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专题五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温馨提示:同学们要注意保存,认真看啊!

考点盘查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性质

二、过氧化物——Na2O2、H2O2

1. 有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H2O22H2O+O2↑2Fe3++H2O2+2H+=2Fe3++2H2O

2. 注意问题

(1)O2

2-为18电子的粒子,Na

2

O2为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中n(阳离子):

n(阴离子)=2:1(即n(Na+):n(O2

2-)=2:1).

(2)符合H2m (CO) n通式的物质m g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Na2O2充分反应后固

体增重均为m g;不足量的Na2O2与CO2、H2O混合气体反应的计算中,先考虑Na2O2与CO2反

应,CO2反应完后,再考虑与H2O的反应。

(3)实验中Na2O2一般充当供氧剂(与H2O、CO2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4)H2O2被还原后的产物为水,所以H2O2成为绿色化学中的一种氧化剂、漂白剂。

(5)无机推断题中与Na2O2反应的对象一般为H2O、CO2

(SO2)。

三、“铝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1. “铝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注意:(1)Al(OH) 3不溶于氨水.

(2)Al(OH) 3与酸反应时相当于三元弱碱,与碱反应时相当

于一元弱酸。

(3)制备Al(OH) 3常用的三种方法:Al3++3NH3·H2O=Al(OH) 3↓+3NH

4

+;2AlO

2

-+3H

2

O+CO2

=2Al(OH) 3 ↓+CO2

3

-;3Al3++3AlO

2

-+6H

2

O=4 Al(OH) 3 ↓。

2. 有关含铝化合物的图像问题

图像(I):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

量。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3++3OH—=Al(OH) 3 ↓

AB段:Al(OH) 3 +OH—=AlO

2

-+2H

2

O

图像(II):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至过

量。

现象: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来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

淀不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3++4OH—=AlO

2

-+2H

2

O AB段:Al3++3 AlO

2

-+2H

2

O=4Al(OH) 3 ↓

图像(III):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O

2

-+H++H

2

O=Al(OH) 3 ↓AB段:Al(OH) 3 +3H+=Al3++3H2O

图像(IV):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AlO2溶液至过量。

MnO2

现象: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来产生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 段: AlO 2-+4H +=Al 3++2H 2O AB 段: Al 3+

+3 AlO 2-+6H 2O =4 Al(OH) 3 ↓

注意:①各段图像中反应物用量的关系。②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 四、“铁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1. “铁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1)Fe →Fe 2+

:Fe 与弱氧化剂反应,如非氧化性酸(H +

)、不活泼非金属(S 、I 2等)、铜盐溶液(Cu 2+)、银盐溶液(Ag +),原电池中Fe 作为负极等。

(2)Fe →Fe 3+:Fe 与强氧化剂反应,如强氧化性酸(硝酸、浓H 2SO 4等)、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等)。

(3)Fe 2+→Fe 3+:Fe 2+与强氧化剂反应,如Cl 2、O 2、硝酸、酸性KMnO 4、H 2O 2等。 (4)Fe 3+

→Fe 2+

:Fe 3+

与还原剂反应,如碘化物、—2价硫的可溶性化合物(如H 2S 、S 2—

)、

+4价硫的可溶性化合物(如SO 2、H 2SO 3、HSO 3-、SO 23-)、Fe 、Cu 等。

(5)Fe 2+→Fe :Fe 2+

与强还原剂反应,如Al 、Zn 、C 、CO 、H 2等。 (6)Fe 3+→Fe :Fe 3+与强还原剂反应,如Al 、Zn 、C 、CO 、H 2等。 注意:①Fe →Fe 3O 4:Fe 与水蒸气反应及Fe 在氧气中燃烧。

②Fe 3O 4的性质。Fe 3O 4+8H +

=Fe 2+

+2Fe 3+

+4H 2O ,Fe 3O 4溶于硝酸,其中的Fe 2+

被HNO 3氧化

为Fe 3+:3FeO+28H + +NO 3-=9Fe 3++NO ↑+14H 2O ;溶于HI ,其中的Fe 3+被I —还原为Fe 2+:

Fe 3O 4+8H ++2I —=3Fe 2++I 2 +4H 2O 。

2. Fe(OH) 2的制备

在实验室制取Fe(OH) 2时,一定要用新制的Fe 2+盐和加热驱赶O 2后的NaOH 溶液反应,且滴管末端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下,再滴加NaOH 溶液;或者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等物质进行液封空气或者用CO 2、H 2等驱赶装置内的空气。

3. Fe 2+的检验

(1)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遇KSCN 溶液或NH 4SCN 溶液无现象,滴加氯水 (或溴水、双氧水、稀硝酸等)后溶液变红。 4. Fe 3+

的检验

(1)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

(2)与KSCN 溶液或NH 4SCN 溶液反应,溶液变红:Fe 3++3SCN —=Fe(SCN)3。 (3)与苯酚溶液反应,溶液显紫色。 五、原电池的有关问题

1. 是否为原电池的判断

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可能为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主要是“四看”: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看溶液——两极插入溶液中;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看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 正、负极的确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强调确定:活泼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

的非金属为正极。一般来说,负极材料与电解溶液要能发生反应。如Mg —Al —HCl 溶液的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 ,但Mg —Al —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 。

(2)根据在两电极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判断。如,甲醇燃料电池,甲醇燃烧一般生成二氧化碳,则碳的价态升高,失电子,所以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

(3)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其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若某一电极上的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则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燃料电池除外)。如。Zn —C —CuSO 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 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的固体物质,则C 为此原电池的正极。

(4)根据某些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显色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淀粉等)的变色情况来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化合价升降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 +还是OH —

或I —

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

(5)根据外电路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确定:在外电路中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

(6)根据内电路中自由离子的运动方向确定:在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

3. 电极反应的书写

(1)如果给定的是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律书写反应式。 (2)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再选择某一极上的简单变化情况去写电极反应式,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作数学中的代数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可(加、减法)。

加、减法书写电池反应式的归纳:

电池总反应式: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负极: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 ne —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式的反应相加即得电池总反应式,用电池总反应减去较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即为较复杂的电极反应式。原电池反应式一般都可用加、减法书写。

《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

《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再书写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 和H 2O 的反应 2Na +2H 2O===2Na ++2OH -+H 2↑; ②Na 在空气中燃烧 2Na +O 2=====点燃 Na 2O 2; ③Na 2O 2和H 2O 的反应 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④Na 2O 2和CO 2的反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⑤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 OH -+CO 2===HCO -3; ⑥将Na 2CO 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 CO 2-3+Ca(OH)2===CaCO 3+2OH -; ⑦向Na 2CO 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 CO 2-3+CO 2+H 2O===2HCO -3; ⑧将NaHCO 3溶液和NaOH 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 HCO -3+OH -===CO 2-3+H 2O ; ⑨将NaHCO 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 HCO -3+Ca 2++OH -===CaCO 3↓+H 2O ; ⑩将NaHCO 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2HCO -3+Ca 2++2OH -===CaCO 3↓+CO 2-3+2H 2O 。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l和NaOH溶液的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②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 Al(OH)3+OH-===AlO-2+2H2O; ③Al(OH)3和盐酸的反应 Al(OH)3+3H+===Al3++3H2O; ④Al2O3和NaOH的反应 Al2O3+2OH-===2AlO-2+H2O; ⑤Al2O3和盐酸的反应 Al2O3+6H+===2Al3++3H2O; ⑥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 AlO-2+4H+===Al3++2H2O; ⑦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 ⑧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AlO-2+HCO-3+H2O===Al(OH)3↓+CO2-3; ⑨将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 3AlO-2+Al3++6H2O===4Al(OH)3↓; ⑩将Al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Al3++3HCO-3===Al(OH)3↓+3CO2↑。3.铁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以下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请考生掌握。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 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讲练

