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导学案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9 章节:必修2第2单元 使用时间: 课型:讨论 展示 课时: 4 编制人: 赵利 易正顺 包科领导: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1 - 课题:离骚

学 习 内 容

笔 记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有关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学习重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勾画重点文言知识,能初步翻译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标记。

2、结合工具书,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美读成诵,理解背诵。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人。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后人称为“楚辞”,又称为“骚体”。 二、文体知识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三、诵读课文 1 、指导朗读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五、六、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阅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 注意节拍 如:长太息 / 以掩涕兮 余 / 独 / 好修 / 以为常 虽 / 体解 / 吾 / 犹未变兮 岂 / 余心/之 / 可惩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 、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句中,表语

音的延长;句间,表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句尾,有感叹的意味。 四、自主学习

1、注音

姱( ) 鞿( ) 謇( ) 谇( ) 纕( ) 茞( )诼( ) 偭( ) 忳( ) 侘傺( ) 溘死( ) 鸷( ) 方圜( ) 攘诟( ) 芰荷( ) 裳( ) 岌岌( ) 2、指出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3、多义词辨析

【善】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 【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反】

忽反顾以游目兮。(屈原《离骚》) 然而成败异变,功出相反也。(贾谊《过秦论》)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鸿门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省不能及,其可怪与欤?(韩愈《师说》): 【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号:9 章节:必修2第2单元 使用时间: 课型:讨论 展示 课时: 4 编制人: 赵利 易正顺 包科领导: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2 - 4、词类活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特殊句式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步余马于兰皋兮

3、不吾知其亦已矣 五、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请概括下列句子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屈原一生“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探究二:《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探究三:诗文中大量运用了“香草”、“美人”意象,体味诗人这样描写的用意。

训练案

一、名句填空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2、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兮, 。

3、 ,吾将上下而求索。

4、 ,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 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

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