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0
四年级上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条形统计图可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上一课时我们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课时,咱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它,发现它更多的奇妙之处。
首先,咱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简单来说,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一个个长方形的长条来表示数据的多少。
通过长条的长短,我们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大小关系。
比如说,统计班级里同学们喜欢各种水果的情况,苹果有 10 个人喜欢,香蕉有 8 个人喜欢,橙子有12 个人喜欢,那么在条形统计图中,代表橙子的长条就会最长,代表香蕉的长条就会短一些。
那为什么我们要用条形统计图呢?这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
它非常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大小关系。
而且,它很容易绘制和理解,就算是小朋友也能很快明白其中的意思。
接下来,咱们看看如何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第一步,要确定统计的内容和对象。
比如,我们要统计一周内每天的气温。
第二步,收集数据。
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或者查看天气预报来获取每天的气温数据。
第三步,整理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比如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第四步,就是绘制条形统计图啦。
先画出横轴和纵轴,横轴一般表示统计的项目,比如一周的七天;纵轴表示数量或者数值,比如气温的度数。
然后根据整理好的数据,画出相应长度的长条。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还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哦。
比如说,每个长条的宽度要一样,这样才公平地比较数量的多少。
长条之间的间隔也要相等,这样看起来才整齐美观。
还有,一定要给统计图加上标题,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再来说说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常见的有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就是只表示一种数据的统计图,比如只统计班级里男生的身高情况。
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呢,则可以同时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比如同时统计班级里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情况,这样就能更方便地进行对比。
学会了看和画条形统计图,那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多啦!比如,超市的经理可以通过条形统计图了解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哪种卖得好,哪种卖得不好,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来调整进货的数量。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
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条形统计图(2)【教学目标】: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出示习题,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十九”第3题。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你最喜欢哪个呢?师:这是四(1)班同学调查的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卡通形象的结果。
你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完成。
师: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最喜欢喜羊羊的人最多,最喜欢麦兜的人最少等。
师: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能很容易地看出各种事物的多少的特点。
2.引入新课。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二、【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认真观察两幅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1)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第一幅图每格代表1人,纵向比较长一些。
第二幅图每1格代表2人,纵向短一些。
(2)最喜欢()的人数最多。
(3)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右图纵轴中没有5这个数量,而5在4与6中间,故表示方法就是找出纵轴5的位置就行了。
(4)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结合本题,喜欢粥的人数较多,用第二幅图比较合适。
三、【课堂作业】1.完成9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五、【课后作业】1.第101—102页第3、4、5题。
2.完成本课的练习。
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前一节课例1的教学已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一个单位),而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
因此本节课例2的教学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图,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那这周末梁老师想组织大家一起去儿童影院看电影,大家想去吗?那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影片在上映吧?课件出示:《熊心归来》、《冰雪奇缘》、《西游记》的视频提问:你们想看哪一部?师:这三部电影都这么受欢迎啊?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选其中的一部电影,那怎么办呢?生:用投票的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式统计出喜欢哪一部电影的人最多,那我们就少数服从多数,看这部电影。
二、探究新知(一)举手投票统计。
师:那现在先请班长汇报本班今天的出勤情况,看看今天都有多少同学参加投票呢?师:接下来先请同学做好投票准备。
你想看的是哪部电影?根据老师的提问举手投票,指名让学生代表统计票数。
师:我们可以将收集的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进行整理。
《条形统计图(2)》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6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
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注重体现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体验“1个格代表2个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不平衡状态向新的平衡状态发展。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课程名称:四年级数学年级:四年级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
2. 课堂练习本。
3. 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谁能告诉我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新课内容1.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 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总结数据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 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强调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那么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呢?二、新课内容1. 讲解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总结数据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 引导学生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例2》优秀教学设计《一格表示2》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三、教学准备课件、坐标纸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这个学期期末我们要开新年联欢会。
联欢会上你们想看什么节目呀?生:自由发言。
师:在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大家的意见集中在这四个节目上──唱歌、跳舞、相声、魔术。
(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师:同时就大了,出示统计结果(二)探究新知1.试画统计图(1)师:拿出1号纸,把我们统计的结果在这张图中表示出来。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师提示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2)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预设如下:生1:在统计图的上面直接加格;生2:在旁边一栏画格;生3:用1格表示2个单位;(3)师:刚才的三种方法大家都听清了,通过你的思考来比较一下吧。
生比较、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第三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看来,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学画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1)师:我们一起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完成这张统计图。
(黑板上空白统计图)师:喜欢唱歌的有2人,怎么涂?预设:涂1个格。
师:明明是2个人,为什么只涂1个格呢?预设:因为1个格代表2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