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研究

摘要:时间管理倾向研究是当前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

国内外有关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溯,介绍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

念、结构等理论问题以及经验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未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初步展望。

关键词: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成长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时间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时间

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

管理过程。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成熟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也是个体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何伟强等,2004)。当今社会和经济急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

方面青少年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

青年人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学家指出。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时间管理能力在个体成才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少年只有具备了较

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生命历程的组成形式,人生就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所组成。“时间就是生命”虽然日渐植人人心。但是由于个体对时间管理存在的差异,其人生结果也可

能大相径庭。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可以使年轻人

转眼间走向老年,终生一无所成。因此,青少年要想成才和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青少年问题研究遵循的都是一种回溯式的研究范式(Werner。1992)。即在问题发生后,从青少年过去的成长经历中寻找可能导致其行为或心理

偏差的因素.如家庭遗弃、父母离异、交友不慎、辍学失业等。本文也将循此研究范式,以“时间管理倾向”为学术论文篇名的检索词,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及其印刷版2001-2006年间

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完成2001-2006年间论文题录电子数据库。该库包括论文题目、

发表时间、期刊名称。继而设计分类代码,在浏览论文的基础上,设计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分类代码。然后按照分类代码,参照每一篇论文的全文和内容提要,对题录数据库中的

论文进行逐篇分类,筛选其中与青少年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学术论文。最终根据筛选结果进

行分析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问题与相关理论

时间无处不在,它倾向于所有的人,给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态度

和行为是不同的。Bri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

间管理的研究。Briton和Glynn(198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

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过程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类比,提出了使知识产出最大化的时间管理理

论模型。Briton和Tesser(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简称了TMQ),由长期计划、时间态度和短期计划等三因素构成。Macan(1990)认为时间管理包

括:设立目标与优先级、学会拒绝、列任务清单、组织、计划、委派及拖延等方面,并据此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简称TMB)。

在国内,黄希庭等人在总结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

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

管理倾向的概念是我们在分析了国外有关时间管理的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支配和利

用时间的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来的。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维度的划分,我们还参考了其他领域

中有关时间管理的论述。并结合价值观研究、自我监控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研究,初步提出时

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三维度结构。在此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我们编制出时

间管理倾向量表(黄希庭、张志杰,2001)。该量表有3个分量表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

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和10。探索

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的较理想结构是由3个因素构成,即时间价

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其中时间价值感由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构成;时

间监控观由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五个维度构成;时间效能感由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两个维度构成。

黄希庭等人进一步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并提出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

这个概念。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这个概念是我们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认

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

为特征。实际上,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是从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来区分的,是一种过程

性的特征结构。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

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

有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

和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的,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

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

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黄希庭、张志杰,2001)。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格特征,也可以从以下的研究中得到佐证。

Calibresi(1989)等研究表明个体的时间态度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格特征,并且个体支配时间

的方式与性格(character)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Knapp等的研究发现,在个体时间意象

(time imagery)的类型和成就动机之间以及时间态度和审美倾向(esthetic preference)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Wessman(1973)也发现个体对时间的态度和利用反映了一种基本的人格特

征,并认为“个体的时间经验以及在时间背景中安排和构建其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基本的人格

特征。”在其他有关时间结构、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等有关时间利用和支配的研究中,都

表明时间管理与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等人格特征存在显着的相关.而与抑郁、焦虑、躯体紧张感等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

黄希庭等人还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人的能力有关。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具有强的统

筹时间的能力、捕捉时机作出决策的能力;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这些能力相应地要差得多。善于驾驭时间的人有正面的自我观念。他们成才早,出人头地早,地位高,收入高,其自立意识必然发展得早,自信心和自尊心强,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和行为;相反不会驾驭时间

的人,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等方面相应地要差得多。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出色快捷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能做到按时回家与家人团聚,有时间关爱家庭成员,在业余时间能进行自我提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家庭圆满幸福。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工作拖拖拉拉,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干工作,生活方式单调乏味,无暇关心家庭成员,很可能会导致夫妻间、亲子间的感情产生裂隙,甚至导致家庭破裂(黄希庭、张志杰,2001)。

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结构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因素的探讨.目的是试图采取措施以

提高人们的时间管理技能。实践证明,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Weinstein 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驾驭时间成为一个有

