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本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设置学期。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总学时数约为3320,顶岗实习每周24学时。
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171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8%,必修课占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82%,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8%。
顶岗实习为6个月,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商科专业群平台课4门,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团建课、商务沟通;(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5门,包括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实务、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国际贸易地理;(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2门。
包括外贸单证实务与实训、外贸函电与写作、国际市场开发、进出口综合业务实战、关务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展会英语,、跨境电商英语、视觉营销、新媒体营销、网店运营推广、网点运营数据分析。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在校内外进行外贸单证实训、进出口综合业务实训、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实训。
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
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华云哲沈阳师范大学【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国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状。
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方案,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性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基础深厚的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国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国贸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到外贸公司从事进出口工作。
这些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这类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特点。
然而,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尽如人意。
国贸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完成了规定的国贸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学习,可到了用人单位面对一些实际的进出口业务,比较茫然,无从下手;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问题。
这些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这种不适应与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
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国贸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得到了许多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规划上、投入上、建设中仍有许多不足。
如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需要什么建什么;实践课学时相对于理论课学时不足;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经费支持不足等等。
二、国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状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状。
“以岗设课,以证定标,以赛提能”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实践与研究①刘星辛(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40)一、前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度、广度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增加了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总量,同时也对现代国贸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新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我国各领域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其培养目标强调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2022年5月1日,修订后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由此可见,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和特征,培养技术性强、契合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构建还相对滞后,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趋同严重,学生培养目标模糊,与社会就业岗位需求存在偏差,未能根据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实情与时俱进。
因此,本文为持续落实“职教20条”,积极响应“三教”改革,研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指引,通过设计“以岗设课,以证定标,以赛提能”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旨在多位一体培养契合市场和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而形成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通道[1]。
研究将对职业教育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岗课对接,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以证定标;课赛融通,以赛提能提升我国国贸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教育中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一)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在高职教育中,国际贸易实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该课程开设于一年级,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技能竞赛、证书考核的核心课程。
除了国际贸易实务,学校还开设货币银行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贸易业务的系统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们将在全球化背景下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性不够强、师资队伍短缺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本文旨在从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安排、实践性课程的增加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国际贸易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探讨,旨在完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2 问题阐述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构建一套符合国际贸易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核心课程并合理安排教学,如何增加并优化实践性课程,如何建设和培养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建设和管理国际贸易实习基地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国际贸易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仅关乎专业教育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高职院校提升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申 报 书课 题 名 称:_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校 名 称: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 讯 地 址:__ __________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 子 信 箱: ____ _________________填 表 日 期:_____2007年5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教育厅制一、简表 课题名称 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学校 课题简况 申 请 省教育厅 经 费 1万元 配套 经费 其他 起止年月2007年 6 月 至 2009 年 6 月(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 研究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姓 名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硕士/中国时 间课 程 名 称 授课对象学时 所 在 单 位 2007年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研究生 48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谈判 本科 64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函电 本科 80 江西财经大学 2006 国际商务交流 研究生 48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 本科 112 江西财经大学 2005 国际商务英语/外贸英语会话 本科 140 江西财经大学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历 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 本科 112 江西财经大学 时 间 课题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 概况(在研、结题、获奖)2004 创新思维下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省级) 结题 2006 江西外资引进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省级) 在研 2005 南昌市城市建设中引入私人资本的可行性研究(南昌市) 在研 2006 南昌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究(南昌市)在研 2005 FDI 新趋势下我市引进外资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南昌市)在研 2003促进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研究(南昌市) 结题 课 题 主 持 人 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况 2002 中国加入WTO 对江西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省级)结题 高级职务人数 中级职务 人数 初级职务人数 博士 硕 士 学士 总人数 4 4 0 1 6 1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 业技术职务所 在 部 门 在课题中 职责分工 签 名 1968.5副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组长 课 题 组主要成员简况∧不含负 1971.1 副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成员1973.7讲师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1973.6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1960.7中级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1963.5中级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1965.10中级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成员1978.3二、立项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500字)目前国内高校对本科阶段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的更少。
contents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升•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构建目录01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模拟谈判、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全球意识。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文化习俗,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意识介绍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遵守商业道德,规避法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关注国际贸易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02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设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强调国际贸易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各国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
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国际贸易秩序,树立规则意识。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阐述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背景、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
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讨论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让学生了解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法治意识。
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中的思政元素跨文化交流中的思政元素介绍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道德困境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强调在工作中保持诚信、勤勉、负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中的思政元素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精选案例案例导入案例讨论030201案例分析法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分组合理讨论主题明确教师引导角色扮演法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情境模拟角色设计创设真实的国际贸易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国际贸易的流程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