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公务员无疑成为当下大学生追捧的一份理想职业。2007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就达到42:1。据湖北人事网统计,2009年4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万名考生参加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务员考试都称得上中国第一考。但是,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并没得到改善。2007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调查结果显示40%的公务员倦怠感明显。2008年1月,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也显示出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平常老百姓之下。[1]

这种“围城”内外两重天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绩效和政府形象,公务员产生的职业倦怠若不及时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现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参照一本名《A Burn—Out Case》的小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认为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衰竭时,职业倦怠现象就会产生。此后,众多学者对职业倦怠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其中最值得引用的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对其做的操作定义。Maslach(1981)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emo*9鄄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或非人性化(deperson*9鄄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 dpersonal acco mplishment)的症状。[2]随着对工作倦怠研究的深入,为了适用于广泛的职业群体,工作倦怠的概念被扩展为:工作倦怠是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期反应,它包括衰竭(ex*9鄄haustion)、工作怠慢(cynicism)以及专业无效能感(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e fficacy)三个维度。

根据对工作倦怠的一般定义,笔者认为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在长期周旋于工作和人际关系下产生的压力,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一组综合症状群,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情绪衰竭

公务员情绪衰竭通常表现出疲惫感、焦躁易怒、缺乏耐心、敏感紧张等症状。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与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甚至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紧张,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等。2007年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的结果显示,50. 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3]

(二)工作怠慢

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一般表现在工作态度消极,对自身所任的职务时常感到厌倦,压力大,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不满;在对待服务对象或者服务事项上长期用缺乏热情方式或态度来回应,漠不关心,一拖再拖;在对待工作发展方向上十分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之,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会使个体与工作对象关系变得紧张,同时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

(三)个人成就感低落

公务员倘若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感到与现实相距甚远,就会对工作的贡献和自身工作能力表示怀疑。公务员自我效能降低的后果直接导致“第三种状态”的出现。“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从政道德,思想庸俗、不务公事,只图权大、权多,不想或少想责任;有的干部事业心不强,心浮气躁、无心作为,世故圆滑、暮气渐长;有的工作能力不适应需要,无力作为、庸碌无为,怕事、避事,不敢抓不敢管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缺乏精神动力,小富即安、浮华浪费,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信奉‘潜规则’,热衷于拉拉扯扯,巧言令色,欺上瞒下。”[4]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部门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随着公务员职业倦怠人数的增加,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体因素

职业倦怠不仅与外部的环境有关,它还与个体的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性。对于自身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人格特征。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研究分析(见图1),神经质或者情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直接的影响;潜在精神特质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它通过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显著。但是,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并没有把心理素质纳入一项指标去考核,笔试优异的考生上岗之后却往往不能适应。习惯性焦虑,遇到刺激易于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的人,比情绪反应较轻微、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另外孤独、固执、倔强而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的人,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个人期望。期望值高的个体,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这一维度,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工作怠慢应对方式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公务员也不例外,如果公

务员个人的决策行为没能得到实现,在协商中没有获得任何权力,那么个体将很容易感觉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从而会采取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再关心工作的贡献,最终产生对职业倦怠。

(二)工作量因素

在工作特征方面,工作要求的数量是与工作倦怠有重要关系的变量。根据Moore(2000)模型研究发现,在工作过载、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缺乏自主、以及缺少报酬等几个预测变量中,只有工作量对工作衰竭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28(p<0.01),其他几个变量的路径系数相对较小[5]。这表明工作量与时间上的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高相关,尤其是情绪衰竭这一维度。工作超负荷也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近些年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是行政改革的重点,无所事事的状况有所减少,公务员的工作任务比以前加重了。公务员经常要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很多突发事件和大量的经常性程序工作,面对工作量过多的情况,这需要公务员很强的耐心和抵抗外在压力的能力,但往往公务员感到无法在规定的有限时间里去完成工作量,更无法确保质量的好坏。工作超负荷以及工作的单调无疑导致个体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产生工作倦怠感,尤其是对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的影响比较大。