效的学习者。这套训练课的开初,时间管理以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

时间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接着是把时间管理与其他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来对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检验,同时也接受教师给予的反馈。

学生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如何使学生对他们时间使用状况有一个

明确的认识。如一天或一周的时间里个人时间的浪费情况,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对时间的浪费,要求学生进行监控,并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2)估计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因此

得到了提高(Weinstein,1994)。

中岛孝志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提出对工作人员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策略,例如怎样利

用早晨的时间,怎样利用星期一的时间,怎样摆脱不会管理时间的“蜗牛”状态,短时间内完

成工作的方法以及如使时间增值的方法等,认为对于时间管理,只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应

有实践精神。一个人通过实践能够形成时间管理技能,摆脱磨蹭恶习,从而可以改变命运(中岛孝志,1999)。

其实,时间管理技能的训练完全是可以从小开始抓起的。教授青少年懂得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含义及其意义和价值,把时间管理技能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进行系

统的训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素质。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经验研究概况

由黄希庭领衔的一项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协作组根据对既往文献的分析

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的理论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

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同时搜集有关项目。对国外的两种时间管理问卷(时间管理问卷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简称TMQ,和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简称TMB)和时间结构问卷(Time Structure Questionnaire,简称TSQ)进行翻译,并结合开放式问卷所搜集的项目,最后编制成功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 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通过对

1027名大中学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507名大中学生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

理倾向问卷由时间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三个维

度构成。该量表的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评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有

效工具(黄希庭等,2001)。自此,国内有了专门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工具。这也是国内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重大进展,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开山之作、奠基

之作。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存在一定的关联。钟慧应用黄希庭等编

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和Gjesme.T和Nyard.R编制的“成就动机测量表”(AMS),通过对西南师范大学240名学生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成

就动机具有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可能是通过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来影响成就动机;大

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其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着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着负

相关: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其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由此表明大学

生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其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钟慧,2003)。张丽娟等人应用黄希

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刘惠军等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邯郸学院303名大专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中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与时间价值

感呈非常显着正相关:成就目标中成绩和掌握两个趋近目标与时间效能感呈显着正相关,成

绩回避目标与时间效能感呈显着负相关;成就目标中的掌握趋近目标与时间管理倾向的时

间监控感呈显着正相关;大专男生时间监控感高于女生;大专文科生在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

两方面高于理科生;二年级大专生时间价值感方面优于一年级(张丽娟、鲁忠义,2006)。

时间流逝的主观体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时间压力的感知在大众

中呈上升趋势,人们觉得拥有的时间比过去少,时常感觉匆忙(Godbey,1993)。在过去30年

中“总是感觉匆忙”的成年人从1965年的4%逐渐上升到1992年的最高值38%(Robinson,1997)。经常或总是感觉匆忙的人感到压力更大,他们比那些报告不匆忙的人更倾向于对主

观幸福感,诸如生活满意度和快乐作出低的评价(Margot,1999)。邓凌等人应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和《时问压力问卷》,通过抽取重庆市三所大学的294名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条件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

郁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与主观时间压力呈显着负相关,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呈显着正相关。

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在大学生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

作用(邓凌、陈本友,2005)。而陈本友等人利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重庆市三所大学的541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焦虑存在显着的

负相关,即越善于管理时间的大学生,其焦虑程度就越低;且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焦虑得分

显着低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陈本友等,2005)。而何伟强等人利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心身压力测试表》对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293名学生的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相对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大学生

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着性差异;(3)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

上处于适中水平;(4)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但大学生时间

管理行为效能对其心理压力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何伟强等,2004)。

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信心、学业成绩、个人价值感也有一定的关

联。古玉等人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PEI问卷(个人评价问卷)对重庆市西南师

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共计7个专业的350人的测试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三个方面均与

学业自信显着相关,但仅时间效能感对学业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体育运动、爱情关系、社会交互作用、交谈等方面的自信均与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显着相关,仅时间效能感对各

方面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夕表自信仅与时间监控观相关,且时间监控对外表自信有一定

的预测作用(古玉、谭小宏,2004)。张志杰等人利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情感量表》分别对重庆市三所中学的312名学生、西南师范大学的339名学生、成都市三所中学的736人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

