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位肛瘘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体会
高位肛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手术是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的
常见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内外口切开术和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效果的体会。
首先是内外口切开术。
手术前,我对这种手术方式抱有一定的恐惧,因为听说术后疼
痛较为明显。
手术进行时,感受到了手术刀的切割和缝合的过程,虽然并不痛苦,但是有
些难以忍受。
术后的疼痛确实比较明显,特别是排便时更加明显,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随
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慢慢减轻,伤口也慢慢愈合。
术后一个月复查,伤口已经基本愈合,
疼痛感也基本消失了。
这种手术方式相比较而言,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
术后恢复
期相对较长,但是效果是不可否认的。
对于高位肛瘘的治疗,手术是最常见的方法。
内外口切开术和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是
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根据我的经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口切开术的疼痛感较强,
术后恢复期较长,但是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肛门周围洞道拆除术术后恢复期较短,疼痛感较轻,但是治疗效果不如内外口切开术,复发率较高。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
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合理的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也
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加快伤口的愈合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与护理并重的体会肛瘘是指直肠下端、肛管与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多继发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
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高位复杂肛瘘是指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多个瘘口和瘘管的肛瘘患者。
目前,手术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唯一可靠有效的方法,各种手术方法虽然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失败例数所占的比例也不容忽视,其中如复杂性肛瘘治疗不彻底,会反复复发,导致肛门变形,甚至肛门漏气、漏液以及失禁等严重的后遗症与并发症。
造成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时有发生。
术后护理几乎占有与手术同样重要的作用。
本人总结了60例高位复杂肛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3月。
低位复杂性肛瘘3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2例。
均一次性治愈,住院12-32d,平均16d,随诊6—18个月,无一例复发。
2、结果50例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住院一段时间之后痊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天。
3、临床护理3.1 术前护理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处于急性感染期患者要控制症状,待急性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
3.1.1心理护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关切、同情的态度,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实行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尽早治疗的好处,特别告知肛瘘切开挂线手术的优势,使患者作好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3.1.2肠道准备:在手术之前的一天开始饮食控制,患者食用半流质的食物。
于15:00口服导泻剂清理肠道。
晚上12点之后禁食禁饮。
手术当天为肠道准备不彻底的患者用结肠透析机灌肠,灌肠之后禁止喝水,大便排净之后用温水坐浴,清洁肛门排空膀胱等待手术。
3.2术后护理3.2.1术后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h,满6h后可翻身取自由卧位。
县级医院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要点及难点分析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治疗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要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如下:治疗要点:1. 全面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需要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肛门疼痛、排便不适、瘘道难以愈合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程度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定瘘道的类型、位置、深度和形态等因素。
2. 恰当的影像学检查:为了准确定位瘘管,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MRI、CT等,以确定瘘道的长度、走向、与括约肌的关系等,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3.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扩大切口、穿刺引流、括约肌切开、术后引流等等,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4. 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手术前需要充分准备,包括术前洗肠、定位标记、给予抗生素等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尽可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5. 术后恰当的处理与护理:手术后需要及时治疗和护理,保持瘘道的通畅,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需要关注术后的并发症,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1. 术前诊断的困难:由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病因和症状较为复杂,初步诊断时比较困难,需要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手术难度较大: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难度比较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愈后效果。
