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丁泽民” 老中医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疗法的应用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0.91 MB
- 文档页数:38
中医挂线法联合熏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中医挂线法联合熏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吉林省磐石市中医院外科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给予中医挂线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法治疗,直至创面愈合。
结果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05%;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挂线法联合熏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故值得推广。
标签:高位复杂性肛瘘;中医;挂线法;熏洗法;疗效研究肛瘘是临床中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之一,其以肛管及肛周皮肤发生脓肿破溃后而形成病理性通道为主要特征,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肛瘘的发病率约为1.67~3.60%,低于国外的水平(8.0~25.0%)[1]。
肛瘘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四种类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最为常见,具有难治愈、复发率较高等特点[2],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西医治疗本病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副反应较大,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挂线法联合熏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吉林省磐石市中医院外科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研究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50.1±4.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1.9±0.3)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8~69.5岁,平均年龄(50.3±4.5)岁,病程5个月~3.5年,平均病程(1.7±0.4)年。
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临床治疗摘要:目的分析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临床治疗方式。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术式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效果明显高于甲组。
对甲组和乙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4hVAS评分对比,乙组的各项参数明显低于甲组。
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其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创面能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mplexity of high anal fistula hang line of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in this study choose in January 2013 -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irst division and group b,were given routine operationand cut hanging line drainage treatment of oral confession,analyze the effect.Results:in this study to analyze student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b,b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f the first division.To the first division and group b,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time 24 hvas score comparison,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tudents in the b parameters.Conclusion:the high complex anal fistula were treated by incision hangs line counterpart drainage treatment,its effect is obvious,fewer complications,wound can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当前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必须及时采取合适术式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病症恶化。
改良定向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高位肛瘘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复杂的直肠肛门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改良定向挂线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位肛瘘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改良定向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以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改良定向挂线术是将天然的生物活性材料或者人工合成的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入肛管内,形成一个桥梁结构,从而实现瘘管闭合和组织愈合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式,改良定向挂线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率低等优势。
首先,改良定向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采用改良定向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这是因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闭合瘘管,加速组织修复,减少术后瘘管复发的可能性。
此外,改良定向挂线术还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改良定向挂线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较小。
研究显示,改良定向挂线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排便功能、封闭功能和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这是因为改良定向挂线术在瘘管闭合的同时,还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和会阴肌的完整性,减少了对肛门功能的损伤。
此外,术后的肛门功能恢复时间短,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改良定向挂线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适应症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更为复杂的手术方式。
其次,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痛感等,但其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微的不适。
