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诗学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986.42 KB
- 文档页数:12
引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美学家,他们的诗学和美学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两人被誉为“古希腊诗学的双子星座”。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一系列诸如“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诗歌创作的取材”、“诗歌的社会功用”等问题的探索论证,开创了西方诗学理论的先河,完成了西方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为师徒,但各有千秋。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是古希腊成就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对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老师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两位大师的学术研究可谓浩如烟海,本人仅撷取两位大师在诗学美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理清二者的理论脉络。
第1章关于诗歌的起源1.1 从概念意义上去认识诗歌诗歌是一种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1.2 客观唯心主义认知下的诗歌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在对诗歌来源的认识上明显受到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的影响,基于认识只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性的理解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来诗歌,是在诗人沉浸到一种痴狂的境界(也就是后来尼采所说的“酒神”境界和“日神”境界)中,[1]受到了神灵的启示,然后把这种神灵的思想通过世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公之于众,这便成了诗歌。
浅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之文艺观念——《理想国》《诗学诗艺》读书报告[阅读书目]《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诗学诗艺》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1月.综述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古希腊时期不仅在文学实践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文艺理论上有着卓越的建树,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理论观点。
生长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贺拉斯以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解。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最高等级的是“理式”;第二等级的是现实世界,称为影子;第三等级的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他称为影子的影子。
他曾以床为例指出床有三种,第一种是上帝心中床的理念;第二种是木匠依床的理念所造出的个别的床;第三种是画家摹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
这三种床当中只有上帝心中的床的理念是永远不变的,一切个别的床皆出自于它,所以只有它才是真实的。
木匠制造个别的床,受到时间、空间、等各种有限事物的限制,没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是真实的,只是一种“摹本”或“幻想”。
至于画家所画的床虽然是根据木匠的床,但他所摹仿的却只是从某一角度看的床的外形,不是床的实体,所以更不真实,只能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第三层”。
柏拉图认为理式的世界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摹仿了理式世界,而艺术世界又是摹仿了现实世界,尽管文艺摹仿理式,但是文艺没有直接地摹仿理式,所以,文艺的摹仿只能是摹仿的摹仿,因此就是远离真实的摹仿。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则认为“史诗、悲剧和酒神颂都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写已发生的事情,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诗人与历史家的差别不在于诗人用不用韵文。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具有哲学意义,更加严肃。
柏拉图和卢梭艺术观的异同点柏拉图是是西方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的诗人,更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艺术观最为突出的有三个观点:模仿说、诗的道德标准、以及诗为迷狂说。
西方哲学在其古典哲学阶段,大抵可以一言以避之,“模仿理论”。
而给予模仿理论阐述的第一人便是柏拉图,他在《理想国》第十卷集中谈模仿理论,这一卷是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
苏格拉底开宗明义说:“他的理想国不欢迎诗人,理由是诗人是模仿者,诗人之所以遭受歧视是因为他不说‘真话’”。
那什么是模仿呢?柏拉图借用了老师苏格拉底对三张床的譬喻来形象的阐释了他理念为上的哲学思想。
他对艺术一语的用法基本撒谎能够是中性的,艺术一语本义是技艺,所以木匠、画家和诗人一样都是艺术家,也都是工匠。
但是柏拉图将神也比作艺术家,那么创造和制作本身就显出神圣的意味来了。
首先,第一张神造的床只可能有一张床,这一张床是床的本质,床的理念,这是神的作品,是真理所在。
其次,第二张床是木匠造的床,虽然是模仿床的理念,同理念隔了一层,但它毕竟是真实,木匠也可以称之为床的制造者。
世界作为对理念的模仿,它是第一手的知识,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有相当不错的地位,故而模仿在紧随理念的这一层面上,无疑死被充分认可的;但是第三张床就不同了,画家是床的模仿者,诗人也是模仿者,就像所有的模仿者一样,他们和真理之间隔了两层。
这里有涉及到柏拉图诗如画的思想,柏拉图基本上是将画和诗一视同仁,看作是等而下之的实生活的模仿。
它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一种非功利性。
因此,对于强调以直接经验来接触现实生活的柏拉图来说,非功利性艺术之于实用技艺,认知功能不被看好是在情理之中。
在说明画家的模仿如何之得到皮相是,他认为画家画画就像从不同角度看床的外观,他们表征的并不是床的真实,画家对鞋匠和木匠的手艺一窍不通,却可以把他们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深晓其道,可实际上,只能骗过小孩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柏拉图对第二手知识的轻蔑难免有些牵强。
西方文论选读自考重点西方文论选读是一门重要的自考课程,涵盖了众多思想家和流派的理论观点。
