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饲料528”对筠连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9.35 KB
- 文档页数:1
DDGS对生长和育成牛的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动物和日粮在生长期将72头杂交肉牛分成4个组别,日粮中的DDGS含量分别为0、30%、0、30%,进入育成期后,相对应肉牛日粮的DDGS含量分别为0、0、30%、30%,因此将这4组肉牛以DDGS含量不同划分成(0:0,30:0,0:30,30:30)4个组别。
DDGS的营养水平为:29.2% CP,34.7% NDF,9.5% ADF,9.7%粗脂肪,0.03% Ca和0.81% P。
肉牛在生长期试验持续57d,然后进入育成期,时间持续102±8d。
肉牛日粮以压片玉米、青贮玉米和苜蓿干草为主,具体如表1。
日粮中包含27.5mg/kg的莫能菌素和11mg/kg的泰乐菌素。
测定并计算各组肉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另外将牛肉的热胴体重(HCW)也作为考察的指标之一。
育成期结束后将所有的肉牛屠宰。
1.2 试验数据分析将试验日粮和肉牛的粪便置于55℃鼓风干燥机中48h,之后将其研磨成粉状用于DM、灰分和氮含量的分析。
肉牛屠宰30min后测定其热胴体重(HCW)。
其中背最长肌面积和第12肋骨脂肪厚度和大理石花纹评分等级以及KPH等数据应由专业人士测定。
将牛臀部的肉置于4℃处14d,用于牛肉感官的评定。
感官指标通过L*(亮度)、a*(红度)和 b*(黄度)来评定。
牛肉的剪切力通过Bratzler发明的Warner-Bratzler剪切力测定仪来测定,该法是以WBSF (Warner-Bratzler Stree Force)值表示牛肉嫩度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在大多数关于牛肉品质的研究中,WBSF值都被当作一个主要的评价指标,而在牛肉嫩度测定方法研究中,则多以WBSF值测定结果作为标准参考值。
因此,剪切力测定法仍是目前公认的牛肉嫩度定量测定方法。
表1 生长期和育成期肉牛日粮和营养水平(以干物质计) %生长期育成期0 DDGS30%DDGS0 DDGS30%DDGS压片玉米DDGS青贮玉米苜蓿干草糖蜜小麦麸皮豆粕石灰岩尿素磷酸氢钙盐矿物质 1维生素A、 D预混料维生素E预混料莫能菌素混合物2泰乐菌素混合物3营养水平CP粗脂肪NDFADF钙磷50.00-20.0020.005.002.18-1.400.750.300.250.050.020.020.020. 0112.802.0737.3020.301.230.3220.003020.0020.005.002.53-2.10 --0.250.050.020.020.020.0117.904.6739.5018.501.230.4480.00-5.005.005.001.001.001.580.750.300.250.050.020.020.020.0116. 103.1126.109.401.870.5450.00305.005.005.002.18-2.45--0.250. 050.020.020.020.0122.706.1633.2010.002.130.71注:1)包含:Co,250 mg/kg;Cu,25.6g/kg;I,1.05g/kg;Fe,6.50g/kg;Mn,40.0g/kg;Zn160g/kg;2)包含176.4 g/kg的莫能菌素;3)包含88.2 g/kg的泰乐菌素。
环境温度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肉牛产业在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调控环境温度是一项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环境温度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研究结果。
一、背景介绍肉牛的生长性能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环境温度是影响肉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肉牛的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温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1. 受热应激高温环境下,肉牛易受热应激影响。
热应激会导致肉牛体内代谢紊乱,消化能力下降,食欲减退,进而影响肉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 饮食减少高温环境下,肉牛常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饮食减少,进而导致能量和养分的摄入不足。
这会使肉牛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生长发育受限。
3. 心率和呼吸加快高温环境会导致肉牛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以此来调节体温。
这种调节会消耗大量能量,使肉牛能量利用效率降低,进一步影响生长性能。
三、低温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1. 能量代谢增加低温环境下,肉牛为了保持体温,会增加能量的代谢,从而导致能量的消耗增加。
这会使肉牛的生长速度减慢,并增加饲料的需求。
2. 免疫力下降低温环境会降低肉牛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疾病的发生会进一步影响肉牛的生长性能,导致生长缓慢。
3. 饲料消化减缓低温环境下,肉牛的饲料消化速度会减慢,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
这会限制肉牛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
四、环境温度的调控措施1.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为了保障肉牛的生长性能,应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包括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无过多湿度等条件。
这可以通过搭建遮阳棚、安装通风设备等方式实现。
2. 饲喂高营养饲料针对高温环境下肉牛饮食减少的问题,可以调整饲喂策略,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以满足肉牛的能量和养分需求。
