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19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0.66 KB
- 文档页数:2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临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两种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各30例,60例病人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6-64岁。
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病例皮瓣面积,愈合,外观,功能恢复。
结果: 两种方法一期愈合例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皮瓣面积大小逆行岛状皮瓣优于组合皮瓣。
感觉恢复时间及灵敏度,组合皮瓣优于逆行岛状皮瓣,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方法,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有利于修复损伤面积小于1.5cm的指端斜行缺损,对于指端偏掌侧的组织缺损,面积较大者,则是逆行岛状皮瓣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手指损伤;皮瓣;显微外科【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49-022008-2010年我们在治疗手指指端缺损病例中,随机抽取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各30例,对这两种方法及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病人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6-64岁。
食指外伤34例,中指外伤18例,环指外伤8例,时候到我院就诊时间为0.5-10小时。
1.2 治疗方法1.2.1 改良的矩形推移皮瓣加单侧v-y推移皮瓣组合:指神经麻醉下,用或不用止血带,清创后,取创面近端侧中线(以指远近两横纹顶点连线为准)切口,沿指腹中线做另一纵切口,包含同侧指固有动脉,在屈肌腱腱鞘上方锐性分离,由远而近,掀起皮瓣至拇指近节的近1/3,食指,中指至中节近1/3。
创面的远端做单侧v-y推移皮瓣形成指尖,组合皮瓣共同覆盖手指末端。
伤端指骨修整光滑,并较背侧皮或指甲短0.1~0.2cm,将皮瓣向远推进0.5~1.0cm,平均0.6cm,适当屈指,由指端向近侧间断缝合,进出针尽量靠近皮缘,以免缝到神经血管束,针距稍大。
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陈建;赵凤江;唐林俊【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56例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5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指固有动脉,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2页(P230-231)【关键词】指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陈建;赵凤江;唐林俊【作者单位】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机械化操作的日益增多,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
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造成肌腱、指骨的外露,需用皮瓣来进行修复。
目前常选用的皮瓣有:鱼际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短缩指骨“V-Y”推进皮瓣或腹部皮瓣。
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8岁。
右手32例,左手24例;拇指12例,食指18例,中指16例,环指10例。
末节指腹缺损36例,末节背侧缺损20例。
缺损面积:2.0 cm×2.0 cm~3.5 cm×2.5 cm。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下进行。
彻底清创,清除损伤挫灭的皮肤软组织,根据远端缺损面积在手指近、中节设计以指背带蒂为轴线的皮瓣,皮瓣比缺损面积大20%左右。
旋转点周围皮肤要无损伤,旋转点不要越过手指侧方中线,拇指旋转点尽量选择在拇指桡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