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了解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以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dinger方程及其解。

重点: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dinger方程及其解。

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a. 波粒二象性:能量动量与物质波波长频率的关系

? = h?p = h/?

b. 物质波的几率解释:空间任何一点物质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粒子在该点出现的几率.

c. 量子化(quantization):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任意连续取值, 只能取分离值。如能量,角动量等。

d. 定态:微观粒子有确定能量的状态

玻尔频率规则:微观粒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的频率正比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即

e. 测不准原理: 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定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速度).坐标测定越精确(?x =0),动量测定就越不精确(?px = ?),反之动量测定越精确(?px =0),坐标测定就越

不精确 (?x = ?)

f.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 (1). 宏观物体的物理量连续取值;微观粒子的物理可观测量如能量等取分离值,是量子化的。(2).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性可忽略。(3). 微观粒子适用测不准原理,宏观物体不必。(4). 宏观物体的坐标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因此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其运动状态用坐标与动量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其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5). 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6). 宏观物体可以区分;等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区分。

2.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a. 品优波函数的三个要求: 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波函数exp(i m?) m的取值?

b. 将波函数归一化 ? = 0?2?

c.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x, y, z, t)?2d x d y d z表示在t时刻在空间小体积元(x?x+d x, y?y+d y, z?z+d z)中找到粒子的几率

d. 波函数的单位*

3. 物理量与厄米算符

每个物理可观测量都可以用一个厄米算符表示

a. 线性算符与厄米算符

b. 证明id/dx是厄米算符*

c. 写出坐标,动量,能量,动能,势能与角动量的算符

d. 写出一个N电子原子,或N电子M核的分子的哈密顿算符

电子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在国际单位或原子单位下)。

如写出H

2

e. 什么是算符的本证函数与本征值

f.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与本征值的特点, 能证明这些特点*

g. 物理量的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测量的关系*

i. 一维或三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证明其是动量与能量的本证函数*

4. 平均值

a. 量子力学计算平均值的公式

b. 处于本征态时,物理量的平均值:等于对应的本征值

c. 处于非本征态时物理量的本征值的计算

5. 薛定谔方程

a. 写出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于单粒子或多粒子

b. 对能量守恒体系,写出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的意义

6. 一维与三维无限深势井

a. 写出能量本征值与定态波函数,注意量子数的范围

b. 证明定态波函数是正交归一的

有n?1个节点

c. 波函数的节点: 对一维势井中的粒子,第n个能级?

n

d. 零点能:基态的能量

e. 计算坐标,动量,能量在定态的平均值

f. 在给定的非定态时,计算能量测量结果的几率与能量平均值*

g. 二维与三维的能级简并情况

h. 用一维势井处理一维?共轭体系: 例题1.3.1, 1.3.2

第二章原子结构

了解单电子原子的Schr?dinger方程及其求解过程,掌握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的特征,了解多电子原子Schr?dinger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平均场近似与独立粒子模型和中心力场近似,了解角动量的偶合与原子光谱项的推引。

重点:单电子原子的Schr?dinger方程的求解,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

1. 氢原子与类氢粒子

a. 写出哈密顿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b. 写出能级公式,能级简并情况

c. 定态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它们分别是哪些物理量的本征值相关的量子数,指出其取值范围。