以下将为您梳理这门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但他也承认艺术能够激发人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则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他强调艺术模仿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对悲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悲剧的“六要素”。
二、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的文论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认为艺术应该为宗教服务,宣扬上帝的伟大。
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认为艺术是上帝创造力的反映。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束缚。
薄伽丘的《十日谈》通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和自由。
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中强调诗歌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认为诗歌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启示。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规则。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提出了“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性。
这一时期的文论注重对古代文学的模仿和借鉴,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典雅。
五、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主张诗歌应该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拜伦、雪莱等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六、现实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
巴尔扎克主张文学要成为社会的“书记员”,通过作品展现社会的全貌。
福楼拜注重对细节的精确描写,追求艺术的客观真实性。
七、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象征主义强调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意识流文学则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意识流动。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题解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大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
他生于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御医。
亚里士多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至三十八岁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跟老师柏拉图学习哲学。
二十年里,亚里士多德勤奋钻研,并努力收集各种图书资料,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
公元前345年,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逝世后离开学园,游历各地。
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起,他在雅典郊区建立了自己的吕克昂学园并开始执教。
因为习惯于和学生在走廊或者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亚里士多德学派被后人称为“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把他当时认识到的科学分为三类:一是理论性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二是实践性科学,包括政治学和伦理学;三是制作或制造性科学,包括诗学和修辞学。
公元前323年雅典发生了反马其顿的运动,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一样,被控以“亵渎神灵”的罪名。
“为了不让雅典人对哲学第二次犯罪”,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前往母亲的出生地,欧波亚岛的卡尔基斯,次年因病逝世。
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著作数量很大,内容几乎涉及科学的各个领域,一类是他生前公开发表供一般人阅读的,深受柏拉图影响,多为对话体,如《智者篇》、《米纳仁纳篇》、《会饮篇》等。
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这类文体贯彻到底,因为他心中不具备老师柏拉图对先师苏格拉底的那种深切感受,因此他更多的作品是以论文体体的形式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尽管都生活在神学氛围中,可是两人的思想有明显差异。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认为理式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他提出了事物的“四因说”: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浅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上的异同一、中文摘要:古希腊两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名为师生,但他们二人在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他们对艺术本质的理论阐述都源于古希腊的传统理论—“摹仿论”。
理式摹仿说是柏拉图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立文艺理论独立体系的则是亚里士多德,然而师徒俩关于诗人应摹仿现实的性质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本文将通过梳理摹仿说的起源,以及探究二者对摹仿论的异同,浅析摹仿论这一西方文论本质观。
二、关键词:摹仿; 理式 ;灵感一、摹仿说的起源古希腊的思想家和文论家历来重视对艺术美本质的讨论,“摹仿”一词一直是古希腊文论的重要词语。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提出“音乐是摹仿天体运动,数的和谐”,这是古希腊最早的“摹仿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提出“艺术摹仿自然”,认为艺术是和谐的,这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开篇的意义。
随后,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不仅要摹仿自然,而且要摹仿社会和效仿好人。
这是第一位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0) 也是一个摹仿论者,他主张摹仿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
“摹仿说”同样是柏拉图文艺理论的重要部分,他的理式摹仿论实际上是关于事物和世界的抽象概念,但是被绝对化、神秘化而作为先于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客体。