3. 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率:由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包括深部肛瘘和肛管周围脓肿等不同类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术后感染、排便不适、再发等等,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并及时进行处理。
4. 疗效难以评估: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效果难以评估,一些患者病情经过手术治疗后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甚至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加大了治疗难度。
总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要点在于全面的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而治疗难点则在于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疗效难以评估等方面,需要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论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多外口、多管道、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过外括约肌深层的肛管直肠瘘,其中以高位马蹄型肛瘘最具代表性,另有高位坐骨直肠窝瘘、骨盆直肠窝瘘等。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诊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总结介绍如下:1 术前诊断正确寻找肛瘘内口及了解瘘管的走向对肛瘘的诊断和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更是如此。
其检查诊断亦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的主要诊断方法有:(1)指检。
(2)探针检查。
(3)X线检查。
(4)腔内超声检查诊断。
(5)磁共振成像检查。
(6)亚甲蓝与过氧化氢混合液瘘道染色。
2 手术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之所以称为“难治性肛瘘”,其主要原因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内口困难,治疗更难,复发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
针对其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国内外纷纷开展针对性研究,手术改良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高位肛瘘切开术。
该方法目前在临床因对肛直环损伤较大,后遗、并发症多,已很少被采用。
(2)旷置切开术治疗。
此疗法损伤小,但如处理不好时易致伤口经久不愈合或愈后复发。
(3)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
该法为传统挂线疗法,优点是简便安全,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小,不会引起严重肛门失禁,但组织结扎在橡皮筋之内,疼痛较重,如用药线虽然疼痛较轻,但往往需紧线或切除残余的纤维结缔组织,从而增加患者痛苦,且愈合时间长,有异物感,挂线处可遗留明显凹陷(即钥匙孔样缺损)。
挂线术发展至今,有了很大的改良,对低位瘘管切开或切除,高位瘘管挂单线、挂双线、挂浮线等。
(4)切开挂线对口引治疗。
李春雨等人用此方法报导118例,一次治愈91例,二次治愈27例,治愈率100%,平均为28.1d[1]。
(5)肛瘘切除肌瓣充填术。
该术式是针对以往治疗高位肛瘘采用开放存在组织缺损大、愈合时间长等问题而设定。
但术后创面一般要二个月左右才能痊愈且有残余脓肿、复发及肌瓣部分坏死等并发症。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经验进展[肛瘘是一种常见肛肠疾病,中医称之为痔漏。
它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切开后或者手术引流,经久不愈而形成的肛直肠与肛门周围或会阴之间的异常交通,但亦可因外伤(尤其是产科分娩)、放射性损伤(镭锭照射后)、Crohn病、癌肿、放线菌感染所致,一般是非特异性感染。
肛瘘在肛肠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痔疮和肛裂而位居第三,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一直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疾病”其治疗难度大,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术后后遗症多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学者们的不懈探索,如今在肛瘘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
目前国内外肛瘘的治疗都是以手术为主,内科调理为辅。
以下是本人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整理近几年各学者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改良或创新的手术方法。
[1.手术治疗方法:[1.1纤维蛋白胶治疗肛瘘:其方法是将纤维蛋白胶封闭瘘管 , 以达到瘘管的闭合的效果[4],它较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降低了术后疼痛及括约肌的损伤,减少总住院天数,几乎没有肛门失禁等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即使失败也不影响二次手术并有充足的补救措施,在Chan [1] 和 Cintron [2]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纤维蛋白在治疗肛瘘中,高位肛瘘的治疗成功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的治疗,也许是括约肌的不断活动使得纤维蛋白胶从瘘道中挤出降低了治疗率。
[1.2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近年来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中多是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术后方法治疗,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农村广[3]发现对高位肛瘘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治疗中,挂线松紧及紧线时机等至关重要,在他的研究当中发现橡皮筋宽度的 1/4 比 1/2 的挂线割力量更有优势,术后每间隔 7 ~8 d 进行紧线,实验采取此法治疗12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
结果 128例患者短期治愈率达到 100%,证明中医挂线术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治疗效果可靠。
