肠癌切除后直肠重建的两种方式。
在根治切除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肠道重建的方法对于降低复发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有观点认为个体的差异及条件可能比肿瘤与肛门间的距离更重要,有些女性患者肿瘤距肛门3~4 cm处也可保肛。
通过术前直肠指检、直肠腔内B超和盆腔CT检查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决定治疗方针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永久性腹部经肠造口、保留健全的控便功能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因而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LAR的成功率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大趋势。
这里包含两个要求,一是控便功能健全,最终具有正常肛直肠功能;二是尽量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
国外已广泛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在直肠切除后保留括约肌功能,并成为LAR中优先选用的术式,但该术式对粪便储存功能的恢复和建立较为缓慢。
结直肠外科见习心得体会结直肠外科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专科之一,通过医学的手段治疗结直肠疾病。
在我作为见习生在结直肠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专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对结直肠外科的见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结直肠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结直肠外科医生在临床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
结直肠外科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结直肠进行准确的解剖和操作,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结直肠外科手术也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手术后感染、出血等。
因此,结直肠外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其次,在结直肠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与患者的沟通和关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结直肠外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和顾虑,并且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答。
同时,医生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和关怀,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在结直肠外科实习期间,我还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结直肠外科的工作需要医生与护士、技师、放射科等多个部门和职业密切协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与护士配合完成手术准备、麻醉等工作,并与技师配合完成手术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和维护。
同时,在术后的患者护理中,医生和护士也需要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团队合作对于结直肠外科的工作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在结直肠外科实习期间,我也深刻认识到医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不断提高的必要性。
结直肠外科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进展
池 畔
350001 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以结直肠癌为代表的结直肠外科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这类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
我国诊断与治疗此类疾病的科室多分布在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或者肛肠外科,仅有少数医院拥有专门的结直肠外科。
在很多发达国家,结直肠外科已经是发展成熟且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专业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外科学家在结直肠外科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我国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此中华医学会百年华诞之际,笔者很荣幸受邀为此次专栏撰稿,愿抛砖引玉,就结直肠外科所涉及的热点和进展做一概述。
1 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对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发现更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特别是在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区和发病率增长迅速的地区,早期筛查工作更有意义。
但我国是人口大国,难以采取发达国家一次性肠镜筛查的策略。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研究工作。
李世荣教授等于1988年设计了序贯法大便隐血初筛方案,并多次行大规模人群筛查论证。
郑树教授等对结直肠癌高发地浙江省嘉善、海宁等地区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
经过30余年的探索,我国的科研工作者研究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
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筛查工作尚未在全国普及。
目前在欧美国家及日本等筛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国家,早期结直肠癌占所有结直肠癌的比例达20%以上,而我国该比例低于10%。
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与早期筛查工作开展欠佳有关。
如何推广多种行之有效的筛查技术是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今后开展工作的重点之一。
2 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欠规范是导致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今,对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在规范化的临床诊断基础上,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多学科讨论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而非仅仅进行手术治疗。
但由于我国各地对结直肠癌治疗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各级医院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单位对结直肠癌的术前诊断、新辅助治疗方面欠规范。
部分患者术前未应用直肠腔内超声、CT 或MR 检查对直肠癌进行分期诊断;II 期及III 期应行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很多直接行手术治疗。
此外,特别是对晚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更是千差万别,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也未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
不少医院的诊断与治疗是以主管医师的个人经验作为决策依据。
针对这些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行为,2010年10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颁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推广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规范中的规定也将进一步更新及
— 19 —细化,例如对于cT3期直肠癌的分亚组处理可使部分直肠癌患者免于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
我国2015年将对《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进行更新,这将指导我国的结直肠癌治疗更加规范化。
3 结直肠癌分子诊断
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TNM 分期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分期来指导辅助治疗。
但TNM 分期有其局限性,其不能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这方面的预测因子有赖于分子诊断。
K-ras 检测是结直肠癌分子诊断的经典案例,但该检测仍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发展到全ras 的检测。
基因型分型对外科手术及随访治疗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对于Lynch 综合征的诊断,可以决定是应该行结肠全切除术还是部分结肠切除术;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不同亚型的基因诊断,有助于决定手术方案及随访方案。
如何应用有意义的分子标记物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从而达到个体化的治疗,将是结直肠癌分子诊断研究的重要方向。
4 结直肠外科的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是历代外科先辈的追求,外科医师都期望在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同时将损伤降低到最小,并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结直肠癌的微创治疗是指应用微创外科的理念,通过微创外科技术切除结直肠癌达到根治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已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充分展现出微创优势,并逐渐发展成熟。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外科技术、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消化道内镜技术等。
与传统开腹结直肠手术比较,结直肠手术的微创治疗技术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此外,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的肿瘤学远期疗效也已被众多大型临床试验(COSTSG、CLASICC、COLOR、COLOR Ⅱ等)所证实。
自1993年郑民华教授在中国内地首先开展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以来,该技术在我国逐步普及到众多三甲医院。
目前,我国的腹腔镜结直肠外科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但是我国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试验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仍需要同仁们的继续努力。
5 其他结直肠良性疾病
慢性便秘、痔、肛瘘是三大类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为结直肠非肿瘤性疾病,但其发病率高,且容易复发、治疗效果欠确切。
尤其是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便秘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外科治疗慢性便秘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学组和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在2007年和2013年,先后发表了《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和《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标准》,这些指南和标准规范了我国的便秘治疗方法。
我国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上建立的肛肠外科,在治疗痔、肛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现代医学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两者的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
6 结语
我国的结直肠外科诊断与治疗技术,特别是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及临床试验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国的外科学家对结直肠外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家级学术团体。
这为我国结直肠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笔者相信在结直肠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事业将赶上并超越国际水平。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