第三章章末 专练 1.在实验室中,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里,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 ) 2.将钠投进水中,钠漂在水面上,熔化的钠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 3.向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2Na ++2OH -+H 2↑。( ) 4.4Na +O 2===2Na 2O 和2Na +O 2=====点燃Na 2O 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 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Na 2O 2是淡黄色固体,氧元素呈-1价,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是1∶1。( ) 5.Na 2CO 3的俗名为纯碱、苏打,NaHCO 3的俗名为小苏打,不稳定,既与酸溶液反应,又与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CO 3-+H +===H 2O + CO 2↑、HCO 3-+OH -===CO 32-+H 2O 。( ) 6.焰色反应是大多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钠元素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 ) 7.将铝箔用砂纸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但铝不滴落。原因是由于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出一层新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 8.铝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 -+2H 2O===2AlO 2-+ 3H 2↑,1 mol Al 分别与足量NaOH 溶液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 9.Fe 2O 3是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 10.在空气中,FeCl 2与NaOH 溶液反应得到白色絮状沉淀。( ) 11.CuSO 4·5H 2O 即胆矾也称蓝矾,历史上曾用于湿法炼铜,现在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 12.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例如,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 13.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化学成分,钢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根据含碳量不同,碳素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升(化 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B= V nB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完整版)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 点燃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一、铝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ⅢA 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二、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 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 、2Al+3Cl 2====2AlCl 3 B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4Al+3O 2 ========= 2Al 2O 3 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 4 =3Cu+Al 2(SO 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铝热剂 [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试一试]:写出Al 分别与MnO 2 、V 2O 5 的反应方程式 (4)与沸水微弱反应:2Al+6H 2O ========= 2Al (OH )3 + 3H 2↑ (5)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 3+H 2↑ 2Al+3H 2SO 4 ====== A l 2(SO 4)3+ 3H 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6e — (1)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6e —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5.18一.金属的通性 1.位置: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 2.物理通性:大部分有延展性、金属光泽,都有导热导电性等。 3.化学性质:易失电子,被氧化,金属表现还原性。 4.钠、铝、铁、铜单质的重要性质 钠铝铁铜 与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 O2+2Na Na2O2 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 2CuO Cl22Na+Cl22NaCl 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 Cu+Cl2 CuCl2 S 2Na+S Na 2 S 2Al+3S Al2S3Fe+S FeS 2Cu+S Cu2S H2O 2Na+2H2O=2NaOH+H2↑2Al+6H 2 O 2Al(OH)3+3H2↑3Fe+4H2O Fe3O4+4H2 不反应 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与水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 不反应不反应 CuSO4溶液2Na+2H2O+CuSO4= Na2SO4+Cu(OH)2↓+H2↑ 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 制备 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 2Fe+3CO2 CuO+CO Cu+CO2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⑴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 熔化)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⑵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与氯气:2Na+Cl22NaCl; C:与S:2Na+S 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2O=2NaOH+H2↑ 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 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下面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 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x09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钠的化 学性质x09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 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S=Na2S(发生爆炸) 2Na+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2.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

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x09氧化钠x09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x09白色固体x09淡黄色固体 化学式x09Na2Ox09Na2O2 氧化合价x09-2x09-1 稳定性x09不稳定,在空气中可以继续氧化: 2Na2O+O2=2Na2O2x09稳定,加热不分解 与H2O反应x09Na2O+H2O=2NaOHx09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 x09Na2O+CO2=Na2CO3x09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x09一般不表现出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无漂白性x09有强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有漂白性,可以杀菌消毒 4.碳酸钠的碳酸氢钠 x09碳酸钠x09碳酸氢钠 俗名x09苏打、纯碱x09小苏打 色、态x09通常以Na2CO3?10H2O存在,为无色晶体,易风化失水为白色粉未Na2CO3x09白色粉未 水溶性x09易溶于水x09溶解度较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x09稳定,受热为分解x092NaHCO3 Na2CO3+CO2↑+H2O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Ⅰ.课标要求 1.通过海水制镁的事例了解镁及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镁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镁铝及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Ⅲ.教材精讲 一.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镁、 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2Mg+O 22MgO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 3O 22Al2O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Mg+ Cl 2MgCl2 2Al+ 3Cl 22AlCl3 2Al+ 3S Al2S3 (用于工业制备)Mg+ S MgS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2Mg+O 22MgO 3Mg+N 2Mg3N22Mg+CO 22MgO+C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2O反应