(三)组织因素

在我国行政环境中,一般采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作为现代社会组织工具理性化最直接的体现,有着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各个层级被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标准化。公务员工作在庞大的科层制组织中,墨守成规,按程序办事,长期从事这种程序所控制且单调的工作,必然会使在科层制组织中人感到个人成就感低落。同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公务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公务员的考核形式化,考核过程大多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跟踪反馈,很难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考核结果也很难使被考核者信服。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也不够完善,目前只存在行政内部救济,司法救济还排除在外,同时救济主体独立性不强,救济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参与性,从而致使公务员的奖惩、任免及相关制度也大打折扣,公务员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四)社会因素

一方面,现实就业竞争激烈的困境,使得公务员的群体性竞争越发激烈。在2008年中央机关招录公务员中,审核通过的报名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的平均值达到了空前的60∶1,这种类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场面充分说明了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6]这种激烈的竞争对于原有的公务员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钟,为了保证自身的既得利益,从而压力倍增。而新加入的公务员在新的环境中易受到挤压或孤立。此外,另一方面,社会对公务员的期望已远远超出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范围,往往让公务员表现出工作怠慢甚至在长期的压力下发觉个人专业的无成效感的现象。公务员一旦达不到公众的期望,就会受到指责,而对于如何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加强心理调适和心理训练,保持心理健康等缺乏关注。

三、预防和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一)加大对公务员心理的关注

目前,西方一些大型企业之中,已有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援助的“心灵导师”,但我国公共行政部门长期以来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公务员自我排解压力的培训力度,在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的同时,使公务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性,懂得与其他人沟通与协作,掌握自我调适的简易方法,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同时,也可以导入“员工帮助计划”(EAP)援助,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接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化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解除公务员的心理负担,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行政效率。

除此之外,社会对公务员应该给予应有的支持和理解。公务员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但也由于公务员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时常不能满足社会过高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更应该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表现出对公务员的体谅,从而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二)优化组织层面的行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为我们克服组织局限性、优化组织行为和加强民主管理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打破原来科层制自上而下的权力模式,加强公务员对组织决策的参与性,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组织运作只有综合个体人格特征,才能使公务员在组织中找到个人成就感,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同时,完善人事制度对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联。笔者认为,公务员的招录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方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方式来考察报考人员的综合能力,如情境模拟、角色练习等,以此对人才进行测评和选拔。其次,在考虑公务员选拔晋升时,公务员考核应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标准要量化。

(三)协调工作与个体关系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有许多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与工作倦怠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是从一开始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对于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应仅仅局限于公务员个人,而应从公务员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入手。根据Leiter和Maslach(2001)提出匹配—不匹配模型,认为工作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一种非建设性关系,并不是临床上的紊乱,并非工作或个人本身单方面原因产生工作倦怠,而是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工作倦怠[2],笔者建议,组织与公务员个体应该建立信息流平台,经常沟通,充分利用团队解决问题。组织对公务员所做的努力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例如财政回报以及提升前景等,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

关于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调查报告

关于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调查报告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在市场中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裁员、缩小规模和扁平化已经成为如今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艰巨、工作难度提高和工作节奏加快等都使得企业的工作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伤害,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发展。对公司员工职场压力的调查有助于针对性的改善和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于此次调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XX 公司员工问卷调查,然后对于该公司员工的工作特点和现状作出具体的阐述,接下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XX 公司员工职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和分析,最后一章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和办法。 一、本次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次对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XX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工作压力的来源和管理压力的方法,出现这中情况的原因,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工作效率,挖掘员工的潜能并激发员工的创新型,提高公司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以XX公司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是通过书面形式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通过问卷的设计、样本选取、统计方法,然后对整理数据和分析,得出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的现状和员工压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XX公司员工职场压力情况的调查 XX公司的员工素质高、充满创造力、年轻有活力,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很多方式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职场压力。本次对XX公司各个阶

