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

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 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

① 3σ ② 6σ ③

n

σ3 ④

n

σ6

1-6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

① 1/10~1/5 ② 1/5~1/3 ③ 1/3~1/2 ④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

线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②升速②降速③等速④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首端②末端③中间④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①之和②倒数之和③之和的倒数④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④远小于

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

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①正比②反比③指数关系④对数关系

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切屑所带走

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①传给工件②传给刀具③传给机床④被磨屑所带走

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①加大截面积②减小长径比③采用开式结构④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无关④关系不大

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①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②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④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21 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①低速②中速③高速④超高速

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①无关②相近③相同④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①镗杆横截面积加大②镗杆截面矩加大③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④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 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④ 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① 试切法 ② 调整法 ③ 定尺寸刀具法 ④ 自动控制法 2-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有重要影响。

① 耐磨性 ② 耐蚀性 ③ 抗疲劳强度 ④ 配合质量 2-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等几种基本形式。 ① 径向跳动 ② 轴向窜动 ③ 倾角摆动 ④ 偏心运动 2-4 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 )。 ① 零件材料 ② 表面粗糙度 ③ 名义压强 ④ 名义面积 2-5 如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① 主轴径向跳动 ②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④ 刀杆刚性不足

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 )。

① 工件刚度不足 ②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③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④ 导轨扭曲

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4-2-7),车后发现工件A 处直径比B 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

因有( )。

①刀架刚度不足 ② 尾顶尖刚度不足③ 导轨扭曲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8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

① 切削热 ② 摩擦热 ③ 辐射热 ④ 对流热

习图4-2-7

习图

4-2-8

习图4-2-5

2-9 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①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②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

刀具热变形④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①机床几何误差②工件定位误差③调整误差④刀具磨损

2-11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①机床热变形②工件定位误差③夹紧误差④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从分布图上可以()。——(对应知识点4.6.2)

①确定工序能力②估算不合格品率③判别常值误差大小④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2-13 通常根据 X-R 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 )。

①有无不合格品②工艺过程是否稳定③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④是否存在

变值系统误差

2-14 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等。

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③刀具主偏角④刀具刃倾角

2-15 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等。

①切削速度②切削深度③进给量④工件材料性质

2-16 影响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磨削用量有()。

①砂轮速度②工件速度③磨削深度④纵向进给量

2-17 消除或减小加工硬化的措施有 ( )等。

①加大刀具前角②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③提高刀具刃磨质量④降低切削速度

2-18 避免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措施有 ( )等。

①选择较软的砂轮②选用较小的工件速度③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④改善冷却条件

2-19 消除或减弱铣削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方法有 ( )。

①提高工艺系统刚度②增大工艺系统阻尼③加大切削宽度④采用变速切削

3. 判断题

3-1 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多次装夹加工得到。

3-2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

3-3 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3-4 粗糙表面易被腐蚀。

3-5 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

3-6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3-7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

3-8 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3-9 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可以提高接触刚度。

3-10 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

3-11 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

3-12 在R

x-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

3-13 切削过程中的热效应将使加工表面产生张应力。

3-14 在车床上使用切断刀切断工件时的重叠系数等于0。

3-15 冲击式减振器特别适于低频振动的减振。

4. 分析题

4-1 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o

α,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

=

90

平行度误差为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mm

φ。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

20±

.0

05

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mm

φ外圆的同

35

轴度误差)。

习图4-4-1

4-2 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4-3 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习图4-4-3),若径向磨削力为100N ,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 N/mm 和40000N/mm ,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

4-4 曾有人提出一种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习图4-4-4所示,在车床顶尖间装夹一根刚度很大的轴,在轴靠近前、后顶尖及中间位置预先车出三个台阶,尺寸分别为H 11、H 12、H 21、H 22、H 31、H 32。经过一次走刀后,测量加工后的台阶尺寸分别为h 11、h 12、h 21、h 22、h 31、h 32。试:1)说明用此方法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原理;2)如何由上面的数据确定工艺系统刚度?3)说明该方法的优缺点。

a )

b )

c )

习图4-4-2

F P

100

50

300 习图4-4-3

A

B

C

D

H 11

h 11

H 12

h 12

H 21

H 21

H 22

H 22

H 32

H 32

H 31

H 31

习图4-4-4

4-5 磨削CW6140车床床身导轨,若床身长L=2240mm ,床身高H=400mm ,磨削后床身上下面温差Δt = 5℃。试计算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材料热胀系数α=1×10-5

)。

4-6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 11.99,均方根偏差为S = 0.003。试:

①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②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③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7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01.020-φmm 。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

态分布,其标准差为025.0=σmm ,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 。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4-8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圆柱销,直径要求为0040.08-φmm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组数据,共

测得200个数据,列于表4X4-8,表中数据为7960+x (μm )。试:

1) 画出R x -图;

2) 判断工艺规程是否稳定; 3) 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对R x -图进行分析。

