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句子)对比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47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1.语序:英语的语序为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汉语的语序
为主谓宾结构或主宾谓结构,即主语+(宾语)+谓语。
因此,在翻译时需
要注意将英语的主宾关系转换为汉语的主宾或主谓关系。
2.主谓一致: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的数和人称要一致;汉语中,
主谓之间没有要求一致。
翻译时要注意这种差异,尽量在译文中保持一致。
3.助动词:英语中助动词的使用较为普遍,用于构成各种时态、语态
和概括性表达;汉语中没有助动词,时态、语态等信息主要通过上下文或
其他词语表达。
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4.从句结构:英语中从句的引导词较多,从句可以作为主语、宾语、
状语等;汉语中从句的引导词较少,从句通常作为主语、宾语、状语等存在,但位置较灵活。
在翻译时要注意将从句准确地引导出来。
翻译时,首先要理解英语句子的句法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时态、
语态等,然后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汉语句法结构,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以保持目标语言的语法正确性和自然度。
总之,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是在语言结构和用法上的相互比较和
互相转换,要求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和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
灵活运用。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1.主谓结构: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位置固定,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则允许主谓之间插入状语、宾语等成分,主语通常出现在句首,谓语动词出现在句尾。
英语:He is reading a book.
汉语:他正在看书。
2.宾语结构:英语中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后面,并且可以有其他成分插入。
英语:She likes to eat apples.
汉语:她喜欢吃苹果。
3.状语结构: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汉语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英语: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汉语:他每天坐公交车去学校。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具体翻译方法有:
1.主谓结构的翻译:将英语的主语翻译为汉语的主语,谓语动词翻译为汉语的谓语动词。
2.宾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宾语翻译为汉语中的宾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动词前面或后面。
3.状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状语翻译为汉语中的状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考虑句子结构的差异,还要考虑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上下文的语境。
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篇文章的翻译,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翻译。
GAO DENG JIAO YU/高等教育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于洪江一、引言英汉是世界上两种非常重要的语言,为更好的学习英语,我们通常要对英语与汉语进行对比与分析,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句法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异,英语特别重视形式、句法呈现树的形状、主语明显、被动语法较多;而汉语特别注重意境、句法结构呈现竹子的形状、主题显著、主动语法较多,这是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但可以在充分分析二者的区别,利用学习模式、知识体系及学习技巧来强化学习的成效。
通过对比英语、汉语的差异性特点,它们的差异特别大,在部分情况下它们的句法使用规则是不能通用的,假如直接套用翻译出的语句可能就会特别生硬、死板、甚者是错误,在翻译时需要有区别的对待英语、汉语翻译句法的使用,可以将它应用到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好的将东西方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化解,提升英语、汉语翻译的效果。
因此,需要分析英汉语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促进英汉翻译时的成效。
二、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一)词序语法通过对英语、汉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上来说它们的语句成分是差不多的,在组成上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只是前三个是大致相同的,而后两个具有较大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在我们汉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定语一般在名词前面作为修饰,而英语在应用定语时要将其后置,这是英汉用法的不同,需要我们留意。
(二)主动与被动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有主动与被动。
英语经常利用被动语法,时常将物当做主语,而汉语经常利用主动语法,时常将人、物作为主语。
被动语法在英语的使用中,其典型的句式是be-ved-by,整体上来说句式比较单一,可以举个典型句子:Three books were given to Tom as presentby Mary. His book will be published nextmonth.针对英语而言,汉语在此类语法的表达上比较多样,可以举几个典型句子:他是好人;他人很好;他特别好。
254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主要句法特点对比与翻译文/张 慧 刘远星见,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动作发出者是未知的;动作发出者未被曾提及或不愿被提及;动作发出者不如动作承受者重要。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习惯用主动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用主动方式表达被动含义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
如:(1)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remembered by heart.我们应用心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铭记该理念的人相比更为重要,因此在英语当中作为主语出现,整个句子以被动形式表达。
而其译文则体现了汉语主动的特点,将原文中没有出现的动作发出者译为“人们”是汉语常用的表达形式。
(2)《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著作。
Lord of the Flies was written by William Golding.汉语原文用主动形式表达了被动含义,而译文则还原了被动形式。
简言之,英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汉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语义上,由此体现了汉语主动的语法特点。
4.“物称”与“人称”。
“物称”是指无生命的词通常用作主语或出现在句中显著位置,而“人称”是指频繁采用能实施动作的有生命的词作为主语。
英语经常采用“物称”这种表达方式,此方式可使表达更为公正客观,结构更加严密简洁,语气更加柔和并易于接受。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为主观,“人称”在汉语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如:(1)This chocolat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吃了这块巧克力,你会感觉好一些。
此处用chocolate做主语会使整个句子更为客观,语气也更容易接受,听话者不会感受到说话者的主观意志,也不会感到强制性的建议,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而译文中 “你”成为句子主语则体现了汉语“人称”的特点。
(2)我因这个坏消息失去了胃口。
The bad news made melose my appetite.汉语中的“我”是“失去胃口”的实施者,作为主语出现无可厚非。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
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一引言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
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
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
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
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