后来师从于他的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艺术摹仿现实的唯物摹仿论,成为摹仿论的集大成者。
至此,西方文艺摹仿学说得到极大的发展,后来的文艺摹仿思想大多伏源于此。
二、“理式”论是柏拉图艺术论的本质1、泛化的艺术概念柏拉图所了解的“艺术”和我们眼中的“艺术”是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比较广泛。
绘画、诗歌、音乐、雕刻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烹调之类也是“艺术”,这些凡是可以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艺术”。
西方文学理论一、选择/判断1.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艺术模仿论2.《伊安篇》中指出,诗人创作依靠的是灵感,即神灵感发或凭附3.《斐德若篇》指出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仪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4.柏拉图:凡高明的诗人,无论诗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5.柏拉图认为,诗人在神灵凭附的迷狂中,可以领会真理并宣示真理,不靠模仿、记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7.悲剧冲突根源于主角的过失8.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9.世界美和神性美构成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核心;物质美、世界美低于神性美,即上帝之美,神性美是美的本体10.卡斯特尔维屈罗首次提出三一律11.布瓦洛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12.布瓦洛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指导,遵循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总结了法国文学,尤其是悲喜剧,系统地制定了鲜明地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批评理论13.但丁倡导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14.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三一律15.屈雷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16.严肃剧的题材是市民生活17.莱辛著作《拉奥孔》(又名《画与诗的界限》)18.《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的戏剧”19.《判断力批判》讨论的是美学问题20.美的理想包括“审美的规格理念”以及“理性理念”21.歌德首次提出“世界文学”22.四个逻辑范畴: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模态(样式)的范畴23.黑格尔被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24.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内容和感性显现的统一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5.德国浪漫主义的特征:浓厚的基督色彩26.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27.海涅“镜子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28.《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与纲领29.华兹华斯“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0.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31.巴尔扎克和左拉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32.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33.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34.詹姆斯注意到小说叙述的两种模式:戏剧法和图画法35.别林斯基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36.别林斯基“艺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来维”37.别林斯基“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8.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二、名词解释1.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用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83-322年)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的美学理论,即他的诗学。
他从哲学高度提炼魅力永恒的希腊艺术精神,铸成了西方美学的开山杰作。
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
柏拉图的对话篇中较多地讨论了美的本质、诗人的灵感、审美主体“厄罗斯”以及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但它们是“理念”论原则的推演,附属他的政治哲学,并且表现了他对荷马以来众多诗人及其优秀作品的敌视、排斥态度。
他的对话篇才华横溢、别具艺术风格,在西方文学史上颇有地位与影响,但是并未构成一种总结艺术创作经验、自成严谨体系的美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艺术作为创制知识表现现实的存在,美学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和先哲们迥然不同,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美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范畴,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功用,焕发出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
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
结合他的知识论和伦理思想来探讨他的诗学,可以深化对他的美学理论包括一些有争论的问题的理解。
一、诗学的涵义亚里士多德并不热衷于只是对美作抽象思辩,像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对美是什么所作的玄理论辩。
希腊爱琴文明和古典文明中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耀射着迷人光彩,特别是荷马史诗之后,希腊古典艺术绽开多样奇葩,希腊悲剧作为古典文明中的最高艺术形式,更以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表现希腊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
希腊古典文明中丰盈壮美的艺术成果,吸引亚里士多德去总结希腊艺术的历史与现实,思索艺术的本性,探究艺术美的意义与价值,创建系统的美学理论即诗学。
《诗学》此书原名的意思是“论诗的技艺”(PoietikeTechne)。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创制”的含义。
