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1.前言据美、英、日等国家对火灾起因的统计,近年来纺织品引起的火灾呈上升趋势,已占据火灾总数的一半,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纺织品阻燃的有关标准,对室内装饰、工业用布、服装用纺织品等做了严格的规定。
绝大部分的纺织材料是可燃的,需要经过阻燃处理来降低燃烧速度或使其离开火源后能够迅速停止燃烧。
纺织品的阻燃整理有两种方式:1、添加型,将阻燃材料与纺丝原液混和,或将阻燃剂加到聚合物中再纺丝,从而使纺出的丝具有阻燃效果。
2、后整理型,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将阻燃材料通过浸渍、浸轧或涂层等方法整理到织物上。
本文主要介绍织物的阻燃涂层整理。
阻燃涂层胶是功能性涂层胶的一种,是把阻燃材料通过一定的方式添加到涂层胶中去,整理后不仅具良好的涂层风格,同时赋予织物优异的阻燃效果。
涂层阻燃整理与传统的浸渍或浸轧阻燃整理相比,具有耐洗性好,强力不下降,不需要污水处理等优点,因此,在室内家纺、工业用布等领域应用广泛。
2. 阻燃涂层胶中涂层基胶的类型和性能特点印染行业应用的涂层胶主要有聚丙烯酸酯(PA)、聚氨酯(PU)和PUA。
PA的价格较低,合成和聚合技术较易掌握,能满足一般涂层要求,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与PA相对,PU在性能上有独特之处,主要为耐磨、耐溶剂、耐低温(一30℃以下),防水透湿性好,具有优异弹性和皮膜感。
PUA是将PU与PA进行接枝,它结合了PU与PA的优点,但技术难度较高。
PA、PU和PUA都可以作为阻燃涂层胶的基胶。
从涂层胶使用的溶剂来分,可分为溶剂型涂层胶和水系型涂层胶。
溶剂型涂层胶使用最普通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DMF)、丁酮(MEK)、甲苯(TOL)、异丙醇(IPA)、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丁醇、醋酸乙酯等,毒性较大,且易燃易爆。
与溶剂型涂层胶相比,水系型涂层胶具有环保、不燃、加工过程安全等优点,但与织物的粘着力,成膜性能、耐水压等性能相对略差。
目前,水系型涂层胶正通过产品改进或加入合适的交关剂来解决上述的缺点,加工工艺日趋成熟,将逐渐取代溶剂型涂层胶。
面料涂层,抗皱整理和免烫纺织品整理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
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
按化学结构分类1.聚丙烯酸酯类(PA):又叫ac胶涂层,是目前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涂层,涂后可增加手感,防风,有垂感。
pa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的丙烯酸树脂,能增加布面的遮盖率,不透色,并使布面颜色更鲜艳。
pa银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银白色胶,使织物具有遮光,防辐射的功能,一般多用于窗帘、帐篷、服装。
2.聚氨酯类(PU):涂后织物手感丰满,有弹性,表面有膜感。
pu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聚氨酯树脂,作用基本同pa白胶,但是pu白胶涂后手感更丰满,织物更有弹性,牢度更好。
pu银胶涂层,基本功能同pa银胶涂层。
但pu涂银织物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好的牢度,对于帐篷等要求高水压的面料,pu涂银相对pa 涂银更好。
3.聚氯乙烯类(PVC):以玻纤布、玻棉布、化纤布为基布,以特殊工艺涂覆而成,主要性能特点:具有防水、阻燃、防霉、防寒、防腐蚀(简称三防布、五防布);耐老化;防紫外线;易清洗;耐高温(180度〉、保温性好等特点。
4.有机硅类:有机硅高弹涂层,又叫纸感涂层。
对于薄型棉布很适合做衬衣面料,手感丰满,很脆又富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回弹性,抗皱。
对于厚型的面料,弹性好,牢度好。
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
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类1. 溶剂型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
2. 水系型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
模拟试题一答案(印花部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防印印花:只在印花机上完成防染或拔染及其染地的整个加工2、印花粘度指数:为衡量色浆的流变性所规定的参数指标,它定义为同一流体在剪切速率相差10倍时所具有的粘度之比。
3、拉活同印工艺:指快磺素和活性染料同印工艺4、烂花印花:由两种不同性质纤维组成的织物,其中一种纤维不耐某种化学药品,用这种化学药品调浆印花,经过一定处理,把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成分烂掉,而保留另一种纤维,形成烂花织物。
5、转移印花:指染料或颜料印刷在纸上或薄膜上,再将纸印花面与织物重合,加热加压,使染料或颜料转移到织物上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筛网印花机可以分为圆网印花机和平网印花机。
2、乳化糊是由火油和水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在高速搅拌下所制成的分散体系。
3、不溶性偶氮染料直接印花可以分为色基印花发法和色盐印花法两种方法。
4、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主要方法有隐色体印花法和悬浮体印花法。