3. 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针对低温环境下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可以加强肉牛的疾病防控工作,包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五、研究结论环境温度对肉牛生长性能有重要影响。
育肥肉牛日粮含不同水平精饲料对其生产性能影响作者:马明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1期马明(新疆第七师126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奎屯 833211)摘要:研究分析育肥肉牛日粮中不同水平精饲料对生产性能的具体影响,培育更为优质的牛肉,为肉牛的健康生长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试验选择体重、日龄等因素相近的27头公牛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及试验B组3组,饲喂相同成分的青粗饲料,并饲喂比例分别为0.5%、1.5%、2%的精饲料,对此分析各组公牛的生产性能。
结果:试验A组与试验B 组公牛的日增重与平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2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大。
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试验A组高于对照组1.7元,试验B组高于对照组6.5元。
结论:提高育肥肉牛日粮中精饲料的含量,可有效提升肉牛的日增重与平均增重,增大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育肥肉牛;日粮;不同水平;精饲料;生产性能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050 引言通过试验研究进行实践分析,探讨精饲料的含量水平,指出了育肥肉牛的经济饲养方法,以切实提高牛肉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的肉质。
1 材料与方法1.1 分组及饲养管理在本次试验中,选择体重、日龄等因素相近的27头公牛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以及试验B组3组,每组为9头。
试验分为2个阶段进行。
其中预试期为15 d,正式期为62 d,根据分组情况,将公牛固定于具体的栏圈进行饲养,期间采用自由饮食与自由饮水的方法,为育肥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为获得每头牛的体重情况,试验人员在试验开始第1天早上与试验结束最后1天早上,保证育肥牛处于空腹状态,为其称重。
整个试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准确详细记录每组育肥牛采食精饲料与青粗饲料的相关数据。
1.2 日粮配方与营养水平精饲料与青粗饲料属于育肥牛日粮的组成成分,其中70%的青贮甘蔗叶与30%的新鲜象草属于青粗饲料的组成部分,精饲料主要由膨化大豆、玉米粉等成分组成。
作者简介:郭凤芹(1964-),女,汉族,河北省滦南县人,大专,中级畜牧师。
饲料营养对肉犊牛的影响郭凤芹(黑龙江省鸡西市大同种畜场 158100) 新生犊牛的死亡多是因为母牛产前60天的蛋白质缺乏,所以在产犊前就应该为母牛提供合理的营养。
根据美国西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母牛饲粮的低蛋白质水平可以引起弱犊综合征,导致幼犊死亡。
产前平均每天采食9.5kg 粗蛋白的牛群没有弱犊产出,采食含粗蛋白水平至少为10%干草的牛群,却出现了严重的产弱犊问题。
1 幼犊补饲幼犊补饲是为哺乳期犊牛提供补充料的一种饲养行为。
补充料包括干草、谷物或混合饲粮。
泌乳母牛的牛奶产量在产后100天内通常足够使犊牛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此后牛乳产量下降,犊牛必须依赖采食粗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要,这正是大多数企业开始考虑补饲的最佳时机。
当犊牛出售价格相对高于饲料价格时,幼犊补饲就有其经济价值。
对于头胎或二胎母牛所产的犊牛及舍饲的母牛和犊牛来说,补饲是有益的。
当牧草质量很低,而且母牛产奶量下降时,给犊牛补饲会对其增重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牧场的牧草质量很好,而且犊牛至1岁时一直持续放牧,那么给犊牛补饲就不会获利。
而且,如果动物过肥,对小母牛的长期生产性能有不良影响。
过多的脂肪组织可能会抑制乳房中乳腺组织的形成,增加难产的机会。
如果补充料不加控制,那么小体型的犊牛将会过肥,过肥的犊牛在进入肥育场后的前23个月内增重速度较慢,最终出栏体重也较轻。
因此,一些肥育肉牛饲养者喜欢选择没有补饲过的犊牛进行肥育。
补料器应该放在牛床旁边以及有荫凉和水源的地方。
如果补料器的位置远离水源或牛床,犊牛就不会经常使用。
如果犊牛和母牛饲养在大型草场上,就应使用多个补料器。
在选择幼犊补充料前,带犊母牛饲养企业应该测定草场的牧草质量。
补充料的成本和适口性也应当加以考虑。
一般情况下,当犊牛的单位体重的价格高于补充料价格10倍时,补饲才会获利,因为断奶犊牛每增重1kg 平均需要10kg 的补充料。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精粗比对安格斯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安格斯肉牛养殖中最适的日粮精粗比。
试验选择体重为110kg 左右的安格斯肉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安格斯肉牛。
各组安格斯肉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40:60、50:50及60:40的试验饲粮。
预饲期1周,正式试验期90d 。
试验结束,检测各组安格斯肉牛的生长性能。
结果表明,当安格斯肉牛饲喂的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其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日粮组(<0.05),分别显著提高了5.19%、12.66%;当安格斯肉牛饲喂的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其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日粮组(<0.05),降低了11.04%。
而日粮精粗比对安格斯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0.05)。