对于给定的定态波函数即类氢原子轨道,能给出电子的这些物理量的值。

例子:习题2.9

d. 类氢原子轨道:常见的1s, 2s, 2p, 3s, 3p,3d轨道的形状,各种节面的数目与位置,径向分布函数与径向分布图

原子轨道?nlm的节面:n-l-1个球形节面;l个非球形节面(如平面或锥面等)。共n -1节面。

2. 角动量与电子自旋

a. 单粒子轨道角动量:本征函数,本征值

b. 电子自旋角动量:电子自旋量子数,

c. 电子自旋波函数,原子轨道与自旋轨道

d. 两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

会写出两个电子的反对称与对称自旋波函数

e. 自旋统计定理:等同玻色子体系域等同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

f. 单电子的总角动量:由l与s求出j

g. 多电子体系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与总角动量

对两电子体系:由l1与l2求出L, 由s1与s2求出S, 由L与S求出J。

3. 光谱项的推求

a. 什么是电子组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会计算它们中包含的简并量子态的数目

b. 对于给定的电子组态,会推求其光谱项与光谱支项,并给出其能级顺序,重点是不等价电子组态

如 2p13p1组态等

c. 对于给定原子的电子组态,能直接用洪特规则求出其基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

如 2p13p1, 2p2组态

4. 多电子原子与元素周期性质

a. 会写多电子体系的行列式波函数,

如对He与Li基态,会写出其行列式波函数

b.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与单电子原子的区别

c. 电离能,与周期表中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d. 了解电负性的定义及其特征

e. 相对论效应及其对元素周期性的影响

第三章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了解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了解价键理论和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对

H

2+ 和H

2

的处理以及共价键的本质,掌握分子轨道理论方法、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方

法以及分子轨道理论对第一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与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了解分子光谱。

重点: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对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 分子光谱。

1. 氢分子离子与氢分子的分子轨道处理

a. 会写电子的哈密顿算符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b. 用两个H原子的原子轨道1s, 2s, 2p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轨道符号,以及轨道符号的含义

c. H

2+, H

2

?, H

2

, He

2

+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

d. 共价键的本质

2. 分子轨道理论

a. 什么是分子轨道: 分子中单电子波函数

b. 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掌握s, p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

c. 什么是成键轨道,反键轨道,与非键轨道,掌握其特征与区别

d. 能画出两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图形

e.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个条件:(1). 对称性匹配

(2). 能量接近 (3). 最大重叠

3. 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

a.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Li, Be,O,F:(?

g 2s)(?

u

2s*)(?

g

2p z)(?u2p)(?g2p*)(?u2p z*)

N,C,B:(1?

g )(1?

u

)(1?u)(2?

g

)(1?g)(2?

u

)

b.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键长与键能顺序, 磁性

例子:习题3.2, 3.4

c. 第二周期元素的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

d. HF的分子轨道处理,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基态电子组态

4. 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

会推求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特别是书上表3.3.4中的分子的基态光谱项

5. 分子光谱

a. 振动-转动光谱的选律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为0,没有纯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有纯转动光谱。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保持为0,没有振动-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且被振动改变,有振动-纯转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没有纯振动光谱,因为?J?0。}

b. 多原子(线性与非线性)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自由度

c. 多原子分子的正则振动模式

例子 H

2O, CO

2

等,习题3.25, 3.26。

d.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纯转动光谱

e.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振-转光谱

第四章分子的对称性

初步了解分子对称性知识和群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典型对称元素的组合,能准确判定一般分子所属的点群和全部对称元素,并籍此判断分子的性质。

重点: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的组合,分子点群,偶极矩, 分子点群的判断。

1. 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a. 掌握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b. 掌握对称元素的组合与对称操作的乘积

2. 对称操作群,分子的点群

a. 掌握群的定义

b. 能写出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c. 能证明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操作构成群,并能做出群的乘法表*

d. 掌握所介绍的所有分子点群:包括点群符号,点群的对称元素,点群的对称操作

e. 给定一个分子,能判断其所属的点群

3. 对称性的应用

a.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的判据,对给定的分子能判断其是否有偶极矩,能根据偶

极矩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b. 理解键矩的意义及其与分子偶极矩的关系*

c.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的旋光性的判据及其应用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了解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掌握用?电子近似与休克尔近似处理?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方法,能应用HMO方法处理简单的?共轭分子, 了解前线轨道理论。

1.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

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

b. 能够用该理论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2. 杂化轨道理论

a. 什么是杂化与杂化轨道

b. 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为什么要杂化?

c. 杂化的规律

d. 什么是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e. 杂化轨道的正交归一

g. sp, sp2, sp3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表达式

h. 杂化轨道的方向:会计算杂化轨道最大值方向之间的夹角*

f. 掌握常见的杂化类型:特别是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及其点群,见表5.2.1

i. 对给定分子,能利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判断其几何构型,并指出其中原子的杂化类型