Mg、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Mg+2H 2O(沸水)Mg(OH)2+H2↑2A1+6H2O2A1(OH)3+3H2↑ 3.与酸反应置换出H2 Mg、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2,其中铝在冷浓H2SO4,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 22MgO+C [特别提醒]:“CO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Ca、Na、Mg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2Al+ Fe2O32Fe+ Al2O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O、Fe3O4、Cr2O3、V2O5、MnO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2O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5.与碱反应 镁不与碱反应,铝与碱液反应:2Al+2NaOH+6H 2O2NaAlO2+4H2O+3H2↑ 简写:2Al+2NaOH+2H 2O2NaAlO2+3H2↑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A l(O H)3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具有吸附性。 2.化学性质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2016.10.20) 一、金属单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Cl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O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S:分别写出Na、Al、Fe、Cu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Na与O2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与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Fe与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水反应: 分别写出Na、Mg、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Na、Mg、Al、Fe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强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Al、Fe(少量、过量)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写出Cu与稀HNO3、浓HNO3、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常温下,Al、Fe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4.与盐溶液反应: 分别写出Na、Mg、Al、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Fe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特殊反应 ①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Al与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金属的冶炼 分别写出Na、Mg、Al、Fe的工业冶炼的化学方程式: 二、金属氧化物 1.与水 ①分别写出K2O、Ca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2O3、FeO、Fe2O3、Fe3O4、CuO (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直接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2.与酸: 分别写出Na2O、MgO、Al2O3、FeO、Fe2O3、Fe3O4、CuO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分别写出Na2O2与水、盐酸、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Al2O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分别写出FeO溶于稀硝酸,Fe2O3溶于HI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整理-钠及其化合物

目录 1目录------------------------------------------ 1 2钠(知识点)---------------------------------- 2 3钠(难点分析) -------------------------------- 6 5钠(练习题)---------------------------------- 8 6钠的化合物(知识点)-------------------------- 11 7钠的化合物(练习题)-------------------------- 16 8钠的化合物(拓展题)-------------------------- 20 9钠及其化合物(常用反应式整合)---------------- 23

钠(知识点) 知识网络图解 银白色、密度小 物理性质 硬度低、熔点低 钠 与氧气反应 与硫、卤素单质反应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族,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与酸反应 有强还原性,显+1价 与盐(溶液、熔融盐)反应 知识点精析与运用 知识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程序 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知识点2:钠原子结构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知识点3: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知识点4: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 →Na +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整理:rain 一、铝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ⅢA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二、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 有很好的耐腐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A、2Al+3Cl2====2AlCl3 B、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4Al+3O2==== 2Al2O3 C、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 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答: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 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4 =3Cu+Al2(SO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 【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试一试】:写出Al分别与MnO2 、V2O5 的反应方程式 (4)与酸反应::2Al+6HCl ====2AlCl3+H2↑ 2Al+3H2SO4=====Al2(SO4)3+ 3H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 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 化】 (5)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6)Al(OH)3+NaOH ====NaAlO2+2H2O 三、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 (2)化学性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 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 2Al2O3=====2Al + 3 O2 ↑ ②与酸反应:Al2O3+6HCl=AlCl3+3H2O ③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OH)3)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2O3+2H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②Al(OH)3+NaOH= NaAlO2+2H2O ③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具有两性的原因:H++AlO2—+H2O Al(OH)3 Al3+ + 3OH— 注意:(1)氢氧化铝作为碱时是三元碱;作为酸时是一元酸(HAlO3)。 (2)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时,弱酸弱碱是不能把氢氧化铝溶解 的。 3、明矾(KAl(SO4)2·12H2O) 【复盐的概念: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叫复 盐】 KAl(SO4)2 =K++Al3++2SO42- △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考试大纲》中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 2、《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学实验的综合。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请大家加以重视。 4、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知识梳理 1、钠及其化合物 2、镁及其化合物 3、铝及其化合物 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 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 温:4Na + O2 ==2Na2O,加热:2Na + O2 Na2O2;2Na + Cl22NaCl;2Na + S Na2S等。②钠与水反应:2Na +2H2O ==2NaOH + H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 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 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2HCl ==2NaCl + H2↑,Na放入稀 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溶液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同时Na与H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 2:1。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 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2 ==2NaH。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铝及其化合物详细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铝及其化合物详细知 识点总结

