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 格式:pptx
- 大小:356.74 KB
- 文档页数:12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
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
我科于2006-2010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l0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复TIA发作、肢体语言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等。
28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90%。
方法:患者仰卧于DSA床上,常规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引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动脉,选用微导丝从导引导管内送入,先将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到达颈动脉远端正常血管内5cm以上,在微导丝的支撑和导引下将支架缓慢送入狭窄血管,跨狭窄部位置,缓慢扩张球囊至推荐的最大压力,使支架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回抽球囊内的造影剂,造影证实血管成形满意后,将球囊缓慢回撤,释放支架。
2结果本组28例病人,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
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支架置入后出现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针静脉注射后好转。
所有病人均坚持按医嘱正规服药,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3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该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且费用较高。
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此技术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和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又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3]。
护理人员应主动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状况,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过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做好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双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备皮;遵医嘱做好各种药物试验,包括碘、抗炎药物过敏试验;术前3d遵医嘱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介入室护理摘要】脑卒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80.5%,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所以,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成本上而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CAS的适用程度和近期获益有明显优势[2]。
CAS术微创、安全、疗效直观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放射介入中心收治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255-01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均大于70%,其中男77例,女8例;年龄49~89岁,其中脑梗塞23例,TIA3例,狭窄程度70%~99%。
全部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其中2例出现明显心率下降,6例出现明显血压下降,5例同时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1例出现急性血栓形成,及时对症治疗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全过程心电监护,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所选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后,通过导丝的导引将导管置入,对颈动脉进行造影,评估狭窄程度,将保护伞释放至狭窄段远端,然后对狭窄段进行适度扩张,选择型号适合的支架植入,最后进行造影评价效果。
2.护理2.1 术前护理很多患者进入介入室后会有紧张焦虑的表现,对于手术缺乏相应的了解,也担心术中的疼痛情况,而术中会植入金属支架,患者对此会有一定的顾虑,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环境,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做好疼痛评估,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放松心情消除顾虑,防止血压过高。
2.2 术中配合2.2.1给予患者平卧位,头圈固定头部,使其双手伸直放于两侧并挡板保护防止坠床。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临床特点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5例高灌注综合症,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保持血压稳定,特别注意预防脑出血,术后加强监护及其它术后饮食护理,患者舒适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护理高灌注综合症。
结果5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5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其中2例并发出现脑出血,2例并发出现脑水肿,1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可预测和预防的。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症;护理颈动脉狭窄多数由于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脑狭窄;甚至闭塞[1],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
也是引起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Hyperperfusiom Symdrome,HS)也逐步得到重视。
高灌注综合症是由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9~75岁,平均61岁。
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血压伴糖尿病史;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发作3例。
术中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75%~98%,其中伴对侧狭窄75%。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风险评估模型余纯【摘要】Carotid artery stenting has emerged as a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carotid artery endarterectomy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eri-interventional complications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make a treatmentstrategy.However,no such assessment is available in China now.We tried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isk models for predicting peri-interventional complications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替代疗法.围术期并发症是影响颈动脉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围术期并发症评估应作为颈动脉支架治疗决策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风险评估模型.本文就目前文献报道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5页(P428-432)【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并发症;风险评估模型【作者】余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5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其相关的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是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方国家约10%脑梗与严重颈动脉狭窄相关[1]。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卒中率仅为0.93%[2]。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谈话一、为什么要放支架血管内的斑块会造成血管腔狭窄,像这样:狭窄的血管会造成以下后果:1.慢性缺血:脑细胞长期吃不饱饭,造成头昏,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脑子不够用(认知障碍)。
2.急性缺血:狭窄的基础上急性闭塞、斑块脱落堵塞远端血管或者血压突然下降时远端灌注不足,造成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严重到一定程度,很难逆转。
急性梗死时,脑细胞一旦坏死,不可再生,所以梗死后基本都会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上医治未病,如能在发生严重缺血前开通血管,是最好的选择-------脑缺血预防重于治疗。
二、所有的狭窄都要放支架吗不是。
三个标准:1.无症状狭窄大于70%。
2.狭窄大于50%并且有缺血症状。
3.正规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缺血的狭窄。
一般来说,狭窄很重,症状相对较轻,是支架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果大面积梗死已经形成,瘫痪很重,这时再开通血管意义就不大了。
三、治疗狭窄血管只有放支架一个办法吗不是。
还有两个1.内科治疗。
可以稳定斑块不进展,或者一定程度逆转,但是严重狭窄可能效果不好,2.颈动脉斑块切除术。
切开血管,把斑块整个切除。
缺点是:有创伤,需要全身麻醉,脖子上留疤。
四、怎么放支架从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用个管子顺着大血管通到脖子,参见勤劳的管道工亮仔小神经,公众号:简乐神经勤劳的管道工------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取栓首先用个导丝通过狭窄处,然后顺着导丝放进去一个保护伞,防止操作时斑块脱落跑到脑子里,再顺着保护伞的导丝,送进去一个球囊把狭窄处扩大一点,球囊撤下来,把支架顺着导丝放到狭窄处释放,如果有残余狭窄,可以用球囊再扩一次。
最后把保护伞回收。
放支架的优点是:微创,没有痛苦,对身体没有损伤,几乎不出血。
如果一切顺利,术后1-2天就可以出院。
五、放支架危险吗危险。
颈动脉支架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
但是在手术分类级别中属于4级(最高级别),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级别越高,说明难度和风险越大。
手术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狭窄的血管突然打开,犹如开闸放水,有可能冲破上游的脑血管,一旦发生是致命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阻塞的方法。