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关来影响学业成绩;(2)时间管理倾向各

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随着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的降低。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就越大;(3)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积极情绪之间

存在显着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时间管理的好坏可能是影响主观幸福感

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志杰等,2001)。程科与王蕾应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通过对浙江省长河高级中学、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和四川省泸州天立

国际学校511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将调查对象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总分从

低到高依次排列。然后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时间管理倾向组,由高到低取总人数

的27%为高时间管理倾向组。比较低分组和高分组在自我价值感各个维度上的差异,结果发

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间者.其自我价值感水平明显要高。(2)除时间价值感与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价值感

无显着相关外.时间管理倾向总体及其他子维度与自我价值感各分量表呈极显着正相关;年级与时间效能感以及自我价值感各分量表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学校类型与自我价值感各个

分量表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3)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发现,时间效能感对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都构成显着的回归效应;时间监控观对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构成显着

的回归效应: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特殊自我价值感构成显着的回归效应(程科、王蕾,2005)。

四、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状况的评论与未来展望

(一)当前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主要特征

文献分析表明.国内学术界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所发表的

几十篇相关论文中。从经验研究角度进行理论探讨的占了绝大多数。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从理论上弄清时间管理倾向的内涵。探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维度,分析不同的时间管理倾向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如对其成就动机、主观时间压力、焦虑、抑郁、学业成绩、个人价值感等的影响等。这些探讨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问题,有针对性地解释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的现象。提供了比较清晰的研究参考框架。

(二)3_3前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主要不足

是在研究视角上大多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学科的视角,这种视角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有

关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题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较多地关注于学龄青少年,如中小学生和

在校大学生。较少以离开学校向工作转型或在社会上行走的青少年为对象,更遑论其中的青少年弱势群体。即关注早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较多,关注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时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对较少。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其社会化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的没有。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该看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不仅仅只是一个特定问题。而是一个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与青少年时期的许多伴生问题尤其是青少

年的社会化有着巨大联系的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相互之间的借鉴与比较不够。与研究对象较多地局限于学

龄青少年相对应的是,现有的经验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比较多的是以单一的量表测试,主要以他人评价为主。青少年的自我评价以及不同对象的多角度评价的研究较

少。同时,经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不够系统,特别缺乏在明确理论框架指引下的系统的、严

格的经验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缺憾。此外,在经验研究中还暴露出研究者对同类研究的借鉴和比较不够。这些研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鉴于科学探索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不同研究相互之间,特别是后续研究与前人研究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联系,要尽可能在

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去探索未知的内容。

三是由于对经验事实的系统观察不足,研究者在经验层次上过多依赖个人的观察与感

知,依赖个别和典型事例,于是往往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由于这种仅仅建立在常识性思考和个人经验感知基础上的认识还没有经过系统的概括、归纳和抽象,还没有上升到理论

命题的高度以及没有经过较为严格的科学验证,导致我们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内在规

律性认识尚显不足。特别应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题所涉及的现象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题与人们所熟悉

的青少年教育问题、社会化问题在内容上又有交叉重叠,正是这种天然的联系和交叉重叠在

很多方面限制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化和理论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需要加以注意的。(三)未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主要趋势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跨学科研究在以往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中,研究的视

角大多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多采取量表测试的经验研究方法。这种研究视角的单纯

和方法的单一.其不足与缺陷前文已经详述。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将研究的视角投向更多学科,如社会学的、社会工作学的社会心理学的.或是进行跨多个学科的研究:与此同时,研究方法也应在应用量表测试的基础上,辅以问卷调查、实验、座谈、深度访谈等多项研究方法。惟有如此,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研究才会更加令人信服和呈现其生动多姿的一面。成年人的时间管理倾向研究以往的时间管理倾向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研究较多,对成

年人的研究较少。即使是一些长期的追踪研究,也在研究对象成年后就停止了。尽管从个体的发展规律来说,青少年的可塑性远大于成人,对青少年的了解越多,于预和影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就没有变数,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同样会随着时间和人生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关于成年人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研究,也是未来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__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会计学11 学生姓名:曹彩云 指导教师姓名:章文芳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4 月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以生产耗费发生事前与成本控制过程及事后分析,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往往重心都倾向销售业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工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成本控制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国外学者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他们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视为企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绩效指标。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品》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控制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Roger J. Binder提出成本控制是通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的一个广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活动。企业在具体产品生产领域运用成本控制方法,监测、评估并最终提高其在特定领域的效率,如:部门、生产线,及内部管理的操作过程。他提出成本控制的两种应用形式: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估。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资本支出-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控制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详实。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

