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 古诗二首_生字词学习

21 古诗二首_生字词学习

第二十一课

古诗二首

会认字:首拼音

流登依尽黄shī shǒu dēnɡ yī jìn huánɡ liú

qiónɡ qiān cénɡ lǎnɡ shí jìnɡ

穷千

入会写字:拼音

朗r& qi`n y& shǒu sh! sh!

千首时识

层识镜诗

shī

诗歌

古诗

老师正在给我们朗读诗歌。

shǒu

首先

首创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d8ng

登山

登高

一步登天爸爸热爱登山。

y~依靠

依赖

依依不舍女儿是那位老人唯一的依靠。

j#n

尽力

用尽

无穷无尽他已经尽力做这件事情了,不要再责备他。

hu1ng

黄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黄色金黄

li%

这条村庄附近有很多河流。

河流流泪

qi5ng

贫穷

无穷无尽他的一生都过得很贫穷。

qi`n

千家万户

千奇百怪

千真万确

如今,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c9ng云层

层次

层出不穷飞机常常在云层上面飞行。

晴朗

l2ng

朗读

天气晴朗今天天气晴朗,适合户外运动。

sh!

识别

认识

常识

看云可以识别天气,你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jìng

镜子

镜头妹妹喜欢照镜子。

r&

独体结构

入迷进入

加入

他正玩得入迷,不知道老师已经来了。

入部

qi`n

独体结构

千家万户

千奇百怪

如今,电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y&

独体结构

玉石玉器

玉米白玉兰这些玉石是远古时代留下的,价值连城。

王部

shǒu

独体结构

首先首长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首部

sh!

左右结构

小时时候

乐乐在动物园门口等了我一个小时。

日部

sh!

左右结构

认识常识

见多识广

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

讠部

2019语文S版三年级下21古诗二首寒食清明教案及作业题

教学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意境和节日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9分) 1. (4分)词语模仿秀 山水千山万水山清水秀 风雨________________ 心意________________ 2. (11分)我会填。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________天和________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________写,后两句将西湖比作________,是________写,有实有虚,更加体现了________的娇美。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 参考答案: 为取得生辰纲,吴用等人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打听到杨志运送生辰 之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天时方面,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一路疲惫不堪,而晁盖等人却以逸待劳;地利方面,晁盖等人选择树林茂密的山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隐蔽而少有人行。 再次,吴用利用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巧设计谋。七人扮作卖枣子的客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在黄泥冈“巧遇”杨志;七人与白胜唱双簧,讨价还价,麻痹杨志等人;晁盖等先吃掉一桶,以示无毒,进一步麻痹杨志一行;借舀酒,下毒的同时,完全解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杨志等最终上当,被麻翻在地,晁盖等人乘机劫取生辰纲逃跑。 二、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文中他处处小心,时时注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 参考答案: 课文描写杨志的语句,如: (1)五七日后……申时便歇。 (2)杨志赶着……逼赶要行。 (3)杨志也嗔道……这路上不是耍处!” (4)杨志道……谁敢五更半夜走?” (5)杨志跳起来……却理会!” (6)杨志大骂道……藤条要打。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1)杨志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军士、虞候、老都管对他无不怨恨。杨志深知押送生辰纲干系重大,为确保其安全不惜得罪众人,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事方式、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他大失人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2)吴用计高一筹,料事如神。杨志虽百般猜测、处处提防,吴用却能做到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使杨志一步步放松了警惕。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计策的高明。 三、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 参考答案: 明线是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中计,丢失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人定计,劫取生辰纲。作用是:第一,相互映衬,凸显主题。为了突出“智取”,明线对杨志的精细和周密防范刻画得越细致,就越能衬托出暗线一方人物的智慧;第二,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增强了艺术效果。 四、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期间的白话,还夹杂着当时的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不同,如“计较”等。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找出来,比较他们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参考答案: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我们胡乱 ..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那计较 ..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五、课外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写一篇《杨志小传》。