3.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

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内容:包括理解什么是?电子近似,什么是休克尔近似,写出邻接矩阵,久期方程,齐次线性方程组,解之,获得?分子轨道能级与分子轨道表达式,计算各原子的?电子数,?键键级,自由价,做出分子图。

b. 能应用该理论计算2, 3, 4个原子形成的?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

c. 会计算离域能,能利用该理论解释?共轭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d. 掌握单环共轭多烯烃的休克尔处理的结果:包括能级顺序,4n+2规则,并用此规则判断环共轭体系是否有芳香性核形成大?键

4. 离域?键与超共轭效应

a. 什么是离域?键

b. 离域?键的形成条件

c. 能指出分子中的离域?键,并利用此分析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d. 理解超共轭效应,并能利用此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第七章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理解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掌握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点阵的平移对称性,掌握晶胞的概念与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掌握根据晶体对称性划分的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了解晶面指标与晶面间距。了解晶体衍射方向的两个基本方程?布拉格方程与劳埃方程。

重点:晶体的周期性结构,点阵和晶胞,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晶体的对称性,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

全面理解书7.1, 7.2, 7.3, 了解7.4, 7.5, 7.6。

第八章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金属的自由电子理论与能带理论;掌握等径圆球的两种最密堆积结构?立方最密堆积(ccp)与六方最密堆积(hcp)与体心立方密堆积?的各种特征:所属晶系, 晶胞类型与晶胞参数, 空间点阵形式, 密堆积中空隙的类型、大小与分布, 堆积系数;了解双六方最密堆积、Sm型最密堆积与体心立方密堆积;了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型式及规律。

全面理解8.2, 了解8.1, 8.3。

第九章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化学

了解离子晶体的若干简单结构型式以及离子键和点阵能的计算,掌握离子半径比定则。

阅读书9.1, 9.2, 9.3。

全面掌握NaCl, 金属Cu, 金属Na, CsCl, 金刚石,立方ZnS, CaF

2, CaTiO

3

的晶体结构的

各方面,基本掌握六方石墨,六方ZnS, NiAs的晶体结构。

结构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经典物理学是由Newton(牛顿)的力学,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Gibbs(吉布斯)的热力学和Boltzmann(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学等组成,而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电子波性等微观的现象。 黑体:是一种可以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带一个微孔的空心金属球,非常接近黑体,进入金属球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辐射实际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空腔壁会发出辐射,极少数从小孔逸出,它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放射体,若把几种金属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热最多,用棱镜把黑体发出的辐射分开就可测出指定狭窄的频率范围的黑体的能量。 规律:频率相同下黑体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相同下黑体的能量呈峰型,峰植大致出现在频率范围是0.6-1.0/10-14S-1。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能量最大值向高频移动. 加热金属块时,开始发红光,后依次为橙,白,蓝白。 黑体辐射频率为v的能量是hv的整数倍. 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 Planck能量量子化提出标志量子理论的诞生。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放出电子的现象,实验证实: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金属最小频率(临阈频率)时,金属才能发出电子,不同金属的最小频率不同,大多金属的最小频率位于紫外区。 2.增强光照而不改变照射光频率,则只能使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多,不影响动能。 3.照射光的频率增强,逸出电子动能增强。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光子,其能量和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E=hv 光子还有质量,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是0,按相对论质能定律光子的质量是 m=hv/c2 光子的动量:p=mc=hv/c=h/波长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 光电效应方程:hv(照射光频率)=W(逸出功)+E(逸出电子动能)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由de 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p=h/波长 电子具有粒性,在化合物中可以作为带电的微粒独立存在(电子自身独立存在,不是依附在其他原子或分子上的电子) M.Born(玻恩)认为在空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平方)和粒子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电子的波性是和微粒的统计联系在一起,对大量的粒子而言衍射强度(波强)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概率就大,反之则相反。 不确定度关系: Schrodinger(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量子力学的诞生. 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是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原理,反映了微粒波特性。而一个粒子不可能同时拥有确定坐标和动量(也不可以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这是由W.Heisenberg(海森伯)提出的] 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的比较: 1.宏观物体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经典力学),微观粒子不同时具