时间管理倾向综述 陈挺 1,2 ,李好永 1,3 (1.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 3.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 要:回顾时间管理倾向概念的提出,并且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中总结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它一些人格特征、学业成就以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同群体时间管理倾向的比较,并归纳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管理;相关;AT MD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09)05-0109-05 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古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处理的事物变得越来越多,时间管理变得更加重要。这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于时间管理的关注。B ritt on 、Macan 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 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 1 时间管理的结构 在对时间管理的研究中,国外一些学者根据自己对于时间管理模型的不同的理解编制了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问卷并且提出了时间管理的不同的结构。 Bond 和Feather (1988)编制了时间结构问卷(Ti m e Structure Questi onnaire,简称TS Q ),在这个问卷中,时 间管理由五个因素:目的感、有结构的常规行为、当前 定向、有效组织、坚持性组成。而Macan 等人(1990)认为TS Q 的问题过于概括,而没有反应受测者具体的时间管理,从而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 m e Man 2age ment Behavi or Scale,简称T MB )。T MB 包含了设 置目标和优先级、机制-计划和安排、时间的自觉控制以及混乱倾向四个基本维度。B ritt on 和Tesser (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 m e Manage ment Ques 2ti onnaire,简称T MQ ),有三个因素即短期计划、时间 态度和长期计划构成。 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带动了国内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热情。并且,国内学者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 动了时间管理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发展。特别是黄希庭等人“时间管理倾向”概念的提出,以及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卓越的贡献。 2 时间管理倾向概念的提出 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a )在TS Q 和T MQ 问卷的 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 2cence Ti m e Manage ment D is positi on Scale .,简称AT 2MD ),并且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Ti m e Manage ment D is positi on )的概念。他们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 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和特征。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构成。 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是从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来区分的,是一种过程性的特征结构。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收稿日期:2009-06-15 第一作者:陈挺(1981-),男,福建福鼎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第7卷 第5期2009年10月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Vol .7 No .5 Oct .2009

(时间管理)时间进度安排

(时间管理)时间进度安排

论文指导课讲稿 第壹节师生第壹次见面 五项工作:1,师生见面,交换 e-mail 地址。2,完成选题。3,发论文任务书(初稿)。4,开题方案。5,调研。 壹、毕业论文工作程序 首先展示教务处下发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

二、师生见面,交换 e-mail 地址 5 件事:说明毕业论文工作程序→把评分表显示给学生→说明选题注意事项→确定实习单位→确定联系方式。 A、说明毕业论文工作程序。 B、把评分表显示给学生,不发,论文答辩后再填写。里面有关于毕业环节的规定,任务书,开题方案表,中期检查表,指导记录表,评分表,答辩记录和诚信

申明。 最需要说明的是每周指导俩次,让学生及时填。指导以网为主。 教师指导手册包括关于指导教师规定,任务书,论文指导情况和三个签字加论文得分。 C、说明选题注意事项: 原则上应每生壹题,独立完成。下列情况的题目不宜作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选题:(1)和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吻合的;(2)范围过于狭窄,内容过于单壹, 达不到全面训练目的的;(3)属于尖端科技或过于宏观,本科学生难以胜任的;(4)无法按期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5)和以往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雷同的。 D、确定实习单位。没有自己联系单位的要将名单上报。 E、确定联系方式。原则上每周均要联系(学校规定俩次)。指导教师下周上报实习单位。 三,完成选题,5 件事:把参考选题发给学生→考察选题是否和实习挂钩→草拟壹个大纲→了解学生的社会资源→学生要证明他有能力完成选题。 A、把参考选题发给学生,仅供参考,当时定选题,当时写大纲。鼓励老师和学生提ft新选题,可是,所有新选题以院长确认为准。院长确认的原则是选题要力所能及,要有调研等自己的工作,要结合专业。 B、考察选题是否和实习挂钩。 C、草拟壹个大纲。大纲大体格式:壹,导论;二,文献综述;三,基本理论;四, 调研说明和分析;五,结论和建议。 D、了解学生的社会资源。缺少资源会使调研难度加倍。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和发展趋势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核算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核算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一资本支出一内部核算一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Et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核算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核算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