但是 1/4 组在一年随访复发率及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上同 1/2 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说明1/4 的紧线割勒量为更加理想的挂线方案,这样的挂线方法对患者肛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手术更安全可靠,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远期治愈效果。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探索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
方法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部分缝合、对口引流,彻底处理肛瘘内口。
结果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具有治愈率高,患者痛苦轻,疗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切开引流[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高位复杂性肛瘘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
主要存在问题是根治率低,复发率高,常伴有肛失禁,移位,畸形狭窄,粘膜外翻等后遗症。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秉承中医传统的挂线疗法的优势,配合手术切开引流,辅佐术后换药,治疗复杂性肛瘘40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复杂性肛瘘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1岁。
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占65%。
高位复杂性肛瘘10例,占25%。
马蹄形肛瘘8例,占20%。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和处理是手术效果的先决条件,急性炎症应先抗感染,待炎症和局部肿后胀好转后再行手术,效果更佳。
术前三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对症使用抗生素。
另外,术前清洗肛周,清洁灌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达到满意效果。
1.2.2 手术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除,必要时将其周围的炎性疤痕组织一起切除,形成一个上宽下窄敞开的创面,不留残腔。
利于创面愈合,避免瘘管再次形成,明确内口位置,处理好内口,并且彻底消除及其周围炎性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避免手术后复发。
1.2.3 手术操作腰麻或局部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指扩肛,肛管内插入无菌纱布条由外口缓慢注入亚甲蓝稀释液,抽出肛内纱条其着色处就是内口位置;若未见着色探针自外口轻柔探入,查明瘘道走向及判断内口位置,在与“内口”位置相应的肛缘外作人造外口,引出探针,外口及人造外口行放射状扩创,刮除两者之间瘘道的坏死组织;用探针自人造外口处探入,查找准确内口位置,引出探针,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
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100例复发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50例。
对照组为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50例。
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5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
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肛瘘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复杂性肛瘘;改良术;主管切开术;肛瘘切开挂线术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中关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
排除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或因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溃破而形成的肛瘘患者。
经检查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严重过敏、精神障碍等,无手术禁忌症者。
1.2一般资料选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科收治100例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住院患者符合上述条件者。
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37.6岁。
男81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4.26: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年龄、性别、术前不适症状经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均采用术前常见规肠道准备、备皮,取侧卧位,患侧在下,常规消毒铺巾后,行骶管阻滞麻醉。
1.3.1治疗组采用改良主管切开术。
先采用探针探查瘘管及内口,确定内口部位,及主管道与支管道之间的关系位置、支管的数目。
探针由内口穿出后,由内口近端切开主管道,并向外延伸到肛缘约2cm处,切除内口周围的病灶,清除内口近端的管壁组织,沿瘘管方向继续剥离瘘管至肛管直肠环上方,管腔顶端用刮匙刮除残余腐败组织及增生的肉芽组织,如支管道末端距主管道较近,则向支管方向稍扩大主管道,如支管道末端距主管道较远,则在支管处改道作一切口开窗引流,两切口皮下对穿引流,搔刮清除管道内的腐败组织及分泌物。
县级医院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要点及难点分析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一种,通常承担着基础医疗服务和社区医疗保健工作。
在县级医院,肛肠外科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手术过程。
本文将针对县级医院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要点及难点进行分析。
一、治疗要点1. 术前评估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首先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等,以确定肛瘘的类型、位置、复杂程度及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
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决定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效果的良好。
2. 全面检查术前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MRI等,以了解肛瘘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
3. 术中精细操作手术中需要进行精细操作,细致的解剖肛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避免损伤括约肌及重要组织,手术中需小心操作。
