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概念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构成:

1)资源子网:主机和终端

2)通讯子网:网络节点(服务器)和通讯链络

3)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

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1)封闭式网络系统

2)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二、七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络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第二课时常用协议

1、NETBEUI协议

2、NwLink zpx/spx/NETBEUI兼容传输协议

3、DLC协议

4、Apple Falk协议

5、IrDA协议

6、Tcp/Ip协议

分配网络号和主机号时应注意:

1)网络号不能为121,该标志留作回访诊断功能

2)网络号和主机号不能全为1,如果每位都是1,该地址会被解释为“网内广播”

3)不能将网络号和主机号均设置为0,如果每位都是0同义词会址被解释为“网络广播”

7、域名

第三课时常见网络设备

1、集线器

1)注意:采用10Mbps集线器站点不宜超过25个,采用100bps集线器站点不宜超过35个

2)堆叠:使用专门的连接线,专用的端口将若干集红器堆叠在一起,从而堆叠的几个集线器视为一个集线器来使用和管理。

3)级联:必须要有专门的端点字样,如没有专门的端口须错线。

2、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可和户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3、陆由器

4、网桥

5、网关

第四课时网络拓扑结构

一、双绞线的制作

二、三种双绞线的接口方式

1、网卡到集线器

2、网卡到网卡

3、集线器到集线器

A、级联端口:网卡到集线器

b、不使用专用级联端口:网卡到网卡

三、网络拓扑结构

1、呈形拓扑

2、总线形

3、环形拓扑

4、树形拓扑

四、局域网种类

1、对等网

2、客户机/服务器网

3、无盘工作站网

第五课时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

一、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

1、简单介绍各版本2000的异同

2、Windows 2000 Server局域网的特点

3、活动目录的设置

1)活动目录的简介

2)活动目录的安装

二、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1、DNS配置

2、DHCP配置

3、WINS配置

三、用户管理与资源共享

1、用户和计算机帐户管理

2、文件/文件夹共享

3、打印共享

4、磁盘管理

四、登录网络服务器

1、Dos客户登录2000

2、Windows3.2客户登录2000

3、Windows 98/me登录

4、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登录2000

第六课时Web FTP 服务器设置

一、配置Web站点服务及管理

1、配置Web站点服务

2、管理站点上程序一

3、一IIS的安全措施

二、配置和管理FIP站点服务器

1、配置FIP站点服务器

2、管理FIP站点服务器

3、使用Sew-u创建FIP服务器

4、使用CuteFIP上传

第七、八、九课局域网经典实例操作

一、家庭网络的组建

1、双机互连

1)双绞线连接

(1)硬件

(2)连线制作

(3)网卡安装

(4)最后把网线分别插入两台计算机的RJ-45头上

1)Hub

每个计算机均由Hub来交换数据,连线用正常的做法

2、串口,并口的连接

(1)打开“网络和拔号连接”双击“新建连接”选择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2)设置为主机,选择“直接并行”如果是笔记本,还可以先中红外端口。客户机的配置和主机的配置方法一样。

3、多机共享上Internet

(1)modem的安装

(2)设置网络标识

(3)网络协议的安装

(4)拔号网络的设置

注意:如要果让该连接在网络上的另一台计算机共享便用该Internet自动拔号,一定要先用“启用请求拔号”