化学“7 +3 +2选1”(八)

高考对应题型专项练习卷 化学“7 +3 +2选1”(八)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Mg—24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碘被称为智力元素,我们在生活中应尽可能多地摄取碘元素 B.“水滴石穿”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化学变化无关 C.丝绸与棉花均可燃烧,且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相同 D.灼烧由黄铜制成的“金元宝”时其表面会变黑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C2H6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 A B. 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常温下,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为0. 1N A D. 24 g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NaH2PO2是正盐,则H3PO2是一元酸 B.常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和pH均相同的稀盐酸和醋酸溶液至pH =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向含有0.24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0.16 mol CO2,所得溶液中c(HCO-3)>c (CO2-3) 4. 实验室制备CO并验证CO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草酸( HOOC—COOH)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O,同时生成CO2和H2O,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Na2SO3溶液吸收空气中的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也可用于制备CL2 B.乙、丙、丁中的药品依次为NaOH 溶液、浓H2SO4、 Na2SO3溶液 C.戊中硬质玻璃管加热前,需检验CO的纯度 D.若不使用点燃的酒精灯处理尾气,则己中的试剂应能吸收CO气体 5. X、Y、 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元素,其中X、Z位于短周期。常温下,X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向含Y的一种简单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

结构化学习题总结

结构化学习题 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 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 构与点阵、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 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 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 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1.1选择题 (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 (A) 动量相同(B)动能相同(C)质量相同 (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 动量算符应是 (以一维运动为例) -h< (C) c.; (A) mv

(3) 若/ W | d T =K,禾U用下列哪个常数乘”可以使之归一化: (A) K (B) K2(C) 1/T 匸 (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n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 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 (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 (B) 正比于势阱长度 (C) 正比于量子数 (5) 对于厄米算符,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 (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 (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 (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 (6) 对于算符?的非本征态Y (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 (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 (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 (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 (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 (B)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 (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

化学实验连接顺序专题

化学实验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训练 1.(2016·试题调研)次氯酸与其盐作为水处理剂时,次氯酸在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其杀菌消毒效果降低。某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NCl 3可作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 3并探究NCl 3的漂白性。 NCl 3的相关性质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左向右流动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 2.已知草酸晶体(H 2C 2O 4·n H 2O)在101 ℃时开始熔化,150 ℃时开始升华,175 ℃时开始分解;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的同学选用下面的某些仪器(夹持装置略去)进行“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的验证”的实验: (1)仪器X 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中X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进行实验时仪器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 3.实验室用下列仪器,以乙醇、浓硫酸和溴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已知:1,2-二溴乙烷熔点为9 ℃,C 2H 5OH ――→170 ℃ 浓H 2SO 4CH 2===CH 2↑+H 2O ;2C 2H 5OH ――→140 ℃浓H 2SO 4C 2H 5—O —C 2H 5(乙醚)+H 2O 。 (1)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B 经A ①插入A 中,D 接A ②;A ③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 4.(2016·衡水市高三联考)乙酸丁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水果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

