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29.10 KB
- 文档页数:3
浅议个性化作文教学【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个别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甚至是整体素质的提高。
然而综合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事实——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作文中虚假为文、言之无物、套话连篇等现象随处可现。
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而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
1 培养独立的主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作文教学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这是在新环境中寻找更新与发展,是继承历史传统上的再一次跨越。
站在这一潮头浪尖上,反观传统教育教学,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其抹杀个性的一面。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教育痼疾的根源:“现代教育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了两个害处,一是使教育变成了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了它天生的主体性及尊严;其二,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们沦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
”这句话揭示了现在教育存在的危机,也从另一角度道出现代教育所存在的工具性教育的弊端。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因此,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更应该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能。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新型的语文教师应如何来进行作文教学,来改变学生厌写、怕写的现状,大面积提高语文成绩呢?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作文教学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
只有创设乐写氛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熟生巧,渐入佳境,让作文教学真正成为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
关键词:激发学习;抓住契机;营造情景;真情实感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7-02作文是语文的窗户。
语文成绩的好坏,通过作文来透视。
可见作文教学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更不可忽视。
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作文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
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作为老师,我们应如何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在新课程下进行作文教学呢?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营造氛围着手“赏识是最好的激励”,为了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正面评价为主。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要大加赞扬,要积极地肯定,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在指出时要有一个度,不能一次性指出太多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
即使是指出问题,最好也能使用商量或建议的语气,使学生看到自己写好作文的希望。
对于一些优秀作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投稿。
对于学生来讲,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就是一种肯定,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这样,以点带面,整个班级写作积极性都能得到有效调动。
2.让学生从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开始写作文农村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他们从小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对丰富多彩的田野风光、四季景色的变化以及千姿百态的动植物都特别熟悉,但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就发愁,感到没什么可写。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合理的作文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文章对下小学语文作文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作文教学;语文作文引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较基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同时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思考,认为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作业,而是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普遍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通过考试而教他们写作。
同时,作文课对学生来说较为很枯燥,不够有趣,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下降。
1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文如何教,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研究者在实践中提出了“自悟自构”的思路,这是在审视当前习作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其涉及作前、作中、作后三个环节,更多强调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我领悟、自我架构。
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化内容,推进“双线结构”,追求“理趣”课堂,让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同步,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在此基础之上,以为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这样两点认识:其一,挖掘写作的魅力,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之下动笔写作。
面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事实上,小学生在生活当中感兴趣的事物很多。
教师可隐藏作文教学目的,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之下思考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打开了有效写作的大门。
其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核心素养驱动下的作文教学思路。
谈新课程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新时期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
其是对占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更应该有所创新。我认为,“个性化”是新课程
标准下作文教学的生命。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
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个性化作文”是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
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形式。它的特
点是: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感情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
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它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的要,对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个性化作文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有创新精