表4-4-8

4-9 习图4-4-9为精镗活塞销孔工序的示意图,工件以止口面及半精镗过的活塞销孔定位,试分析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因素。

第4章练习题答案

1. 单项选择

1-1答案:①小于50

1-2答案:④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答案:④工艺系统的精度

1-4答案:③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3

1-5 答案:③n

1-6 答案:② 1/5~1/2

1-7 答案:①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1-8答案:②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9答案:④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答案:②降速

1-11 答案:②末端

1-12 答案:④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答案:④远小于

1-14 答案:②反比

1-15 答案:②反比

1-16 答案:④被切屑所带走

1-17 答案:①传给工件

1-18 答案:④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答案:①成正比

1-20 答案:③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1 答案:②中速

1-22 答案:④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答案:④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答案:④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答案:①试切法②调整法③定尺寸刀具法④自动控制法

2-2答案:①耐磨性②耐蚀性③抗疲劳强度④配合质量

2-3答案:①径向跳动②轴向窜动③倾角摆动

2-4 答案:①零件材料②表面粗糙度③名义压强

2-5 答案:②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③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6 答案:①工件刚度不足③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2-7 答案:②尾顶尖刚度不足③导轨扭曲④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2-8 答案:①切削热②摩擦热

2-9 答案:②尾座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刀具热变形④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 答案:①机床几何误差③调整误差

2-11 答案:②工件定位误差③夹紧误差④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答案:①确定工序能力②估算不合格品率③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2-13 答案:②工艺过程是否稳定④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2-14 答案:②进给量③刀具主偏角

2-15 答案:①切削速度③进给量④工件材料性质

2-16 答案:① 砂轮速度 ② 工件速度 ③ 磨削深度 ④ 纵向进给量

2-17 答案:① 加大刀具前角 ② 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 ③ 提高刀具刃磨质量 2-18 答案:① 选择较软的砂轮 ③ 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 ④ 改善冷却条件 2-19 答案:①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② 增大工艺系统阻尼 ④ 采用变速切削 3. 判断题 3-1 答案: ∨ 3-2 答案: × 3-3 答案: ∨ 3-4 答案: ∨ 3-5 答案: × 3-6 答案: × 3-7 答案: ∨ 3-8 答案: ∨

3-9 答案: ∨ 提示:参考图4-31。

3-10 答案: × 提示:磨削时导轨面温度升高,床身底部温度偏低,床身会上弯。磨平后冷却,3-11 答案: × 导轨面将产生中凹。 3-12 答案: × 3-13 答案: ∨ 3-14 答案: × 3-15 答案: × 4. 分析题 4-1答案:

键槽底面对mm 35φ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3项组成: ① 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0.05/300

② 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A 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0.01/150

③ 工件轴线与交点A 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为此,首先计算mm 05.020±φ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

07.01.07.07.00=?=?=d T ?mm

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A 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0.07/150

最后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300/21.0150/07.0150/01.0300/05.0=++=P ? 4-2 答案:

a ) 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止境大于左端直径。

b ) 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若刀具刚度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c )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将使工件产生鞍形误差,且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加工后零件最终的形状参见图4-34。 4-3 答案:

A 点处的支反力:100300100

300=?=A F N D 点处的支反力:200300

200

300=?=

D F N 在磨削力的作用下,A 点处的位移量:

002.050000

100

==

A ?mm 在磨削力的作用下,D 点处的位移量:

005.040000

200

==

D ?mm 由几何关系,可求出B 点处的位移量:

0035.0300

150

)002.0005.0(002.0=?-+

=B ?mm

C 点处的位移量:

0045.0300

250

)002.0005.0(002.0=?-+

=c ?mm

加工后,零件成锥形,锥度误差为0.001 mm 。 4-4答案:

1)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依据误差复映原理。 2)前、中、后3处的误差复映系数分别为:

32

3132311222122212121112111,,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εεε

前、中、后3处的工艺系统刚度分别为:

3

32

21

1,,εεεC

k C

k C

k =

=

=

忽略工件的变形,工艺系统刚度主要取决于头架刚度k tj 、尾架刚度k wj 和刀架刚度k dj 。并且有:

dj

wj dj wj tj dj tj k k k k k k k k k k 1111

414111

11321+=+

+=+= 解上面的方程可得到:

dj

wj wj tj dj dj

tj k k k k k k k k k k 11141412121111321-=???