研究表明,安格斯肉牛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可以使其生长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不同精粗比;安格斯肉牛;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日粮不同精粗比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曾响英(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衡阳421600)收稿日期:2023-12-21作者简介:曾响英(1982.01—),女,湖南祁东人,本科,中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
安格斯肉牛起源于苏格兰东北部,与英国的卷毛加罗韦牛(curly-coated Galloway )亲缘关系密切,其外貌特征是黑色无角,体躯矮而结实,肉质好,出肉率高。
安格斯肉牛是世界三大优质的肉牛品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屠宰性高和大理石花纹优良[1]。
目前,对于安格斯肉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特质、遗传育种等方面[2-4];而对于安格斯肉牛营养需要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在日粮精粗比方面的研究更少。
日粮精粗比可以反映全混合日粮的营养水平及营养价值,对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养殖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日粮精粗比可以促进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中各种养分的利用率,降低未消化养分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能量密度、饲养效率和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畜产品。
但高水平脂肪的添加可能对瘤胃发酵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纤维消化和干物质采食量(杨致玲和杨文强,2019)。
瘤胃脂质代谢是高度可变的,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日粮脂肪浓度、理化特点和日粮中粗饲料与精料的比值(Fiorentini等,2013)。
目前反刍动物饲料中常用的几种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油脂主要包括植物油、油籽和脂肪酸钙盐(包被脂肪)。
因此,评估其对营养物质摄入和消化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的动物生产很重要。
我们假设饱和油脂如棕榈油对瘤胃发酵和不饱和脂肪酸向瘤胃流动的影响较小,亚麻油会引起瘤胃发酵紊乱,因为游离不饱和脂肪酸会对细菌膜产生不良影响(张春梅等,2008),另一方面,亚麻油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的吸收流量。
因此,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296±32.33)kg、带有瘤胃瘘管的肉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
对照组肉牛饲喂不含油脂的日粮,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5%棕榈油、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的日粮。
各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样品采集 在试验结束前5 d开始收集粪便和饲料并称重,样品-20℃保存。
将每个重复具有代表性的500 g粪便及200 g饲料在65℃烘箱中烘72 h,粉碎过1 mm分析筛。
为评价瘤胃发酵参数,分别于饲喂后4 h收集瘤胃液,4℃保存。
1.3 样品分析与计算 采用饲料养分国标法分析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根据饲料和粪便中养分的含量计算表观消化率。
采用气象色谱法分析瘤胃液中脂肪酸含量(Fiorentini等,2013)。
用pH计分析瘤胃pH,并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刘秋云1,曲平安2*(1.河南省唐河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唐河 473400;2.河南省唐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唐河 473400)[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陈义军;韩芙蓉;马元【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23()4【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青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选取45头健康无病、体重无显著差异(P> 0.05)的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
3组肉牛饲喂相同水平的精料,其中对照组饲喂50%青贮玉米,试验1组饲喂50%青贮苜蓿,试验2组饲喂50%青贮高粱,试验为期60?d。
结果显示:(1)试验1组肉牛末重、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 <0.05),试验1组肉牛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 <0.05)。
(2)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肉牛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 <0.05)。
(3)试验1组肉牛血清中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 <0.05),对照组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 <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牛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与青贮玉米相比,饲喂青贮高粱能满足肉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且无显著负面影响;从生长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相同水平精料+青贮苜蓿的日粮组合方式效果最佳。