创制的技艺本来也包括制作实用物品。
柏拉图1、摹仿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客观唯心主义与亚里士多德比较:柏拉图认为文艺在本质上是对理念的模仿。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自然世界的结果。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理论”。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原则也是建立在“模仿说”基础上的,只是其含义和性质与其师柏拉图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即模仿,模仿是一切艺术产生的源泉;模仿是人类的天性;艺术的模仿具有典型性和偶然性。
他的模仿说是创造性的模仿说,模仿不是抄袭事物的外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就是创造。
模仿是对运动万物过程本身的模仿,与认识的过程相同,又在深层上与自然本身过程统购。
认识过程与艺术模仿是相平行的。
模仿理论总结。
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
2、灵感说他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他认为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
他把文艺的本质堪称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
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
也就是说,灵感的获得,虽然有“尘世的美”的引发,但并不是来自尘世的现实美,而是在被尘世现实美引发后,又把现实尘世美“置之度外”,使灵魂直接对上界真善美世界进行回忆,直接把握事物的真实体,把握真善美,而不是进行外形的“摹仿的摹仿”,这时,才能吟诵出伟大的诗篇。
他把灵感的源泉归于“神灵凭附”,把获得灵感的过程看成是灵魂比较完善的人在尘世的美引发下对最高的理式世界的直接回忆。
一、简述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1、文学艺术是摹仿的摹仿2、摹仿者不能判断摹仿的美丑优劣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4、摹仿说有它的价值二、柏拉图灵感说的内容是什么1、神力凭附说2、灵魂迷狂说3、“上界回忆”说4、“磁力吸引”说5、灵感说的价值三、柏拉图驱逐诗人的理由是什么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2、摹仿的艺术与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怎样论述悲剧的1、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严肃是戏剧的根本性质;完整是对行动和戏剧结构的要求;完整还要求单一适度..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分成6部分;认为动作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使用动作形成和展现的..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悲剧主角必须具有与一般人相似又比一般人善良的特点;一个善良人因犯了某种过失而陷入某种厄运;但他所遭遇的灾祸却又不是罪有应得;所以才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五、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卡塔西斯说的内容是啥1、“卡塔西斯”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宣泄;这是医学术语;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情感通过观看戏剧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平衡..二是净化;这是宗教含义..悲剧以怜悯恐惧为媒介;使人望而生畏;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三是陶冶;这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含义;使观众在心理生理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感情;并使这种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六、贺拉斯的诗艺提出了怎样的古典主义原则1、贺拉斯认为;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2、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贺拉斯主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师;又并不要罗马的作家跟在希腊作家后面亦步亦趋;因为他的目的不是重复古希腊的文艺;而是要创造出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出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七、朗吉纳斯的论崇高风格作品的特征有哪些1、从审美效果看:崇高的语言对听众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是听众和读者产生一种情感激荡、精神激奋的心理状态2、从审美活动的实现方式看:崇高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是专横的无可抗拒的;具有横扫千军的感势..3、从审美表达方式看:崇高的思想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提出..4、崇高的审美魅力:崇高的作品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感染力;教读者难以忽视和忘怀;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八、卢梭“回归自然”的文艺观是怎样的1、对科学与艺术的批判与否定2、“返回自然”的口号3、对个性和真情的呼唤九、狄德罗是怎样论述市民剧的市民剧又称严肃剧1、在题材和内容上;应该描写现实生活;并且要宣扬德行;在听众中产生道德效果..2、戏剧要产生如临真实情境的幻觉;使听众信以为真..3、情境比人物性格更重要..悲剧写的是具有个性的人物;戏剧是写代表类型的人物;严肃剧写的是情境;人物性格要取决于情境..十、康德美学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判断力:指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进行思维的能力;他处理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判断力可分为两类;一是规定判断力;二是反思判断力2、美的本质——四个条件①、质..美是无利害无功利的;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②、量..美是一种没有概念的普遍性;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由于审美判断内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找不到任何私人性条件为依据;它就必然要求对每个人都能适用;而不管客体是否存在普遍性;审美判断只与主观普遍性相联系..③关系..美是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④、情状..又称样式..