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817.50 KB
- 文档页数:2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培训简介纺织品后整理是纺织品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运作步骤,对纺织品进行涂饰、柔软、光泽等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外观和手感,并增加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后整理的原理和常见的工艺,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知识。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纺织品后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方式对纺织品进行处理,改变其外观、性能和质量。
不同的纺织品后整理方法有不同的原理,包括涂饰、柔软、光泽、防水、防尘等处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纺织品后整理原理:涂饰涂饰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涂料或染料,改变其颜色、手感和光泽。
涂饰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染色、印花、烫金等。
染色是使用染料将纺织品染成所需的颜色,印花是通过印花机将花纹印在纺织品上,烫金是将一层金属箔压在纺织品上,增加光泽。
柔软柔软是指通过加工处理,使纺织品变得更加柔软和舒适。
柔软处理通常使用柔软剂,通过在纺织品纤维中形成薄膜或润滑层,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纺织品的柔软度。
柔软剂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手感,并具有抗静电、抗皱等特性。
光泽光泽是通过涂饰或特殊处理,使纺织品表面产生光泽和质感。
光泽处理可以使用涂料、树脂或聚合物等材料,通过涂覆或浸渍方式,在纺织品表面形成有光泽的薄膜。
光泽处理可以使纺织品看起来更加亮丽和具有质感。
防水防水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防水膜,阻止液体渗透到纺织品内部。
防水处理可以使用类似于光泽处理的材料,通过涂覆或浸渍方式,在纺织品表面形成具有防水功能的薄膜。
防水处理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耐水性,使其具有防雨、防湿等功能。
防尘防尘是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防尘膜,减少灰尘和污渍的附着。
防尘处理可以使用类似于光泽处理的材料,通过涂覆或浸渍方式,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防尘膜。
防尘处理可以使纺织品更容易清洁,延长使用寿命。
纺织品后整理工艺培训纺织品后整理工艺培训是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帮助学员掌握纺织品后整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
纺织品的印染与后整理是纺织材料后续深加工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根据服装的要求赋予面料众多的特性,我国的纺织品的印染与后整理曾经非常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纺织面料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印染与后整理技术上的突破,纺织行业已经早已走出了“夕阳工业”的阴影,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也为我国服装工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服装工程分析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对这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大致有如下四道基本工序:练(Boiling)、漂(Bleach / White)→染色(Dye)→印花(Print)→整理(After treatment / Finished treatment)不同的产品,这些工序又不尽相同。
一、练、漂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
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练即煮练,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漂即漂白,去除天然色素,赋于织物必要和稳定的白度。
广义上还包括上蓝或荧光增白等利用增白剂使产生光学性的泛白作用。
漂白主要有氧化剂漂白与还原剂漂白两大类,氧化剂漂的原理是破坏色素发生体分达到消色目的;还原剂漂白的原理是通过还原色素产生漂白作用。
漂白的加工方式根据品种和漂白剂而定主要有浸漂、淋漂与轧漂三大类,不同品种对漂白的要求不尽相同。
这里我们以棉布为例简单介绍一下纺织材料的练漂工序特征棉布的练、漂工序:烧毛——→退浆——→漂白——→丝光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退浆是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
纺织品整理纺织品整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纺织品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或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一、棉织物整理棉纤维及其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等优良性能,但经练漂、染色及印花等加工后,织物幅宽变窄且不均匀、手感粗糙、外观欠佳,为了使棉织物恢复原有的特性,并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改善和提高,通常要经过物理机械整理和一般化学整理。
另外,为了克服棉织物弹性差、易变形、易起皱等缺点,往往还要进行树脂整理。
以下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整理方法。
1)定型整理在经过了印染等加工后,因为经纬向所受张力不平衡,织物经向伸长而纬向收缩,造成幅宽达不到规定尺寸,布边不齐、纬向歪斜等。
而定幅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织物具有整齐均一且形态稳定的门幅,并克服上述其他缺点,这也是棉织物出厂前必须进行的。
定幅整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将织物门幅缓缓地拉到规定的尺寸,逐渐烘干,并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从而使织物幅宽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均匀一致,并使尺寸、形态稳定,纬斜等疵病得到纠正。
一般有布铗拉幅机和针板拉幅机。