此外,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也相对较为重要,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指导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改良定向挂线术是治疗高位肛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然而,该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综合考虑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高位复杂肛瘘行传统切开挂线术和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高位复杂肛瘘行传统切开挂线术和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70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研究组40例行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研究组手术、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复发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位复杂肛瘘;传统切开挂线术;切开旷置术;垫压法;效果肛瘘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其中高位复杂型肛瘘是由于患者发生病变的位置较高而产生的,且其具管道多、弯曲性复杂等特性[1]。
鉴于目前临床治疗上多用传统切开挂线术和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高位复杂肛瘘,为了明确其疗效,本研究将对其使用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的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70例高位复杂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女比例13∶17,年龄25~77岁,平均(37.23±2.65)岁,病程0.6~5年,平均(2.35±1.02)年;研究组40例患者,男女比例22∶18,年龄25~78岁,平均(37.34±2.87)岁,病程0.7~5.2年,平均(2.54±0.89)年。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行膀胱截石位。
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确定瘘管方位及数目后,采用探针从外探人,并通过肛内手指引导,从内穿出;针对于内口模糊患者,应使用探针行至最高位后从主管盲端处穿出,后引出肛门外。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高位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在肛瘘的治疗中,挂线法因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比较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XX例。
实验组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实挂线法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虚实结合挂线法。
该方法在传统实挂线法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医虚实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病情,在挂线过程中灵活运用补虚与祛实相结合的原则。
(2)对照组:传统实挂线法。
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挂线治疗。
3.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结果1. 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XX%,明显高于对照组的XX%。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创口愈合等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
2. 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略长,但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3.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轻度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实挂线法。
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挂线过程中结合中医虚实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病情灵活运用补虚与祛实相结合的原则,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口愈合。
此外,该方法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与传统实挂线法相比,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手术时间上略有增加,但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这可能与该方法在手术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有关,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准确。
同时,该方法还结合了中医理论,通过辨证施治,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高位肛瘘指的是指患者肛管直肠环和肛提肌上方出现的瘘管及其支管导致肛周出现肿痛和反复性感染的肛肠疾病[1]。
高位肛瘘会引发包括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在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如今治疗高位肛瘘较为常用的手段是使用肛瘘切除术,但传统的肛瘘切除术需要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大面积的切除,这会延长患者术后的创口愈合速度并增加患者在护理期间的痛苦[2]。
而挂线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该方法可以阻滞局部组织血液循坏,待其发生坏死后再实施钝性切割[3]。
有学者表示,挂线法能与肛瘘切除术进行配合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的损伤,并加快患者术后的创口愈合速度[4]。
所以,本文就使用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对高位肛瘘患者产生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93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进行了肛瘘切除术的患者列入对照组,而实施了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的患者则列入观察组。
纳入标准:肛周出现明显瘙痒、肛隐窝有充血、凹陷和流脓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内分泌系统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有淋巴瘤、精神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为28~55(36.69±4.31)岁;病程为1~12(5.79±3.60)年。
观察组47例,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为27~55(36.71±4.38)岁;病程为1~12(5.84±3.51)年。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血常规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实施灌肠。
在麻醉生效后,对采取了侧卧位的两组患者使用圆形探针对患者的肛管直肠进行检查,并利用双叶肛窥镜摸清其主瘘管的位置、走向和肛瘘内口位置等信息。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低切高位旷置法,即使用手术刀在患者的肛瘘外口切开一个梭形的放射性切口,然后沿着探针逐层地对瘘管的管腔进行切割,并在抵达瘘管的内口处后,对纤维化的管腔进行切除。
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30例高位肛瘘临床效果高位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肛门疼痛、便血、肛门分泌物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存在术后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而药物治疗效果缓慢,易复发。
中医外治法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
一、治疗方法及原理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
治疗过程中,首先通过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确定病情辨证,采用温经活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的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
同时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松紧挂线来治疗高位肛瘘。