时间管理—常见理论及方法

时间管理—常见理论及方法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想通过一些方法过上高效率、无压力的生活,让自己把有限的时间留给重要的事、重要的人,井井有条,从容的生活。很久以来人们都在寻找有效的方法希望可以达到该目的,经常很多年人们的探索及总结发展,目前较为常见的理论方法包括四个,即:番茄工作法、时间四象限法、二八原则及GTD。 时间管理可以分为四阶段:任务备忘、时间节点、优先顺序、个人管理。这四个阶段是相互传承的关系。任务备忘就是将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时间节点是将要做的事情规定deadline;优先顺序是指将这些规定deadline的事情按时间管理的方法进行排列;最后根据个人情况再灵活处理。时间管理的方法就是对以上四个阶段进行把控管理,使任务可以按照计划和预期顺利开展,避免出现延迟或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1、时间管理常见理论方法 (1)番茄工作法: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四个一组; (2)时间四象限法:以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为x轴,y轴形成四象限划分事项; (3)二八原则:20%时间产出80%效果,最好的时间放在产出最大的事情上(找到时间浪费点,避免浪费时间); (4)GTD: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把事情一件件列出来再一件件做。 2、番茄工作法:(计时工具推荐“forest”APP,待办事项推荐“滴答清单”App)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其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的使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不可分割,不存在半个或一个半番茄时间; 2)一个番茄时间内专注工作,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 3)永远不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使用"番茄工作法"; 4)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数据与他人的番茄数据比较; 5)番茄的数量不可能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 6)必须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如果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 A.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5分钟就结束了),去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 B.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面标记一个逗号(表示打扰),并将这件事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计划外事件”),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 人们对于短时间的成就感特别敏感,通常一个很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人感到既疲倦、又没有成就感,很难坚持下去。番茄工作法就利用该人体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像很多大型学生考试及某些职业考试等,考试难度大,准备战线长,很多人容易放弃,使用番茄钟工作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时间焦虑,提升我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强化我们的决断力,同时巩固达成目标的决心,为达成最终目标不懈努力。 3、时间四象限:(使用A4空白纸)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同学:这个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叙述的是对时间的看法以及对时间的利用情况。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然后在答案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情况来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有顾虑。每个问题后面有五个选项ABCDE.A代表内容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B代表大部分不符合,C代表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D代表大部分符合,E代表完全符合。对每个问题都要回答,不要有遗漏,也不必费时去想,看懂后就回答。不要在问卷上做任何标记,所有的回答均写在答卷纸上。A完全不符合B大部分不符合C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 D大部分符合E代表完全符合 1·我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正确的。 A B C D E 2·我通常把每天的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 A B C D E 3·“时间就是效益”这句话是正确的。 A B C D E 4·我每天都给自己指定一个学习目标。 A B C D E 5·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首先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A B C D E 6·我以为将来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A B C D E 7·我总是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活动效率最高的时间里去做。A B C D E 8·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计划。A B C D E 9·目前我尚年轻,浪费一些时间无所谓。 A B C D E 10·在每周开始之前,我都制定了目标。 A B C D E 11·对每个人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A B C D E 12·在每个学期我都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A B C D E 13·我认为我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A B C D E 14·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重要的工作上。 A B C D E 15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我通常都要制定一年自己的奋斗目标. A B C D E