三年级语文21课《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 学习愿景: 1、认识《生字表一》中2个生字(课本159页),会写《生字表二》中4个生字(课本163页)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一关生字、词语齐步走各组展示生字的认读、识记 第二关回忆诗人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你还能背诵一下李白写的其他的诗吗?李白:()代诗人 第三关读诗,解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吧!边读边用“/”标上节奏,并用“△”标出四个动词哦! 2、比比谁读的好(组内展示一下吧) 3、自读自悟诗意:你能写一写这首诗的意思吗?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中断:至此回: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孤帆: 4、说说你的新发现:读《望天门山》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有巍巍的( ),滔滔的(),还有(),真是太壮观了! 第四关我是小小的画家想象第②句诗中的画面,把它画下来吧! 第五关课后作业朗读背诵《望天门山》,并抄写这首诗5遍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雨后》 学习愿景: 1、认识《生字表一》中2个生字(课本159页),会写《生字表二》中4个生字(课本163页)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关生字、词语齐步走各组展示生字的认读、识记 第二关回忆诗人 同学们,你们了解苏轼吗?你还能背诵一下苏轼写的其他的诗吗?苏轼:()代诗人、词人。 第三关读诗,解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吧!边读边用“/”标上节奏。 2、比比谁读的好(组内展示一下吧) 3、自读自悟诗意:你能写一写这首诗的意思吗?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方:空蒙: 亦:奇: 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肎。欲:西子:宜: 4、说说你的新发现:《饮湖上初晴雨后》写的是西湖______和______的美景。在诗中,苏轼把西湖比作________。说西湖像她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的这一比喻广为流传,所以西湖又被人们称作“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课后作业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雨后》,并抄写这首诗5遍

21、古诗二首

2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充满灵气的诗句里,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牧童》生动描写了牧童放牛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不是很熟悉,探究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要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 思。 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策略: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环境的差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策略: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叙事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能背诵下来,所以在本节课里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读悟,根据文中插图,想象诗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小故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二首》随堂练习(附答案)word版

