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合同法的归责原则_王治国
- 格式:pdf
- 大小:125.08 KB
- 文档页数:2
论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来源:作者:日期:2011-06-10归责原则是确定当事人合同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合同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驭作用的指导思想。
新《合同法》在分析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的立法经验和成功的判例学说,采用了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双重归责原则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合同责任制度。
一、归责原则的功能归责原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的法律原则。
[2]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也就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合同责任成立的法律原则,具体地说,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合同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
由此,在归责原则问题上,归责事由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所谓归责事由是指立法者基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根据其立法指导思想,按其价值观分配损害结果而在法律上确认的主要的责任原因。
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对人们从事生产、进行交易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以鼓励和保护,另一方面要求把过错规定为归责事由,强调对人们进行生产交易活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补偿,因而这些要求反映在归责原则上,就是法律应该规制过错责任原则。
而且这一原则的产生,与强调理性、承认个人扶择和区分善恶能力的哲学以及道德伦理观念密切相关。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交易关系的日趋复杂化,不幸损害日趋严重。
法律欲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无过错责任原则便又应运而生,以此来合理分配不幸损害,所以现代法律在仍然承认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又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严格原则,这与合理分配不幸损害的公平理念相统一。
归责原则在合同责任制度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归责原则直接决定着合同责任的构成要件。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以过错为核心,有过错便有责任,无过错便无责任:在严格责任原则下,诚然过错在归责事由中不是绝对不加以考虑的因素,但它已不构成严格责任的一般要件。
论我国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杨立新
【期刊名称】《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合同责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究竟是什么,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合同法>确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是一个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构成的.这两种归责原则在具体表现上分为三种形式,即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它们各自调整不同的合同责任归责问题.
【总页数】8页(P5-12)
【作者】杨立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6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二元性 [J], 葛现琴
2.对我国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再认识 [J], 葛现琴
3.论我国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J], 黄荣英
4.对我国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思考 [J], 王晓红
5.海峡两岸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比较研究 [J], 刘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国合同法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作者:薛楠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4期摘要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
我国的《合同法》在实践中采用哪一种责任为主要归责原则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确定下来的问题,有必要理清两种责任,为处理法律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违约责任归责原则过错责任严格责任作者简介:薛楠,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271-01违约责任的归责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发生后,应依何种根据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些原则就是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通过研究《合同法》条文,我们不难看出严格责任是违约归责原则。
一、两类归责原则比较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管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时,以过错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
两大违约责任存在很大的区别。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构成要件。
不仅要有违约的结果,还必须违约方主观上有过错,不过现代大陆法系的归责原则有向严格责任过度的趋势,采用责任推举倒置,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法律就认定其有过错,需要承担责任。
违约人负举证责任,只要能证明因为不可抗力、约定免责条款都可免责。
严格责任的合同义务履行与违约人的违约后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要有违约就要承担合同责任。
严格责任不考虑过错问题,主要考虑违约的后果。
严格责任无需举证。
二、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是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没有考虑主观过错。
我国《合同法》第109条、第111条规定了在债务方面和非债务方面的都要承担严格责任要求,不以无过失作为免责事由。
《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不可抗力发生以后当事人不能免除全部责任。
论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中文摘要:本文从违约责任的一般理论入手,通过对两大法系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坚持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补充。
关键词:合同法;违约责任;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一、确立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意义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一方当事人违约时,确定其承担违约责任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确定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依据和标准。
归责是一个责任的判断过程,确定违约责任,首先要确定违约责任的归则原则。
世界各国民事立法在合同责任的归则原则方面,主要采用了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原则,前者是指当事人一方由于过错,使合同的义务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后者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不同的归责原则的确定,对违约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归责原则直接决定着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过错乃是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使各种违约责任形式要求有各自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但均以过错作为共同的构成要件。
而根据严格责任,过错尽管不是在归责中绝对不能考虑的因素,但严格责任并不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
第二,归责原则决定着举证责任的内容。
在过错责任原则中,为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减轻其过错举证的负担,对于违约方是否具有过错,则由违约方负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责任。
但是,因严格责任不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因此,违约方没有必要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第三,归责原则决定着免责事由。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违约方是否应承担责任,取决于一定的免责事由的存在。
免责事由是确定违约方是否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它主要是指不可抗力;在特殊情况下,意外事故(如债务人生病等)也可能导致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的免除。
然而,根据严格责任原则,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一般不能成为免责事由。
第四,归责原则决定着损害赔偿的范围。
合同法归责原则
一、甲方和乙方在签订本合同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并理解合同法的归责原则。
根据该原则,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其在合同中所承担的义务,当事人应当对其行为承担责任。
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和乙方应当遵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诚实守信,履行合同义务。
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其在合同中的义务,由此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根据合同法的归责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在合同中的义务,如果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履行义务。
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抗力等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无法克服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免除违约责任。
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和乙方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六、本合同一经签署即生效,甲方和乙方应当严格遵守合同法的归责原则,并依法履行其在合同中的义务。