浅谈公务员的廉政

浅谈公务员的廉政 摘要:随着改革步伐的加进,腐败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层出不穷,其涉案范围、参与对象、危害程度出乎意料,对党和国家的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尤其部分公务员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大肆贪污、挥霍国家财产的情况更让人深恶痛绝,使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和支持度也有所下降。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公务员的廉政问题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应对频发的公务员腐败现象。 关键词:公务员高薪养廉价值观道德约束 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我个人认为,换言之,公务员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由国家和人民养育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胡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为杜绝公务员腐败现象,提出了提升公务员人生价值观和高薪养廉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就两条方案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从中获取治愈公务员腐败问题的良药。 1.提升公务员人文价值观 现代人文价值观不仅是人类进化的思想精华,也是公共行政伦理的理想境界,理应成为政府及公务员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准则。利用公务员价值观的重塑来解决其腐败问题可以说不无道理。 一、公务员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近几年公务员在执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清醒地看到公务员的价值观缺陷,远远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造成公务员价值观缺陷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 现在的有些公务员在思想上没有或者说少有关于自己也是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认识。关于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大多数公务员是在公务员过渡培训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份随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由“干部”明确为公务员了。但由于公务员的初任、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公务员工作任务重,而思想认识的转变是长期的过程,因此不少公务员在主观认识上,对公务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并不明确。 2.工作目标模糊 古人云:有的放矢。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所以公务员在谈执行力的时候,先明确我们要做什么,正确定位目标后,目标可以放大,具体可将目标设定为“基本目标”、“挑战目标”和“极限目标”。有了方向和具体数量指标后,才能充分发挥执行者的作用。对于执行来讲,目标既是牵引力,也是驱动力。没有清晰而专注的目标,今年换一个方向,明年换一种目标,是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3.官本位意识严重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特权,而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社会上存在着封建的官本位意识和封建等级特权思想。在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作怪下,一些公务员或是真的不懂,或是忘记了自己的第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 状的研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摘要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的教学人员都感到了压力和一定的职业责任感,而这种源自于思想层面的压力和危机感仍然在不断地增加,因为现如今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的压力过大,让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大,可以对他们的心情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示对岗位的厌倦感。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从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思想压力和来自职业的危机感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身心反应状况和幼儿教师压力以及压力的反应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分析,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身心反应的阐述,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解压实践进行指导;更好的更积极的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工作压力; 压力源; 应对策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I have been conducting job is teaching.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teaching staff are feeling the pinch and certain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comes from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stress and crisis continues to increase, because today's kindergarten teaching job stress, many teachers feel the pressure is big, can be a larger impact on their mood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eachers, their career happiness index is low,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lot of teachers said boredom of jobs. So,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search, from the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leve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urce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comb from professional sense of crisis. On this basi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stress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stress and stress rea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sure on preschool teachers,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extract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teachers' guidance; Better a more positive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of work; Pressure sourc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论“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之理性思考

论“公务员报考热”现象之理性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实行,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公务员报考也日渐增温。另外,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具有双重效应,我们要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这现象。论文关键词:公务员报考热劳动就业市场机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引言 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1994年施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公务员制度日趋合理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也日益公开、公平、公正,相应的出现了“公务员报考热”现象.据资料显示,去年11月2日结束的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再次掀起热潮,最热门岗位供需比达l:3592l0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仍远远超过一年一度的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又成为一座争挤的独木桥。面对公务员报考热现象,我们应该理性思考。 二、公务员报考热的双重效应 (一)正面效应 公务员报考如此火爆,无疑有利于政府吸贤纳士,充分的挑选所需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通过考试录用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客观上会给国家机关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鲜空气,给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这必将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 (二)负面效应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已成为一种民情,无论是对于政府和公务员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长期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首先,公务员报考规模增长过快会带来政府管理费用的膨胀、交易费用的上升。参加考试的人增多,政府为此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然随之增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 其次,良好人才配置模式受到挑战。人才按其能力大小可分为超级人才、中等人才、普通人才,每类人才有其各自的工作领域.中等人才大多成为公务员,但是当一个社会极其推崇公务员时,超级人才就会选择成为公务员,这必将造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优秀人才大多在社会之中,而不是过度集中于政府机构,这是所有现代发达国家的普通现象。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现象打破这种人才配置格局,自然也就打破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形成原因的主客观分析 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放宽对报考公务员的条件限制。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中无性别、身高、体重、外型、外貌、婚姻状况、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而且,我国于2006年首次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职位不再设户籍的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除此原因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客观方面 1.实际上存在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剖析