? ??+-=-= 3)优点:可反映工作状态下的系统刚度。

缺点:工艺系统存在许多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实验中不可能将这些因素全部排除,会使实验结构存在较大误差。有时这种误差可能大到使实验结果不可信的程度。 4-5 答案:

工件单面受热会产生翘曲变性,磨平后工件冷却下来,将使导轨产生中凹。中凹量可按式(4-24)计算:

0784.0400

85

22401018252=????=??≈

'-H L y θ?αmm

4-6 答案:

① 分布图

习图4-4-6ans

② 工艺能力系数C P =0.2/(6×0.003)=1.1 ③ 废品率约为 50%

④ 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常值系统误差,很可能是砂轮位置调整不当所致;改进办法是重新调整砂轮位置。

4-7 答案:

习图4-4-7ans

画出分布曲线图,可计算出不合格品率为21.2%(参见思考题4-13,计算过程略)

4-8 答案:

1) 画出R x -图:① 计算各组平均值和极差,见表4-4-8;

② 计算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参考式(4-32)(4-33),表4-6): x 图: 中心线 m)(88.2820

1μ∑===i x x CL

上控制线 m)(825.3425.1058.088.282μ=?+=+=R A x UCL 下控制线 m)(935.2225.1058.088.282μ=?-=-=R A x LCL

R 图:中心线 m)(25.10μ==R CL

上控制线 m)(628.2125.1011.24μ=?==R D UCL 下控制线 0=LCL

③ 根据以上结果作出R x -图,如习图4-4-8ans 所示。

2)在x 图上,有多个点子越出控制限,可以判定工艺过程不稳定。 3)在x 图上,点子没有明显得变化趋势,无法判定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4)在x 图上,第4点到第9点之间,点子出现较大波动(R 图亦如此),表明工艺系统在

样组序号

5

10

15

20

x

x 习图4-4-8ans

样组序号

R 图

此期间出现异常。从第12点以后,点子有上升趋势(x图),值得密切注意,应继续采样观察。

4-9 答案:

1)影响孔径尺寸精度的因素:①刀具调整(调整镗刀刀刃的伸出长度);②刀具磨损;

③刀具热变形。

2)影响销孔形状精度的因素:①主轴回转误差;②导轨导向误差;③工作台运动方向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④机床热变形。

3)影响销孔位置精度的因素:①定位误差(设计基准(顶面)与定位基准(止口端面)不重合,定位止口与夹具定位凸台、菱形销与销孔的配合间隙等引起);②夹紧误差;