美是没有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做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4、美的分类:纯粹美与依存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十一、康德是怎样论述艺术本质的1、定义:人们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的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2、特征:①美的艺术有目的又无目的..②艺术不是自然像是自然十二、歌德是怎样论述艺术与自然的关系1、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2、艺术家是自然的主宰3、艺术要用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十三、歌德反对文学创作中“为一般而特殊”的理由是1、歌德创作了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认识了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特殊中显出一般这样两条不同创作路线的本质区别..2、歌德强调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3、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十四、席勒所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区别有哪些1、题材不同:素朴的诗侧重描写客观自然;感伤的诗侧重描写主观理念..2、效果不同:素朴的诗侧重与客观现实的摹仿;是一种较单纯的形象显现;因而产生的效果不是那么强烈复杂;而是愉快的平静的纯洁的..感伤旳诗由于侧重于对主观观念的表现想象力被理性观念所左右;情感在爱憎喜怒之间摇摆;因而产生的效果是包含着严肃和紧张的多种复杂感情的混合体..3、代表性的艺术种类不同:素朴的诗侧重与客观描写;因而造型艺术为其代表;感伤的诗侧重于主观观念;因而诗歌为其代表..4、对现实的态度不同:素朴的诗由于以占有感性现实见长;因而带着愉快的态度对待现实..感伤旳诗由于失去并远离现实;因而对现实生活感到厌恶..十五、怎样理解黑格尔“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内涵1、艺术美的内容是理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柏拉图的脱离客观存在的抽象理念;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对自然的摹仿;而是绝对理念外化为现实界理念..2、形式:艺术美的形式是感性显现;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感性显现的产物..3、艺术美是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自由统一的整体..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就是美的本质;同时美的艺术直接体现了艺术的无限自由的根本属性;所谓的无限自由就是指理想性..十六、黑格尔艺术类型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1、象征型艺术:内容是抽象概念;并且含有具体化;形式是外在的自然现象..理性与感性是分裂的;同时又是感性的提高;其美学理想是对无限的向往所引起的崇高..美的特征是抽象的客观的理念的美..2、古典型艺术:内容是具体理念;伦理道德观念..形式是人的肉体形式;以古希腊雕塑为代表..理性与感性是直接统一的;美学理想是静穆的和悦的..特征是渗透着伦理观念的人的形体美..3、浪漫型艺术:内容是内心生活;形式是精神性的内在形象;理念与感性是分裂的;是对感性的轻视;美学理想是内在情感动荡的美;美学特征是主体性的情感美..十七、莱辛的拉奥孔是怎样论述诗与画的界限的1、摹仿媒介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诗以时间中声音与语言为符号..因此;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2、摹仿对象不同:画以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为符号;所以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运用在时间中持续的声音和语言为符号;因此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3、艺术效果不同:绘画作为人的视觉;以形体色彩引起欣赏者的美感..诗作为人的听觉;通过声音语言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十八、象征主义的美学观是怎样的象征主义美学观——暗示暗示的两个特点:一是象征物具有外在指向性也就是不指自身而是指向其后的思想感情..二是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他们间的亲缘关系是秘密的..十九、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怎样的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文学作品是一种客观存在..2、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而在于审美过程..3、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及文学性;也就是着重研究艺术形式..4、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通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够科学的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二十、英美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批判是什么1、理念迷雾2、释义迷雾3、再现迷雾4、意图迷雾5、感受迷雾二十一:结构主义的文论特征有哪些1、强调整体模式的研究: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2、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意作品的高度抽象..所谓深层结构是指潜藏在作品群中的模式;必须用抽象手段将这一模式概括出来..3、对立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排列的、转换的各种关系;从而去认识对象的复合结构..二十二:接受文学关于文学阅读的三级阅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级阅读:指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式的视野二级阅读:指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三级阅读:意义融合后的意识重见和集合的接受史视野..二十三: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理论特色1、它是名副其实的批判理论;具有突出的社会批判功能;尤其是文化批判;主要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2、社会批判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付诸实践的反叛理论;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表现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出造反有理;并且亲身参与到中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活动中去..3、社会批判理论也是一种开放的走向后现代的理论4、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文学艺术应该否定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混乱、矛盾、反自由和违背人性的一些现象;他们认为文学艺术必须对它进行不留情面的批判;具有一种正当性批判性..5、强调文学的新感性和超越性;他们认为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感性存在具有幻想、想象、虚构等特点;可以对现实理性结构、规范和秩序进行否定和批判;可以使感性压抑获得解放;使人们在审美和欣赏艺术中获得对欲望和自由的感受;这就是审美和艺术造就出新感性..6、社会批评理论的审美论和文化诗学也是一种功能理论;它们赋予文学以政治、社会、革命、解放、改造世界、释放爱欲、建立新感性和意识形态辨认等诸多功能..