21.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 ò y áng shu ǐ h ú d qi án k ūn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三、写出同音字。 r ón ɡ 芙( ) ( )液 ( )树 h ú 水( ) ( )涂 ( )芦 y àn 大( ) ( )子 ( )台 qi án ( )面 ( )坤 花( ) 四、比一比,再组词。 蓉( ) 洛( ) 壶( ) 雁( ) 砚( ) 容( ) 格( ) 壳( ) 鹰( ) 现( ) 五、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 逃( ) A .逃走,逃避。 B .隐藏;消失。 2.墨梅.. ( ) A .梅花的一个品种。 B .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 A .著名作家。 B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诗人以“ ”自喻,表明自己 的精神品格。 2.《塞下曲》是一首( ) A.送别诗 B.写景诗 C.边塞诗 D.叙事诗 3.《墨梅》中的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七、品析诗句。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ch án d ān ) 单. 独(ch án d ān ) 墨痕.(h én h éng ) 王冕.(mi ǎn m ǎn ) 遁.逃(d ùn d ūn ) 洗砚.(y án y àn )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的亲友若是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B.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我,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C.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您,就请您转告他们,我思念他们的心就像冰放在玉壶里一样。 八、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1.把古诗补充完整。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4.最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九、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课件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2、会认4个生字; 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 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 (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 (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大意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21古诗二 首 基础过关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洗砚.池(yàn xiàn)踪.迹(zōnɡzhōnɡ) 蓑.笠翁(suōsh uō)万径.(jìn jìnɡ) 二、读拼音写词语。 méi huādàn dàn 1.那散发着的清香。 2.僻静的上只有一位地行走着。 tánɡshīkuājiǎnɡ 3. 我能背诵300多首宋词,老师我的记忆力极佳。 mòbǎo 4.在方丈的请求下,苏轼留下千金难求的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朵朵花开淡.墨痕()A.与“咸”相对B.与“浓”相对C.不热心 2.只流清气满.乾坤()A.骄傲B.全部充实C.弥漫 3.千山鸟飞绝.( )A.尽B.回来C.消失 4.万径.人踪灭( ) A.大道B.小路C.小河 四、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只流清气满.乾坤。() A.只是把清新的空气留在天地间 B.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独钓寒江雪。( ) A.单单喜欢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B.冒着风雪独自在江面上钓鱼。 五、根据诗歌内容判断。 1.《墨梅》中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个个花开淡墨痕”。() 2.《江雪》是一幅雪景图,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3.《江雪》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跟我学“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为主的写景作文方法。景物存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静止的,一种是运动着的,我们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叫静景,如高山、田野、房屋、村庄等;把运动着的景物叫动景,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等。写作文时将两者相结合会使景物的特点更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探究应用 六、课内阅读。 江雪 [唐]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对诗歌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孤舟∥蓑笠翁。 B. 独钓∥寒∕江∕雪 C. 独钓∥寒江∕雪 3.说说第3、4句诗句的意思。 4.诗歌体现了诗人风雪、荒寒的精神。 七、课外阅读。 马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我默写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的诗。诗人首先用“水光潋滟”赞美西湖时的水光;接着用赞美西湖时的山色。“晴方好”和(“”)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然后,诗人把西湖比做,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 3.(3分)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断孤碧 凡继狐 岩帆 4.(3分)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用“√”标出。 (1)天门中断.楚江开(1)判断(2)隔绝(3)戒除 (2)水光潋滟晴方.好(1)当(2)方法(3)刚刚 (3)欲.把西湖比西子(1)需要(2)想要(3)将要 (4)山色空蒙雨亦奇.(1)奇怪(2)奇妙(3)奇特 5.(3分)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6.(3分)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湖;晴天;山色空蒙;下雨;雨亦奇;西子;晴天和下雨;3.断开;孤单;碧玉;平凡;继续;狐狸;岩石;帆船;4.(2);(3);(2);(2);5.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21. 古诗二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 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 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 年-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理解字、词的含义。 《寒食》(1)寒食: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二首》课后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1.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f ú r óng lu ò y áng shu ǐ h ú d à y àn qi án k ūn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三、写出同音字。 r ón ɡ 芙( ) ( )液 ( )树 h ú 水( ) ( )涂 ( )芦 y àn 大( ) ( )子 ( )台 qi án ( )面 ( )坤 花( ) 四、比一比,再组词。 蓉( ) 洛( ) 壶( ) 雁( ) 砚( ) 容( ) 格( ) 壳( ) 鹰( ) 现( ) 五、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 逃( ) A .逃走,逃避。 B .隐藏;消失。 2.墨梅.. ( ) A .梅花的一个品种。 B .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 A .著名作家。 B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诗人以“ ”自喻,表明自己 的精神品格。 2.《塞下曲》是一首( ) A.送别诗 B.写景诗 C.边塞诗 D.叙事诗 3.《墨梅》中的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 七、品析诗句。.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①这两句诗用 的寒冷衬托将士们 的热情,表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怀。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遁.逃(d ùn d ūn ) 洗砚.(y án y àn ) 墨痕.(h én h éng ) 王冕.(mi ǎn m ǎn ) 单.于(ch án d ān ) 单. 独(ch án d ān )

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word教案

2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诗、首”等13个生字,会写“入、千”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 (出示鹳雀楼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登高楼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欣赏美丽的景色吧! 1.板书:登鹳雀楼。 2.简介鹳雀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认真识记。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学生齐读,指名读,抢读。1.比一比,再组词。 人() 入()干() 千()三、指导朗读,读懂诗意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图,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3.理解句意: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滚滚流入大海。 4.看到眼前美丽的景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理解句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诗人从中悟出怎样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师小结:那我们现在一起登上楼顶,看看远方的风景吧。 5.朗诵古诗,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诵读,并背诵。2.“欲穷千里目”中“穷”的意思是()。(填序号) ①没有钱②穷尽 ③用尽,费尽 3.《登鹳雀楼》中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诗句是“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现。”猜猜这是什么?(月亮) 2.(出示弯月图片)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小船,那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学完《古朗月行》你就知道了。(板书:古朗月行)4.填一填。 () ()的月亮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老师范读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学生认真听清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21.古诗二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 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理解字、词的含义。 《寒食》 (1)寒食: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3)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 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2. (7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诗的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并分别用“________”与“________”两字进行评价。即使这样,诗人仍觉得无法尽西湖的美景。于是才有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3. (1分)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4.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