5、目前,转移印花主要用于合纤织物的印花。
6、不适宜印制针织物的印花设备是滚筒印花机。
三、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1.目前应用最广的印花机属于( B )A 平网印花机B 圆网印花机C 滚筒印花机D 转移印花机2.一般圆网的金属材质是( C )A 铜B 铁C 镍D 铬3.感光制网过程中,花纹处感光胶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情况?( C )A 从可溶变为不可溶B 从不可溶变为可溶C 一直可溶D 一直不可溶4.下列哪种糊料最适宜于还原染料印花( A )A 印染胶B 淀粉糊C 海藻酸钠D 龙胶5.下列不属于花筒雕刻方法的是( B )A 照相雕刻法B 车磨雕刻法C 钢芯雕刻法D 缩小雕刻法6.根据流体的性质,印花上所用的原糊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D )A 塑流型流体和假塑流型流体 B塑流型流体和胀流型流体C 胀流型流体和粘塑流形流体 D假塑流型流体和粘塑流形流体7.下列不属于涂料印花优点的是( B )A 色谱广B 摩擦牢度好C 废水排放少D 对纤维无选择性8.下面所列举的染料直接印花,不需要蒸化工序的是哪类染料( D )A 还原染料B 活性染料C 涂料D 冰染料9.下列不属于还原染料直接印花常用还原剂的是( C )A H/SB R/C C O/WD TD10.下面所列的特种印花不属于涂料印花的是( B )A 金粉印花B 烂花印花C 钻石印花D 夜光印花四、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后分析原因。
染色牢度:指染品在使用或在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下,能保持染色产品原来染色状态的程度。
直接性: 纤维选择地从染液中吸附染料的性能。
亲和力:表示染料从溶液中的标准状态自动向纤维上的标准状态转变的趋势和量度。
平衡上染百分率:指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活性染料固色率:指与纤维结合的染料量占原染液中所加的染料量的百分比。
轧余率:浸轧后,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上染百分率:指染色结束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液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o.w.f:染料重量相对于织物重量的百分比。
浸染:将织物浸在染液中,经一定的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中的染色方法。
轧染:是将平幅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立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压进织物的组织和空隙中,同时轧去多余的染液,再经烘干(焙烘),使染料与纤维结合固着的加工过程。
浴比:浸染时,被染物重量和染液体积之比。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表示拼色染色时,各染料上染速率的一致程度。
染色饱和浓度SD:指用标准染料在100℃、PH4.5、浴比100:1的染浴中,回流染色4小时,上染百分率到95%时,100g纤维上染料重量为该纤维的染色饱和值即Sf。
饱和系数: 腈纶纤维的染色饱和值 Sf 与阳离子染料的染色饱和值 SD之比即为饱和系数f 。
暂时硬度: 水中对应于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硬度称为暂时硬度。
ppm :每一百万份水中钙镁盐含量换算成碳酸钙的份数(mg/l)。
永久硬度:以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形式存在于水中的钙、镁离子称永久硬度。
软水: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硬水是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
印花:使用染料或涂料通过特定的加工方式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过程,称为印花。
面料涂层整理的种类功能1、PA涂层,又叫AC胶涂层,即丙烯酸涂层,是目前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涂层,涂后可增加手感,防风,有垂感。
2、PU涂层,即聚氨酯涂层,涂后织物手感丰满,有弹性,表面有膜感。
3、防绒涂层,即指防羽绒涂层,涂后能防止羽绒跑绒,适合做羽绒服面料。
但现在涂层中凡有水压要求的PA涂层也叫防绒涂层。
4、PA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的丙烯酸树脂,能增加布面的遮盖率,不透色,并使布面颜色更鲜艳。
5、PU白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白色聚氨酯树脂,作用基本同PA白胶,但是PU 白胶涂后手感更丰满,织物更有弹性,牢度更好。
6、PA银胶涂层,即在织物表面涂一层银白色胶,使织物具有遮光,防辐射的功能,一般多用于窗帘、帐篷、服装。
7、PU银胶涂层,基本功能同PA银胶涂层。
但PU涂银织物具有更好的弹性、更好的牢度,对于帐篷等要求高水压的面料,PU涂银相对PA涂银更好。
8、珠光涂层,通过对织物表面珠光涂层,使织物表面具有珍珠般光泽,有银白色和彩色的。
做成服装非常漂亮。
也有PA珠光和PU珠光之分,PU珠光比PA珠光更加平整光亮,膜感更好,更有“珍珠皮膜”的美称。
9、油光涂层,涂后表面光滑油亮,一般适用做台布桌布。
10、有机硅高弹涂层,又叫纸感涂层。
对于薄型棉布很适合做衬衣面料,手感丰满,很脆又富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回弹性,抗皱。