当前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剖析 观察近几年报考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报考,而且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居多。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考区一共有11万4千多名考生参加了考试,由此可见,全国报考的人数是多么巨大。针对这种现象,我通过网络媒体的调查和在现实中身边人的了解,对报考公务员热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和说明: 针对社会热议的“公务员报考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表示,公务员报考热有四个原因: 一是当前就业压力大。 二是公务员考试高举“凡进必考”的旗帜,公平、公正、公开,这种制度也吸引了更多人报考公务员,在这样一种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下,只要有真本事,就能考上公务员。 三是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还有职业声誉较高,能够给人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是公务员的报酬待遇比较稳定,也有相应的福利。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随着与国际社会更加紧密的接轨,高素质且有经验的人才逐渐成为企业所需要的“理想职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加大了高等院校招生力度,为社会提供更多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事实证明,这种措施已经有效的解决了社会与人才之间供求关系的问题。然而,各高校持续的扩招也逐渐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显现出“过剩”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大量人才积累,通常会出现一个工作职务几十上百人竞争的局面,而这其中也不乏硕士博士。因此,就有人认为当前就业压力的加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但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前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很大的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实,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向我国这样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更是我们在未来竞争中唯一可以依靠的本钱了。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老百姓们所期望的,因为作为性世纪的现代人,都坚信事实就是力量,虽然不懂行大学也能够就业,但对也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的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影响,和国家有意的引导,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稳定的增加着。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的结果。而作为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这一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又好的职业,自然也就成为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们争先追捧的对象。因此说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过大时造成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之一了。 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给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提供一个才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平台。因为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更加具有广阔的竞争环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杜绝了某种“暗箱操作”似的录用规则,这对于那些有能力但屡遭妒忌排挤的人来说更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所打出的公平、公正、公开旗帜对于那些高校毕业生而言,更加坚定了他们报考的决心。因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也是深有了解。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总是喜欢“挑肥拣瘦”,认为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既没工作经验,而且所要求的薪酬过高。不否认有些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但只要有一个稍微合理的工薪待遇和就业机会,我们也不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了。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单位,一些领导和老职工总是摆出一副“你是小孩”的,应该尊敬我的姿态,即使工作能力再突出,但在按资排辈的固定思维影响下,也不会很快的得到发展。而公务员考试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对这种选拔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在

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写作提纲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本论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 3、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使教师的心理失衡 (二)教师的职业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3、考试压力 4、角色冲突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 2、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 (四)管理因素 1、过份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不科学 二、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争取社会为教师“减压”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4、根据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要从思想和生活予以关心。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参考文献

写作提纲 绪论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 3、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使教师的心理失衡 (二)教师的职业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3、考试压力 4、角色冲突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 2、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 (四)管理因素 1、过份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不科学 二、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争取社会为教师“减压”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4、根据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要从思想和生活予以关心。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他们不仅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创新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美国鲍得温在研究了73名教师与100名学生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则会使其学生的情绪稳定。贝克斯特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1](P108)。近年来,为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号召,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来年中学教师非人为地对待学生而引发的教育事件频频暴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了直接的受害者。正如美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于漫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教育学论文《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分享好文◆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抚顺市4区普通中学为研究对象,包含7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重点高中。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中学教师456人(均为教学一线教师)作为被试。 2.问卷的编制及实施步骤: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并结合访谈。(1)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以“请您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从事教师职业感受到的压力……”为题,随机地在一所初中、一所普通高中、一所重点高中抽取100名中学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2)对其中的15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3)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将得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并对每一种压力内容加以界定,归纳出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16种,制成封闭式问卷。用封闭式问卷对456名教师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8份。 3.记分方法:要求被试对封闭式问卷所列举的各种压力,按其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不同,由轻到重采取五级记分:1—5分。 (二)调查结果 1.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总体情况统计表 选项

