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
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发症少。
结论: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护理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
2O%~3O% 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适应证范围窄等,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已越来越多地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对近年开展的3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06年8月~2007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颈动脉狭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7~84岁,平均(62.0±5.1)岁。
病程1周~5年,平均2.7年。
临床表现:一过性偏身麻木12例,一过性偏身无力9例,一过性黑朦3例,一过性语言障碍2例,反复头晕、头痛5例;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16例,高血糖15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例,残留有神经功能缺损3例。
1.2 方法: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人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在0.035 in超滑导丝导引下,送入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近心端。
在行径下将Angioguard保护伞(Cordis,美国)安置于同侧的颈内动脉远端,然后沿保护伞的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球囊进行预扩或直接支架植入,支架位置放置准确后,在透视下释放支架,造影观察狭窄段扩张情况,必要时再行球囊后扩张,最后回收保护伞。
重复颈动脉造影及颅内动脉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颈动脉扩张情况,以及颅内段各分支的供血情况,如无异常结束手术。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
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
我科于2006-2010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l0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复TIA发作、肢体语言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等。
28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90%。
方法:患者仰卧于DSA床上,常规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引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动脉,选用微导丝从导引导管内送入,先将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到达颈动脉远端正常血管内5cm以上,在微导丝的支撑和导引下将支架缓慢送入狭窄血管,跨狭窄部位置,缓慢扩张球囊至推荐的最大压力,使支架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回抽球囊内的造影剂,造影证实血管成形满意后,将球囊缓慢回撤,释放支架。
2结果本组28例病人,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
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支架置入后出现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针静脉注射后好转。
所有病人均坚持按医嘱正规服药,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3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该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且费用较高。
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此技术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和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又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3]。
护理人员应主动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状况,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过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做好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双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备皮;遵医嘱做好各种药物试验,包括碘、抗炎药物过敏试验;术前3d遵医嘱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8月 S1期 第25卷 Modern Digestion &Intervention 2020,vol.25— 82 —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45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69.10±4.22)岁,病程范围在3~7年之间,平均病程(5.05±1.02)年;研究组那些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69.17±4.24)岁,病程范围在3~7年之间,平均病程(5.11±1.05)年。
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基线资料,p >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传统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并为其详细讲解治疗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研究组采用综合介入护理:(1)血糖控制,对此营养师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等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优质蛋白类食物,尽量减少高盐、高油类食物摄入,将空腹血糖调整低于7.0mmol/L,餐后2h 低于11.0mmol/L,告知其采用少量多餐原则进食;(2)穿刺部位护理,一般患者在穿刺后8h 无出血现象则可以去除止血器,对于穿刺部位选择肱动脉者一般留置鞘管4h 左右,然后采用绷带止血,制动12h,在12h 后为了防止出现静脉血栓,需要对其进行局部锻炼指导;(3)疼痛干预,在患者行PCI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者可以适当采用药物进行止痛,以此提高患者舒适度。
1.3观察指标对所选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对护理工作越满意,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计数数据(%)显示,x 2检验,满意度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计量结果以(x —±s)表示,t 进行检验,以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护理(2013)06-0499-02脑卒中是目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卒中,7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20%~30%是因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1]?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和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目前,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方面,多数医院开展了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2],如可发生某些并发症,观察和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共完成脑血管介入治疗43例,发生并发症8例,因发现及时,处理积极,均未留下严重后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共完成脑血管介入治疗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56~78(67.12±10.88)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颈动脉超声检查均显示颈总动脉或分叉处或颈内动脉起始段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经头部CT?MRI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灶或小梗死灶,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弓?颈?脑动脉造影?伴有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0例?行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共置入支架51枚?2 护理方法2.1 常规护理:2.1.1 术前护理:每位患者均做碘过敏试验,会阴部备皮,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凝血功能等,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水6h?2.1.2 术中护理: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植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间断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瞳孔?意识?血压及肢体活动变化,术后带鞘回病房,6 h后拔除动脉鞘?2.1.3 术后护理:术后由专人护送患者到病房,进行吸氧,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病房保持安静?关心?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2.1 穿刺局部出血/血肿: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穿刺部位皮肤颜色,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色泽?术侧下肢制动24h,在动脉鞘拔出前,应注意防止动脉鞘脱出?动脉鞘拔出后为预防出血,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下垫2块纱布压迫穿刺部位,使皮肤穿刺点和动脉穿刺点同时得到压迫止血,压迫时间不少于20min,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8”字法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h,加强护理,防止沙袋移位,肢体位置不当等,若局部有出血时,应重新手法加压止血20min?