(5)Top/IP的设置

1、Win98系统中代理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2、家庭网络常用软件

(1)解霸的DVB广播

(2)NetMeeting

(3)要安装NetMeeting,须先安装Top/IP协议

二、网吧网的组建

1、网吧机器配置

(1)3000-4000配机方案

(2)2000-3000配机方案

(3)4000-5000配机方案

2、施工图的绘制

3、网络设备的选择

1、组建

1)布线

2)放线

3)内部计算机的联网

(1)网卡的安装

(2)物理连通

(3)网络配置

(4)网络标识配置

5、检测网络是否连通

1)检查网卡是否安装成功

2)检查网络物理上是否连通

6、接入Internet

7、代理服务器的安装

8、网吧常用软件

1)杀毒

2)文件解压软件

3)QQ

4)下载软件

5)美萍网管/万象网管

9、网吧的维护

1)ghost经常死机或运行很慢

2)为连接到服务器,但上不了网,排除了系统设置问题后,那就是没注册的代理服务器过

3)被一些好事者设置了分级审查,上不了网,运行注册表

4)拔号拔不上,而显示“对方计算机没有应答”线路出问题。5)OICQ登不上,可甬没填防火墙地址

6)隐藏驱动器

7)锁定桌面

8)禁止使用注册表编辑器

三、办公局域网的缚建

1、中小型企业局域网

2、三机器网卡

3、用的油器中小型企业局域网

4、网络规划

1)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2)拓扑结构的选择

3)网络设备的选择

4)布线

5)连接

6)网络的设置

7)检测

8)Windows 2000的设置

9)接入Internet

10)Win Route管理与设置

5、办公局域网的维护

(1)选择合适的防火墙

(2)备份重要数据

一、宿舍内部局域网的组建

1、网络结构的规划

2、网络设备的选取

3、布线

4、连接

5、级联集线器间的传输速率

6、201电话接入Internet

7、共享拔号的设置

8、Sygate

第十课时局域网性能、安全及常见故障排除一、网络性能与安全

1、内存优化

2、cpu优化

3、硬盘优化

4、网络接口优化

5、服务器进程优化

6、数据保护与备份

7、病毒及其防护

8、网络入侵及其防护

9、基于2000的局域网安全

(1)输入法漏洞

(2)IP漏洞

(3)Windows 2000的帐号泄露问题

(4)Gopher协议漏洞

二、局域网测试的几个常用命令

1、Ping

-a:解析主机地址

-n:数据

-l:数值

-t:继续执行Ping命令

2、ipconfig命令

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

ipconfig all,可获得IP配置的所有属性

释放IP ipconfig/release

3、netstat命令

4、nbtstat命令

三、局域网内部常见故障及解决

1、网线问题

2、网上邻居的故障

3、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4、能看到自己,别人,却无法访问服务器的共享资源5、别人无法打开我的文件

6、网卡故障

7、网络不稳定

8、不能访问某些网站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附答案)中等职业学校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附答案)中等职业学校 一、填空 1、计算机网络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交换机,当交换机的端口为100Mbps时,如果该端口是全双工的,那么其带宽是200MBPS 。 3、广域网一般由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4、网络互联的类型一般可以分成4种,分别是:局域网与局域网互联、局域网与城域网互联、局域网和广域网与局域网互联和局域网和广域网与广域网互联。 5、路由器的路由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6、文件传输使用的FTP 协议,远程登陆使用TELNET 协议。 7、对于子网IP地址不足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修改子网掩码方法来解决,而对于一些不能分配给DHCP客户机的IP地址,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排除地址来解决。 8、广域网的基本结构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9、差错控制编码通常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种。 10、计算机网络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噪声,噪声可分为随机噪声和热噪声两类。 11、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局域网可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12、决定局域网性能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访问控制三方面。 13、调制解调器中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过程称为调制。 14、IP地址能够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的系统位置。 15、用命令可以测试TCP/IP的配置信息。(iconfig) 第二题选择题 1、关于OSI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C ) A.OSI是ISO制定的B.物理层负责 C.网络层负责数据打包后再传送D.在最下面的两层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下列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高速网络技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技术之一B.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 C.因特网是信息高速公路D.我国的公用分组网不是信息高速公路 3、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 A.网络互联B.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C.实现数据传输D.进行电信号区配 4、广域网的分组交换网采用的协议是( C ) A.ATM B.TCP/IP C.X.25 D.CSMA/CD 5、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有( D ) A.分布式B.环型C.树型D.总线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

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 和内存。如图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图1 图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汉)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办公应用、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和软件应用的初、中级应用型专业人员。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是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法制观念;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科学素养。 3、掌握阅读、理解外文软件文档所必备的外语知识。

4、掌握数据通信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5、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事件驱动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网络应用编程的知识。 6、有网络硬件和软件设置、安装和维护的知识。 7、具有网络多媒体应用背景下,使用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 8、具有通信网络接入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1:网络技术及应用、管理 1、具有网络技术专业必需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基础知识; 2、具备网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3、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4、具有搭建和配置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5、具有网络监控和维护基础知识,能够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和维护; 6、能够进行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 7、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2:办公自动化及设备维护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进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的能力; 3、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能编制简单程序; 4、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 5、熟悉计算机网络与产品,能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6、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专业(技能)方向3:网页制作及网站维护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掌握设计网页工具软件; 3、掌握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 4、熟悉网站架构; 5、具备网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七、主要衔接专业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科目:计算机网络 课题: 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知识目标: 1、在本次课中要向学生传授交换机上传、下载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2.学生学习交换机上传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Flash内存中保存的配置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备份功能; 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能较好较快完成交换机配置电缆的连接和登录交换机命令操作平台; 2.学生能成功搭建交换机上传(TFTP)服务器; 3.学生能较好利用交换机机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上传备份;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对待操作性质的工作要按步骤操作,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Copy配置命令 教学难点:多个设置IP和Copy的使用 教学形式: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设备:DCS-3950交换机、调试线、网络、交流电源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江阳职高教学楼6-1 教学内容: 一.引入部份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 恢复出厂设置命令 Set default 配置过程: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Are you sure? [Y/N] = y switch#write switch#show startup-config This is first time start up system. switch#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 (2) 新课引入 对交换机做好相应的配置之后,管理员会把正确的配置文件从交换机上下