神,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受传统
观念的束缚,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不唯
上,不唯书,而只唯真。这不管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都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个性化作文”倡导的说真话,抒真情是做“真人”的一种砺练。一
个人在写作表达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真正能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经过
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注重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
生命发展的规律,是感受系统的发展先于词语系统的发展。不让学生充分的
体验,学生没有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就决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教
学突出学生个性主观反应,体验生活的重要性。成功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要求学
生的感觉在前,优秀成功的作文在后。建筑在学生真实感觉和独特体验基础上的
个性化作文,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
活的重要元素,才能促进学生作文健康活泼的发展。
例如写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时,我让学生在周末试着与父母互换角色,当
一天的“父亲”或“母亲”。在这一天里,干父母该干的活,说父母该说的话,做父
母该做的一切。一天下来,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不容易,同时也理解了父母
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学生写了这样的作文:《我爱妈妈的唠叨》、《母爱伴我成
长》、《将父爱进行到底》、《妈妈,最爱还是你》、《别让你的爱成伤害》、
《爱是唯一的理由》、《我终于理解了》等。没有这“当父母”的体验,断然不会
有如此真切的感受,也就不会有如此成功的个性化的作文。
二、培养思维,打开个性化的思考空间
如果要学生实现个性化表达,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思考。笛卡儿有这样一
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由于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从而导致了作文“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既无创意又无个性。教师要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给学生拓展一个
广阔的思维空间,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诱导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
创新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寻找更好的适当答案,激励
学生开动多种思维。通过借鉴与比较,分析与综合,从“平中见奇”,从“同中见
异”,发现题材和立意的多样性,然后调动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和材料库,展开广
泛的联想,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独立思考,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个
性的文章脱颖而出。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有创见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
得到发展。
三、情感训练,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能打动人的有生命的作品,是浓浓的真情,而不是冷峻的道义。言语是基于
自身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激情和想象的语言,它的个
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努力鼓励学生从自己的
角度和用自己的语言提炼眼睛发现的东西,他们的语言就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个性
化。
例如学生在习作《瞧我们班的男生》中写到:“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塌
地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眼睛不大,一头略卷的头发,但他嗓门
特好”。“呜啊,好香哇!一阵香水味扑鼻而来,定睛一看,远处走来我们班的臭
美大师——李小鹏,他留着三七开分头,头上铮亮,就像狗刚舔过一样。”还有这
样的语言“那一晚,北风飕飕的,初三二班的灯贼亮贼亮的”。写老师,有这样拟
题的《“万人烦”来了,怎么办》,《少讲点,少讲点,少讲我就少听点》。写班
级:这样拟题《初三12班,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爱我班》。充满个性的表
达令人陶醉。
四、开放内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给学生的
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自主表达”。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命题作文,认为要求太多,放不开手脚。学生是
习作的主人,不妨将习作的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老师煞费苦心的为学生“拟题”,
不如轻松自在的向学生“征题”。瞧学生拟的作文题目:《都是同桌惹的祸》,
《我是明星我怕谁》,《当个学生不容易》,《走出心灵的雨季》。让人一看就
有倾吐的欲望;《校园“封神榜”》,《新“西游记”》,《三兄弟漂流记》——多
会借鉴,让人一看就生好奇心;《智斗妈妈》,《给小狗刷牙》,《我和星星有
个约会》——多有生活气息!这么有个性的题目,就是内容开放后的结果。
五、评改适宜,赏识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有:“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写法,情感
与态度的评价,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采用
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只有学会赏识学生,才能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个性,唤起
学生主动写,积极写的热情。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要明确对学生的评价目的不是选拔“高手”,而是
促进全体学生的作文写作全面发展。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以多一些具体化的、
鼓励性的评语,如“这个词语用的妙极了!”“多么优美的句子呀!”“你瞧家乡描绘
的多美啊!”该修改的地方不要由老师一改了之,可以委婉的道出改的意见,如
“把此处稍作修改,你的文章会更完美。”“老师多想在你的文章里看到生动的话
语。”
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有位老师说,“不要用经验作为评价未来的唯一准绳,
不要过分强调合理性而扼杀孩子的大胆新奇的想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
眼光看学生作文,我们总能发现闪光点,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我曾经尝试为学
生的作文打了两个成绩,一个“语言表达分”,一个是“个性创意分”。有的学生表
达能力不好,按常规只能打及格分,但细看他的作文有独特的个性,或是充满真
情实感,所以他的“个性创意分”就是“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文中有许
多华丽的辞藻,但感觉太规矩,缺乏特点,“个性创意分”的评价就让他明白下一
步努力的方向。
3.多层次,多元化评价。作文评价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每个人的
评价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
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写出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
抒真情;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还可以推荐学生的作文在
班级“作文园地”、学校刊物上刊出,或是参加各级作文大赛,往各级报刊、杂志
上投稿,让社会力量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
毋庸置疑,我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思路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我们的宗旨是
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在新
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还将不断的整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