结构化学知识点汇总.doc

第一章:原子结构 1. S能级有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排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当2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当3d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时,该原子可能是或者。 2. S轨道图形为,P轨道图形为沿三维坐标轴x y z 对称分布的纺锤形。 3.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电子,副族元素的价电子为与之和(Cu和Zn除外)。 4. 19~36号元素符号是: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5. 元素周期表分,,,,五大区。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 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ⅡA,ⅤA 特殊);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电负性及第一电离能逐渐。 6. 依照洪特规则,由于ⅡA族,ⅤA族元素原子价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故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同周期元素 原子,如:N>O>C ; Mg>Al>Na ,但是电负性无此特殊情况。 7. 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其电负值为4.0 ,其次是,电负值为3.5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根据共价键重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键和键,一个N2分子中有个σ键个П 键,电子式为。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大小,可将共价键分为键和键,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是,不同原子之间形成。 2.共价键的稳定性与否主要看三个参数中的,越大,分子越稳定。其次是看键长,键长 越短,分子越(键长与原子半径有正比例关系)。键角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CO2,C2H2分子为直线型,键角是1800;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型,键角为;NH3分子构型为, H2O分子构型为,它们的键角均小于。 3.美国科学家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认为:CH4是杂化;苯和乙烯分子为杂化; 乙炔分子为杂化。其他有机物分子中,全单键碳原子为杂化,双键碳原子为杂化,三键碳原子为杂化。 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ABn型分子计算价电子对公式为,其中H 卤素原 子做配位原子时,价电子为个;O,S做配位原子时,不提供电子;如果带有电荷,做相应加减; 出现点五,四舍五入。 5. 价电子对数目与杂化方式及理想几何构型: 补充:如果配位原子不够,则无法构成理想结构。 6.等电子原理:。 如:CO2与CS2,N2O / N2与CO,CN-,NO+ / CH4与SiH4,NH4+, / NH3与H3O+ / SO42-与PO43-,ClO4- 7.如果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 子有CO2 CS2 CH4 SiH4 SO3 BeCl2 BF3 CCl4 SiCl4 PCl5 SF6。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7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 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 1.(2016·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末)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b a X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a X n -含有的中子数为a +b B.b a X n -含有的电子数为a -n C .X 原子的质量数为a +b +n D .1个X 原子的质量约为b 6.02×1023 g 解析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为b -a ,A 错误;该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a +n ,B 错误;原子变成离子时,质量数与核外电子数无关,所以X 原子的质量数为b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 2.(2016·嘉兴市高二上期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B .OH -与H 3O +组成元素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 C .结构示意图为和的两种粒子为同一种元素 D .H 、D 、T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解析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无必然的联系,故A 错误;OH -与H 3O +都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OH -所含质子数为9,H 3O + 所含质子数为11,故B 错误;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为氖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为氟离子,为两种不同的元素,故C 错误;H 、D 、T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 正确。 答案 D 3.(2016·绍兴一中高二上期末)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单质分子(如Cl2)中存在共价键,B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一定不是共价化合物,C错误;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D错误。答案 A 4.(2016·台州市高一上期末)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D.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解析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分别是N、O,根据题图知丁是C、庚是F,乙是Mg,丙是Al,甲可能是H或Li,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强,B正确;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反应,C错误;F没有最高价含氧酸,D 错误。 答案 B 5.(2016·浙江省衢州二中学考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3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在反应O3+2KI+H2O===2KOH+I2+O2中,参加反应的所有臭氧都作氧化剂 解析O3为单质,A项错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仅有化学键断裂不是化学反应,如氯化氢溶于水,B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不含有分子,如二氧化硅,有的含有分子,如水等,C项错误;臭氧中的三个氧原子是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虽然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化合价没有变化,但臭氧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 答案 D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 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 的反应是那么多。所以我认为有机化学就是用两个词来形容--多和变化。 先来说说多,有机化学的多最多体现在有机物多,有机反应多,反应的机理也 有不少。所以说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 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但是有机老师的课件做得十分巧妙,把 几种有机物进行了分类,学起来可以沿着各种有机物的特性了进行研究,可以掌 握到同一种物质不同反应的一些特点,分类记忆这样比较方便了,也减轻了有机 化学的反应的部分负担,也可以研究出不同反应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这样就大大 地减轻了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也使得在我们初学者的眼中看来很难学的有机化 学一下子也简单了很多,有了许多规律的记忆方法,这

样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 从而可以更加简单地掌握这一类反应。而有机化合物,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为我 们现在所用的还不多,在不同的分类中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有机化学学起来就还 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 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 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 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 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 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 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 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