管理学论文-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 1摘要 本文以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实际项目的时间管理工作为依据对法电集中器项目时间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嵌入式件设计项目时间管理状况,运用科学的项目时间管理方法:网络图、WBS、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实施有效的项目时间管理,达到对嵌入式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 关键词项目时间管理甘特图网络图 2项目背景 2008年11月1日法国电力集团(以下简称法电)颁发了《自动计量管理规范》,法国电力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我公司2009年2月至9月完成了第一阶段《AMM V0 项目推广原型系统招标细则》要求的电能表原型的开发,并在2009年11月通过法国电力集团的验收,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工业原型》的试制研发工作。 2009年8月公司在第一阶段送检的同时,进行了第二阶段试制研发工作的准备:材料的学习、规范的理解与人员资源的调配。 2010年4月项目组正式成立。由于法电要求电能表和集中器都组织人力开发,因此公司成立两个项目组,两个项目组共用部分资源。本文只针对集中器项目正式成立后的工作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本文主要针对项目的时间管理进行论述,其间会提及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其他内容,但不会进行展开描述。 3项目时间管理概述 项目时间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时间管理的解释是:项目时间管理是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必须进行的各项过程,即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它的目的是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项目时间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六个部分,(1)活动定义:确定为产生项目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2)活动排序:确定各计划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形成文件;(3)活动资源估算: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与数量; (4)活动持续时间估算: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工时单位数;(5)制订进度表: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持续时间、资源要求,以及进度制约因素,因而制订项目进度表;(6)进度控制:控制项目进度表变更 本文通过设计案例,初拟该项目的时间管理程序设计如下: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会计 07-3 班关玉珍 4 号 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对于采购历史悠久,但将采购视为新的战略性功能并提出,却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过去,在许多组织机构里,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比较低。直到进入21 世纪,人们的对采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才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被视为企业价值链的源泉,采购职能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变成管理的一个热点,人们也更深入的探求采购领域潜在的改进机会,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我国管理学界开展采购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2004 年李雅萍编著的《采购物流》,2005年刘荔主编的《现代采购管理》,2006 年郭晖主编的《采购实务》,2007 年陶源、杨军主编的《如何控制采购成本》,2008年白世贞主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文献方面有:李步峰、江勇和白庆华(2002)将Filip Roodhooft 和Jozef Konings (1996)的“供应商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一致的计算模型。但这一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考虑到的成本因素比较少,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对采购决策的影响。 郭思英在2003年的第 1 期《工作研究》的第21 卷发表的《把好材料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中论述:材料价格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能体现为直接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要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 邵敬中、张帆(2003)认为TCC分析是战略采购的基本出发点,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此外,他们还认为所有权总成本等于价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三者之和。 郝皓、朱秋沅(2003)提出了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他们认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是在需求链的拉动下,按订单制造的模式使采购运作更加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能够更加有利于减少存货、节约成本以及加快供应速度。 刘晓、李海越、王成恩、储诚斌(2004)认为以往的介绍供应商选择方法的文献由于采购决策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用的准则、模型和方法不同,而许多文献并没有说明其模型与方法适用于哪一种采购模式,因此难以指导采购实践。他们采用分类的方法,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自1973?2002年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供应商选择的一些主要模型和方法,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

拖延_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_毕重增

第31卷 第6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11月Vol.31 No.6Jou rn al of Sou th west C hina No rm al University (Hu 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 ces Edition ) Nov.,2005 * 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 毕重增1,彭香萍2 (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2.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萍乡337055) 摘 要:拖延可能是时间管理不良的一种后果,也可能是与时间管理相伴随的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回答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检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研究工具包括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拖延量表;研究对象是23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相关分析发现,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拖延;区分效度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5)06-0010-04 一、前 言 时间管理倾向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心理特质, 生命的丰富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效地管理和运用时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合理安排时间不但有助于个人成功,而且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时间管理对于自我行动的掌控与规划有重要的影响,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学业自我[1]、学业成绩[2]、工作满意度[3]等皆有显著相关。作为时间管理衡量的工具,黄希庭等基于自己对时间管理长期的研究,编制了综合性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4]。研究发现,时间管理量表对于学业成绩[5][6][7] 、对于个人的自我价值感 [7] 、a 型 人格 [8] 等具有预测效力,证明了该量表的有效性。拖延(pro crastination )是一种个人倾向性或者 特质,本质上是将该做的事情延后做的一种行为,或是一种将该做的事情延后的非理性倾向[9] 。并非所有的延迟都可以称为拖延,被拖延的事件是拖延者认为应该做的、合理的,若不是合理的要求,则不会产生要完成该事件的意图,或“拖延”只是理性地选择了延迟的结果。此外,时间计划的执行也是拖延现象的核心因素,个体有意图去完成事件,而就客观时间标准而言,拖延是过了最佳时刻后才开 始的行动,错失完成任务事件的最佳时机。否则,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拖延是从容不迫,而有些人的严守时间却被认为是强迫性格。 从时间的角度看,拖延是将所要进行的事情无理性地延迟。个体若具有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执行计划时就更有效率,进而提升工作或学业表现。拖延是错过了最佳准备时间,由此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工作和学习的失败[10]、遭受更多的压力[11]和健康问题[12]等。因此,拖延是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具有区分效度(Discriminate Validity )的最有力证据。 二、方 法 (一)对象 来自于教育、历史、外语、计算机、心理等13个专业的233名大学生。其中男性57名,女性137名;平均年龄为20.3岁,标准差为0.89。(二)工具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 [4] 。本量表由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 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构成,回答的方式是在“很符合”到“很不符合”的5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10 *收稿日期:2005-07-21 作者简介:毕重增(1974-),男,山东潍坊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人格的基本理论和 应用;彭香萍(1964-),男,江西萍乡人,江西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健全人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04022),项目负责人:毕重增。 DOI 牶牨牥牣牨牫牱牨牳牤j 牣cn ki 牣xdsk 牣牪牥牥牭牣牥牰牣牥牥牫