对于厚型的面料,弹性好,牢度好。
11、皮膜涂层,通过对织物表面进行压光和涂层,使织物表面形成皮膜,完全改变织物的风格。
一般皮膜面做成服装的正面,有皮衣的风格。
有亚光和有光两种,并可在涂层中添加各种颜色做成彩色皮膜,非常漂亮。
12、阻燃涂层,通过对织物浸轧或涂层处理,使织物具有阻燃效果。
并可在织物表面涂成颜色或银色。
一般用做窗帘、帐篷、服装等。
13、特富龙三防处理,通过对织物用杜邦特富龙处理,使织物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的功能。
14、抗紫外线涂层,通过对织物进行抗紫外线处理,使织物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即阻止紫外线穿透的能力。
ZHONGFANG CHEMICAL
ZF-45水性纺织品涂层胶
产品描述
ZF-45水性织物涂层胶由丙烯酸丁酯与有机硅及功能性单体共聚而成。
该产品具有附着力好、耐水压高、手感滑爽而不粘。
物化指标
●外观:乳白色胶状
●PH值:6~7
●离子性:阴离子
●含固量:45士1%
性能特点
●不易燃、无毒性、无三废污染,属环保性涂层胶。
●由于主体结构上引入了有机硅功能单体,即解决了水性丙烯酸酯涂
层产品的手感,又改善了涂层膜发粘现象。
●可广泛用于纯棉、纯涤、尼龙等织物的涂层加工。
●常规及发泡型涂层、软型无纺布、喷胶棉、人造毛皮、皮革涂饰、
绒布背胶。
涂层工艺
基布→拒水整理→涂层→预烘(120℃×1分钟)→焙烘(160℃×1分
钟)→成品
注意事项
●使用时可配制一定量的水性固化剂来增加粘结强度
●本产品可与其它阴离子或非离子型PA、PU树脂复配使用
包装贮运
●本品属水性乳液,不易燃、不易爆按非危险品运输。
●本品在5-35℃运输和储存,保质期半年。
净重50Kg或125Kg塑料
桶包装。
备注
本说明均为实践认证的资料,因用户使用条件及产品要求各异,请
务必进行实验或与我厂技术部联系,再确定适合贵厂的使用工艺。
涂层织物生产方法与发展趋势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ating Fabric文 | 王 忍 杜文琴开发功能性纺织品是21世纪纺织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涂层整理是研制功能纺织品的重要手段。
织物经过涂层不仅可以改变其外观、手感等,还可以使织物具有特殊的功能,例如,拒水拒油、阻燃、抗菌、防辐射、防静电等。
本文主要介绍涂层织物的生产方法、涂层剂和基布的种类、涂层方法和涂层织物的应用等情况,并对涂层织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Developing functional textil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extile fi eld in 21st century, and coating fi nish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functional textiles. The method can not only improve its outward and feeling, but also change the function of fabric, such as water and oil repellent, fl ame retardant, antibacterial,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anti-static. The coat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ating agent, base clothes have been introdu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ating fabric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作者简介:王 忍,男,1983年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纺织品。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
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阻燃防污以及遮光反射等特殊功能。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民就已经把涂层胶用于织物表面,那时多为生漆、桐油等天然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水布的制作。
时至近代,出现了性能优越的多种合成聚合物类涂层胶。
最初的产品存在只防水而不透湿的缺陷,涂层织物使用时有闷热感,舒适性差。
为了改善涂层胶的通气透湿性,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
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涂层胶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1.聚丙烯酸酯类(PA);2.聚氨酯类(PU);3.聚氯乙烯类(PVC);4.有机硅类;5.合成橡胶类(如氯丁橡胶)。
此外,还有聚四氟乙烯、聚酰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蛋白质类。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聚丙烯酸酯类和聚氨酯类。
按在使用上采用的介质不同分为溶剂型和水系型两种,溶剂型具有耐水压高,成膜性好,烘燥快,含固量低等优点,但同时又有在织物上渗透性强、手感粗硬,毒性大、易着火,需要溶剂回收装置、且回收费用高的缺陷。
与溶剂型相比,水系型无毒、不燃、安全,成本低、不需回收,可制造厚涂产品,有利于有色涂层产品的生产,涂层亲水性好;其缺点是耐水压低,烘燥慢,在长丝织物上粘着较难。