松紧挂线是一种具有一定弹性的线,通过在肛门周围穴位进行穿刺,然后用线虚拟形成一个环,在一定的时间内调整线的松紧度,以加速瘘管愈合。
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中医外治法,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瘘管愈合,减轻疼痛,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临床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了探讨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我们选取了3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男女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肛门镜检查、病理检查等确诊为高位肛瘘。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我们对每位患者采用了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为1-3个月不等。
三、临床效果评估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改变,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瘘管的愈合情况,血流灌注情况等。
根据病情的变化,我们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经过治疗,30例患者中,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20例病情完全缓解,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消失,瘘管得到有效愈合;8例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减轻,瘘管有所愈合;2例病情无明显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四、讨论与总结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样本量有限,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加强对治疗方法的优化,以得到更加准确而全面的临床效果评估。
挂线疗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挂线疗法自明代起便开始使用,是中医肛肠科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现如今,挂线疗法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越来越显著的效果,能够在减少肛管及其周边组织缺损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对肛门括约肌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医患的肯定与认可。
本文以数位直肠肛门狭窄、高位肛瘘以及高位肛周脓肿等肛肠患者为例,对挂线疗法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挂线疗法;肛肠;手术0引言传统中医当中的挂线疗法起源于医学著作《古今医统大全》,该书记载了最早的挂线疗法,其治疗原理在于慢性勒割组织,以使得组织分离达到修复组织生长的作用[1]。
在后人对挂线疗法进行深入研究后,挂线疗法的治疗器械以及辅助仪器都更加完善、高科技,除了古人常用的探针、药线外,后人又研发出了丝线、橡皮等对患者伤害更小的治疗工具[2]。
此外,现代挂线疗法使用的是亚甲蓝混合双氧水配合探针探查内口。
1挂线疗法的临床效果1.1直肠肛门狭窄1.1.1临床资料将在我院治疗的54名直肠肛门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n=27名)。
其中,两组患者男性共30名、女性共24名,年龄在12到66岁之间,在性别、年龄等数据中,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即具有可比性。
1.1.2手术方法常规组采用肛门狭窄松解术,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进行术前准备,为患者施行腰部麻醉,指导患者取侧卧位,肛管消毒应尽量到达患者直肠末端;随后纵向切开患者肛管狭窄处癖痕至皮肤皮下组织,为使得肛管能进3指,可对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或局部肛门内括约肌进行小幅度切割;最后对伤口进行结扎止血,加压包扎采用明胶海绵和凡士林油纱条。
实验组采用挂线疗法,也包括三个步骤。
首要步骤与常规组一致;第二步需要在肛门正后位进行放射性切割,从切口处探入止血钳,自肛管送入挂线橡皮筋并用止血钳牵住;第三步,切开肛门后缘及肛管切口间的的皮肤,随后紧线,对活动出血点进行结扎,加压包扎与常规组无异。
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摘要】高位肛瘘是指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臂)。
其多外口、多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过外括的肌深层的肛管直肠瘘,用挂线术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其特点是手术简单,操作快,出血少的优点,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伤口愈合快,彻底治愈好。
【关键词】高位肛瘘;复杂;挂线治疗;优点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多外口、多管道、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过外括约肌深层的肛管直肠瘘。
临床治疗比较困难,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移位、畸形等后遗症。
治疗方法较多,但有些效果很不理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高位复杂肛瘘诊断的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男:女为3.2:1,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2.6岁,年龄集中段为25~50岁35例。
外口距肛缘最远为15 cm。
病程最长18年,最短2个月,平均28.4个月。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皮肤准备。
术前1 d清淡饮食,当日早晨解大便,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安定10 mg。
1.2.2 手术方法取1%利多卡因20 ml鞍麻,20 min后,患者取病灶侧卧位,肛周常规碘伏消毒,铺巾,消毒肛管直肠,现用探针由外口探入,基本明确方向后,5 ml注射器抽吸亚甲蓝2 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 ml,换造影针头,先向肛门内纳入一敷料块,注意勿染上亚甲蓝,从外口注入3~5 ml亚甲蓝稀释液,按摩外口以使药液沿管腔走行,取出肛门内敷料块,检查上面着蓝色最深处为瘘管内口。
有一部分病史较久者因管道不通不着色。
将探针头自瘘管外口轻轻向内探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
一般来说,探针沿瘘管腔到达肛门齿线最薄弱点的肛隐窝即为内口位置。
全马蹄型和半马蹄型肛瘘内口,大多数在肛门6点肛窦处。
然后将食指伸入肛门作引导,摸查探针头弯曲,从肛门口拉出。
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30例高位肛瘘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位肛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常常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疾病困扰和生活质量下降。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式切开术、内窥镜下手术等,但手术治疗常常伴随术后疼痛、大量排脓等并发症,使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痛苦且漫长。
寻求一种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高位肛瘘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在治疗高位肛瘘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对30例高位肛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验证该治疗方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研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高位肛瘘治疗的经验和参考。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高位肛瘘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和安全的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3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男女不限。