③调整误差(夹具在工作台上的位置调整,菱形销与主轴同轴度的调整等);④夹

具制造误差;⑤机床热变形;⑥工作台运动方向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论文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论文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精度,疲劳强度、抗腐蚀性,接触刚度等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1.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的材料、热处理情况和润滑条件有关。在这些条件已确定的情况下,零件的表面质量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零件的磨损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摩擦副刚开始工作时,磨损比较明显,称为初期磨损阶段(一般称为走合期)。经初期磨损后,磨损缓慢均匀,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磨损又突然加剧,导致零件不能正常工作,称为急剧磨损阶段。 1.1.1最佳表面粗糙度 在干摩擦或半干摩擦情况下,摩擦副表面的初期磨损与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关系。摩擦副表面有一个最佳粗糙度,过大或过小的粗糙度都会使初期磨损增大。摩擦副的原始粗糙度太大,开始时两表面仅仅是若开凸峰相接触,实际接触面积小于名义接触面积,接触部分的实际压强很大,破坏了润滑油膜,接触的凸峰处形成局部干摩擦,因而接触部分金属的挤裂、破碎、切断等作用都较强,磨损也就较大。随着走合期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实际接触面积增大,磨损也随之逐步减小,就进入正常磨损阶段。 摩擦副的原始粗糙度过小,紧密接触的两金属表面分子间产生较大的亲和力,润滑油被挤去,造成润滑条件恶化,使表面容易咬焊,因而初期磨损也较大。随着走合过程的进行,表面粗糙度有所增大,磨损也随之有所减小。当表面粗糙度等于最佳粗糙度时进入正常磨损阶段。所以,在初期磨损阶段因走合而使表面粗糙度自动适应最佳值。摩擦表面的最佳粗糙度视不同材料和工作要件而异,一般大致在V0.8~V0.4左右。对于完全液体润滑,金属表面完全不接触,由一层油膜隔开,因此要求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应不刺破油膜,粗糙度越小,允许的油膜越薄,承载能力越大,则表面粗糙度越小越有利。 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2.1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位置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的符合程度。(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 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是按试切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定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准确位置,并在保持此准确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切削机构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的控制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切削加工等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 机械加工中获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取决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有赖于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一次装夹法工件上几个加工表面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来的。 2)多次装夹法即零件有关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是由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亦是工件在前几次装夹时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的。在多次装夹法中,又可划分为: ①直接装夹法即通过在机床上直接装夹工件的方法。 ②找正装夹法即通过找正工件相对刀具切削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③夹具装夹法即通过夹具确定工件与刀具切削刃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二、表面质量 (一)表面质量的概念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指加工精度,而且也包括加工表面质量。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层的几何结构,以及受加工的影响表面层金属与基体金属性质产生变化的情况。表面层一般只有0.05~0.15mm。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工件的表面质量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工件的使用性能,进而影响到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中各项工序的影响会产生振动,由此影响到刀具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表面质量。为了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要对引起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减少振动的发生几率,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 标签:机械加工;强迫振动;自激振动;预防措施 引言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振动,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最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固定的,如果产生振动,将会对刀具产生附加的动荷载,由此在工件的表面会出现振痕,影响到工件的表面品质以及使用性能。此外,这种振动会严重的磨损到刀具,从而降低刀具的精度和刚度,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振动还会导致机床各连接部位的松动,从而加大间隙,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加工的持续。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振动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机械加工振动的表现和特点 1.1 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是物体受到一个周期变化的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如在磨削过程中,由于电动机、高速旋转的砂轮及皮带轮等不平衡,三角皮带的厚薄或长短不一致,油泵工作不平稳等,都会引起机床的强迫振动,它将激起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振动幅值,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精度,如粗糙度和圆度。对于刀具或做回转运动的机床,振动还会影响回转精度。强迫振动的特点是:①强迫振动本身不能改变干扰力,干扰力一般与切削过程无关。干扰力消除,振动停止。②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周期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它的整倍数。③干扰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的比值等于或接近于 1 时,产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1.2 自激振动 是由振动系统本身在振动过程中激发产生的交变力所引起的不衰减的振动,就是0激振动。即使不受到任何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也会发生。如在磨削过程中砂轮对工件产生的摩擦会引起自激振动。工件、机床系统刚性差,或砂轮特性选择不当,都会使摩擦力加大,从而使自激振动加剧。自激振动的特点是:①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按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颤振及低频颤振。②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其振幅的大小,决定于每一振动内系统所获得的能量与阻尼消耗能量的对比情况。③由于持续自激振动的干扰力是由振动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林雪锋2017/4/27) 机械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交货承诺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如何保证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质量,机械加工企业小规模时由企业主直接管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适宜采用事业部管理制,事业部承担了销售、生产、质量、成本等职能,以下我按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谈谈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职责:1)事业部负责人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主要职责,2)事业部品质经理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的常务工作,3)各部门负责人承担质量管理的部门工作; 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事业部质量管理的部门与岗位具体职责和分工,2)选定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人员,包括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3)制定质量管理的流程和管理细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验收规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常规项目质量控制指引、特殊项目质量控制指引,4)对重要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确定关键控制点及进行控制,过程重大问题的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顾客投诉的处理; 质量管理分工:1)品质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成品的检验,接收顾客的投诉和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半成品的抽检,2)生产部负责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半成品检验,3)工程(工艺)部负责控制图纸的准确性,与生产部确定制作工艺,从设备和工艺上达到制作精度及避免质量问题,编写成《工序流程卡》,4)根据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推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的方式; 常规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采购部进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包括确定原材料的要求和检验标准,及进行检验,2)事业部负责人会同生产部和品质部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半成品检验,3)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进行成品的检验,处理顾客的投诉,4)事业部负责人与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编写《检验卡》,内容包括:关键控制点、检验设备、量具、检验频次等内容,生产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检验,品质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抽检; 新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和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生产部、客户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原材料要求等,有必要的会

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原因进行了逐一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经验出发,建设性地提出了针对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对应控制办法。希望通过此次经验交流,本文能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有价值的参考,并且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发挥出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加工;常见问题;控制办法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械化水平成程度逐渐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人对于机械设备零件的加工质量便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和所组成的机械设备质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在从事零件表面机械加工的过程当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所生产的零部件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对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机械加工零件其表面质量,往往同该零件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若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必定会在机械运转的过程当中,产生诸多的问题。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对于增强机械零件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结合个人经验,本文认为造成机械零件表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产生的影响。在机械加工零件当中,其零件表面的粗糙性会对该零件产生直接的质量影响,分析造成粗糙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械零件加工材料的特点和在切削作业当中对材料使用量存在有差异形成的。若机械零件在生产过程当中,材料的质量存在有差异性,便会直接对所制作机械零件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例如:若机械零件在生产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塑性材料,那么在针对刀具进行加工作业的过程当中,便很容易出现塑性变形现象,又因为在切削作业的过程当中,又会对零部件产生撕裂分离作用,所以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便会得到增加。所选择的机械零件材料的韧性材料越优秀,在零件加工和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更加剧烈的塑性形变,致使零件的表层结构更加粗糙。而如果所选择的机械零件材料是脆性材质,针对零件进行切削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例1: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定位车削刚性轴(y 工件≈0,y 夹具≈0,y 刀具≈0),k 床头= 300000N /mm ,k 尾座=56600 N /mm ,k 刀架=30000 N /mm ,F p=4000 N ,计算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并画出加工后工件纵向截面示意图。 解:y 系(0)=F p ( 主轴 k 1+ 1k 刀架 )=400( 30000 1 3000001+ )=0.0147 y 系(2l )=F p (主轴k 41+14k 尾座+1k 刀架 )=0.0154 y 系(l )=F p ( 1k 尾座 + 1k 刀架 )=0.0204 y 系(x 0)=y 系min = F p (尾座 主轴+k k 1 +1k 刀架) =0.0144 x 0= 尾座 主轴尾座+k k k l =0.16 l 其圆柱度误差为: Δ=y 系 max -y 系 min =0.0204-0.0144=0.006 其直径误差为: Δd =2(y 系 max -y 系 min )=0.012 例2:在车床上车削短轴(k 系=C ),已知:a p1=2.5mm ,a p2=1.8mm ,C =2000N /mm , k 系=2×104 N /mm 。求工件加工后的圆柱度误差。 解:Δ工件=εΔ毛坯=(a p1-a p2) C k 系 =0.07 mm 例3:在车床上镗一短套筒工件孔,毛坯孔的圆柱度误差Δ毛坯=1.2mm ,系数C =2×103N/mm , 且只考虑切削力大小变化之影响,试求: (1)若k 系=2×104N/mm ,镗一次后,工件孔的圆柱度误差Δ工件; (2)若镗孔后使Δ工件≤0.05mm ,则需镗几次? (3)若镗一次后使Δ工件≤0.1mm ,则k 系应为多高? 解:(1)ε= 工件毛坯ΔΔ=C k 系 Δ工=C k ?毛坯系 =0.12(mm )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的重要环 节,故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影响 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做到有效控制。本文就机械加工 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伴随着近几年现代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能化 设备及机械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工具,使得各种机械 零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速、高压环境,为此,当前各行 各业对机械零件加工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一旦出现零件 质量问题,势必会导致原有工作性能因此受到影响。通过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导致零件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的关键因 素当属零件表面质量,由于其可能对零件上的物理动能造