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里,而铝可以直接放置在空气中? 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保护金属铝不继续被氧化。 2.我们知道铝能与沸水反应,可是为什么铝锅可以用来煮水? 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不溶于水。 氧化铝(刚玉) 1物理性质: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很高,耐磨,也很坚固;耐火、耐高温 ,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熔点2050℃),天然产物叫做刚玉。 2.化学性质: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溶于强碱时,生成偏铝酸盐和水。Al2O3 + 6HCl == 2AlCl3 + 3H2 O 离子反应方程式:Al2O3 + 6H+ == 2Al3+ + 3H2O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 O 离子反应方程式: Al2O3 + 2OH- == 2AlO2- + H2O (偏铝酸钠) 结论: 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 3用途:液态Al2O3被电解生成铝和氧气,氧化铝是冶炼铝的主要 原料。 二氢氧化铝 氧化钠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钠,那氧化铝可以么? 注意:氧化铝不能跟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氧化铝直接合成氢氧化铝。 那么氢氧化铝在实验室里应该如何制取? 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lCl3 + 3NH 3·H2O = Al(OH)3↓ + 3NH4Cl 离子Al3+ + 3NH 3·H2O = Al(OH)3↓+ 3NH4+ 2. 物理性质:白色胶状固体,难溶于水,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所以可作净水剂。 明矾(KAl(SO4)2?12H2O)是生活上常用的净水剂 3. 化学性质 (1)与强酸反应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学生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与强碱反应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偏铝酸钠 结论:氢氧化铝既能跟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注意:Al(OH)3不能溶于较弱的酸和弱碱,只溶于强碱 AlO2- + H+(少量) + H2O=Al(OH)3 ↓① Al3+ + 3OH-(少量)=Al(OH)3↓② ①×3+②:Al3+ + 3 AlO2- + 6H2O = 4Al(OH)3 ↓ 切记: AlO2- 和 H+ 、Al3+和OH- 、 Al3+和 AlO2-不能共存! 这也是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3)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必记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方程式 钠单质 4Na+O 2=2Na 2O (常温) 2Na+O 2 点燃 Na 2O 2 (加热燃烧) Cl 2 +2Na 点燃 2NaCl (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S =Na 2S(研磨条件下爆炸) 2Na+2H 2O =2NaOH+H 2↑ 4Na+TiCl 4(熔融)=4NaCl+Ti (钠的强还原性,冶炼金属) 氧化钠 Na 2O+H 2O =2NaOH 、 Na 2O+SO 3=Na 2SO 4 Na 2O+CO 2=Na 2CO 3 、 Na 2O+2HCl =2NaCl+H 2O 2Na 2 O+O 2 △ 2Na 2O 2 (氧化钠不稳定) 过氧化钠 2Na 2O 2+2H 2O =4NaOH+O 2↑(此反应分两步Na 2O 2+2H 2O =2NaOH+H 2O 2;2H 2O 2=2H 2O+O 2↑。H 2O 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 2+H 2SO 4=Na 2SO 4+H 2O 2(过氧化氢再分解为水和氧气,与盐酸反应也如此) 氢氧化钠 2NaOH +CO 2=Na 2CO 3+H 2O(NaOH 过量) NaOH +CO 2=NaHCO 3 (CO 2过量) 3NaOH+AlCl 3=A l (O H)3↓+3NaCl NaOH+Al(OH)3=NaAlO 2+2H 2O 4NaOH+AlCl 3=NaAlO 2+3NaCl+2H 2O 将上述两个反应合二为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Na 2CO 3+HCl =NaHCO 3+NaCl 2NaHCO 3 △ Na 2CO 3 + CO 2↑+ H 2O Na 2CO 3 + CO 2+ H 2O =2NaHCO 3 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 Na 2CO 3 +CaCl 2=2NaCl +CaCO 3↓ NaHCO 3(少量)+ Ca(OH)2=NaOH +CaCO 3↓+ H 2O Na 2CO 3 +Ca(OH)2=2NaOH+CaCO 3↓ 2NaHCO 3(过量)+Ca(OH)2=Na 2CO 3+CaCO 3↓+ 2H 2O 铁单质 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2Fe + 3Cl 2 点燃 2FeCl 3 2Fe+3Br 2=2FeBr 3 (Cl 2、Br 2的强氧化性,生成+3价) Fe+S △ FeS Fe+I 2 △ FeI 2 (S 、I 2的弱氧化性,生成+2价)