浅谈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

浅谈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 摘要:公务员代表国家依法组织和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因此对公务员的有效监督是对行政权力有效监督的最好途径。本文先分析我国公务员监督制度的意义,再阐述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目标及构成,然后分析了公务员监督体系的现状,特别指出其不足之处。最后从行政监察机制、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监督机制,问题,对策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务员制度。近些年来,权力腐败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思索、探讨权力腐败在我国产生的总体根源,寻求有效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时充分认识到: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因此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的又一热点。所谓公务员监督机制,是指在公务员活动中对公务员管理机构和公务员所属的单位及公务员个人的行为、活动实施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及各种监督制度的总称。 一、我国公务员监督制度的意义 公务员监督是指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为了防止公务员滥用权力,对公务员的义务、纪律有特别规定。但是近年来权力腐败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公务员监督刻不容缓。 (一)监督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障我国公务员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施行。它的确立不仅明确了对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种种规范,而且还明确了不执行或违犯这些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强化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为相关条例的正确贯彻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监督制度的确立,可以以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及有关负责人对公务员依法管理,有效地防止某些领导人有法不依,滥用权力,甚至对国家公务员打击报复的行为,确保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监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力。当公务员发生权力腐败事件时,公民可以行使自己的监督和质询权来维护自己甚至是社会大众的利益。 二、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目标及构成 (一)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目标: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政治思想监督、工作监督和违规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政府工作人员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治思想监督。思想是人之灵魂和行动指南,公务员的错误意识倾向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效果,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体现。必须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教育和监督。工作监督则是监督计划、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在权限内的全部活动;纠正和监督政府的工作程序;监督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违规监督顾名思义则是开展对贪污举报的侦查,减少公务员贪污腐败现象。 (二)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构成: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根本,外部监督是内部监督的推进、补充和发展。 (1)内部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监督活动,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的监督。其方式有三种:①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包括工作检查、专案检查和行政复议;②行政监察。它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

银行职员工作压力研究综述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及其研究背景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压力是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与压力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是压力源、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紧张状态。工作压力(Work stress)也称工作应激(Job stress)、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职业紧张、工作紧张。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银行渗入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内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处于金融服务行业的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内部的压力也就相应变大。很多银行职员由于工作压力而精力消耗,从而十分容易导致其工作人员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若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常年积聚,而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控制,那么员工就会产生工作懈怠、影响员工自身精神状况的同时也对银行的日常运作造成消极影响。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减员分流、工作流程的变革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等措施,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给银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心理压力。人们在关注效率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对组织的影响。职业倦怠症这只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在日益消耗和阻碍着银行发展的步伐。 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银行职员承受压力的成因、来源,并能够足够重视如何为柜台员工减轻工作压力,这将对提高银行日常运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一支“主动、高效、健康”的优秀员工队伍,进行压力和情绪的管理,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有益于引导银行职员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合理地通过多种方式释放自身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促使银行通过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升迁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关心员工需

如何看待大学生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

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 【刊名】《光明日报》2008-11-03 【馆藏位置】报纸阅览室 【内容简介】 200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俗称“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而国家公务员拟招录人数为13500 余人,这意味着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已达78比1,而这一比例在去年为60比1。更令人咂舌的是,在今年的报考中甚至出现4723人竞争中残联1个职位的火爆场面。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历年相比有什么共性和特性?持续升温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趋热原因:就业压力、公务员比较优势和队伍建设成效驱动报考热潮 一般而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伴随现代公务员制度引进而得以确立和全面推行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多年从事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很多国家现代化成功、国家稳定发展的要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高的考试成本和相对公正的录用程序使很多人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职业规划的备选,而长期以来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也成为人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考虑因素。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得到了较好贯彻,较为全面地向社会开放公共职位,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较为全面提升,也正是这一改革成果使得公务员职位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最为关心的职业选择。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报考热进一步升温。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省市机关公务员职位更深得求职者青睐,这主要与这些地区或部门在户籍制度、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薪酬水平、自我实现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关。”白智立说。 那么,应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的现状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宋世明认为大可不必对此担忧。他对记者表示:“‘凡进必考’的考试录用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制度设计。同时,公务员职位具有公共性,公务员报考具有开放性。报考公务员,也只是多了一种职业选择尝试而已。一次考不中就寻死觅活者少有耳闻;准备像‘范进’那样用几年的努力来实现做公务员梦想的报考者,也比较罕见。” 对于未来国家公务员报考趋势,白智立明确表示:“报考国家公务员应该说是众多高校毕业生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一种较为现实和稳妥的择业行为。只要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国家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就还会持续。” 报考规定:基层工作经历可提高公务员队伍成熟度,却非“一劳永逸” 此次国家公务员招录的最大特点是更加注重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按照计划,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不