时间管理文献综述

A review of the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 Brigitte J.C.Claessens,Wendelien van Eerde and Christel G.Rutte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Eindhoven,The Netherlands,and Robert A.Roe Universiteit Maastricht,Maastricht,The Netherlands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in time management research.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is review includes 32empirical studies on time management conducted between 1982and 2004. Findings –The review demonstrates that time management behaviours relate positively to perceived control of time,job satisfaction,and health,and negatively to stress.The relationship with work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not clear.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seems to enhance time management skills,but this does not automatically transfer to better performance. Research limitations/implications –The reviewed research displays several limitations.First,time management has been de?ned and operationalised in a variety of ways.Some instruments were not reliable or valid,which could account for unstable ?ndings.Second,many of the studies were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surveys and used self-reports only.Third,very littl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job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rigorous research into the mechanisms of time manage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effectiveness.The ways in which stable time management behaviours can be established also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review makes clear which effects may be expected of time management,which aspects may be most useful for which individuals,and which work characteristics would enhance or hinder positive effects.Its outcomes may help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Originality/value –This review is the ?rst to offer an over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ime management.Both practice and scienti?c research may bene?t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previous attempts to measure and test the popular notions of time management. Keywords Time measurement,Training,Control,Job satisfaction,Performance management Paper type Literature review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ime in the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According to Orlikowsky and Yates (2002),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work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because of expanding global competition and increased demands for immediate availabi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Garhammer (2002)has pointed at the increased pace of life shown in doing things faster (acceleration),contracting time expenditure (e.g.eat faster,sleep less),and compressing actions (making a phone call while having lunch).Other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erception of time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e.g.Palmer and Schoorman,1999)and the experience of time pressure among employees (e.g.Jackson and Martin,1996;Major et al.,2002;Teuchmann et al.,1999). The current issue and full text archive of this journal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bf478858.html,/0048-3486.htm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 255 Received 4July 2004Revised 13October 2004Accepted 15December 2005 Personnel Review Vol.36No.2,2007 pp.255-276 q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0048-3486 DOI 10.1108/00483480710726136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原稿,含分值、因子含义(黄希庭)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黄希庭 同学:这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一项研究。这个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叙述的是对时间的看法以及对时间的利用情况。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然后在答案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情况来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有顾虑。回答时请注意: (1)回答每一道题都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该题所描述的内容完全不符合你的情况,就在该题号右边第一个空格中划√;如果大部分不符合,就在该题号右边第二个空格中划√;如果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就在该题号右边第三个空格中划√;如果大部分符合,就在该题号右边第四个空格中划√;如果完全符合,就在该题号右边第五个空格中划√。(2)对每个问题都要回答,不要有遗漏,也不必费时去想,看懂后就回答。(3)不要在问卷上做任何标记,所有的回答均写在答卷纸上。 同学:这份调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部分。这个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叙述的是对时间的看法以及对时间的利用情况。请你仔细阅读问卷中的每一个句子,然后在答案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情况来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有顾虑。回答时请注意: (1)回答每一道题都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每题所描述的情况分为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2)对每个问题都要回答,不要有遗漏,也不必费时去想,看懂后就回答。 1·我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正确的。 2·我通常把每天的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 3·“时间就是效益”这句话是正确的。 4·我每天都给自己指定一个学习目标。 5·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首先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 6·我以为将来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7·我总是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活动效率最高的时间里去做。 8·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计划。 9·目前我尚年轻,浪费一些时间无所谓。 10·在每周开始之前,我都制定了目标。 11·对每个人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12·在每个学期我都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3·我认为我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 14·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重要的工作上。 15·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我通常都要制定这一年中自己的奋斗目标。 16·我相信时间就是生命。 17·我课后复习功课的时间是由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来决定的。 18·我认为时间是可以有效地加以管理的。 19·我通常把重要的任务安排在计划表的重要位置上。 20·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21·我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 22·如果有几件事要同时做,我经常要衡量它们的重要性来安排时间。 23·我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 24·我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充满信心。 25·我对每个星期要做的事情都有一个计划安排。