高三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铝铁铜=2Na2O 2Al Fe2CuO +2Na Na 2Na+Cl22NaCl 2Al+3Cl22AlCl2Fe+3Cl22FeCl2CuCl 2Na+S Na2Al+3S Al2Fe+S FeS 2Cu+S Cu O O Fe +Cu(OH) +3CO 2Fe+3CO CuO+CO Cu+CO 2NaCl 2Na+Cl4Al+3O =2Na2O(变暗+2Na Na 2Na+Cl22NaCl 2Na+S Na 注意:钠保存在煤油中,而不能保存在汽油、 +4Na Ti+4NaCl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Na[][] 溶解度小) 2NaHCO3Na 不反应 3 NaHCO NaOH+CO2=NaHCO 2NaHCO32Na

37 55 4Na+O2=2Na 2Na+O2Na 2K+O2=K2 K+O2KO Rb+O2 Cs+O2CsO 2M+2H=2M+H2↑ 2MCl2M+Cl Na+KCl K+NaCl

2Mg+O22MgO 4Al+3O22Al 剧烈反应、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Mg+S MgS 2Al+3S Al2S3 3Mg+N2Mg O Mg(OH) 2Al+2NaOH+2H 2Mg+CO22MgO+C O32Fe+Al 电缆等 Mg+Cl4Al+3O Mg(OH)2Mg+H+Al(OH)3Al +NaOH=NaAlO 2 MgO+H2Al(OH)3Al

图象 +H+Al(OH)3Al O32Fe + Al4Al + 3MnO23Mn + 2Al

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价态+2,+3价。 ⑵物理性质:纯铁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和导热性,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密度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 ⑶化学性质: 铁能与Cl2、Br2、O2、I2、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与稀硫酸、浓硫酸、硝酸、盐酸等酸反应;与H2O、Fe3+、Cu2+等反应。 ①与铁生成+3价的有:Cl2、Br2、浓硫酸、硝酸等。 ②与铁生成+2价的有:I2、S、稀硫酸、盐酸、Fe3+、Cu2+等。 ③与铁生成Fe3O4的有:O2、H2O等。 2.铁的氧化物 3.铁的氢氧化物 4.亚铁和铁盐的鉴别 5.铁三角 知识拓展: ●Fe3+的性质规律: ⑴水解性: ①Fe3+半径小,所带电荷高,水解能力强。 常温下,Fe3++3H2O Fe(OH)3+3H+

高三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的总结.doc

高三化学总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5.18 一.金属的通性1.位置: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 2.物理通性:大部分有延展性、金属光泽,都有导热导电性等。 3.化学性质:易失电子,被氧化,金属表现还原性。 4.钠、铝、铁、铜单质的重要性质 钠铝铁铜 与非 O2 4Na+O 2= 2Na2 O 4Al+3O 2 2Al 2O3 3Fe+2O2 Fe3 O4 2Cu+O 2 2CuO 金属O 2+2Na Na 2O2 单质 Cl 2 2Na+Cl 2 2NaCl 2Al+3Cl 2 2AlCl 3 2Fe+3Cl 2 2FeCl3 Cu+Cl 2 CuCl 2 S 2Na+S Na2 S 2Al+3S Al 2S3 Fe+S FeS 2Cu+S Cu2S H 2O 2Na+2H 2O=2NaOH+H 2↑2Al+6H2O 3Fe+4H 2O 不反应 2Al(OH) 3 +3H 2↑Fe3O4+4H 2 HCl 溶液2Na+2HCl = 2NaCl+H 2↑2Al+6HCl = 2AlCl 3+3H 2↑Fe+2HCl = FeCl 2+H 2↑不反应 NaOH 溶液与水反应2Al+2NaOH+2H 2O=不反应不反应 CuSO 4溶液 2Na+2H 2O+CuSO 4=2NaAlO 2+3H 2↑ 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 Na2 SO4+Cu(OH) 2↓ +H2↑ 制备 2NaCl 2Na+Cl 2↑2Al 2O3 4Al+3O 2↑Fe2O3+3CO CuO+CO 2Fe+3CO 2 Cu+CO 2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⑴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固体银白色较小 ( 比水大)较小 ( 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熔化) ⑵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 4Na+O 2= 2Na2O( 变暗 ) ; O2+2Na Na2O2( 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 B:与氯气: 2Na+Cl 2 2NaCl ; C:与 S: 2Na+S 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O=2NaOH+H↑ 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③钠与酸的反应:2Na+2H += 2Na++H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