结构化学

如何应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化学化工学院 1301班2013113010145 李志鹏 摘要:在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中,通常用杂化轨道理论阐述分子或离子的形成,采用VSEPR法(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预测分子或离子的 空间结构,此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具有较好的际意义。 关键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 E P R);杂化轨道;键电子;弧对 电子;价层电子对空间配置;分子空间构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ShellElectronPairRepalsiontheory)简称VSEPR理论。最初是赛奇威克(N.V.Sidgwick1873-1952)等在1942年提出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吉尔斯必(R.J.Gillespie)等发展了这理论,该理论提出 了一种简便判断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几何空间构型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在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电子对的 排布方式应该使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并由此决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论点:(1)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2)价层电子对间尽可能远 离以使斥力最小。因此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决定于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电子对间相互排斥作用,排斥作用力越小,分子或离子的能量 越低,体系越稳定。那么如何确定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呢?首先要搞清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其步骤如下:1.中心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1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离子电荷代数值。(1)若为正离子,应减去正值;若为负离子,应减去负数(即+正数)。(2)在正常的共价键中,一般认为作为配体的H和卤素原子,均各提供1个价电子;氧和硫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零。因为氧和硫价电子数为6,它与中心原子成键时,往往从中心原子接受2个电子达到稳定的八隅体结构[1]。(3)若配体与中心原子是以双键或参键相连,配体可提供一对价电子。配体的原子与中心原子若以单键相连,则配体提供1个价电子。(4)如果价层电子总数为奇数,剩余的1个价电子也算作一对。例如,PO3-4:中心原子P价层电子=5-(-3)/2=4;NH+4:中心原子N价层电子对数=(5+4-1)/2=4;SO2或SO3:中心原子S价层电子对数=6/2,在SO2或SO3分子中,不考虑O原子,只考虑中心原子外层价电子数,SO2分子为角形,SO3为平面三角形。2.根据中心原子价电子层的电子对数,从下表确定相应的排布静电排斥作用最小的电子排布电子对数23456电子对排布直线、平面三角、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杂化类型SP y、SP2y、SP3y、SP3dy、SP3d2(或d2SP3) 3.按斥力最小原则,找出弧对、键对彼此斥力的大小,确定稳定的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形状把配位原子按相应的几何构型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一电子对联结一个配位原子,称为成键电子对,剩下未结合的电子便是弧对电子。价电子互斥理论认为,各个价电子对间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距离愈远则愈稳定,即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对,趋向于尽可能互相 远离,其结构较稳定。按照中心原子价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其两对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键角(或夹角)越小,其排斥力越大,因此两对电

高三化学微专题训练7_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含答案)

高三化学微专题训练7 实验装置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 1.次氯酸及其盐作为水处理剂时,次氯酸在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其杀菌消毒效果降低。某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NCl 3可作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 3并探究NCl 3的漂白性。 NCl 3的相关性质如表所示: 物理性质 制备原理 化学性质 黄色油状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为1.65 g/mL Cl 2与NH 4Cl 水溶液,低温反应 95 ℃爆炸,热水中发生分解 气体从左向右流动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填数字)。 2.已知草酸晶体(H 2C 2O 4·n H 2O)在101℃时开始熔化,150℃时开始升华,175℃时开始分解;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选用下面的某些仪器(夹持装置略去)验证“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CO 2和CO ”的实验: 已知:CO +PdCl 2+H 2O==CO 2+Pd↓+2HCl 仪器X 的名称是 ,实验中X 的作用是 ,进行实验时仪器的接口顺序为:a→b→c→ →尾气处理。 3.实验室用下列仪器,以乙醇、浓硫酸和溴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 已知:①1,2-二溴乙烷熔点为9 ℃; ②C 2H 5OH ――→170 ℃浓H 2SO 4CH 2=CH 2↑+H 2O ;2C 2H 5OH ――→140 ℃浓H 2SO 4 C 2H 5—O —C 2H 5+H 2O 。 写出装置C 的两个作用: 。如果气体