按涂层工艺及焙烘条件不同又有干式涂层胶和湿式涂层胶,低温交联涂层胶和高温交联涂层胶之分。
干式和低温交联涂层胶因其涂层工艺简单,焙烘温度低,省力节能,它们是未来涂层织物发展的趋势。
2.聚丙烯酸酯涂层胶(Polyacrylate简称PA)聚丙烯酸酯类织物涂层胶是目前常用的涂层胶之一,它有下列优点: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²耐洗性好;粘着力强;²成本较低。
其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²表面光洁度差;手感难以调节适度。
最初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属于单纯防水型产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品种不仅具有防水透湿,阻燃等多种功能,而且还有低温节能的特色。
聚丙烯酸酯类涂层胶一般均由硬组分(如聚丙烯酸甲酯等)和软组分(如聚丙烯酸丁酯等)共聚而成。
聚丙烯酸酯涂层的主要单体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必要时可加入丙烯酰胺和丙烯腈,聚合引发剂一般用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等)。
2.1防水涂层整理剂此种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最初多为溶剂型产品,其粘着性和耐水性极佳。
为了提高膜的强度,常加入外胶联剂,此类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coat系列涂层整理剂及其助剂。
其适合加工柔软的薄织物,与防水剂拼用一次,即可获得较高的拒水和耐水压效果。
但溶剂型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醋酸乙酯等,使用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发生火灾,且溶剂回收费用高。
溶剂型涂层整理剂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悬浮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较高;另一种是溶液聚合,所得产品的分子量低。
为了克服溶剂型产品的缺点,水系型的聚丙烯酸酯类涂层整理剂应运而生。
水系型的又分为乳液类,非皂乳液类和水溶类三种。
乳液类分子量为10-500万,粒子直径0.05-0.2微米,含固量一般为40-60%。
由于采用乳液聚合法,聚合时加入少量复合乳化剂,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在融结成膜过程中,一部分被挤至膜与织物之间界面,从而削弱了与织物的粘结强度,使产品的耐水压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一部分被挤至膜的外表面,引起膜表面的涩滞感,造成涂层织物的手感不爽。
非皂乳液类(也有称无乳剂型)涂层剂不含乳化剂,对织物主要进行精细涂层防水整理。
整理后的织物能保持原有的风格,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很高的牢度,手感滑爽,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防水效果。
水溶类是一种特殊的胶体分散液,是在高聚物中引入亲水性官能团,能在水中呈澄清状态,水溶类的分子量一般在10-20万左右。
国内已有报道,以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超微乳液,其平均粒径在50nm以下,外观为半透明胶体粘液,选择2D树脂作为外交联剂,用含氟树脂进行后拒水整理,可使涂层织物获得更高的耐水压值和拒水性[3]。
目前国内该类产品多为外交联型,应用时须加入交联剂,给厂家应用带来不便。
近年国内有人对水性超微乳自交联聚丙烯酸酯织物涂层剂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其性能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防水透湿涂层整理剂经此类涂层剂整理过的织物同时具有防水和透湿两种功能,其防水透湿机理是依靠成膜时形成大量的微孔。
这些孔隙小于2微米,能阻止水滴(平均直径100微米),却允许水蒸气分子(平均直径0.0004微米)通过,从而获得防水透气性[5]。
为了改善聚丙烯酸酯类加工织物的通气透湿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将含有羧基,羟基,腈基等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溶解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制成涂层胶,涂后经温水处理,去除溶剂并使共聚物凝固,干燥去水使共聚物在织物上形成微孔薄膜。
这种涂层胶以湿法涂层处理织物通气透湿性良好。
与干法相比,湿法涂层较为繁杂,因此开发既能干法涂层,又防水透湿的织物涂层胶势在必行。
我国于80年代中期研制出此类产品如PP-3,系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乳液聚合而成[5]。
.3多功能性涂层整理剂目前,聚丙烯酸酯涂层胶已从过去的防水透湿型产品发展到多个品种,主要包括阻燃,防风,遮阳及泡沫涂层整理剂,甚至还兼有几种性能的多功能产品。
其中又以阻燃涂层胶发展最快。
研制开发阻燃涂层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阻燃性单体共聚;另一种是在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添加阻燃协效剂和阻燃剂。
此类产品有美国White公司的CalibanF/RP-44和P-53,其阻燃剂均为十溴二苯基化合物与氧化锑的复合物,阻燃性好[6]。