2. 分组情况: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每组15例。
3. 治疗方案:- 松紧挂线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组:采用松紧挂线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高位肛瘘,具体包括挂线引导、积线法、宣导气化、通便温通、解毒消癥等方法。
- 传统手术治疗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高位肛瘘,主要包括开放性肛瘘切除术、闭合性肛瘘切开引流术等。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便情况等指标。
5. 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以评价治疗效果。
2.2 临床数据分析本研究共纳入30例高位肛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5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42岁。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肛瘘是肛门周围感染性病症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位肛瘘因其位置深、结构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挂线法作为治疗肛瘘的常用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比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法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高位肛瘘患者,其中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组XX例,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组XX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高位肛瘘。
2. 方法虚实结合挂线法: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术方法,以针灸理论和经络学为指导,配合现代手术技术,以达到祛除病灶、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愈合时间的目的。
传统实挂线法: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直接将线结扎在瘘管内,使瘘管闭塞,达到治疗目的。
3. 观察指标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复发率等。
三、结果1. 术后愈合时间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组术后愈合时间较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术后疼痛程度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较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组轻,且疼痛持续时间较短。
3. 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较传统实挂线法更好。
四、讨论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治高位肛瘘过程中,注重了中医的虚实理论,通过针灸和经络学的指导,结合现代手术技术,达到了祛除病灶、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愈合时间的目的。
而传统实挂线法虽然能够达到治疗目的,但术后疼痛程度较重,愈合时间较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术后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上均优于传统实挂线法。
这表明虚实结合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本研究仅从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对于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挂线法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取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00例。
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61±4.21)天。
治愈87例(87.00%),好转10例(10.00%),无效3例(3.00%),有效率97.00%,6个月复发率3%(3/100)。
结论: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有效治愈肛瘘,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挂线法;肛瘘;应用【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60-02肛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治疗仍是治愈肛瘘的最有效方法[1]。
但创伤性手术具有术后肛门功能下降,处理不当易复发、肛门形态改变的特点。
笔者在治疗肛瘘中灵活应用挂线法,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
平均年龄(38.91±4.24)岁,平均病程(2.16±0.14)年,外口数量平均(3.11±0.45)个,最远外口距肛缘距离平均为(5.42±1.14)cm。
1.2 治疗方法1.2.1术前:患者术前行探针、肠镜、造影或核磁等辅助检查,术晨清洁灌肠,采取腰麻。
1.2.2手术方法:肛缘外各瘘管采取分段对口引流法,探查瘘管形态,沿瘘管走向分别做梭形切口,大小约2cm×1cm至3cm×2cm,潜行剥离瘘管,保留两切口间不少于1cm皮桥,各切口贯穿备用的自制中药药线,以自由抽动旋转为度。
术中若内口位于直肠环下1/3,可沿探针引导方向切开内口下方瘘管。
如超过1/3以上采用橡皮筋无张力挂线法。
1.2.3术后处理:患者术后予半流质饮食1天,控制排大便24小时,每日常规换药,中药坐浴2次。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3天以预防感染。
中位挂线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位挂线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行中位挂线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
结果:30例(100%)痊愈,总有效率为100%。
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肛门失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以上的2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8.70%。
结论:中位挂线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中位挂线;紧线;高位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和急症。
高位肛周脓肿位置深,提高其治愈率同时保护肛门功能一直是治疗上的难点。
我科借鉴江苏省名中医丁泽民教授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中位挂线疗法,将其应用于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尚可,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30例。
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17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后间隙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合并坐骨直肠间隙脓肿5例;男27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40.80±10.78)岁;病程1-30天,平均(8.23±7.22)天。
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1)脓腔位于肛提肌上方,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高位肌间脓肿;(2)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定位和明确诊断。
排除低位肛周脓肿患者;患有炎症性肠病、结核病、艾滋病、血液病,以及严重心、脑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1.3治疗方法(1)采用连硬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在脓肿中央做一放射状切口(如脓肿距肛缘4cm以上则行弧形切口),弯血管钳探入脓腔,引流脓液,再以手指探入脓腔,分离纤维间隔,排尽脓液。
仔细探查脓腔,剪除脓腔内坏死组织及部分脓腔壁,使引流通畅,如脓腔范围较大,可在相应位置做放射状切口行对口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