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二次函数(沪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27
21.1 二次函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y=ax²+bx+c(其中a,b,c是常数,a≠0),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2)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3)教学难点:具体地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三、教学过程:1、基础回顾,铺垫新知(教师)在八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那么哪位同学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函数的基本概念?(学生)在某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y,当变量x在某个范围内取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y总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它叫做函数关系。
对于上述变量x 、y,我们把y叫x的函数。
x叫自变量, y叫应变量。
(教师)那么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种函数类型?(学生)一次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正比例函数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函数【设计意图:本课时内容是九年级的第一节,先帮助学生回忆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2、设置情景,引入新知问题1: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设正方形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显然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一个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它们的具体关系可以表示为y=6x2问题2:某水产养殖户用长40m的围网,在水库中围一块矩形的水面,投放鱼苗。
要使围成的水面面积S最大,它的长应是多少米?解:设长为x m,则宽为(20-x)m由题意,得:S=x(20-x)= -x2 + 20x问题3:一玩具厂,有装配工15人,规定每人每天应装配玩具190个,但如果每增加一人,那么每人每天可少装配10个。
问增加多少人可使每天装配总数最多?最多时是多少个?解:设增加x人,装配总数为y由题意,得:y=(190-10x)(15+x)= -10x2 + 40x + 2850【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为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
二次函数一、知识点复习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c+y+=2(c b a,,为常数,且0≠a)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axbx注意事项:二次函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函数表达式为整式;②函数表达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表达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且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2.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任何一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都可以化成c+=2(c b a,,为常数,且0≠a)y+bxax的形式,我们把c=2(c b a,,为常数,且0≠a)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bxaxy+其中c,2分别是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b a,分别是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ax,bx3.二次函数两个变量的值:(1)函数值:求函数的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
当给定自变量x的一个值后,就有唯一的y的值与之对应,这时y的值就是函数值。
(2)自变量的值: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实质就是解关于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给定一个y的值,对应x的值有1个或2个或没有值与之对应。
3.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1)列函数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需要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这两个变量的二元方程,在按要求化成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的形式。
(2)实际问题列表达式的步骤:①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实际意义①找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等式;①将方程或等式整理成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一般情况下,二次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②但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二.考点讲解知识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c+=2(c b a,,为常数,且0≠a)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y+bxax注意事项:二次函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函数表达式为整式;②函数表达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表达式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且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考点1:利用二次函数的定义识别二次函数例题1:下列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①25x y -=;①112-=x y ;①)31(2x x y -=;④22)1(x x y +-=;⑤p nx mx y ++=2(p n m ,,均为常数)变式练习(2019奉贤区一模)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1(2-=x yB.22)1(x x y --=C.2)1(-=x a yD.122-=x y考点2: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中的系数问题例题2:二次函数)3(2-=x x y 的二次项系数与一次项系数的和为( )A.2B.-2C.-1D.-4变式练习 二次函数3)2(212--=x y 中,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高中阶段更深入地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次函数相对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其性质和图象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2.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3.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制作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卫星轨迹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对称轴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和分享。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