二十四、后现代主义的诗学特征有哪些1、深度模式削平而产生平面感..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后现代艺术在逻辑上讲是一致的;它以削平深度而回到浅表层次上;获得一种无深度感;它只在浅表层面玩弄能指、对立、文本等概念..2、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后现代告别了传统历史连续性;在非历史当下时间体验中去感受断裂感;使之拥有了一种非连续性的时间观..3、主体性丧失..主体性丧失意味着零散化;人体验的不是完整的世界和自我;人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无法感知自己与现实的切实联系;无法将此刻和历史乃至未来相依存;无法让自己统一起来4、距离感消失..后现代意识是机械复制的意识;它宣告原作已不复存在;艺术的独一无二性消失了;成了类象..5、不确定性..后现代诗学的根本特征;包含了模糊性、间断性、异端、多元论、散漫性、解合法化、反讽、断裂、无声..6、内在性..内在性代表了使人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形象;它是对主体的内缩对环境、对现实、对创造的内在适应..7、重构性..它包含了反讽、种类混杂、狂欢、行动与参与、构成主义等..。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理论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二者都认为诗歌是人们在“迷狂”的境界下产生的。
不同点1对诗歌的思想认识不同柏拉图的思想是基于其坚定的神学观念,认为诗歌是神的启示,而不是人主观去创作的。
亚里士多德则以人学角度去分析,认为人们创作诗歌是本能,是自身主观愿意去做,有自己的思想。
2诗歌与现实观念之间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理念—现实世界—诗歌”这样一个观念,因此从本质上否定诗歌的真实性,即认为诗歌对现实并无意义。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是从现实中提炼的。
3诗歌对社会功能上区别柏拉图认为诗歌对社会活动毫无意义,贬低其对社会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对社会有很大作用,能够满足其对情感,精神的满足。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关键差异首先,在哲学思想观念上柏拉图是西方唯心主义创始人。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其思想有唯物主义的存在。
其次,在政治思想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出一幅乌托邦的画面,认为国家应由哲学家进行领导,在今天看来有集权主义色彩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促进国家发展。
此外,在爱情观念上,柏拉图的爱情观是精神恋爱,坚信真正的“爱情”是持之以恒的。
亚里士多德不这么认为。
最后,在文艺思想上,柏拉图是先验论理论者,认为人的知识是天赋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在“回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对事物的学习是逐步的,人们本身是无知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最终掌握。
而且柏拉图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将事物细化,分类。
柏拉图理念柏拉图理念理念论的提出及内容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战争不断,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盾尖锐。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柏拉图研究哲学有直接的实践⽬的,并通过⾃⼰的实践极⼒去实现其理想的⽬标。
柏拉图不仅勾勒出⼀幅改造现实的理想国家蓝图,⽽且三赴西西⾥,企图将这⼀理想付诸现实。
理念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与完善、并为这个⽬标服务的。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以先师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为基础的。
苏格拉底认为,具体的美德是因时、因地、因⼈的不同⽽不同的,必须找到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这就美德(真、善、美、正义等)的概念(定义),它是美德的最真实的东西(或称美德的本质)。
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所说的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变成了脱离具体事物⽽存在的东西,并把它们叫做理念。
在希腊语中,“理念”(eidos,idea)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理念就是⼀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卷中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他解释道:凡是若⼲个体有着⼀个共同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
柏拉图把它们变成与具体事物相分离的单个的存在物。
在这⾥,我们可以看出,理念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单⼀性和⾃我的同⼀性,即理念是⼀个⾃我完善的整体,所有的理念都是单⼀⽽等同的。
既是⼀⼜同⼀。
⼀类事物有⼀个理念,许多事物有许多理念,由这些事物所构成的整体即理念世界。
柏拉图认为,在所有的理念中,善的理念是最⾼的,它在理念世界的地位就象太阳在可见世界的地位,柏拉图把善⽐作太阳他说:“我称太阳为善的产物善把太阳造得和⾃⼰⼀样”。
太阳是可见世界中万物⽣长的源泉,那么善理念则是理念世界中⼀切理念得以存在和可知的原因。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美学体系的核⼼。
在早期的对话中,柏拉图主要是接受赫拉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的影响,承认可感个体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从可感的个体事物出发,获得其⼀般定义,但并没有明确⼀般究竟是什么和⼀般与个别的关系。