国内也有阻燃涂层产品,如天津纺织工业研究所的C-20,其性能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相媲美[7]。
日本公布了用于电磁屏蔽的阻燃金属涂层织物,在此织物涂层的一则涂以丙烯酸聚合物ToacronSA6218为主的涂层,在另一则涂以含阻燃剂的聚氨酯层ResamineUD[8]。
泡沫涂层加工是纺织品涂层整理的一种新型工艺,其中的泡沫涂层整理剂是关键,FCA-100是国内出现的一种泡沫涂层整理剂。
3.聚氨酯涂层胶(Polyurethane简称PU)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N=C=O HOˉ→—NH-COOˉ20世纪70年代,德国OttoBayer首先合成了PU。
在1950年前后,PU作为纺织整理剂在欧洲出现,但大多为溶剂型产品用于干式涂层整理。
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ZF环保法规的出台,水系PU涂层应运而生。
70年代以后,水系PU涂层迅速发展,PU涂层织物已广泛应用。
80年代以来,PU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PU纺织品整理剂的研究较晚。
聚氨酯涂层剂是当今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Ø涂层柔软并有弹性;Ø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Ø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Ø耐磨,耐湿,耐干洗。
其不足在于:Ø成本较高;Ø耐气候性差;Ø遇水、热、碱要水解。
PU涂层剂按组成分类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
按使用上采用的介质分为溶剂类和水系类[2]。
3.1溶剂型PU涂层胶溶剂类PU具有良好的强伸度和耐水性,但毒性大,易燃烧。
从组分上来说,它还分为双组分类和单组分类。
双组分产品由预聚物和交联剂组成,预聚物是将异氰酸酯与低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末端为羟基的预聚物。
交联剂则是含有多个(三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在涂层整理时,预聚物与交联剂反应,形成热固性网状薄膜,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性能。
此类产品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7367SL。
单组分产品为线状结构,有无定形区也有结晶区,是热塑性的。
单组分产品由端异氰酸酯基(—NCO)的预聚体经扩链而成。
产品如国内的AR-1401,国外的有大日本油墨公司的Crisvon2016EL,2116EL。
Bayer公司的Impranil系列。
溶剂型PU涂层胶大多使用DMF,或甲苯与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溶剂。
为了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溶剂型涂层整理剂一般采用湿法涂层工艺加工织物。
3.2水系型PU涂层胶水系型又分为水溶性和水分散型两种。
水系PU用于织物涂层整理,量大面广,如日本的Superflex 系列,德国的Imperanil水分散系列。
水系PU成膜性好,并有较好的防水性。
ElastronCT-7,C-52均为水系PU,用于防水透湿涂层。
水分散型PU可制成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分散液。
水分散型PU对酸碱敏感,在酸的存在下,阴离子PU将凝聚,而阳离子PU不耐碱。
水系PU涂层胶最初采用转相乳化法制造,但产品中含有乳化剂,对粘着性、强韧性和耐水性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乳化型水系涂层胶逐渐增多,其主要原理是在聚合物链上引入适量的亲水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散形成乳液。
水系PU涂层胶通常用于干法涂层。
为提高涂层产品的耐水性、柔软性和耐久性,应进行前、后防水整理。
PU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分子间力很强,导致其具有优良成膜性,能够在织物上形成坚韧而耐久的薄膜,拒水性良好,它还具有一定透湿性。
其原因是:一方面PU中的极性基团或亲水基团,如—OH,—NHCOO—,—SO3H,—COOH等的“化学阶梯石”[9]作用,使水蒸气分子沿着阶梯从高湿度一侧迁移到低湿度一侧;另一方面PU 由软段和硬段组成,分别形成结构中的无定性区和结晶区,由于无定性区分子链比较松散,结构不紧密,水分子容易进入,并迁移和扩散,从而达到透湿的目的[1]。
3.3PU乳液改性为了提高乳液及膜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需要对PU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
目前,改性的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类:⑴改进单体和合成工艺;⑵添加助剂;⑶实施交联;⑷优化复合[10]。
其中尤以复合乳液的研究最为活跃。
4.有机硅(聚硅氧烷)类涂层胶20世纪70年代,有机硅类涂层整理剂开始发展。
Dow-Corning公司推出了Syleoff23等涂层整理剂,此外,Bayer 公司,Wacker公司以及日本的信越公司均开发出聚硅氧烷类纺织品涂层整理剂产品。
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的主链由硅氧键连接而成,而硅原子上又接有烷基,苯基等构成的侧链,故其具有半无机半有机的高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