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定义,功能,分类,概念性知识较多!教材重点突出,但相关知识不多,需要老师适当扩充!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三要素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2:启发式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 学法: 1:查阅资料法 2:自主探究法 3:归纳法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网络功能→网络定义→网络分类 一、引入课题 大家平时上网一般在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你可以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他也可以,大家都可以, ③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探究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定义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小结计算机网络定义,三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一定的通信线路(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微波等)和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桥、HUB[集线器]、中继器等)连接起来,通过功能丰富的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通讯协议)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一个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③网络软件 四、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设问:大家平时听说过的网络类型有哪些? 2、讲解:计算机网络分类方式有多钟,一般的分类方式是 1: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Wired Network) 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钎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⑴双绞线:其特点是比较经济、安装方便、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卷

XX 职教集团(B 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试卷(命题人:XXX ) 本试卷分第I 卷(客观题)和第II 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 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120.0.0.2属于( )类网络地址。 A 、A B 、B C 、C D 、D 2.( )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银质电缆3.常见的普通非屏蔽双绞线一般是( )的结构。 A 、1对2根 B 、2对4根 C 、3对6根 D 、4对8根4.RJ-45接口类型的网卡应用于以( )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中。 A 、双绞线 B 、细同轴电缆 C 、粗同轴电缆 D 、光纤5.DOS 、OS/2、UNIX 、XENIX 、LINUX 、Windows 、Netware 等是微机上常见的( )。 A 、交换机 B 、路由器 C 、操作系统 D 、网关6.WWW 采用的通信协议是( )传输协议。 A 、文件 B 、文本 C 、超文本 D 、超文件7.IIS 是一种( )服务组件。 A 、WEB B 、DOS C 、OFFICE D 、LINUX 8.可以通过“开始”→“程序”→“( )”→“Internet 服务管理器”来打开IIS 管理器。 A 、服务器配置 B 、管理工具 C 、附件 D 、系统工具 9.( )命令用于显示与IP 、TCP 、UDP 和ICMP 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A 、Pathping B 、Netstat C 、Tracert D 、Arp 10.如果一封邮件需要同时传给几个人,每个地址之间可以用( )隔开。 A 、逗号 B 、句号 C 、冒号 D 、顿号 11.SMTP 服务器主要是用于( )方面。 A 、网页浏览 B 、文件传输 C 、新闻服务 D 、邮件发送 12.通过“控制面板”中的( )进行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A 、网络和Internet 连接 B 、添加/删除硬件 C 、性能和维护 D 、安全中心 13.用IE 浏览器浏览网页,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时,通常可以省略的是____。 A 、http:// B 、ftp:// C 、mailto:// D 、news:// 14.下面是Web 网页的保存格式类型,可以以纯文本格式保存网页信息的是____。班级考 号姓 名

初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教学内容:初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学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问题: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组成? 2、实践:组织学生查瞧计算机教室的网络结构。 3、探究:

(1)单独一台计算机能不能称为网络?(多台) (2)有了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要成为网络,还需要什么呢?(网线) (3)大家玩游戏时,怎么判定输与赢呢?还得要有什么呢?(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查瞧网络结构,加深认识。 4、小结计算机网络组成、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②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③通信协议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③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0811161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 学分:2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概率论》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启明学院信息类数理提高班学生、电信卓越计划实验班、基于项目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全英文授课留学生通信工程专业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从系统观点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直连网络、交换网络、互联网络等;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架构与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现机制等; 3. 理解和掌握关键的网络算法与协议,包括可靠传输、媒体接入控制、交换与转发、IP路由、TCP拥塞控制等;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和趋势。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电路交换、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性能分析、地址管理、可靠传输、以太网、无线局域网、路由算法、网络协议设计和性能分析 课程难点: 网络性能分析、端到端协议设计、滑动窗口算法、媒介接入控制、载波监听机制、冲突检测机制、冲突避免机制、基于距离向量和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算法、TCP拥塞控制机制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对象: 授课章节:第三章 TCP/IP协议第一节 IP编址方案 课时安排:2节课 90分钟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 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及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章 TCP/IP协议 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引出网络分层协议的工业应用标准——TCP/IP协议。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来标识每一个公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 标识每一台计算机? 2.学校采用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的分层体系管理学生,网络世 界如何管理计算机呢? 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 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给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者给每一台计算机一个编号…… 对第二问: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网络按照行政区域分层管理;或者将计算机网络按照类似于学校分层管理的方式管理…… 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取名字如何保证统一性;编号如何保证唯一性;