成影响,故本文就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进行探索,旨在为机械加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零件加工的原材料 机械加工中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部分,在进行机械加工时,不管拥有何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若加工材料欠佳那么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为此,机械加工企业要重视长远发展就必须对原材料有更深的认识,并尽可能选择良好的原材料。 1.2 零件加工的技术 零件加工本身就需要采用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除去原材料可使机械加工表面受到影响,加工技术也是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使机械加工原材料上的小缺点受到影响;但若技术非常落后,那么即使拥有再好的原材料也是

4单元综合复习(八)第四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4单元综合复习(八) 第四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一、单向选择题: 1、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D)。 A、机床误差; B、夹具误差; C、刀具误差; D、工艺系统误差。 2、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因此在生产中(C)。 A、不能采用; B、可以采用; C、误差允许,可广泛采用。 3、误差的敏感方向是(C)。 A、主运动方向; B、进给运动方向; 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4、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 A、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B、主轴轴颈的圆度误差; C、轴颈与轴承孔的间隙; D、切削力的大小。 5、在采用滚动轴承的主轴结构中,( B )不会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 A、滚动轴承外环滚道对其外圆的偏心; B、主轴轴颈的圆度; C、滚动轴承内环滚道对其内孔的偏心; D、轴承座孔的圆度。 6、机床主轴产生轴向窜动时,对( C )的加工精度影响最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7、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的原因 是(B)。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C、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D、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8、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D)。 A、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B、降低卡爪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C、提高装夹稳定性; D、保证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9、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C)。 A、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B、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C、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分析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7题,9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30.0分) 1.(1分)通常用()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1分)下述刀具中, ()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1分)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 () A、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B、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4.(1分)磨削淬火钢时在下列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哪种形式的磨削烧伤:(1)在磨削条件(用切削液)();(2)重磨削条件(不用切削液)();(3)中等磨削条件();(4)()轻磨削条件()。 A、淬火烧伤 B、回火烧伤 C、退火烧伤 D、不烧伤。 5.(1分)为保证小粗糙度磨削表面的质量及生产率,在下列各种影响因素中对磨削过程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 A、具有精密加工的设备及环境 B、合理选用磨削用量 C、合理选用砂轮并精细修正砂轮 D、良好的冷却和润滑 6.(1分)光整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主要是() A、不用砂轮磨削,采用细粒度磨料或磨具进行微量切削和挤压、抛光,主要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B、磨具和工件间有一定的压力和复杂的相对运动,因此对机床的成形运动和工具精度有一定的要求 C、余量很小但能纠正前工序加工表面的形状误差及相互位置误差 D、生产效率较高,加工成本较低,各种生产批量均可使用 7.(1分)表面冷压强化工艺属于下列何种加工方法(): A、精密加工工艺 B、无屑光整加工工艺 C、少切屑光整加工工艺 8.(1分)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应力;若以热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应力;若以局部高温和相变为主,则加工后表面层产生()应力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无应力层。 9.(1分)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试指出各种振动类型的能量特性:(1)自由振动();(2)受迫振动();(3)自激振动(); A、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待续作用下的持续振动 B、只有初始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中再也没有能量输入,故为衰减振动 C、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振动系统在自身运动中激发出来的,从而引起系统的持续振动10.(1分)动刚度是衡量系统抗振性的重要指标,一般应以哪项参数作为系统动刚度指标()? A、不同阻尼下产生单位振幅的振动时.所需的激振力大小 B、不同频率下产生单位振幅的振动时,所需的激振力大小 C、谐振时的最小刚度值 D、固有频率、阻尼率、等效静刚度k 11.(1分)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是()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摘要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增加与组成产品的零件加工质量密切相关,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零件表面自身的粗糙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对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表面质量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来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措施。 中国论文网/8/view-12875983.htm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150-02