2)预缩整理缩水率是棉织物出厂前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所以棉织物出厂之前同样必须经过预缩整理。
棉织物的预缩整理的方法有化学整理和机械预缩整理两类。
化学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化学物质,主要是树脂或交联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纤维的亲水性,抑制纤维的吸湿溶胀作用,达到降低织物缩水的目的。
机械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经向织缩增加,织物长度缩短,潜在收缩减少或消除,达到防缩的目的。
3)手感整理根据不同的服用需要,我们可以对织物进行手感整理,以使面料手感或柔软或硬挺。
柔软整理:一般来说,采用化学方法整理较多,就是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降低纤维和纱线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而且整理效果显著,生产中常采用这种整理方法,而最常见的就是有机硅柔软剂。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
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
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
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
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
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
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
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
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
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
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
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
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末端疏水基键合。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尽可能完善改性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结合适当的疏水/疏油基团,以获得超级防护性能。
这种自洁效果以及使用时所需维护少的特性,在高技术织物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面料后整理后整理是赋予面料以色彩效果、形态效果(光洁、绒面、挺括等)和实有效果(不透水、不毡缩、免烫、不蛀、耐燃等)的技术处理方式,面料后整理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主法改善面料的外观和手感、增进服用性能或赋予特殊功能的工艺过程,是纺织品“锦上添花”的加工过程。
后整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两大类,根据后整理的目的以及产生的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整理。
后整理的目的:1.使纺织品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
如定(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型等。
2.增进纺织品外观:包括提高纺织品光泽、白度,增强或减弱纺织品表面绒毛。
如增白、轧光、电光、亚文、磨毛、剪毛和缩呢等。
3.改善纺织品手感:主要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使纺织品获得诸如柔软、滑爽、丰满、硬挺、轻薄或厚实等综合性触摸感觉。
如柔软、硬挺、增重等。
4.提高纺织品耐用性能: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止日光、大气或微生物等对纤维的损伤或侵蚀,延长纺织品使用寿命。
如防蛀、防霉整理等。
5.赋予纺织品特殊性能:包括使纺织具有某种防护性能或其他特种功能。
如阻燃、抗菌、拒水、拒油、防紫外线和抗静电等。
面料后整理技术的发展朝着产品功能化、差别化、高档化,加工工艺多样化、深度化方向发展,并强调提高产品的服用性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近几年来,不断从其他技术领域引进借鉴各种新技术(如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生物工程、超声波技术、电子束辐射处理、喷墨印花技术、微胶囊技术、纳米技术等),以提高加工深度,获得良好的整理产品。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关注,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提倡“低碳”经济,后整理技术要求进行环保“绿色”加工,生产“清洁”、“低碳”的纺织产品。
面料的基本后整理方法有:稳定尺寸、改善外观的整理方法、改善手感优化性能的整理方法、使面料获得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整理方法、使面料高级化的整理方法、满足特殊要求的整理方法。
各种后整理工艺如下:1.预缩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面料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梭织面料后整理介绍梭织面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料类型,在纺织品行业中广泛应用。
它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在整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细心。
下面将介绍梭织面料的整理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整理方法。
梭织面料的整理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整理和后整理三个步骤。
在预处理阶段,需要对面料进行缩水、防虫、除尘等处理,以确保面料的质量和性能。
整理阶段是将面料进行整齐、均匀的折叠、压平、缝合等处理,以使面料外观整齐美观。
后整理阶段是对已整理好的面料进行喷涂、烘干、染色、定型等处理,以增加面料的柔软性、耐洗性和色牢度。
在梭织面料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不同种类的面料,需要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比如絮棉织物在整理过程中要小心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免导致纤维变形;而涤纶面料则需要进行高温定型,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皱性。
