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及翻译
- 格式:pptx
- 大小:116.38 KB
- 文档页数:10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及翻译研究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要想做好英语翻译,则需要人们能够把握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理清英语和汉语的句式结构,从而开展相应的翻译活动。
本文就英汉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两国不同的逻辑思维来进行翻译研究。
关键词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翻译研究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and Translation StudiesZHOU Di(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7)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im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 contact. English as a common language of the world, in people's life and work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o do a good job in English translation, people need to be able to gras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sort out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to translat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the two different.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udies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英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树形”,汉语的句式结构通常为“竹节”,相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句式,英语句式则更注重“形合”,而汉语句式则更加注重“意合”。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英汉句式翻译是中英语言之间重要的桥梁,它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语法结构的差异。
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个不同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存在一些差异。
第一,主动与被动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主动语态的表达常常强调动作的主体和动作的发出者,而被动语态的表达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在汉语中,主动语态的表达并不会强调动作的主体,而是注重表达动作本身。
在句式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把握句子的意义,准确地传达出来。
英语句子"I made a cup of coffee."可以翻译成汉语句子"我泡了一杯咖啡",而英语句子"A cup of coffee was made by me."则可以翻译成汉语句子"我泡了一杯咖啡",可以看到,这两个句子在英汉之间的翻译差异主要体现在被动语态的表达上,其中主语"我"(I)变为主谓结构中的动词"泡"(made)的宾语。
而汉语句子的主语"我"(我)并没有被翻译出来。
在句式翻译中,由主动语态到被动语态的转换通常需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英语中,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变换动词的形式实现的。
而在汉语中,这种转换通常是通过语序的调整来实现的。
英语句子"The teacher teaches the students."可以通过将动词"teaches"变为被动形式来进行转换,使得句子变为"The students are taught by the teacher."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动词"teaches"变为了"are taught",同时句子的主语"the teacher"变为了"by the teacher"。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
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
下面从翻译的角度出发,通过例子对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互换A.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例1:This attitud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ything from a “merciful loss of memory” to “escapist therapy”.【译文】人们对这种态度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好心的遗忘”,有的说是“逃避现实的疗法”。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联合复句.例2: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tuition-free Beijing University.【译文】由于中学成绩优异,他免费上了北京大学。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例3:His 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译文】她很疲惫,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决定一遇到有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
【分析】英语简单句→汉语偏正复句的因果句.B.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例1: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means to him.【译文】他不知道人生的意义。
【分析】英语主从复合句→汉语简单句.例2:What troubles me is that I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译文】使我苦恼的是我做这种工作经验不多。
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及翻译
1.语序:英语是一种SVO语序(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是一种主
谓宾语的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
2.修饰成分位置:英语中的形容词一般在名词前面,而汉语中的形容
词一般在名词后面。
3.动词与介词搭配:英语中动词与介词的搭配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与
介词的搭配较少。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差异,根据语序、修饰成分位置和动词
与介词搭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boy is reading a book."翻译成汉语时,需
要将语序调整为"这个男孩正在读一本书。
",同时将形容词"reading"放
在名词"book"之后。
另外,还需注意英汉语言的特点和习惯用法,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
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同时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
同时,还要注意准确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并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译文选择。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句子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在主动和被动句式的使用上。
本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的差异。
一、主动句式
主动句式是英汉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句式结构。
在主动句式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Tom bought a book.(汤姆买了一本书。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主动句式的翻译通常是直接翻译。
例如:
1. I love you.(我爱你。
)
2. The dog is barking.(狗在叫。
)
3. She is singing a song.(她在唱歌。
)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被动句式的翻译要相对复杂一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
1. 被动语态的直接翻译
1.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写的。
)
2. 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这个蛋糕是我妹妹烤的。
)
2. 被动语态的主动表达
有些被动语态的翻译,可以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主动表达在英汉语言中是常见的,它能够更加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总之,英汉语言中的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翻译的内容准确、自然和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