随着机械行业在社会中占得地位比重逐渐增大,人们对机器使用性能等个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零件在高速、高压、高温等条件下工作,缺陷的出现直接影响零件表面,使零件在工作的性能上达不到原有的标准,进一步加速零件失效,这一切情况与加工表面的质量关系很大。加工表面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使用性能,因而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1 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1)加工过程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有工艺系统的振动、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切削液、工件材料、切削条件 振动使工艺系统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加工表面出现振纹,增大表面粗糙度值,恶化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的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主要是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圆弧半径。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小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圆弧半径都可以降低

表面粗糙度。在同样条件下,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低于高速钢刀具,而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刀具又优于硬质合金,但由于金刚石与铁族材料亲和力大,故不宜用来加工铁族材料。另外,刀具的前、后刀面、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直接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因此,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使刀具前后刀面、切削刃的粗糙度值应低于工件的粗糙度值的1~2级。切削液的冷却和润滑作用能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使切削层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下降,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在生产中对于不同材料合理选用切削液可大大减小工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当塑性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金属与刀具之间进行挤压直接出现了塑性变形,在工件分离过程中由于刀具切屑产生了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出现增大的情况。当脆性材料进行加工时,切屑呈碎粒状出现,由于切屑崩碎在加工表面这样会出现一些小点导致表面更

