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9——31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剪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社团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学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3.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5. 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6.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三)1.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一、截木棍、截纸片(长方形)类
1、把一张长1米20厘米,宽80厘米的彩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不允许剩余,至少能裁成几块这样的正方形?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切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切后不许有剩余(损耗不计),小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最大是多少?照此切开,最后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平均分组、装箱类
1、六年级3个班,分别有24个人,36个人,42个人参加体育活动,要把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个班同学不能打乱,每组最多可以分多少人?各班可以分成几组?
2、超市仓库里面装着整箱的洗衣粉2010袋,每箱洗衣粉的袋数相等,拿出几箱后还剩1830袋,每箱洗衣粉最多有多少袋?
三、种树、插旗类
1、一个长方形的广场长200米,宽140米,计划在广场的四周种树,广场四个角各种一棵树,并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1)在各个方案中,相邻两树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在各个方案中,至少要在广场的四周种几棵树?
2、为了迎接世博会,在如图所示的街道右侧等距离地插上彩旗,且要求两端和转弯处都必须要插旗,已知AB长1440米,BC长1680米,那么这条街道最少要插几面彩旗?
C B
A
3、短除法求两个数、三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步骤:
(1)依次除以两个数或三个数的(),直到所得的商()
(2)将所有的()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4 5和10 1和7 6和8再出示一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8 、12 、18、 24 、36一、创设生活情境1、谈话并课件显示:小明家的储藏室是个长18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现在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的地面砖,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分米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分又能整齐地铺满呢?(1)、提问:同学们同桌讨论一下,可以怎么选,又可以怎么铺呢?(2)、学生思考、交流。
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4人一组合作,选择一种边长的正方形,摆一摆。
(3)、探索交流学生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师:怎么铺?学生说出:每行铺18块,铺12行,刚好铺满。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学生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学生说出:每行铺9块,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学生说出:我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6块,铺4行,也正好。
学生说出:还可以用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铺地,每行3块,铺2行。
(课件随着学生说的,一步一步演示不同的铺的过程).师:还有别的铺法吗?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可不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学生明确要锯分铺了。
同时课件显示铺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师:哦,原来小明家的储藏室有这么多的铺法!二、引导自主探索1、自主探索、形成概念(1)、提问: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让学生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2)、提问: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板书列举12和18 的因数)(3)、提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公因数”并理解什么叫“公因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4)、讨论:为什么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4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并完成答句。
(5)、提问:如果小明家想铺起来既快又方便,应该选择哪种铺法比较好?让学生说出选择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东留公小学林瀚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98—101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若干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剪纸艺术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下面请看大屏幕。
(出示多幅剪纸图片,如贴在窗上的剪纸-------)师:漂亮吗!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与剪纸有关的知识。
(板书:剪纸中的数学)2、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1:4位小朋友在剪纸。
生2:他们已经剪成4幅漂亮的正方形纸花了。
生3:长方形纸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
生4:要求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
生5:剪完后没有剩余。
生6: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要将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师: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画画看,有没有剩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让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
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
考。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合作交流
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重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2的因数:( )
18的因数:( )
2、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二、新课
1、操作活动。
(1)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
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2)课件演示
(3)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
长方形?
(4)课件一一演示
(5)找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当中相同的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
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6)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2、自主探索
(1)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
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4
就是8和12的最大 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
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课件演示集合圈的填法及原因。
3、总结找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步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先分别找出各数的因数
(2)再找出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他们的公因数
(3)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你学会了吗?
作业:课本45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1、12、2、6、3、4
18的因数:1、18、2、9、3、6
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6是最大的公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