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B接A①并插入反应液,D接A②;A③接接接接。 4.乙酸丁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水果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物质乙酸正丁醇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0 密度/g·cm-3 1.1 0.80 0.88 (1)乙酸丁酯粗产品的制备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 入12.0mL正丁醇和16.0mL冰醋酸(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 后再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冷 凝管,然后小火加热。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与分水器的酯层合 并。 (2)乙酸丁酯的精制,将乙酸丁酯粗产品用如下的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②蒸馏、③用无水MgSO4干燥、④用10%碳酸钠洗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标号)。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④①③②D.④①③②③ 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的装置制取氢气,再用制得的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和Cu2O的混合物,根据无水CaCl2的增重以测定混合物中CuO质量。 (1)若制取的氢气从左向右流向,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____接____接____接____接____接⑥。 (2)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时,所需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____接____,____接____。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完成以下实验任务:①制备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②用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 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实验中可能挥发少量的HCl气体)。 若要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仪器的连接顺序为。7.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NO2,所需仪器如图所示,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 a→→→→→→→f。装置D的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

一、考纲考点展示 《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中9种常考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节选) 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 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

( 原子核 夸克 夸克 质子 中子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 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注意加上原子系数计算)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原子核?? ?质子中子电子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 2O 2 2H 2O+O 2↑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 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 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 +n 2 8 …n

普通化学考研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 热力学 1. 体系的分类 2. 状态函数的特征?热力学函数哪些属于状态函数? 3. S m ? , Δf H m ?,Δf G m ?,Δr H m ?,Δr S m ?,Δr G m ? 等热力学函 数的规定 4. 热与功正负的规定?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物质的标准态的规定 6. 如何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熵变、焓变、 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 7. 判断自发反应的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8. 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会判断 和计算),熵变的大致判断(定性),转化温度的计算? 9. 非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化学等温方程式) 10. 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如何计算?(公式) 11. 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会计算) 12. 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反应方向的影响? 第二部分 动力学 1. 质量作用定律与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关系 2. 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速率决定步骤 3. 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

4.利用活化分子理论与过渡态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第二章水基分散系 1.稀溶液有哪些依数性?如何定性判断?如何定量计算?2.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减压蒸馏、汽车水箱防冻、撒盐除雪、腌菜蜜饯、输液、(低渗、高渗溶液)、海水淡化、测定物质分子质量 3.分散体系分类、分散剂、分散质 4、相似相溶原理(结合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 5、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 6.胶粒的吸附作用、结构及所带电荷 7、溶胶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8、填空(布朗运动、丁铎尔效应、电泳、电渗、触变作用、絮凝作用、保护作用等)----关注黑体字部分 第三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的计算及同离子效应的计算 2.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共轭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方向 3.常见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范围?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结构化学专项训练