浅谈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13446908.html, 浅谈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张大伟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7期 摘要: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零件的质量严重影响整个机械的功能。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机械的质量和性能都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机械加工零件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的正常使用,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逐渐增加,如果不及时进行质量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机械的性能。本文主要是对机械加工零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机械加工零件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 affects the use of the component directly, and influences the function of the entire machin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machine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 but some quality problems influences the use of machine seriously. The machine function will be impacted severely if the increasing factors which affect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 can't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of machine component and gives some proper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Key words: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measure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38-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于机械加工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机械质量与其组成零件表面加工质量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由于机械加工零件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加工零件的质量,进而保障机械的正常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 1 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与零件的性能和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当前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加工零件的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了解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加强对零件的控制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6T10:51:26.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作者:杨雪[导读] 清楚每个加工环节当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机械加工质量技术,从而确保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提高,促进我国机械加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江苏远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机械加工质量,我们必须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进行分析。“加工精度是说零件加工之后,包括尺寸、形状、各个表面相对位置等的实际值和设计方案的预期值是否相符,如果有偏差,这个偏差就是加工误差。”我们要提高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的有效性,就需要对不同的机械加工条件和方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所存在的加工误差,从而确保整个加工工艺流程的机械加工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质量控制1导言 机械工程加工制造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械设备加工制造体系,且加工制造的产品远销海内外。我国享有“世界制造工厂”的美誉。做好机械工程加工制造需要具有完善的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用以对各类设备或是零件及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操作方法进行规范,用以确保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在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因此,应当通过良好的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来确保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2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2.1加工中定位误差 在实际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机械加工准确度的一般有两种定位误差。一种为机械制造过程中定位副加工导致其数据不够精确。机械加工定位副加工造成误差主要来源于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不够精确,或者在定位副加工过程中配合间隙发生了变化。在机械加工时时常会发生这种情况,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利用试切法加工,以此避免出现副加工不准确误差。另一种定位误差是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出现误差,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定位基准应选择合理科学的几何要素,从而避免误差的出现。 2.2机床制造误差 在机床加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发生主轴回转误差以及传动链误差,这些误差主要与机床设备有关。其中主轴回转误差产生原因是由于均回转轴线和实际回转轴线有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严重导致了其产品制造的精准度;传动链误差主要原因为由于传动链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其链条之间会产生松动,再加上传动链表面缺少足够的摩擦力,导致其传动链上的加工产品与传动链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产品位置发生变化,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精确制造,从而产生误差。 2.3加工器具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引起几何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刀具以及夹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夹具的准确度影响着产品加工位置的准确性,如果夹具出现磨损或损坏,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加工位置的变化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外刀具的种类、型号对产品加工的精确度会有不同的影响,越精密的刀具出现问题时,其影响结果越严重,在机械工艺误差的影响下,普通刀具所造成的误差相比之下较小。 2.4变形后工艺系统的误差 在实际产品机械加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机床、刀具硬度较大的加工工具来说,其造成变形误差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形变的器具或者加工器件来说,很容易造成变形误差。通常情况下,外圈车刀表面硬度较大,发生在外圈车刀的形变可以不计;而对于镗直径较小的内孔所使用的刀杆,其硬度相对较低,很容易发生形变,由此产生的误差相对较大,这对于机械加工工艺的准确度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 3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为提高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质量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从细节入手做好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质量的把控。在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精度的控制方面主要从机械零部件的几何精度、位置精度、尺寸精度等方面入手,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中各环节对于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精度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测算,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用以提高各环节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爆炸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质量。良好的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质量与合理、完善的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密切相关,在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中所使用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度及特点来合理的编制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设备的加工特性,在确保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效率。在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编制完成后需要通过试切法与调试法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中试切法主要应用于小型机械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根据试切零部件的测量结果来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工程加工制造的精度,确保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质量。调试法对应用于大批量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需要根据机械产品的加工需求来对各加工机械设备的灵敏度及相关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得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需要结合机械加工制造所加工的材料不断的引进并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及加工精度的补偿用以使得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来自于机械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所引发的原始误差。引进现今的加工制造工艺及加工制造设备是提高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质量的有效措施。高精度的加工制造设备内含有高精度的传感器检测模块及控制模块,从而使得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制造精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此外,先进的数字检测系统能够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检测产品的加工状态,并对机械工程加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一定的补偿,从而有效地提升机械工程加工制造中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引入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4结束语 总之,机械加工是利用机械作为加工工具,对产品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标准化的过程。按照加工温度的不同,我们将机械加工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按照加工形式的不同,我们将机械加工分为压力加工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条件和加工环境的不同,机械加工的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并影响到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机械加工的了解和认识,清楚每个加工环节当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机械加工质量技术,从而确保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提高,促进我国机械加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机械工程在各行各业中 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机械工程而言,其加工质量是十分 重要的,直接影响机械工程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文章对机械工程加工质量的控 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提高机械工程加工 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研究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产品加工出现不 同质量问题,造成企业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企业必须深入分析加工质量问题发生的相关 原因,及时采取优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机械加工质量,并尽可能提升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我国机械加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持续和谐 稳定发展。 1机械加工表面的内涵 一般情况来说,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是零件的加工密度,还有 另一方面是零件表面质量。在这其中零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则是指机械加工表面的完整程度。 除此之外,在实际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最终机械加工质量与实际会存在偏差,极有可能 改变材料本质的性能。对于零部件加工表面的一些质量来说,零部件的配合性、可靠性以及 耐磨性他们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零部件在加工完成之后,其表面的细微裂痕或者 缺陷则会更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出现,也可能会使得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受 到一定的影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任何的一部分机械零件,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材料, 经过机械设备的一些加工处理之后,零件表面都会出现一些几何形状,使得机械加工表面没 有办法达到预想之中的最佳状态,与预期的差距相对来说较大。在一些情况之下,还会使得 材料表面的物理层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机械零部件的质量会影响机械零件的性能。具 体地体现在零件的耐使用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经过机械加工之后,零件的表面会变得无 比光滑。然而,从一些侧面上来看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说:裂痕;比如说:波纹。在机械的运转过程中机械所存在的这些缺陷,一定会对运转之中的设备造成很多的危险,机械零件的自身使用情况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也推动着 各行各业的发展步伐。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在科技的促进下,引进一些比较精密的科技,并得 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些精密高科技的设备对机械零件的加工表面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科学从全面的,多方位的分析,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造成反应因素的研究,使得机械加工表 面这一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控制,以及改善措施,进一步地提高表面质量,为机械企业未来发 展奠定基础。 2机械工程加工质量影响因素 2.1工艺程序影响 机械工程加工的工艺对于整体加工质量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机械工程的 加工工艺程序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加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平,如果加工工艺中出现问题和不规范,就会导致加工的环节精度下降。具体而言,工艺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2.表面的微观几何性质主要是指表面粗糙度。( √) 3.切削加工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 4.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越耐磨。( ×) 5.滚压加工是利用淬过火的滚压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压力,使其硬度增加,并使表面产生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零件的抗腐蚀能力和疲劳强度。( √) 6.滚压加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工件表面上的凸峰填充到相邻的凹谷中,从而减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 7.表面冷作硬化程度越高,零件的耐磨性越高。(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B )。 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 2.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A )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 3.加工过程中若表面层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 C )应力;若以热塑性变形为主,则表面层产生( A )应力;。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4.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 B )。 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 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 5.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D ) 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 6.当零件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时,( B )表面层对腐蚀作用。 A.降低了B.增加了C.不影响D.有时会影响 7.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 A )的结果。 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 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 8.磨削光轴时、若切削条件相同,哪种工件材料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小( B )? A.20钢;B.45钢;C.铸铁;D.铜。 9.磨削淬火钢时在下列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哪种形式的磨削烧伤:(1)在磨削条件(用切削液)( A );(2)重磨削条件(不用切削液) ( C ),(3)中等磨削条件( B );(4)轻磨削条件(D)。 A.淬火烧伤,B.回火烧伤;C退火烧伤;D.不烧伤。 10.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是( B )。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工艺也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民经济发展。随着机械产业在国际化竞争市场日趋激烈,我国越来越重视机械制造业的改革与创新,并将机械产品放在各大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合理化的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过程及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合理性策略,旨在促进我国机械产业的向前发展,实现机械制造加工工艺的合理化,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如今的机械制造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机械制造水平。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提高机械工程加工质量,确保产品的高质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将介绍机械工程加工质量的提升措施,旨在对机械制造行业贡献绵薄之力。 1.?机械制造业质量控制的发展分析 机械制造行业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众多的行业发展情况不一样,对于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员工对于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并没有将质量的好坏与自身价值的创造紧密结合,造成很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都流于形式,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迟迟难以提升。通过对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到质量的主要原因,便是可靠性差。提高机械工程可靠性需要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进行,只有提高机械工程的可靠性,才能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同先进国家比较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露出一些落后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以及高新设备需要引进,自主创新的能力水平不高,创新体系也不够完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在机械制造行业初始阶段,基础薄弱,粗放式的生产让核心技术的研究力度不够,造成发展困难,经济效益也开始停滞不前。 2.?机械工程加工制造工艺的几个主要阶段 机械工程加工制造主要是将原材料通过各种工艺来制造成实际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需的产品或者是产品的零部件。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机械工程加工制造涉及很多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加工工艺的选择以及制造流程等。 ①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与经济性,这是保障产品或者零部件在制造出来后能够经济适用的基本。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改造、升级与变形等方面的设计。且在产品设计制造后,还要密切关注投入使用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来为同类产品的后续设计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②对产品进行了基本的设计工作后,便会根据原材料的特性以及成品投入使用的环境和需求等来选择、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科学合理的工艺能够将原材料充分利用起来,提高产品制造的精准度,缩短加工时间。 ③产品或者零部件在生产制造出成品后,根据工艺的编制来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或组装。