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讲解

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成为众多成人考试中最炙手可热的考试, 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机关每年所组织的不同级别的各类公务员考试, 无数考生趋之若鹜,其报考人数更是 逐年攀升,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高考。仅就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情况而言,已可见一斑。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 报名期间全国总报考人数已接近100万,比2004年的5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 最后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报考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1, 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甚至还有 5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超过了 1000:1。不仅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盛况空前,地方各级公务员考试 也是异乎寻常的激烈,许多考生考完省一级的考市县一级, 考完市县一级的考乡镇一级,考完一个地方的考其他地方,层层考, 重复考,考不上决不罢休。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热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它是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的客观反映, 是国家机关公务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它也是新体制、新形势下社会大众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现象, 折射出当前某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形成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社会人员迈入就业大军行列, 而且高学历的就业者越来越多,在当前就业机会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 意的工作满者要找到一份令自己业就,峻严越来越势形业全国就. 越来越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每年不失时机的拿出大量职位面向公开 招考,使报考公务员无疑成为就业人员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据调查,当前在年轻人中最受青睐的单位是外企、银行、垄断性大国企、政府机关。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职业风险较小, 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同时又 具有完备的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保障体系,还有房贴、

职业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职场心理压力调查分析报告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12级营销与策划4班 小组组长:韦薇 小组成员:阮毅覃婕邓斌梁宇航黄曼宇麦家源韦冬霞牙悝文任玉珍陈家威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

引导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感觉有心理压力,压力有好有坏,但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心理压力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心理压力会压力使人产生心理疾病,造成身心崩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生活工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这次市场调研。

目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二手资料 四、深度访谈整理及总结 五、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六、总结 七、建议 八、附录

调查目的 针对目前社会上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考虑是否开设职场心理学专业。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 调查地点:朝阳、西大、西乡塘市场、中尧路 调查人群:毕业生、在校生、上班族 调查方式:路人拦截法、网上调查、电话访问 问卷数量:上班族27份公务员15份教师11份学生21份个体户24份其他14份 二手资料 南宁心理咨询处:广西大学正门对面时代天骄大厦A座931室南宁心理咨询师林晓义心翔心理咨询室 广西拥有心理专业的高校:1玉林师范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 3 广西师范学院 4 广西大学 5 广西民族大学6 广西中医药大学7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8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9 贺州学院

申论浅谈经验

《南方周末》是我唯一坚持看的平面媒体,内容广博,观点独到,大多数文章在谋篇布局和文字组织均是一流水平。 大概是看多了《南方周末》的缘故,在国考中,我不经意地把申论“南周”化了。 经常教别人写申论我都说,开篇要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XX新形势”“究其根源,应该是……”“为适应新时期历史环境的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新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方案不外乎体制、法律、政策、监督、教育…… 但一写起来,自己的笔不听使唤,就不一样了。自以为比教给别人的更高一筹,结果,听我教的个个比自己高,最差的也有48分…… 再说就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了,现在回忆一下我这次43分申论的一些失败细节吧: 一、立意之失: “由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我想既然说开,就肯定得发散一下吧,当然不能囿于怒江水电开发的桎梏,于是,由怒江水电开发,我把文章主体说开到能源问题的解决上,主题思路是能源问题的解决不能一味破坏环境,需要在环境与经济(能源)中获得平衡。