柏拉图的英文介绍2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柏拉图的英文介绍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柏拉图的英文介绍(1)PlatoThe exact place and time of Plato‟s birth are not known, but it is certain that he belonged to an aristocratic and influential family. Based on ancient sources, most modern scholars believe that he was born in Athens or Aegina between 429 and 423 BC. His father was Ariston. Plato‟s mother was Perictione, whose family boasted of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mous Athenian lawmaker and lyric poet Solon. Besides Plato himself, Ariston and Perictione had three other children; these were two sons, Adeimantus and Glaucon, and a daughter Potone. The traditional date ofPlato‟s birth is 428/427. Plato‟s father appears to have died in Plato‟s childhood, although the precise dating of his death is difficult. Perictione then married Pyrilampes, her mother‟s brother, who had served many times as an ambassador to the Persian court and was a friend of Pericles, the leader of the democratic faction in Athens.Apuleius informs us that Sp eusippus praised Plato‟s quickness of mind and modesty as a boy, and the “first fruits of his youth infused with hard work and love of study”. Plato must have been instructed in grammar, music, and gymnastics by the most distinguished teachers of his time. Dicaearchus went so far as to say that Plato wrestled at the Isthmian games. Plato had also attended courses of philosophy; before meeting Socrates, he first became acquainted with Cratylus (a disciple ofHeraclitus, a prominent pre-Socratic Greek philosopher) and the Heraclitean doctrines.In Plato ’s later life, he may have traveled in Italy, Sicily, Egypt and Cyrene. Said to have returned to Athens at the age of forty, Plato founded one of the earliest known organized schools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on a plot of land in the Grove of Hecademus or Academus. The Academy was “alarge enclosure of ground that was once the property of a citizen at Athens named Academus. The Academy operated until it was destroyed by Lucius Cornelius Sulla in 84 BC. Neoplatonists revived the Academy in the early 5th century, and it operated until AD 529, when it was closed by Justinian I of Byzantium, who saw it as a threat to the propagation of Christianity. Many intellectuals were schooled in the Academy, the most prominent one being Aristotle.Throughout his later life, Plato became entangled with the politics of the city of Syracuse. According to Diogenes Laertius, Plato initially visited Syracuse while it was under the rule of Dionysus. During this first trip Dionysus‟s brother-in-law, Dion of Syracuse, became one of Plato‟s disciples, but the tyrant himself turned against Plato. Plato was sold into slavery and almost faced death in Cyrene, a city at war with Athens, before an admirer bought Plato‟s freedom and sent him ho me. After Dionysius‟s death, according to Plato‟s Seventh Letter, Dion requested Plato return to Syracuse to tutor Dionysus II and guide him to become aphilosopher king. Dionysius II seemed to accept Plato‟steachings, but he became suspicious of Dion, his uncle. Dionysus expelled Dion and kept Plato against his will. Eventually Plato left Syracuse. Dion would return to overthrow Dionysus and ruled Syracuse for a short time before being usurped by Calippus, a fellow disciple of Plato.A variety of source s have given accounts of Plato‟s death. One story, based on a mutilated manuscript, suggests Plato died in his bed, whilst a young Thracian girl played the flute to him. Another tradition suggests Plato died at a wedding feast. The account is based on Diog enes Laertius‟s reference to an account by Hermippus, a third century Alexandrian. According to T ertullian, Plato simply died in his sleep. Unlike his beloved mentor Socrates, who wrote nothing, Plato was a prolific writer. He produced more than two dozen dialogues that cover nearly every topic. Their impact upon Western thought has been so great that the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er Alfred North Whitehead called the entir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a series of footnotes to Plato.”