21智取生辰纲答案版

21 智取生辰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窥.望(kuì) 歇.息(xiē) 贩.枣(fàn) 聒.噪(guō) B.嗔.怒(chēn) 虞.候(yú) 恁.地(nèn) 干系.(xì) C.勾.当(gòu) 撇.开(piē) 怨怅.(chàng) 计较.(jiǎo) D.兀.自(wù) 尴尬.(gà) 逞.办(chéng) 朴.刀(pō) 答案:1.[解析] B A项,“窥”应读“kuī”;C项,“较”应读“jiào”;D项,“逞”应读“chě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吹嘘酷热难行劈手夺来崎伛小径 B.朱沙喏喏连声赤日炎炎忍气吞声 C.捣乱絮絮聒聒口渴难熬死心塌地 D.暴燥无可耐何头重脚轻面面厮觑 答案:2.[解析] C A项,“崎伛小径”应为“崎岖小径”;B项,“朱沙”应为“朱砂”; D项,“暴燥”应为“暴躁”,“无可耐何”应为“无可奈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1

A.六月的黄泥冈正是炎热的时节。 B.如果观察新版百元钞票正面的左下角和背面的右下角,会看到似乎有些残缺不全的半圆弧和线条。 C.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D.校门口安装红绿灯以后,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答案:3.[解析] B A项,搭配不当,应将“六月”与“黄泥冈”交换位置;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和事故隐患都”。 4.下列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排解走路寂寞,消除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答案:4.[解析] B 劫生辰纲是集体行动,“排解走路寂寞,消除恐惧”显然说不通。 5.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热烈地交流《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的相关人物。下面是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11

2017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冀教版

《古诗二首》课题《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课文图片 3.学生课前朗读古诗,预习生字 教学 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师生活动 个性化修 改 情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省永济县游玩。瞧,我们的目的地在这。出示图片(鹳雀楼)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师板书课题)(简介鹳雀楼,强调“鹳”字的音形。) 今天我们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看。

境 引 题 齐读课题。(根据情况指导课题读法) 初读二.展示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在读熟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读诗、背诗。

指导 师生交四、交流研讨。 1.指名读诗。注意正音。 2.分男女生读古诗,小组比赛读,看谁读的有感情。(老师适时指导朗 读,有会背的进行表扬鼓励) 3.全班读。

流 再读指导五、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边读古诗边结合古诗中的图画以及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或小组合作解决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和诗意。 师 六、交流研讨。 1.学生汇报诗意。 2.边读边想像,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西坠的白日,滚滚的黄河,连绵的高山,鹳雀楼,人 3.诗人站在鹳雀楼之上,想到了什么?能用古诗来表达吗?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 比较这首诗与原来学过的写景古诗的不同?(写景寓理)

21.古诗二首

授课日期班级 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形式讲授、提问、启发、 讨论 授课章节 名称 二十一、古诗两首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君子于役》中的思夫之情。 教学重点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介绍作者 课外作业练习册P82-83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君子于役》 1、介绍出处:选自《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编录于春秋中期,共305篇。包括风、雅、颂3部分。 2、简介本诗: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与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 新授 分析第一首 诗 作者介绍考勤,维持班级秩序 总结作文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一、《君子于役》 1、介绍出处:选自《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编录于春秋中期,共 305篇。包括风、雅、颂3部分。 2、简介本诗: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分析写法,明确感情。 1、这首诗表达妇人思念丈夫,期盼归来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含蓄的,还是直白 的?(直白)哪里可见?(“君子于役……曷至哉”)其中“不知之期”直言(于役之长),极盼其归,这种写法叫(直抒胸臆)——齐读。 2、那第二段呢?写了什么情景?(家畜归家,安逸恬静),家畜出入尚且有时, 可是人却旧盼无归期,这叫(侧面烘托),通过反衬来衬出内心的不平静,由归 家的羊牛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齐读 3、接下来看第二段,再次点明丈夫服役的时间漫长之句为(“不日不月”),当 鸡、牛、羊都归来之时,人却无归期,叫人怎么来相会呀?由第1、2段到第三段,妇女一唱再唱,可见其思念之苦。最后想到什么?(“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由这一句可见(感情深)。既然杳无归期,那就祈祷他在外顺利吧!这实在是无 可奈何之举。——齐读 二、《国殇》 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 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 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 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殇:①未成年而死者(成年:男20岁,女15岁); ②为国家牺牲的将士(文中意) 一、作者介绍: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 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 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第21课古诗两首

第21课《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背吧。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中的一个人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 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认读生字词)。 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老师请同学来读读古诗。 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同学们,你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有不懂的字词吗?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