化学竞赛初赛专题训练(结构化学) 第一题 磷不仅在地壳中广泛分布(丰度居所有元素的第13位)也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是 动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磷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分别是白磷、红磷和黑磷。 1.在液态和800 C以下的蒸气中,磷单质主要以P4分子形态存在。P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_________________ , P —P—P键角为___________ 。 3 2 .将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到1700 C,测得蒸气的密度(1大气压下)为0.509kg/m ,并检测到磷原子间有两种键长。确定1700 C下磷蒸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分子式、画出结构式、计算出体积百分含量。 3 ?白磷在30 C左右即自燃,因此保存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A,空气充足时生成B, A、B的结构都以P4 分子结构为基础而衍生的。写出A、B的分子式,画出A、B的结构式。 5 ?氧化物A中磷原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 ,氧原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还有两种有机化合 物的骨架结构与A类似,一种是烃(C),另一种是含N衍生物(D),请分别写出C、D的化学式,画出结构简式。 6 . NH4+和HCHO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D。写出离子方程式。 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一元酸的铵盐,为了测定其含氮量,称取2g样品溶于水,加入适量HCHO的溶 液配成100mL溶液,再取10mL,滴入酚酞后再逐滴加入0.1mol/LNaOH 溶液,当滴到25mL时溶液出现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求铵盐中氮的质量分数。 7 ?红磷的结构非常复杂,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层状晶体,每一层是由许多磷原子环绕排列而成的五角 形管道,管道中的重复单位是由______ 个原子构成的链节。下图是“红磷管道中的链节”。 红磷是高分子化合物吗?________ ,为什么? 8 .黑磷具有类似石墨的片层结构,有“金属磷”之称。列举两种黑磷特有的物理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已知白磷、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P4(s、白磷)+ 5O2(g)= P4O10(S)△ H = —24.08kJ/g 白磷 P(s、红磷)+ 5/4O 2(g)= 1/4P4O10(s)△ H=—23.84kJ/g 红磷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 ______ (吸收、释放)__________ kJ热量。 白磷和红磷,何者热力学稳定性好?______________ 10 .在自然界中,磷的主要矿物是Ca3(PO4)2 H2O和____________ ,它们是制造磷肥和一切磷化合物的 原料。制备白磷的方法是以磷酸钙矿为原料,以焦碳作 _________ 剂,以石英砂做_______ 剂,1780K时在电炉 中高温下共熔得到。写出反应方程式。 11.白磷在热的浓氢氧化钾溶液中岐化得到一种次磷酸盐____________ 和一种气体________ ,写出化学反应 方程式。 12 .白磷还能将Cu等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还原出来,所以硫酸铜溶液是白磷中毒的解毒剂。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如果该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得到的还原产物是CU3P,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3 ?白磷用于制备纯磷酸,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大量用于火柴生

化学工程课程英文翻译

化学工程课程英文翻译 数学 Math,Mathematics 算术 Arithmetics 代数Algebra, 几何 Geometry 三角 Trigonometry 微积分 Calculus

高等数学 Higher Mathematics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基础生命学 Basic Life Science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 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 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合成化学Synthetic Chemistry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结构化学 Structure Chemistry 材料化学 Material Chgemistry 有机合成化学 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频谱识别Srectrum Identification 概率 Probability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物合成 Drug Synthesis 传质与分离工程Mass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Engineering 应用电化学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压力容器设计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 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本通》和《高中化学奥赛实用题典》(南京大学丁漪主编,南京大学多位教授参加编写) 我比较推荐的有《华罗庚学校化学读本,高1~高3》(春雨组织编写的,南京大学化学院多名教授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金牌教程?高三化学》(施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奥赛培训教程》(袁永明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四川大学教授负责编写)《高中化学竞赛高级教程》(胡列扬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都是最近几年比较新颖、体系完备的参考书籍 综合科普类: 《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严宣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奥林匹克化学》(吴国庆、李克安、严宣申、段连运、程铁明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学化学竞赛导引——从高考到奥林匹克竞赛》(钮泽富、因尧、因红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上三本主编都是国家化学奥赛命题组负责人、著名大学教授,书中对竞赛训练的科学思维讲述很好,体现他们命题思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中学化学疑难浅析》(周志华著,科学普及出版社,周老师是我大老板,以前在南师大主讲结构化学,研究功能材料,同时也是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他的这本书结合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物质聚集状态对宏观性质的影响,深入浅出阐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非常适合竞赛辅导)、《和中学生谈化学》(金松寿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这本小册子的亮点也在于结构这条主线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期刊杂志类: 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一般每年的高考模拟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也会收集前一年的江苏省预赛、夏令营选拔、全国初赛和当年的决赛题作为资料出版;《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一般每期都有专门栏目刊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杨磊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迄今已知的所有化合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近两个世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科、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践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因此,有机化学是整个“化学大厦”中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好有机化学是学好整个化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

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是否知道的问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其理论也是在实 验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有机化学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只能是经验或半经验性的。随着学习的深入,起化学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多,要记住这些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必然有其理论性和规律性的地方,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掌握对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并联系实际也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下面将结合我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我是如何 学习有机化学的。 首先,我对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学习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梳理。 1. 有关碳链增长和缩短的反应增长格氏试剂参加的反应与醛和酮,与卤代烃,与羧酸衍生物,与其他试剂(如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活泼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绝对全)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