其次,整理时需要注意面料的平整度和折痕的位置,以使整理后的面料看起来整齐美观。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面料进行充分的测量和检查,以保证面料长度、宽度和重量符合要求。
最后,整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对面料的精细处理,比如烫平、修剪等,以提高面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梭织面料的后整理方法中,常见的有喷涂、烘干、染色和定型等。
喷涂主要是为了增加面料的防水性、防污性和防紫外线能力,一般采用涂层或纳米技术来实现。
烘干是将整理好的面料进行烘干处理,以使面料达到所需的湿度和平整度。
染色是将面料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加面料的色彩丰富性和美观度。
定型是将面料经过高温处理,使其固定在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上,一般采用蒸汽、热风或红外线等方式进行。
总之,梭织面料的整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它不仅需要对面料进行细致的处理和检查,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
只有将整理工作做好,才能生产出质量好、外观美观的梭织面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织物的后整理知识
后整理定义
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服装面料外观和内
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和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服装面料某种特殊功能的
加工过程。
后整理目的
1.使面料尺寸和形态稳定
拉幅——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一
定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的尺寸并进行烘干稳定的整理过程,也称定幅。
热定型——指合纤织物在一定张力下进行热处理,使其尺寸,形态
稳定的加工工艺。
2.改善服装面料外观
烧毛:棉及其混纺纺织物表面上的绒毛经用直接火焰灼烧去除,使
其表面光洁,便于后继加工的顺利进行及保证产品质量。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纺织品的后整理工序基本工序为四道工序,具体视产品的不同,工序又各异:练、漂→染色→印花→整理㈠、练、漂工序(1)棉布的练、漂工序:烧毛—→退浆—→漂白—→丝光烧毛:因棉为短纤维,产品表面有短小绒毛,为织物美观及方便以后处理,应先烧毛。
退浆:棉纱做经线时,与机器磨擦较多,而棉纱之间的磨擦又易产生静电,故在织前应上浆,织好后浆就发硬,时间久了还会泛黄、发霉,所以应先去浆,保证以后印染程序的顺利进行及手感柔软。
前二步主要是练的过程,目的是去杂质,油污及去棉壳。
去油污时还可加去油灵等助剂。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使色泽发白。
是漂的过程。
丝光:使织物光泽好一点,手感更软一些。
1、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序基本相同(梭织布):烧毛→退浆→漂白。
要求高一点的加丝光。
而漂白后的布我们常称本白布。
2、普通棉布、涤棉布的工艺(针织布):碱缩→煮练→漂白碱缩:因针织物织时线不上浆,故比较松跨,碱缩后就比较紧。
利用平衡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
煮练:与退浆工艺差不多,主要是去油污、去棉壳。
漂白:把织漂洗干净。
3、灯芯绒(Corduroy)的工序:成因是一根纱线绕在另一根纱线上形成圈,然后割断线圈而形成绒。
工艺:轧碱→割绒→退浆→烘干→刷绒→烧毛→煮练→漂白轧碱目的是使织物收缩更紧致;割绒目的是使绒面平整;刷绒目的也是为绒面平整,去除割绒后的高低不平;烧毛的目的也是,去除凹凸不平。
4、涤棉布的工艺同普通的棉布5、拉绒布:主要是盖的毛毯,小孩、老人的内衣、床单等。
用类似狼牙棒的滚筒在毯面上高速旋转,拉出纤维,这样拉出的绒面不是很整齐。
(2)羊毛(毛织物)的工序:洗毛→炭化→漂白洗毛:因羊毛等为动物纤维,比较脏故应洗毛先去除其表面遗留杂质(脏物、油脂、汗、杂质等)。
炭化:更进一步去除杂质,脏物。
洗后不干净用酸进行炭化,为了进一步清洁。
漂白:把织物漂洗干净。
(3)真丝的工序:脱胶→漂白或增白(增白加增白的助剂)(4)涤纶布:A长丝:碱减量→漂白(与真丝工艺相同)B短纤:烧毛→煮炼→漂白(与棉的工艺相同)拉幅定型:拉幅,尺寸稳定性增加;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整。
羊绒面料后整理后整理是赋予羊绒面料以色彩效果、形态效果(光洁、绒面、挺括等)和实有效果(不透水、不毡缩、免烫、不蛀、耐燃等)的技术处理方式,羊绒面料后整理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主法改善羊绒面料的外观和手感、增进服用性或赋予特殊功能的工艺过程,是纺织品“锦上添花”的加工过程。
后整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两大类,根据后整理的目的以及产生的效果不同,可分为基本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整理。
后整理的目的是纺织品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
如定(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型等。
增进纺织品外观:包括提高纺织品光泽、白度,增强或减弱纺织品表面绒毛。
如增白、轧光、电光、亚文、磨毛、剪毛和缩呢等。
改善纺织品手感:主要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使纺织品获得诸如柔软、滑爽、丰满、挺硬、轻薄或厚实等综合性触摸感觉。
如柔软、硬挺、增重等。
提高纺织品耐用性能:主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止日光、大气或微生物等对纤维的损伤或侵烛,延长纺织品使用寿命。
如防蛀、防霉整理等。
赋予纺织品特殊性能:包括使纺织具有某种防护性能或其他特种功能。
如阻燃、抗菌、据水、据油、防紫外线和抗静电等。
预缩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羊绒面料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
松式烘干机(桑德森)适宜不需拉宽的织物(如连匹浴巾)连匹后处理烘干机。
大部分烘干机由机械夹持装置将织物横向或竖向(烫平机)持紧进行传送或运转。
松式烘干机由网状履带平托(无张力)织物进行烘干运行作业。
拉幅拉幅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羊绒面料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进行烘干,使羊绒面料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也称定幅整理。
上浆上浆是指羊绒面料浸涂浆液并烘干以获得手感厚实和硬挺效果的整理过程。
热定型热定型是使热塑性纤维及混纺或交织物形态相对稳定的工艺过程,主要用于受热后易收缩变形的锦纶或涤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物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