【总页数】4页(P49-52)【作者】陈义军;韩芙蓉;马元【作者单位】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相关文献】1.不同来源的粗饲料对西门塔尔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日粮中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南方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3.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舍饲肉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生长激素的影响4.不同类型玉米青贮的粗饲料组合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5.不同粗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组合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MR饲料对肉用牛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李德允
【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7)002
【摘要】利用TMR和精·粗分离饲料对去势韩牛进行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在日增重、眼积面积和肌内脂肪度方面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各处理间的肉色和脂肪色无显著性差异.在肉质肉量方面,肉量A级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3组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级肉的出现率对照组和试验1组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从总体上看,在粗饲料需要量较多的育成期应采用TMR饲养体系,而能量需要量较高的育肥期则采用传统的精·粗饲料分离饲喂方式对改善肉牛的产肉性能更为有利.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李德允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龙井,13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32
【相关文献】
1.放牧与圈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J], 谢喜平;孙世坤;蓝锡仁;陈岩锋;桑雷;陈冬金;黄秀声;黄勤楼;肖隆明
2.TMR对犊牛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J], 蒋涛;高青山;刘真;尹文新;严昌国
3.饲料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肉用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J], 向白菊;张健;黄德均;高立芳;陈静;蒋安
4.不同的粗饲料搭配对TMR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J], 杨晓亮;王宗礼;玉柱;孙启忠;张晓庆
5.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J], 葛文霞;柳旭伟;梁静;刘艳丰;聂存喜;张文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世春,程 月,李 清,等.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226-22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5.041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和世春1,程 月1,李 清1,张焕芳2,徐正宏2,吴东旺1,胡成龙1,杨舒黎1,毛华明1(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江城县畜牧工作站,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江城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并为江城牛进行遗传资源认证提供参考,选取30头江城牛,其中公牛9头、母牛15头、阉牛6头,根据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公牛3头、母牛5头、阉牛2头),第1、2组舍饲,在自由采食全株玉米青贮的基础上,每头牛每天分别补饲肉牛精料补充料2kg(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1kg(浓缩料组),第3组在人工草地上放牧饲养(放牧组),观测江城牛的育肥性能;90d后从精料补充料组和浓缩料组分别选4头,从放牧组选6头,公母各半,共14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性能。
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江城牛的生长性能有不同影响,通过补饲浓缩料、精料补充料,日增质量较放牧组分别提高了0.54、0 64kg;屠宰性能也发生了变化,江城牛的屠宰率、净肉率、产肉率等增加,且表现为精料补充料组>浓缩料组>放牧组。
关键词:江城牛;饲养方式;精料补充料;浓缩料;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5-0226-04收稿日期:2019-09-02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8BB001)。
作者简介:和世春(1995—),女,云南丽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E-mail:2509649579@qq.com;共同第一作者:程 月(1992—),女,云南红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E-mail:476821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