事实我错了。 事实证明,我身边所认识和接触的人中,就事论事的、给怒江水电开发出谋划策的人分数普遍不差(或者说,至少属于本次申论的中流水平,50分左右);而将文章主体建立在正确处理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的,分数则更高一些。 而其实,我的思路主要也是在讲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运用这种思想去解决能源问题,只是没有那么直白。我分析,也许是评卷老师时间太有限,一看我开篇说到能源上去,便做偏题论处,至于后边的文字,并没有时间仔细阅读,于是低分就是自然了。 所以,这里给我的教训就是:申论的立意选题还是保守、直白些好——至少可以守得个中等分数,不至于拉了总分的后腿。 二、行文之失: 开篇,我写了一个非常“《南周》化”的开头。出了考场,还沾沾自喜,觉得写得挺好。下面把这段败笔给大家看看,希望引以为戒,也让自己记住教训! 由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怒?了!”针对前段时间全国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某报纸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其实,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怒”的又何止是怒江呢?深圳市民几天加不到油,怎能不“怒”;杭州市民大热天断电,空调成了摆设,可谓是“怒”“火”中烧;广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提要国外工作压力理论已经研究一个多世纪了,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体系。本文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这些理论,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一、压力的基本理论 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展近一个世纪了,是西方学术界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众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众多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流派。但是,国内在工作压力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压力研究的领域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及其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一)压力的刺激学说。压力的刺激学说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强调的是人的生理反应。该学说认为压力是一种消极的刺激,其产生是源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导致个人的反应或紧张。这是早期压力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Weiss、Janis、Mann等人。 (二)压力的反应学说。压力的反应学说认为压力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刺激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本学说方面比较著名的研究有美国学者坎农的开创性研究,他指出面对环境的刺激,个体的压力反应是使机体处于戒备状态,并表现为恐惧、焦虑等紧张方式,面对压力,个体反应的模式基本相同,但是程度不同。 (三)压力的交互理论。压力的交互理论认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做的对环境可能产生威胁的评价相结合的结果。同时,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是动态关联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 (四)个体—环境匹配理论。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是French和Caplan在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工作压力研究中运用最多,是得到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French、Caplan和Van Harrion认为引起压力的因素不是单独的环境或个人因素,而是环境与个人相联系的结果。 (五)工作要求—控制模式。Karasek提出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式(简称JD-C 模式),是工作压力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个理论。Karasek认为,工作活动中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两个关键特征,他们共同影响着工作压力。工作要求即压力源,工作控制指的是技能和决策力,工作压力取决于这两个关键特征的相互作用。

公务员热的思考

公务员考试热的思考 0 刘雨丝 一.公务员考试现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在中国,公务员就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每年,政府都会举行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面试来选拔人才。 2011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为1415138人。相较去年144万的人数来说,总体人数减少约两万人,总竞争比例由去年的93:1下降到:1,尽管竞争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公务员考试的火爆程度。 公务员考试,可谓是参考人数越来越多,录取比例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大。通过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几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热潮。 二.公务员热的原因分析 1.就业压力大 自从大学开始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经不想十几年前那样稀奇了。中国每年有好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再加上现在大学毕业后,不实行工作分配,大学生要自己经整改上岗,可是劳动市场上的岗位有限,每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都很严峻,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成为了失业者。而报考公务员的要求不高,这对于大学毕业生无疑是雪中送炭,具有非同寻常的诱惑力。所以众多的考生去挤“独木桥”,想考公务员获得一份工作。 2.公务员的门槛低,选拔公平公正公开 2006 年1 月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录制度,努力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坚持公开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的结果,不再考虑家庭背景,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中没有性别、身高、体貌、婚姻状况、等方面的限制。