分层如何确定层次性……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IP地址就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编址方案,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 第一分节 IP编址方案 1.IP地址定义和作用 对比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管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区、什么性别,但都有唯一的18位身份标识,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地址概念。 IP地址: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配的唯一地址,也称为互联网地址,用于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举例IP地址和我们的家庭地址的联系;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2分钟) 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 ●可以通过IP地址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 ●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其物理地址各不相同; ●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不现实; ●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可以通过IP地址在网络层完成。 2.IP地址的格式 提问:再次对比IP地址和身份证编号,提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如何,是否对IP地址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在学生回答后,列举成都地区的身份证编号如510101************,分析该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表示区县代码;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18位为校验码。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区编码+出生日期+区分码。由此引出IP地址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IP的地址由一组32位(bit)二进制组成,每8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共分为4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隔开。如: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这种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最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312204 制订人: 所属系部:机电与信息系批准人: 制订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5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 先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器管理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的高职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 掌握网络互联结构; (5) 了解网络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综合拓扑与布线; (3)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设置与应用; (4)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 (5) 网络基本应用。 3.素质目标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有责任感,勤奋好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 1.以网络工程师岗位设置课程内容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4.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 5.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包括进度序号、单元标题、学时、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6项内容),具体见进度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览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汉)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办公应用、硬件维护、网络应用和软件应用的初、中级应用型专业人员。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是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法制观念;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科学素养。 3、掌握阅读、理解外文软件文档所必备的外语知识。 4、掌握数据通信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5、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事件驱动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网络应用编程的知识。

6、有网络硬件和软件设置、安装和维护的知识。 7、具有网络多媒体应用背景下,使用各种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知识。 8、具有通信网络接入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1:网络技术及应用、管理 1、具有网络技术专业必需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基础知识; 2、具备网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3、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4、具有搭建和配置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5、具有网络监控和维护基础知识,能够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和维护; 6、能够进行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 7、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2:办公自动化及设备维护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进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的能力; 3、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能编制简单程序; 4、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 5、熟悉计算机网络与产品,能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6、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专业(技能)方向3:网页制作及网站维护 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掌握设计网页工具软件; 3、掌握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 4、熟悉网站架构; 5、具备网页设计的知识与技能; 七、主要衔接专业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八、课程结构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第10章走进网络世界第1节的内容,本节属于《纲要》第三阶段中“信息的发布和交流”中的一个模块,主要讲网络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设备。本节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也相对抽象一些,因此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网络设备和功能是教学难点,需要老师精辟形象的讲解,恰当的演示和学生的仔细思考观察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上网都经历过,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却了解的不多,组建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设备、传输介质,学生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身边的广义网络及其作用。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并在日常应用中能够区分各个功能的应用。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能够加以区分。 4、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5、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及特点。 6、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能够了解最常见的家庭ADSL共享上网方式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连接情况。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结合网络连接图让学生认识网络中的设备及作用,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ADSL共享上网所需的设备及连接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搞笑的flash小短片,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知识的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 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苏继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试卷 (命题人:XXX )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120.0.0.2属于( )类网络地址。 A、A B、B C、C D、D 2.( )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银质电缆 3.常见的普通非屏蔽双绞线一般是( )的结构。 A、1对2根 B、2对4根 C、3对6根 D、4对8根 4.RJ-45接口类型的网卡应用于以( )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中。 A、双绞线 B、细同轴电缆 C、粗同轴电缆 D、光纤 5.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是微机上常见的( )。 A、交换机 B、路由器 C、操作系统 D、网关 6.WWW采用的通信协议是( )传输协议。 A、文件 B、文本 C、超文本 D、超文件 7.IIS是一种( )服务组件。 A、WEB B、DOS C、OFFICE D、LINUX 8.可以通过“开始”→“程序”→“( )”→“Internet服务管理器”来打开IIS管理器。 A、服务器配置 B、管理工具 C、附件 D、系统工具 9.( )命令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A、Pathping B、Netstat C、Tracert D、Arp 10.如果一封邮件需要同时传给几个人,每个地址之间可以用( )隔开。 A、逗号 B、句号 C、冒号 D、顿号 11.SMTP服务器主要是用于( )方面。 A、网页浏览 B、文件传输 C、新闻服务 D、邮件发送12.通过“控制面板”中的( )进行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A、网络和Internet连接 B、添加/删除硬件 C、性能和维护 D、安全中心 13.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时,通常可以省略的是____。 A、http:// B、ftp:// C、mailto:// D、news:// 14.下面是Web网页的保存格式类型,可以以纯文本格式保存网页信息的是____。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 广教版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科版(2003)3.1《网络的功能与构造》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的专业定义、分类和功能; 了解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及其功能; 区分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局域网的组建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配置清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本节知识以通识了解性内容居多。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并体会其三大功能;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硬件、软件,理解c/s、b/s 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亲身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体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互联的带给生活的便利,并对网络知识有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主要用问卷星的方式,并在答完后根据不同的分值,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评语(即是课堂中会提到的“神秘奖品神秘奖励”)。本课主要还是立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知识的引导中不断提问、互动,在任务设置上力求简洁乐于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上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知识型的,也有贯穿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实例,为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1、教学引入: 课本实例以及问题引入:见课件实例页。 2、教学过程: (1)认识网络: 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师引导,通过知识卡展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 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回忆引入环节的问题1,让学生判断,并通过问题2 的回忆衔接到网络的分类。 2、网络的种类:(图片、知识卡的展示)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而非联接的计算机的数量。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