物流成本控制文献综述教学总结

物流成本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产业分化不断细化、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时间和总成本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本文就从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衡量指标、控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引言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物流过程中,对物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邓凤祥的《现在物流成本管理》也指出,研究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物流成本构成的理论研究 宋华的《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过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物流成本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以及物流经营管理费。 (1) 物资流通费包括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2) 信息流通费指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

(3) 物流经营管理费用是指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用,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3.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研究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这本书,将我国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一下三点: (1)物流运输成本高 李伊松和易华合写的《物流成本管理》中曾说过,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打打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的运输业也现存很多问题,其中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已成为物流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低效率的公路运输也抬高了物流成本。 (2)物流库存成本高 我国工业产品库存历年积累的数万亿元巨额存量难以消化,同时新生库存增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我见》这本书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库存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它直接导致了经济节奏缓慢,运行质量变差、流通效率低下等种种恶果。 (3) 物流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黎忠的《浅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就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一下几点:

软件开发时间管理论文

浅析软件开发中的时间管理 摘要:项目的时间管理也就是项目的进度管理,对于软件开发项目来说,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控制软件开发整体时间的主要手段,本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时间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保证软件开发项目的如期完成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软件开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time management analysis i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lei j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64,china) abstract:project time management is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s,project time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whole time of the main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this time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depth analysis,in order to ensure the software timely completion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oftware development;time management;schedule control 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软件开发行业的强盛兴起。在软

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 李静 (石家庄市第42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在中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教师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学业成绩的 因素很多。时间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概述了时间管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在综述以往中学生时间 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并对改善中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的教育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6)10-0009-04 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 重要标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具有不可变 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 管理与使用。现在时间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心理学研 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张志杰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监控 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 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有效 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习,并增强自我效能感;而无 效的时间利用则削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阮昆玉 和邓凌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因此我们 认为时间管理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 业成绩高的学生与学业成绩低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倾 向可能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拟在综述以往研究,在总 结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中学 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为转化学业暂时不良生,推进 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一、时间管理概述 (一)时间管理的定义。 个人在利用和支配时间上的倾向不仅表现在行 为上,而且与其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时间价值观念 密切相联系。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时间的价值观念促 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倾 向具有动力性,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表现程度、跨情 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正是人 格所具有的,因此说时间管理倾向也是一种人格特 征,故在此文中只引用了黄希庭的定义,对其他流派 的定义不做详述。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 个体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的认知特点,是个 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是一种具有多维度 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 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是价值观、自我监控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对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成本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从降低成本的方面来提高利润具有很大的意义以及可观的发展空间,然而成本管理是一座金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企业可以像成本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可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全员的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存货进行合理的管理等等措施来降低企业的各项耗费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标。通过系统、全面、科学和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在有效的改进中达到生产经营环节的良性循环,全面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增持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最终以便实现经营目标。 1 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践相关,而且与经济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从简单的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转化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成本分析等一系列行为。 关于成本管理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的成本计算准则将成本管理的定义为:成本管理是指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美国的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为瞒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地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葛家澍(1999)在《会计大典—成本会计》里的对成本管理所下的定义是: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达到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上述对成本管理的定义,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本管理是为了降低成本。应该说他们都没有真正的揭示成本管理的实质,而只是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的描述。葛家澍将成本管理定义为对产品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