一般绷带加压包扎24h后可拆除?对于局部已经形成血肿患者,注意观察血肿变化?本组1例病人在术后第2天出现穿刺部位淤血青紫,给予止血剂,限制活动,抬高患肢等处理,1周后血肿与淤血逐渐吸收?消退?2.2.2 过度灌注综合征:过度灌注综合征是支架置人术后常见且严重病症之一,表现为头痛?局部性和(或)全身性癫痫,严重的可出现治疗侧脑出血[3]?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重要措施?患者术后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其血压?瞳孔?意识等变化,每10~30min巡视1 次,若出现头痛?谵妄?恶心?呕吐?抽搐?血压高等症状,应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立即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对于过高的血压,应积极给予抗高血压治疗,术后血压最好控制在110~140/70~90mmHg[4],在降压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度降低,因为过低的血压易出现低灌注综合征,严重者会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本组2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遵医嘱积极予抗高血压治疗,用微泵慢注硝普钠,5~10min监测血压1次,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硝普钠泵入速度?使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40mmHg以下3d,由于良好的血压调控,本组无脑出血发生?2.2.3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时,由于自膨式支架的膨胀挤压或球囊张力刺激颈动脉窦,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5],术后动脉鞘拔除时患者紧张,疼痛刺激?牵拉血管及压迫过重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也可使血压下降[6]?因此,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非常重要?拔管前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备好阿托品?升压药等急救药品?拔管后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胸闷?恶心等感觉?本组1例拔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头晕?心动过缓?出冷汗等,经注射阿托品后,不适症状逐渐缓解?2.2.4 斑块脱落致脑栓塞:脑栓塞是介入治疗脑血管狭窄中最危险的,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按医瞩指导患者抗凝治疗5d,防止术后栓子脱落?抗凝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患者有无尿色变化?牙龈出血?腰腹疼痛等症状?指导患者进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术中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中?术后观察意识?瞳孔及有无语言,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如出现脑栓塞的表现及时应用尿激酶溶栓或取栓治疗?本组1例患者于术后24h出现对答时言语含糊,表意不清,同时发现一侧肢体乏力,肌力3级,行急诊CT检查提示轻度脑梗塞,经主管医师等人员讨论后,考虑微小栓子脱落所致,即予尿激酶静脉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2.2.5 术后排尿护理:卧床期间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出现排尿困难[7],支架术后排尿的护理相当重要,术后嘱患者多饮水(1500ml/d)以利于造影剂排出,防止肾功能损害?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术后排尿困难者施以诱导,如听流水声?冲洗会阴?按摩腹部物理刺激,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在支架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经常会出现血尿?因此,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相当重要?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本组3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经过听流水声?按摩腹部等物理刺激能自主排尿,1例给予留置导尿,3例均未发生尿路感染?3 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一大原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对治疗和防治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显示,掌握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演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参考文献[1]李铁林,刘亚杰,刘振华.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介入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1):6-7.[2]David SW. Recent advances in precutaneous angioplastyfor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Med Prog,1999,4(1):9-11.[3]刘建民.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和展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3):193-195.[4]常红,王玲.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抗凝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9B):2400-2401.[5]王细林,陈国华,张继龙,等.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9):689-691.[6]刘新峰.脑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5-356.[7]朱丽娟,张丹云,卞肇蒙,等.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797-798.。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马兰聂本津张志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300050)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1/3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低灌注或斑块脱落有关。
颈动脉狭窄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致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低灌注或斑块脱落后栓塞脑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已成为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通过解除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的目的,但随着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使我们对CAS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更加重视。
现对我科2009年5月至20101年12月的45例CA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CAS患者共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0~83岁。
其中脑梗死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例。
原发性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9例。
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狭窄。
1.2 方法1.2.1 筛选标准: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血管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内膜撕裂、夹层形成;无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脑神经功能损害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2]。
1.2.2血管狭窄的判定标准测量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的标准[3],即狭窄率:狭窄段最小直径/狭窄远端血管直径×100%,轻度狭窄30%-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
1.2.3 术前准备颈部超声、TCD、心电图、胸片及常规化验检查;凝血功能、肝炎标志物,梅毒、艾滋病抗体测定和肝肾功能等检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碘过敏实验;术前3d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lOO mg,波立维75mg/d,术前6h禁食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针0.1g。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55Objective:To observe nurse before,during and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Methods:45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psychology nurse and preparative before,and observation during and nurs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The syndromes were treated.Result:The successful rate of stent implantation was 100%.There were 11 cases with heart rate slow down during operation,the blood pressure declined in 15 cases.The symptom was cured by elevatio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ithin 1 week.3 patients had transitory headach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1 patient who had artificial aneurysm at puncture plac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 was cured by localpressure.Conclusions:The preparative before,and observation during and nurs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 have signification to success.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0%~80%,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颈动脉支架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20%-3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引起[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