它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
本文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
一、颈内动脉穿刺颈内动脉穿刺是植入支架必须进行的步骤,同时也是术前的重要操作。
虽然这个步骤能够很好地准确地为支架的植入提供指引,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血肿、颅内血肿等。
因此,要精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穿刺部位,术中要严格掌握每个步骤,尽可能减少创伤和损伤。
针刺部位有时还会出现血管破裂、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情况,为此,需要专业针刺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准确的用力和方向掌握。
二、脑梗死和脑溢血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还可能引起脑梗死和脑溢血并发症。
因为手术中有可能会将脑内血栓挤出,并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在脑内形成栓子,造成脑梗死或脑溢血。
为此,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因素。
在术中,应进行精细操作,尽可能减少植入支架的时间和次数,以减少对脑血管的刺激。
三、出血和远端栓塞由于手术时顺着颈动脉内腔植入支架,使血管壁受到刺激,容易引起内皮损伤和血管炎症反应,血管内膜破裂在内,形成血栓,尤其是植入支架会对血管壁造成小创,从而导致血液凝固以及远端栓子形成,甚至出现出血。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准确运用超声仪器和内镜来确定植入的位置和大小,也应该要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出血和远端栓子的药物。
患者术后需要安静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防止血管连接的破裂和出血,以及加大远端血栓断裂的风险。
四、感染和过敏反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还存在引起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
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感染或过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交叉感染和过敏反应非常常见,因为在手术中要做好中心导管留置、感染预防,术前手术部位要清洗和消毒,并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巾对患者进行消毒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24例,随机将24例患颈动脉狭窄患者分组:护理A组与护理B组,每组12例。
对护理A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护理B组行常规+精心护理。
结果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护理B组的护理有效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护理A组与护理B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护理B组的护理满意率比护理A组明显更高,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阶段,对患者行精心、规范的护理,更有利于围术期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围手术期;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精心护理;常规护理在人体构造中,颈动脉的生理学特征十分特殊,属于供应颅内血液循环的主要动脉。
若患者颈动脉发生病变,行颈动脉手术时,所承担的手术風险是很高的,其所对应的围术期护理也存在很强的特殊性[1-2],为了有利于手术成功,必须重视围术期护理。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24例,将24例患颈动脉狭窄患者分组护理,研究发现对患者行精心、规范的护理,更有利于围术期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37~71岁,平均(54.61±2.50)岁,其中,9例TIA(即为:短暂性脑缺血),15例上肢发凉或无脉,对所有患者实施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均存在颈动脉狭窄。
为了使临床手术效果更好,在围手术期中对患者进行分组静心护理,以研究出更有利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手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护理方法。
随机将24例患颈动脉狭窄患者分组:护理A组与护理B组,每组12例。
对护理A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护理B组行常规+精心护理,随后,比较护理A组、护理B组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远期预后和生存率分析何嫄;王建榜【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4-02—2014-03收治的21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依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组(介入治疗组,n=109)以及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保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n=105),随访6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院期间、近期(出院后1个月)及远期(出院后60个月)随访其冠脉缺血、脑卒中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48.9±16.4)个月,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v s 93.2%).术后在院期间:介入治疗组无病例死亡,2例出现脑缺血,5例出现冠脉缺血;药物治疗组亦无死亡病例,5例发生脑缺血,4例发生冠脉缺血.两组患者在院期间上述结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随访:介入治疗组1例死亡,2例发生脑卒中,3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组2例死亡,9例发生脑卒中,4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和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术后远期随访:介入治疗组5例死亡,5例出现脑卒中,7例出现冠脉缺血;药物治疗组6例死亡,14例出现脑卒中,10例出现冠脉缺血.两组远期死亡率和冠脉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5年生存率(94.49%v s 9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可明显改善患者近、远期脑卒中发生率,而未能明显减少冠脉缺血事件的发生,远期生存率亦无明显差异.%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Method:We collected 214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ith carotidartery stenosis from February 2004 to March 2014 to be followed up for 60 month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treatment meth-ods ,one was percutaneous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group (intervention group ,n=109) ,the other one was a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drug treatmentgroup ,n=105) .The difference of coro-nary ischemia ,stroke and survi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48 .9 ± 16 .4) months and the follow-up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 (92 .9% vs 93 .2% )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re was no case death in 7 days after surgery ,2 cases had suffered from cerebral ischemia ,5 cases had suffered from coronary ischemia ;in the drug group ,there was no case death while hospitalized ,5 cases had suf-fered from cerebral ischemia ,4 cases had suffered from coronary ischemia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stroke and coronary isch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1 patient died in 1 month ,2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Stroke ,3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drug group ,2 patient died in 1 month ,9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Stroke ,4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with-in 1 month and coronary isch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but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In long-term follow-up ,there were 5 patient died ,5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Stroke ,7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acutecoronary syndrome in Intervention group .There were 6 patient died ,14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stroke ,10 patients had suffered from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drug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ong-term mortality and coronary isch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but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94 .49% vs92 .38%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Percutaneous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cidence of near and long-term stroke , but faile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ronary artery ischemia ,as well as long-term survival rat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预后【作者】何嫄;王建榜【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38;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国外文献报道约10%-15%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发生脑卒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