4. 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用药及术后康复指导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二、难点分析1. 解剖复杂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常常受到解剖复杂的影响,肛门周围层次繁多,肛瘘与括约肌、外括约肌及盆腔重要器官的相对位置及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操作需要精细、小心,以避免周围器官的损伤。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要求术中进行精细操作,需要解剖肛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手术中需小心操作,以避免周围器官的损伤。
然而在县级医院,由于技术水平与设备条件的限制,术中精细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医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处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用药及术后康复指导等。
然而在县级医院,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术后处理的规范要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患者的术后康复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县级医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手术过程,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并严格要求术中和术后的处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近年来,我们对16例术中探针难以进入瘘管进行引导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循管分离、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 13 例,女 3 例,共计16例。
年龄:21-65岁,平均42岁。
病程1.2-39年。
有1次肛瘘手术史7例,合并混合痔5例。
后蹄铁型高位肛瘘1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4例。
1.2 治疗方法术前3-5天,从瘘管外口注入生理盐水5-10毫升冲洗管腔,每天一次。
术前一天,肛门指诊、探针、肛门镜检查,确定瘘管走向、瘘管与肛门直肠环关系,有无支管及死腔,并从瘘管外口注入亚甲兰以期管壁着色及进一步确定内口位置。
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术。
患者取侧卧位,肛周碘伏消毒,铺巾,肛管内碘伏消毒。
术前再次肛门指诊确定瘘管走向、以及与直肠环、内口之间关系。
后蹄铁型高位肛瘘:梭形切开肛瘘外口皮肤并提起,循结缔组织化条索状管道行皮下潜行锐性分离至肛门后侧,从切口纳入探针,沿瘘管分离后的间隙伸至肛门后侧,在距肛缘外1.5厘米处做一放射状皮肤切口,向下分离,与探针交通,扩大探针间隙口,将已分离的瘘管迁至新切口中。
剔除瘘管后的间隙内引入皮筋挂浮线。
牵拉已分离的瘘管,继续循索状管道向上锐性分离,肛管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在向上分离过程中可逐次切开,以利术后引流,及方便继续向上分离瘘管。
在肛管齿状线处继续在肌间隙中向上循管潜行锐性分离,近至瘘管内口时,在牵拉作用下,内口及内口周围附属炎性组织会随之脱出,予全部清除。
从肛缘切口纳入探针,经已剔除瘘管的间隙至内口后,扳出肛外,探针头部系橡皮筋后回抽,使橡皮筋经内口进入原瘘管间隙,又从外口引出。
提起皮筋两端,切开两端间皮肤,适度拉紧皮筋并给与结扎,皮筋自然嵌入切口内。
皮筋尾部再扎一道,剪去多余部分。
修剪创缘,以利引流。
2个外口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先确定内口直接与外口相连的管道,作为瘘管主管,外口与外口相连的管道作为支管。
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的研究进展摘要:高位复杂性肛瘘属于肛瘘的一种,指的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是有多个瘘口和瘘臂,对人体的产生的危害非常大。
有相关文献统计报告指出,该病的发生率大约占肛肠病例5%~10%,因为部位深,所以在诊断与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的不断发展,该病的诊治取得了一定进展,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就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研究进展这一问题做了相关介绍与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研究进展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生,其临床症状比较多,主要有流脓、疼痛、肿块肛、瘙痒、排便不畅等。
虽然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其病变位置高,管道多而且弯曲复杂,在治疗上的难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则有可能产生肛门畸形,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该病的诊治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可以采取韩国电子肛门镜,深入到肛管直肠,采集病灶图像,使医患双方直观、漙地了解病情,有效避免了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展,准确率非常高。
一、认识高位复杂性肛瘘中医认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病原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性,或者饮食不节,酗酒、房事太过,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出现障碍,病毒等在肛门处蕴结所形成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肛窦肛腺或者肛管直肠的周围组织受损发生感染导致肛周脓肿之后未彻底治愈所形成的。
关于该病的学说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是Eisenhammer 与Parks 的肛腺感染、Shafik的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这些学说已经被学术界公认,除此之外还有胚胎学说、免疫学说以及性激素学说[1]。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非常多,如流脓、疼痛、肿块肛、瘙痒、排便不畅等。
流脓的脓液多少和瘘管大小,长短以及数目有关系;瘘管通畅没有炎症的时候,患者通常不会感到疼痛,只是感染局部发胀与不适,在行走时会加重,一旦瘘管感染或者脓液排出不顺畅而肿胀发炎的时候,就可能引起疼痛;缘索条状硬块,为患者的主诉之一。
高位复杂肛瘘的治疗
徐靖;陈胜波;孙栋森;李国栋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11(46)9
