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
第十四章波动光学一、基本要求1.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3.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的产生及其明暗纹位置的计算,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4. 掌握光栅衍射公式。
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
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5. 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
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6. 了解双折射现象。
二、基本内容1. 相干光及其获得方法只有两列光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动相位差恒定时才会发生干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两束光称为相干光。
相应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获得相干光的基本方法有两种:(1)分波振面法(如杨氏双缝干涉、洛埃镜、菲涅耳双面镜和菲涅耳双棱镜等);(2)分振幅法(如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2. 光程和光程差(1)光程把光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r折合成光在真空x中传播的几何路程x,称x为光程。
nr(2)光程差在处处采用了光程概念以后就可以把由相位差决定的干涉加强,减弱等情况用光程差来表示,为计算带来方便。
即当两光源的振动相位相同时,两列光波在相遇点引起的振动的位相差πλδϕ2⨯=∆ (其中λ为真空中波长,δ为两列光波光程差) 3. 半波损失光由光疏媒质(即折射率相对小的媒质)射到光密媒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入射光的相位发生了π的突变,这一变化导致了反射光的光程在反射过程中附加了半个波长,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4. 杨氏双缝干涉经杨氏双缝的两束相干光在某点产生干涉时有两种极端情况:(1)位相差为0或2π的整数倍,合成振动最强;(2)位相差π的奇数倍,合成振动最弱或为0。
其对应的光程差()⎪⎩⎪⎨⎧-±±=212λλδk k ()()最弱最强 ,2,1,2,1,0==k k 杨氏的双缝干涉明、暗条纹中心位置:dD k x λ±= ),2,1,0( =k 亮条纹 d D k x 2)12(λ-±= ),2,1( =k 暗条纹 相邻明纹或相邻暗纹间距:λd D x =∆ (D 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 为双缝间距) 5. 薄膜干涉以21n n <为例,此时反射光要计“半波损失”, 透射光不计“半波损失”。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复习【知识点一】电荷及摩擦起电(1)电荷定义: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三种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由于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则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注: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经典例题】例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例2.玻璃跟绸子摩擦,玻璃的一些______转移到绸子上,玻璃因__________而带正电;绸子因__________而带等量负电。
例3.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A .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B .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C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 .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附近,有一个绝缘金属球b ,开始a 、b 都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在使a 带电,则( ) A .a 、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住后不放C .b 立即把a 排斥开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例5.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下列图2中哪个是正确的( )图1AB图2CD【知识点二】正负电荷及验电器(1)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中和现象:等量异种电荷在一起相互抵消(4)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经典例题】例1.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 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 和C ,发现B 被排斥,C 被吸引,则_____带正电。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法和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上受到的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 。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案: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以及燃料的热值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热机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的计算。
难点: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知识点回顾: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解释热机效率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计算简单热机效率问题。
5. 知识点拓展: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2)完成练习册第十四章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3. 热机的工作原理4. 热机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简答题: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改变方式。
答案: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2. 计算题:一台热机的热效率为30%,消耗了2000J的热量,请问这台热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答案:有用功 = 热效率× 消耗的热量= 30% × 2000J = 60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的计算,使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掌握了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第二讲内能的利用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热量的计算难点:热值的概念的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转换法,模型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热机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共同探究】:演示酒精灯对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内能的变化。
水沸腾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能,又通过______对_____做功,把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3、完成下表中的填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进气门开关排气门开关活塞的运动曲轴的运动能量的转化吸气冲程开关向下半周压缩冲程向周能→能做功冲程向周能→能排气冲程向周联系(1)每个工作循环飞轮转周,完成个做功冲程(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第三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辅冲程不但不做功,还要消挺机械能(3)做功冲程为其他三个冲程提供能量,其他三个冲程为第三冲程做功提供基础(4)依靠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冲程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①构造:;②吸气冲程:;③点火方式:;④效率:;相同点:;【知识点 2】热值1.1kg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是3×107J/kg,其物理意义是,要是有4kg的煤完全燃烧能放出____ ___J的热量。
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只与有关,与无关。
其物理量符号是______。
它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
3公式:,;4变形公式:;【知识点 3】热机的效率1.与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是。
2.公式:;3.内能的利用效率:①思考:我们利用内能可以______和_____。
②由于燃料很难完全燃烧,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比计算出的热量值要的多。
而且有效利用的热量又比实际放出的热量。
(填大、小)所以利用内能时就存在效率问题。
③取暖的煤炉子、做饭的煤气炉子等各种炉子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得_____能,传递给水、食物一部分为人类服务。
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1.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2)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且体内具有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生殖细胞)繁殖。
常见种类有石松、蕨、桫椤等。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主要包括各种松、柏以及银杏、苏铁等。
(4)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2.我国的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龙棕、红桧、荷叶铁线蕨等。
3.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主要类群。
①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海蜇、水螅、珊瑚②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代表动物:涡虫、吸虫、绦虫。
③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丝虫④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⑤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枪乌贼(鱿鱼)等。
⑥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2/3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知识点一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知识梳理概念导体对电流的______作用叫电阻。
符号是______,单位是______,简称为______,符号是______,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
1 MΩ=______kΩ,1 kΩ=______Ω,1 MΩ=106 Ω。
影响 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__,还与温度有关。
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______,电阻______。
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电阻的大小,与其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通过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实验01知识点三原理通过改变导体接入电路的____________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铭牌的 含义 一个标有“20 Ω 1.5 A”的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0___________,其中20 Ω表示____________,1.5 A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 方法 变阻器常串联,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路的电流和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要注意其铭牌标号,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结论在______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
在______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图像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_成反比,利用公式______来表示。
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 =U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