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3、需简单设置,主要是设置上传、下载文件保存文件夹路径和服务器权限。

二.上传、下载交换机配置文件命令格式 1、显示交换机配置命令 因要对交换机文件进行备份,首先要知道怎样查看交换机内存中的文件。 格式:Show Flash 说明:(1)该命令在交换机配置平面的特权命令模式下执行。 (2)Flash:是交换机内存名 例:显示交换机配置文件 switch>enable switch#show flash file length file name nos.img 3537043 bytes startup-config 0 bytes running-config 845 bytes .img :文件是操作系统文件,文件较大。 Startup-config和running-config 是配置文件。 2.上传、下载命令 上传、下载是同一个命令即copy,在实现功能时,根据不同的参数实现不同的功能。 上传格式: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考试试卷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 2.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局域网、和。 3. 交换网络可分为线路交换,,。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成本低、扩充性强、性能好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目前局域网广泛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结构 B、总线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以上都不是2.在局域网中常用的拓扑结构是()。 A、星型结构 B、总线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以上都不是3.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个发展时代。 A、1 B、2 C、3 D、4 4.以下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A.112.213.12.23 B.210.123.23.12 C.23.123.213.23 D.156.123.32.12 5.电话线路上传输的是()。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或模拟信号 D、数字脉冲信号

6.下列电子邮件地址格式正确的是() A zhang@com. 163 B @https://www.doczj.com/doc/be14693607.html,.zhang C D 7. 下列哪个IP地址是C类地址() A. 231.21.102.21 B.19.132.12.32 C.200.168.1.23 D.178.1.0.23 8.计算机网络几种典型的拓扑结构中,在以下哪一个拓扑结构中有一个中心结点控制着全网的结点进行通信,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 A 星型拓扑B环型拓扑 C树型拓扑D总线拓扑 9. 收发双方可以同时发送信息的传输形式称为()。 (A) 单工(B) 半双工(C) 全双工(D) 多工 10.调制解调器中的调制器的作用是()。 A将不归零信号转换为归零信号B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D将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互联”表示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具有交换信息的能力。()3.“独立”表示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是独立自主的,没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4.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和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工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概念和分类; (2)了解网络的拓朴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的定义、三要素 难点:网络的拓朴结构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好学生工作,让学生明白广东省即将实行全行全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明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系结构: 组网——建网——用网——建网站——作网页 二、新课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 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2、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 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③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 ol 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 n) 电子银行(E-Banking)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四、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因特网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如下图所示)。起先是用于军事科学上,后来用于商业和民用业。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60年代:计算机互连系统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究建立的ARPA网(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 70年代,出现局域网; 80年代,CCITT建立了使用国际线路传输声音数据的国际标准,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型互联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1984年。 9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1世纪,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更普及。 80年代网络进入中国,90年代是中国计算机网络大发展的年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