【摘要】@@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儿层,呈潜行蜂窝状管道.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肛凄的5%~10%.由于病变部位深,临床不易早期发现,而形成长期的慢性病,故手术操作难度大,如处理不慎,常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肛门狭窄、肛门畸形、完全或不完全性失禁、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有时需做二期或三期手术,所以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肛旁脓肿是肛瘘的主要原因.肛腺感染或因直肠病变形成的肛旁脓肿引流后易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徐靖;陈胜波;孙栋森;李国栋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2;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2;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1
【相关文献】
1.低位主管切开、支管及高位挂线双向等压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J], 贾晓静;贾玉良
2.高位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疗效分析 [J], 王磊
3.主灶切开对口引流高位胶管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研究 [J], 冯大勇;安阿
4.主灶切开对口引流高位胶管引流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效果比较 [J], 高峰
5.主灶切开对口引流高位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效果 [J], 周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
操作流程
1.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骶尾部,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10ml作局部逐层浸润麻醉,麻醉良好,肛门松弛好,无不良反应。
2.从外口处探入,顺利从齿线探出,确定内口,常规橡皮筋挂线,切除所有外口及周围瘢痕组织,切口敞开引流。
3.清理创面,彻底止血,用亚甲蓝作肛门皮下组织神经阻滞术。
4.肛内置痔疮膏、痔疮栓,油纱条引流,外用塔纱加压包扎固定。
5.手术顺利,评估手术出血约量及手术时间,并记录。
6.术后评估患者情况并记录,安全送回病房。
县级医院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要点及难点分析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肛瘘,其起因一般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涉及多方面,伴有复杂的病理变化和临床处理难点,必须恰当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表现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腹痛症状、剧烈吐痰和便溏、呕吐,腹部实质性检查可发现腹膜张力、反跳痛和吸引脐可见结节,根据胃肠道彩超显示肛瘘曲张管、外瘘口肿大以及瘘管血行状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要准确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一般采用胃肠道彩超、肠镜或X线检查,作出最准确的定性诊断,结构特征和病理状态只能通过病理检查报告才能得出。
1. 全面治疗原则。
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要把清除溃疡、减轻腹水以及控制炎症为主要治疗原则,在治疗前要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表现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
对大面积肛瘘患者及外瘘口急性发作活动型患者,手术是首选,其手术原则是清除肿瘤,保留囊肿囊膜,切断瘘管,加强缝合。
3. 医学治疗。
如果病人不适合做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案,如药物疗法、新型凝固剂疗法、射频消融术等等。
4. 预防感染。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及时洗胃以及滴注1%氯霉素溶液,提高抗菌能力,保护健康。
1. 病情的复杂性。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治疗涉及许多复杂的环节和许多病理变化,其病理状况纷乱复杂,容易出错,治疗也变得十分困难。
2. 年老患者的治疗。
由于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下,老弱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感染,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护理。
3. 理解信息不完整。
病例情况复杂、图像不清晰,对肛瘘的诊断与治疗形成了困难,使医生对肛瘘的诊断和治疗操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复杂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重点防止细菌感染和减轻腹水,提升患者转归率。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
马英;左进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3(0)z1
【摘要】1内口的探查及处理肛瘘多由于肛腺感染所致.自行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收缩呈管状,形成纤维化管壁;若引流不畅,或继发感染,炎症向直肠粘膜下层及肌层深部蔓延,并超越肛窦部及直肠环区深部,则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因此治疗上寻找原发病灶即内口是治疗的关键.……
【总页数】1页(P98)
【作者】马英;左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730000 甘肃省中医院,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内口接力高位变低位肛瘘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分析 [J], 张志刚;辛学知;李涛;秦一翔
2.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应用体会 [J], 李晓辉
3.复杂性肛门瘘管切除术+挂线术及肛瘘激光闭合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伴高位瘘道开口直肠)一例 [J], 崔灿;李盈;杨豪杰;蒋嘉奇;王振宜
4.经骶会阴行肛瘘切开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高位直肠内瘘1例
报告 [J], 庄华章;吴一曼;陈若愚;周俊韬
5.肛瘘微创平台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J], 刘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内口位置高,主、支管道纵横交错,弯曲通连,围绕肛门半周或全周;还可重叠几层,呈潜行蜂窝状管道。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因错综复杂,致使治疗存在许多问题,复发率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亦较多。
祖国医学对其治疗有较多记载,《外科大成·痔漏附余》中说:“有漏者插以药钉,通肠者挂以药线……凡用挂线孔多者,应先汾一孔,隔日再汾一孔,如线落口开者撒生肌散。
”目前,外科手术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最主要的治愈性措施,临床上手术方式繁多,众说纷纭,本文力图拟出最基本的手术原则和方式。