然而颈动脉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的预防脑缺血发作。
本文对该术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并发症;护理1 适应症及禁忌症常用的是BNC脑血病病临床指南:直径狭窄率≥70%的症状性狭窄,狭窄率的测量通常采用NASCET方法,即[1-(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
1997年加拿大神经外科学会确定的手术适应症,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适应症:①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50%;②无症状狭窄>70%或狭窄合并明显溃疡或斑块者;③年龄在75岁以下;④无严重的动脉迂曲及血管壁钙化;⑤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者。
禁忌症:①肝肾功能衰竭,心肺功能低下者;②颈动脉狭窄处有钙化或有血栓形成者;③已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④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者;⑤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或放疗后有骨髓抑制者[2-3]。
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2.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因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华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点易出血或者皮下血肿。
血肿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最多见的并发症[4],在文献报道发生率6%,多在拔鞘管后出现[5]。
主要原因是:①术前宣教不到位,患者没有能有效制动;②术时穿刺困难或反复穿刺;③术闭时拔鞘管后按压不到位;④术后过早活动。
在护理中应:①如给予使用缝合器缝合患者动脉血管的,应沙袋压迫3小时、制动6小时;②如没有使用缝合器缝合患者动脉血管的,应沙袋压迫6小时、制动24小时。
应严密观察患者穿刺点周围,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伤口敷料的情况。
2.2心动过缓或低血压颈动脉支架置入时刺激颈动脉窦,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和心脏骤停[6].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如出现血压下降应给予羟乙基淀粉扩容后,血压仍低者应给予多巴胺调节血压,直至颈动脉窦恢复自主调节。
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抽取20例,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并在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等优质护理,比较通过优质护理,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效果对比。
结果: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手术后一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在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有大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优质护理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普遍的疾病,老年患颈动脉狭窄也是一种高概率的情况,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治疗越来越合理化、科学化[1]。
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术的临床治疗实施时,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护理来让患得得到最优的治疗,以达到最快最佳的治疗效果,保证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尽快康复[2]。
本次分析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优质护理对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现将获得的研究过程、成果及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抽取20例,患者年龄为79-90岁,患者均为男性,意识清醒,伴有饭后头晕,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
病史在2至6年。
1.2 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给患者进行初步的的护理服务计划,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各项需求、情绪状态及伤病情况。
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初步护理服务计划,最终制订出最适合患者且最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计划。
患者在治疗期间,精神状态及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变化。
在此期间需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掌握患者精神及心理上的变化特点,及时给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积极面对治疗,保证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颈动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颈动脉导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维持患者的氧气供应或药物输注。
正确的维护和护理颈动脉导管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1 检查导管位置在每次使用颈动脉导管之前,应当仔细检查导管的位置。
导管应当位于正确的位置,不得出现移位或堵塞的情况。
若发现问题,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为了避免导管积聚细菌和堵塞,需要定期清洗颈动脉导管。
具体步骤如下: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正常,确保没有任何问题;用温水和适量的清洗液擦拭导管表面,清除污垢;用干净的纱布擦干导管表面;使用消毒用品对导管进行消毒。
颈动脉导管与输注器或氧气管道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
确保连接紧密且无松动,以免发生泄漏或脱落。
定期监测导管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应定期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折叠、断裂或其他损坏情况。
若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更换导管。
3.1 保持导管清洁保持导管的清洁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每天使用消毒液为导管擦拭,确保导管表面干净卫生。
颈动脉导管周围的包扎应定期更换,通常每2-3天更换一次。
更换包扎前,应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无菌配备进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扯拉导管,以免导致导管移位或损坏。
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不适,并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方法。
当导管使用结束后,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导管的拔除。
拔除后,需要注意伤口的处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和出血情况。
颈动脉导管的维护和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一环。
正确的维护和护理常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使用颈动脉导管之前,务必仔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原则。
颈动脉导管的维护和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一环。
正确的维护和护理常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使用颈动脉导管之前,务必仔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原则。
支架术后护理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术前准备
1.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疼痛评估等,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患者应接受心电图、血液测试和X光检查等必要检查,确保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3. 提醒患者遵守术前禁食、禁水等规定,准备好手术所需材料和器械。
第二部分:手术过程
1. 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操作人员应使用洁净手术服和手套。
2. 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麻醉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疼痛或不适。
3.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操作失误或感染。
第三部分:术后护理
1. 术后患者应在监护室内密切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 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3.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第四部分:康复阶段
1.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
2. 康复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3. 康复期间应注意防止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第五部分:危急情况处理
1. 如发生术后感染、出血、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求助。
2. 在急救过程中,要遵守急救操作规范,确保及时有效救治患者.