公务员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政府工作人员的制度,是一件国家大事,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更加具有广阔的竞争环境,公务员的考试试题是由国家或地方的相应部门制定,并实行统一考试,笔试完还有面试,整个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因此为许多致力于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让人们相信只要有真本事,就能考上公务员。 3.薪资福利 公务员收入稳定有保障,工资在中国也算中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公务员的福利很好。比如逢年过节都会发东西,买房买车都有高额补贴,养老医疗更是不用担心,退休工资高,医疗费国家报销。此外,部分公务员还有灰色收入。可以说,公务员的收入和福利是非常好的,所以吸引了许多社会人士报考。 (3)灰色 4.职业稳定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因此在各行业中,竞争特别激烈,存在正很大的职业风险。职场中人或多或少都会担心自己被解雇。而公务员所需要承担的职业风险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公务员都能安稳地做到退休,职位直升不降,除非你烦了错误。职业稳定性非常强,这也吸引了很多人。 5.官本位意识 在当今社会,“官本位”意识还是存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做了官,手里就有了权力,社会地位也就高了。还有很多公务员还利用手中职权,以权谋私,赚取灰色收入,托关系办事。可谓名利双收。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这也就吸引了一些有着“读书做官,发财济家”心态的人去考公务员。 6.从众效应 一些人考公务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有些人纯属跟风,别人考自己也跟着考,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的人被迫应考公务员只为遵从父母命令;有的则为摆脱就业压力而抱着“试试”心态而考。受媒体或身边人的影响,很多人并不了解公务员的工作,也没有考虑自己的特长、兴趣、能力是否与公务员匹配,考公务员只为优厚的待遇、稳定清闲的工作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无论个体的动机如何,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客观上推动着许多人盲目报考公务员,加剧了公务员考试火爆的程度,导致公务员竞争激烈,人们更加关注公务员考试。 三.反思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家对公务员趋之若鹜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助长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公平程度。像普通工作的人,每月要缴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要自己存钱买房买车、还要为以后的养老做打算。可公务员就不同,公务员工资高,工作也不繁忙,看病的钱全是国家支付,买房买车都有补贴。和普通人比较来,公务员着的是一份美差。所以政府应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多渠道筹集和管理好社会保障基金,尤其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均衡化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无差别对待,这样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和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工作压力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 职业倦怠情况,其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工作疏离感,普遍感到精神紧张,心力交瘁等, 除了心理上的折磨,工作压力同样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绩,还可能导致从业人员过度疲劳,心不在焉,带着负面情绪上班。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降低病人的满意程度,以及 出现诊断和治疗差错。 1 压力的来源 一般认为,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引起人员产生工作压力:(1)工作或任务需求(高强度及长 时间的工作,怕出差错以及应付频繁的考试和检查等),(2)工作与家庭角色和责任之间 的冲突等等,(3)财产和经济因素,(4)生活保障方面(如:工作进修,工作保障,职位 晋升,退休安排),(5)组织氛围(缺乏对核心价值的管理承诺,沟通风格发生冲突等等)。 2 工作压力可能产生哪些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可引起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反应。生理方面可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如高血压、胃溃疡及慢性头痛以及心脏病等,心理压力 引发的身体症状有心悸、头痛、脖子疼、失眠、胡思乱想、常觉胸口憋闷,手脚麻酸,注意 力不集中等,还会引起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淡等负面影响,这些不良情绪是引起心理适 应困难与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3 医护人员产生工作压力的原因 对于医生,以下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压力:(1)工作时间过长;(2)长期的工作超负荷;(3)难以面对死者和濒临死亡的病人;(4)因为工作失误导致的诉讼危险。 对于护士,可能会由以下原因引起:1、工作超负荷;2时间紧迫;3、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 4、接触易感染的疾病; 5、睡眠不良; 6、职业发展问题 4 预防工作压力产生的方法 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稳定性格,采取积极的个人态度,面对来自外部和自身形 成的心理压力,应反躬自问,从自身做起,以敬业爱岗,技术高超,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赢得病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做好点滴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中得到体现。 (2)寻求发泄方式、化解心理负担:通过调查发现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 方式,而疏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 (3)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医院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以 实现医护人员价值共识为核心,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当面对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时,群 体内部应建立起有效的支持和补偿体系。增强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 而有效减少压力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 (4)组织机构变化:组织机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使工作负荷能构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 其拥有的资源相匹配,②加强沟通;③给从业人员机会,参与决策,影响他们的工作行为等。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医护人员更应该学会释放和减轻压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 待自身和外部世界,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正视压力,相信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适应,完全可以接受任何挑战和挫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