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dmire Plato. Plato is Classical Greek philosopher. The most important matters in Plato‟s philosophy are: first, his Utopia, which was the earliest of a long series; second, his theory ofideas, which was a pioneer attempt to deal with the still unsolved problem of universals; third, his arguments in favor of immortality; fourth, his cosmogony; fifth, his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as reminiscence ratherthan perception.Let us first describe Plato‟s Utopia in its broad outlines. The main problem, as Plato perceives, is to insure that the guardians (Plato begins by deciding that the citizens are to be divided into three classes: the common people, the soldiers, and the guardians.) shall carry out the intentions of the legislator. For this purpose he has various proposals, educational, economic, biological, and religious. The first thing to consider is education. Th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music and gymnastics. As for economics: Plato proposes a thoroughgoing communism for the guardians. Plato thought both wealth and poverty are harmful. I come last to the theological aspect of the system. Plato is fight in thinking that belief in this myth could be generated in two generations. In general, Plato‟s “Utopia” involved in all aspects of ideology, philosophy, ethics,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art, politics and so on. Ideal is to discuss the country‟s problems. He said that the state is larger than the individual,the individual is to reduce the country. Have three qualities: wisdom, courage and restraint.The theory of Idea, which directly derived from Socrates‟ famous proposition …virtue is knowledge‟, was established to carry out Plato‟s historic mission. Plato‟s Theory of Idea initiated western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and ever since then it has had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In the science, Plato had expounded the negative number concept, is the one-figure number scientist. He has developed Pythagoras about the universe harmonious thought, pointed out the heavenly body movement the track is a circular. He unifies the astronomy and the geometry, for afterwards established the geocentric theory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He also carries on the universe and the human body analogy, deduces about the universal nature and the structure opinion, also deduces about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y opinion. His world big universe and the human body universe thought as the middle ages last stage, have continuously as popularly ha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biology development.Also, he is the founder of the Academy in Athens. As wementioned, Plato founded one of the earliest known organized schools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on a plot of land in the Grove of Hecademus or Academus. The Academy was “a large enclosure of ground that was once the property of a citizen at Athens named Academus. The Academy operated until it was destroyed by Lucius Cornelius Sulla in 84 BC. Neoplatonists revived the Academy in the early 5th century, and it operated until AD 529, when it was closed by Justinian I of Byzantium, who saw it as a threat to the propagation of Christianity. Many intellectuals were schooled in the Academy, the most prominent one being Aristotle.What is the most familiar with Chinese is Plato ’s vision of love. Many Chinese people advocate this kind of Platonic love, which is a permanent,the betterment of life. There are some well-known saying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flesh is not pure, is dirty; Love and sexual passion are two opposed status; If a person is really in love with someone, he will never think of having sex with that person and so on.All in all, Plato is a great man.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rom him.前面五段是对柏拉图的介绍,从早年的出生,再到教育,再到万年的遭遇和最后的死去。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