1 手术治疗原则
1.1 找到内口并彻底处理:肛瘘有原发性内口、瘘管、支管和继发性外口。
内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窦内及其附近,后正中线的两侧多见,但也可在直肠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
切除内口则去除肠内污物进入瘘管的必经孔道,杜绝肠内感染源继续污染的机会,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内口的清除与否和治疗成败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内口不切除,肛瘘不易治愈,愈后也易复发。
1.2 瘘管管腔及顶端充分引流: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管腔的探查,尤其是支管的探查较为困难,清除主支管道的盲腔是手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部分高位肛瘘,由于位置较深,管腔变窄,其主管顶端盲腔隐蔽,术中未能发现,往往在愈合后期又有分泌物排出,所以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对侧有否支管存在。
手术中处理瘘管管腔及顶端的实质是如何获得合理外科创面,消除死腔,去除腐败组织,使引流更为通畅,以利愈合。
1.3 正确处理瘘管与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关系[1]: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管腔延展范围较大,牵涉的肌肉数量较多,有时难以处理。
由于肛管外括约肌在肛门节制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在治疗高位肛瘘时,应尽量保护外括约肌,以防肛门失禁。
挂线疗法是中医学治疗肛瘘的传统方法之一,其以线代刀,使括约肌在线或橡皮筋的捆扎勒割作用下慢慢分离,较为理想地解决了高位肛瘘手术中切断括约肌造成的肛门失禁问题。
高位肛瘘术后肛门节制功能中,内外括约肌及直肠环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修复,值得进一步探讨。
2 手术治疗常用术式
2.1 切开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哪些组织可以切、哪些组织不可以切,都是值得去考虑的。
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
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一般不会造成失禁,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
耻
骨直肠肌是肛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往认为耻骨直肠肌内无联合纵肌纤维鞘,因此切断耻骨直肠肌会导致肛门失禁,但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单纯切断耻骨直肠肌并不一定导致肛门失禁,切断的前提是肛直环必须已机化的病理基础。
在作高位肛瘘切开时,检查到肛瘘内口附近及肛门括约肌部分纤维硬化,肛直环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固定,方可行切开术,不会引起肛门失禁。
其原理是高位肛瘘由于反复发作,长期炎症刺激,引起肛门内口附近括约肌产生炎性反应,而致局部纤维化,组织硬变机化,故此括约肌切断后,由于获得了与周围组织附着固定支点,不会引发排便失禁。
有时术后有短暂溢气漏粪不全失禁,乃是由于疤痕缺损所致肛门闭锁不全所致,随着瘘道壁肉芽增生填充肛门不全失禁会得以改善和好转,或者术时采用带蒂肌襻填充也可避免此种现象发生。
2.2 旷置术:旷置术建立在内口原发病灶的彻底清除,被旷置的瘘道,窦腔扩创充分获得良好引流的基础之上。
旷置术可应用于部分主管旷置、主管截根支管旷置。
在上述前提下,高位复杂性肛瘘就能治愈,遗留下来的残管,因已充分引流,又根据肛管直肠动力学因素,该处属于非高压区域,已无感染机会,残管与窦腔经过正确换药将逐渐实质化(机化、肉芽组织增生),无须担心会向坏的方向发展,即保留瘘管反而会提高成功率。
2.3 挂线术:挂线术是祖国医学治疗肛瘘的一种方法,明代《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垂悬,取速效。
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即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 。
挂线具有切割、引流、刺激、标志四种功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挂线种类和方法有低切高挂、开窗留桥分段挂线、高位肛瘘顶端挂线。
根据病变需要,可分别采用一期紧线(病程长、肛直环已机化、脓腔不大),延缓紧线(病程短、肛直环机化不明显、脓肿大),或挂浮线(长瘘支管、分段挂线、引流、刺激生长)等多种方法。
如何合理地应用挂线术,有几个问题应得到重视[2]:(1)挂线术的选择应指征明确。
由于现代解剖学,肛瘘切除的广泛开展,术中处理病变较彻底,对肌肉的保护亦十分明确,对内口的寻找及处理亦更准确,再加上对肛直肠环的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入,因此既往被认为非挂线不可的病例,均可以行直接切开处理。
只有对那些病变十分复杂,瘘道完全穿过肛直肠环或其大部的病例才施行挂线术。
高位肛瘘的挂线范围仅选择在瘘道经肛管直肠环范围或非全程挂线,后期切开挂线部。
(2)挂线组织应少,不宜大束挂线,这要求术中应尽量可能敞开病灶,只对肌肉组织部分行挂线处理,从而使挂线的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亦可避免单纯挂线容易遗漏支管、残腔等问题。
(3)合理地选用切开挂线和引流挂线,根据治疗目的,挂线原理不同,选
用不同的挂线方法。
对以防止肛门失禁为目的的挂线,应术中立即紧线,从而达到慢性切割的目的。
而对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及内口较大时,应选用引流挂线,术中不应立即紧线,术后换药、冲洗、引流,从而达到刺激内口周围及残腔去腐生肌,然后再紧线切开。
(4)对大束组织,可采用分组挂线或双挂线,分组挂线可解决大束组织挂线切割不完全,需要再次紧线的问题。
对有两处需同时切开挂线者,可先一处紧线,另一先挂浮线,待第一处紧线切开后,再紧浮线,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手术或一次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
2.4 一期缝合术:主要用于长弯型蹄铁的支管部分,目的是为了加速愈合,缩短疗程,减轻肛门畸形的发生。
成功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妥善处理原发病灶及主管;建立良好的健康的新鲜创面,所缝创面应呈锲形切口;消除死腔,正确的缝合技巧,一般采用U形或8字形缝合,必要时可置皮片引流。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仍是当今肛肠外科的难题之一,如治疗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如肛门畸形、狭窄、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甚至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3]。
其手术治疗常常采用综合方法,临床上常常采取切开挂线[4],旷置挂线[5],开窗引流、腔内置管冲洗、挂线疗法[6],部分缝合[7]等综合方法。
虽然手术方式繁多,众说纷纭,但只要掌握原则和最基本的手术方式,就能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灵活选择方式。
笔者认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在保证肛门功能的基础上清创,引流一定要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