3. 危急情况处理后要及时整理记录患者病历,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以上是支架术后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血压的管控及护理。
方法:术前给予有效的降压药物或扩容治疗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术后血压降低时排除过敏反应予以多巴胺药物对症治疗,血压增高时应用硝酸甘油或尼卡地平静脉滴注。
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结果:98例介入术后发生血压变化的病人经科学的血压管控及护理干预,均未发生因血压过高或过低引起的不良并发症。
结论:术后早期进行科学的血压管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支架,术后,血压,管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3501脑卒中目前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60%~8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因其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但颈动脉支架置入极易导致患者血压发生变化,术后血压增高或降低,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严重后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中心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14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48h内)除做好一般护理外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管理,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我院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146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57例;年龄44~79岁。
94例伴有高血压,54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表现; 21例有糖尿病,7例有冠心病。
全部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筛查,DSA检查后明确颈动脉狭窄(≥70%)116例(795%),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5例(514%)。
12术后血压情况: 我国成人随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正常血压[1]。
本组病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压发生变化共98例,其中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20%[2])82例(56%),血压升高(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16例(11%),血压无明显变化48例(33%)。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项目 内容 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术前
检查
检查项目:心电图、胸片、CTA、全脑血管造影
注意事项:患者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
检验
检验项目:血常规、全血生化、术前免疫、凝血、
尿常规、住院血型
注意事项:抽血前必须空腹(0:00禁饮食),
尿液标本最好为晨起第一次中段尿
用药护理 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片
饮食护理
高血脂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饮食
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关心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优点,使患者以良
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
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定时监测
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有无TIA发作
术前准备 1. 手术当日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备皮范围:脐下至大腿上二分之一 2. 术前8小时禁饮食,不禁药 3. 左上肢留置静脉通道
4. 标记双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观察肢端血运,
并记录
5. 遵医嘱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
术后
生命体征
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神志、瞳孔、术侧足背
动脉、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脉搏慢而
有力,呼吸深慢应警惕颅内出血;如出现血尿、
尿量减少,应警惕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出
现,立即报告医生,并作对症处理。注意倾听患
者主诉,及时发现并发症,防止进一步加重
穿刺部位及穿刺肢体情况 术后患者平卧24小时,术肢伸直制动24小时,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压痛,渗血或血肿等情况,做好记录,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密切观察穿刺肢体的皮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感觉的变化。如
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绀,皮温降低,肢
体发麻等,可能是包扎过紧或栓塞所致,应及时
报告医生予对症处理。术后24小时由医生拆除
加压包扎敷料,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做好防跌倒
宣教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常规
1. 刘建民,黄清海,洪波,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
36(11):985-989.
2. 徐丽.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5):
407-409.
3. 刘建民.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和展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3):
193.
用药护理
术后遵嘱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及氢氯吡格雷
片,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皮肤黏膜瘀斑,
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血尿、颅内出血意识障
碍等症状
潜在并
发症
1.穿刺部位血肿;
2.急性肾功能不全;
3.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头痛、偏瘫、偏神感觉障碍、失语等;
4.脑过度灌注综合症:表现为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
碍,严重者可发生术侧颅内出血:
5.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指导
1. 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由于术侧肢体制动,每2h给予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
止压疮的发生,卧床期间协助生活护理。
2. 嘱患者4小时内分词饮水至少800ML,以利于造影剂的排泄,交代患者第一次排尿时
告知护士。
3. 指导术后即可进食,少量多餐,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以免发生腹胀。
4. 予心理安慰,消除心理紧张
康复指导
及健康教
育
1. 出院后一个月内不要做重体力活动,以后适当避免剧烈活动
2. 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剧烈波动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食粗纤维食物,低盐低脂饮食
4. 遵医嘱准确服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指标及颈动脉B超检查血流情况
5. 如发现皮下血点、血尿、便血及牙龈出血时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