七、对于合同法归责原则的具体规定和适用,甲方和乙方均可咨询专业律师或合同范本专家,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浅析合同法中的归责原则【摘要】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体现了民法的价值取向,归责原则的变化体现了民法价值取向的变化。
我认为对于合同责任的归责不能采用单一的归责原则,而是应当使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即在严格责任原则的主导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一、关于归责原则的概述归责是指“负担行为之结果,对受害人而言,即填补其所受之损害”。
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合同不能履行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当事人负责。
归责原则,是归责的基本规则, 在合同法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是确定合同当事人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是司法人员处理合同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更是对合同法规范起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
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不同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整个民法规范,而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主要反映了合同法的特殊性,其效力仅及于合同法。
一般来说,合同法的归责原则都要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并具体体现民法的平等、等价、公平和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等原则精神。
二、关于我国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的不同主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生效之前,我国学者在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责任即违约责任,其归责原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
当时的学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确定了我国合同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
该法的第二十五条规定:“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这一规定明确界定了过错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
第二种观点认为,合同责任应当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也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这种观点认为过错不是合同责任的构成要件。
只要债务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且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则无论其在主观上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二元化的,即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存。
【内容摘要】: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上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该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同一法律领域不能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是我国合同法领域的唯一归责原则。
确定严格责任原则是我国合同法领域的唯一归责原则是对我国《民法通则》、《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已有法律规定的继承,应该被认为是两大法系的权威学者在经过充分的斟酌权衡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反映了合同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是适应我国加强国际间经贸交流的需要的,有助于更好地同国际间经贸交往的规则接轨。
同时,严格责任与过失责任相比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方便裁判,有利于诉讼经济,有利于合同的严肃性,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严格责任也更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
因此,尽管《合同法》的相应条款规定了过错归责事由和免责条款,但是这些条款只是一般原则的例外,并不能改变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唯一性和主导地位。
【关键词】: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免责事由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上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该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在我国合同法上违约责任究竟以“过错责任”抑或“严格责任”作为归责原则这一问题,在《合同法》颁布前后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直至今天,学术界还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笔者在此对我国合同法上的归责原则作简要分析。
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依循一定的归责原则。
纵观各国民事立法,在合同责任的归责方面,主要采纳了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原则。
在合同法上,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是相对立的归责形式。
一般认为,大陆法系沿袭了罗马法后期的传统过错原则,强调要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即过错)才能承担合同责任,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债务不履行时,债务人可免除责任。
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构成要件。
即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不仅要考查违约人的违约行为,而且要考察违约当事人的主观上的过错。
论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你在与别⼈签署合同之后,如果对⽅有违约的⾏为出现你该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按照合同的规定索要赔偿。
⼀般来说,合同当中是⼀定会有关于违约的相关规定,但是要如何保障实施规定。
关于这些问题,店铺⼩编为你整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归责即对法律责任之归属的确定,是确定⾏为⼈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确定责任的时候,必须遵循⼀定的归责原则,⽅可以正确的认定责任。
在违约责任制度中,对当事⼈违约⾏为责任的追究,法律是以当事⼈的主观过错、违约后果或是其它作为判断标准,正是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旨意所在。
认定意义:(1)能体现国家对违约⾏为⽴法政策的选择。
如严格责任在于合理补充债权⼈的损失,体现了维护⾮违约⽅利益,保障社会公平的旨趣;⽽过错责品交易中所提倡的道德价值观念相⼀致,采⽤过错责任原则则能体现合同责任的惩罚和教育功能。
(2)理论意义。
由于归责原则所解决的是合同责任的责任根据或标准,它对违约责任制度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因此归责原则也就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任何⼈对违约责任制度予以探讨,都不可能回避归责原则问题。
(3)司法意义。
司法⼈员正确掌握归责原则,有利于从案件伊始判明⾮违约⽅有⽆证明违约⽅过错的义务,从⽽正确司法。
(4)对当事⼈的意义。
当事⼈明确⾃⼰案件适⽤何种归责原则,利于收集有利于⾃⼰主张的证据,正确⾏使诉讼权利和履⾏诉讼义务,提出合理的诉讼请求。
⼆、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相关法条第⼆⼗七条当事⼈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式,请求⼈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百⼀⼗四条第⼆款的规定调整违约⾦的,⼈民法院应予⽀持。
《合同法》第⼀百⼀⼗四条第⼆款规定,“约定违约⾦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可以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过分⾼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可以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根据如上规定请求适当减少或增加违约⾦数额时,既可以通过反诉的请求⽅式,也可以通过抗辩的主张⽅式。
Pain is only residing to oneself by hating someon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导读: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严格责任原则。
其中,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合同的严格责任。
第二,不可抗力的严格责任。
第三,对第三人的严格责任。
一、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严格责任原则。
其中,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履行,不完全履行合同的严格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表明,无论违约人对违约行为的发生是否有过错,都并非违约人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都不能免除违约人承担责任。
同时,我国《合同法》第109—111条还规定无论是不履行金钱债务还是非金钱债务抑或是质量责任,违约人都承担严格责任,不得以自己无过失作为免责条件的抗辩。
第二,不可抗力的严格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117条后款规定,对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的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
说明不可抗力并非当然免责条件。
由于不可抗力是与合同责任制度紧密相关,所以其决定往往具有严格条件。
另外,合同法第118条更明确规定遭遇不可抗力一方当事人的义务,这也体现了严格责任原则的精神。
第三,对第三人的严格责任。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对合同当事人来说其主观并无过错,无论采取过错抑或过错推定责任,债务人应对第三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履行承担责任,都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而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则不论违约行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只要不属于法定的免责事由,都应承担责任。
所以合同法第121条的规定,正是严格责任的具体体现。
二、合同法违约责任的种类有哪些(一) 全部违约。
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
根据不履行的时间,有先期不履行(预期违约的一种)和实际违约两种;根据当事人的主观态度,又可分为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拒绝履行的行为若发生在履行期届至前,则为预期违约,若发生在履行期届满后,则可能构成履行迟延或履行不能(根据债务的具体性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