机加工加工质量控制

机加工质量控制 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 1、员工操作常规技能和基本素质; 2、设备自身的精度; 3、量具存在的误差; 4、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 5、加工材料选用刀具的加工参数影响加工效率以及最终的变形影响; 具体分析: 1、员工操作常规技能和基本素质 1.1 工作前理解图纸、工艺,检工件毛坯各部余量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1.2 按照图纸、工艺、技术要求,选好定位基准、找正、装夹工件 1.3 按照机床性能及图纸、工艺要求合理选用切削用量 1.4 按照工艺、图标尺寸,技术要求进行工件加工 1.5 按照图标尺寸、公差、工艺要求进行工件尺寸测量 1.6 按照图纸、技术、工艺、材料选用加工刀具,加工中必须用卡尺、卷尺下一步程序的刀具直径(除可调节刀具,如镗刀)测量, 1.7 零件图中对于有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按工艺要求留余量 1.7.1“基准先行”原则 基准表面先加工,为后续工序作可靠的定位。如轴类零件第—道工序一般为铣端面钻中心孔,然后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它表面。 1.7.2“先面后孔”原则 当零件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基准时,总是先加工平面,再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孔和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这样定位比较稳定,装夹也方便,并可避免粗糙面钻孔引起的偏斜。 1.7.3“先主后次”原则 先加工主要表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基准面和工作表面)后加工次

要表面(如键槽、螺孔、紧固小孔等)。次要表面一般在主要表面达 到一定精度后,最终精加工之前。 1.7.4“先粗后精”原则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按由粗到精的顺序依次进行,逐步提高加 工精度。这一点对于刚性较差的零件,尤其不能忽视。 1.8 加工中的一些习惯决定加工质量的关键 1.8.1 装夹、定中心加工前,必须确认中心和工艺要求的是否一致,并且准确性; 1.8.2 对于尺寸精度不高,但又有要求的,加工仅需机床、刀具的部位必须做到,首孔必检,第一关系位置观察坐标是否正确 1.8.3 对于尺寸精度高,应留足够多的量,这包含机床的精度、刀具的精度, 2、设备自身的精度; 2.1机床长时间使用,精度会下降,在加工位置度要求高,必须辅以高精度量具测量后,人为的控制尺寸; 2.2 对于位置度要求高的地方,尽量单方向运行(不能来回运动) 2.3 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以保证加工中尺寸、位置精度高的部位不用人工控制,达到图纸要求;. 3、量具存在的误差; 3.1 拿到量具后,首先目测量具是否损伤,如果没有明显的损伤痕迹,使用前,先在不易变形固定的、尺寸精度高且有明确的尺寸值标准件上测量出得出尺寸误差后,记录在册,并口头提醒其他使用的人,告知相关人员,如果有明显的损伤痕迹,通过检测后,误差过大,告知相关人员及时收回,并予以维修! 3.2 量具经检测维修后,经一段时间后(还未到下一个检测时间),精度不可避免的有了大的误差,这种误差,目测又看不出,使用前,先在不易变形固定的、尺寸精度高且有明确的尺寸值的标准件上测量后得出尺寸误差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