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托架在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高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组合托架在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高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组合托架在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高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组合托架在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高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组合托架在大跨度、大体积混凝土高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13T13:42:03.5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作者:李鹏飞[导读] 高墩大体积盖梁施工组合托架的选择, 不仅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墩身及盖梁结构形式, 还要考虑施工机械能力、运输条件等。

李鹏飞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100088)【摘要】兰州市北环路东段石沟村大桥沿线地形高差大,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墩高普遍较高,桥墩盖梁设计为整体式预应力大盖梁,盖梁跨度大、体积大属国内少见。结合该桥墩盖梁施工,介绍了大盖梁施工中型钢—贝雷组合托架的结构设计、检算及拆装。此托架施工不仅保证了盖梁施工质量及安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盖梁施工;组合托架;设计;检算;拆装1.前言

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新的抗震设计规范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大体积、大跨度盖梁被应用于公路桥梁中。盖梁施工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盖梁施工一般采用搭设满堂支架、墩柱预留孔穿钢棒法、抱箍法施工等。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地基条件较好的陆地上施工,第二种方法由于要在墩柱上穿孔,完工后需进行墩柱外观修补,第三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墩身截面为圆型的桥墩。在兰州市北环路东线Ⅲ标桥梁工程施工中,盖梁施工成功应用了组合托架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2.工程概况

兰州市北环路东段石沟村大桥采用12×40m跨径,盖梁采用整体式预应力大盖梁,盖梁长度27.2m,盖梁最大宽度3.8m,盖梁高度2.5m,盖梁体积约243.2方。该桥2#~10#墩为空心矩形墩,桥墩之间设空心系梁,墩间距16.1m,墩高34~57.4m之间,盖梁施工采用型钢—贝雷组合托架,在其上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砼,最后进行预应力砼张拉施工。3.盖梁施工方案比选

盖梁施工可采用满堂支架法、钢管支架法、抱箍或钢轴法及型钢托架法等施工, 根据该桥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比选。

3.1满堂支架法及钢管支架法

优点: 施工工艺成熟、材料丰富, 结构相对简单。缺点: 由于地形狭窄, 地质条件差, 地基处理困难; 墩柱大部分在34~57.4m,支架高度大, 稳定性难以保证, 而且施工周期长; 盖梁混凝土体积大, 截面尺寸大, 要求支架间距小、密度大, 使得施工困难, 材料用量大, 经济效益差。

3.2抱箍法或钢轴法施工

由于本桥墩柱均为板凳式矩形桥墩, 且盖梁混凝土体积大, 所以抱箍施工方法不适用本桥盖梁施工。同时因盖梁结构重量达632t 若采用钢轴法钢轴强度很难满足要求, 而且钢轴长度将达到5m, 施工困难。

3.3型钢—贝雷组合托架

优点: 型钢—贝雷组合托架材料用量少, 安装及拆除速度快, 循环周期短, 材料利用率高; 其次, 型钢托架基本不受地形及地质条件影响,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可节省地基处理费用。缺点:安装精度要求高, 吊装拆除过程中对塔吊能力要求高。根据以上对比分析, 结合石沟村大桥盖梁施工条件, 在此选用型钢—贝雷组合托架方案,施工时由塔吊配合拆装。图1 盖梁正面及侧面

4.组合托架设计及计算

4.1托架设计

石沟村大桥具有墩柱高,盖梁体积大、悬臂长等特点,综合考虑工程自身特点,盖梁施工采用型钢-贝雷梁组合支架组合体系作为支撑。墩身施工过程中,根据支架结构层设计需提前预埋主梁下部内支撑及墩身连接预埋件,内支撑采用I56c工字钢,两端焊接钢板,钢板尺寸1.0×0.6×0.02m,支架斜撑单侧采用两道双根I40a工字钢,内侧斜撑直接与墩身预埋钢板焊接,外侧斜撑下部与内支撑上的预埋件焊接,上部与两根并排I56c工字钢牛腿焊接,该工字钢通长穿过墩身截面,长度7.6m,两端悬臂长度1.45m。墩身牛腿支架上部主梁为加强型六排单层贝雷桁架,分两侧对称布置,贝雷桁架高度1.7m,组合宽度1.33m,长度 30m,贝雷梁上部采用I25a工字钢作为横向分配梁,间距0.3m,长度6.5m,分配梁上部为大型组合型钢底模,盖梁两端采用10cm×10cm方木及2cm厚木板作为施工工作平台,贝雷梁四周增设一圈安全防护网,以防止高空坠物。盖梁托架正立面及侧立面(图2)

45李志飚-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工程应用

中国预应力技术五十年暨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2006年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工程应用 李志飚1金烈胜2陈劲1 (1.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2. 杭州六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7) 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在浙江工商大学行政办公楼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结构整体分析与构件设计中需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文中提出的对策和得到的结论对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分析 1 工程概况和结构平面布置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行政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效果要求,在六层平面标高19.450处16~18×A~D轴范围竖向构件不连续,需设置转换构件将上部框架柱传递的内力转换到16和18轴中部布置的钢筋混凝土柱,从而在该区域形成一通透空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图1、图2分别为六层和七层结构平面布置简图,六层楼面以下16~18轴间仅保留图1中16和18轴中部的钢筋混凝土柱。通过沿B轴、C轴布置弧型转换梁实现17×B轴和17×C轴框架柱的转换,传力较明确。16~18×A和D轴的框架柱的转换可采用两种方案,方案一在16、17和18轴布置悬挑梁,16和18轴处悬挑梁悬挑长度短且悬挑梁直接传力至六层楼面下在16和18轴中部布置的钢筋混凝土柱,而17轴处悬挑梁悬挑长度较长且传力不直接,悬挑梁先传力至沿B轴、C轴布置的弧型转换梁,再通过弧型转换梁传力至六层楼面下在16和18轴中部布置的钢筋混凝土柱;方案二是通过在六层、七层楼层结构形成横向空腹桁架实现16~18×A和D轴框架柱的转换,横向桁架的布置将影响六层平面的使用且构造较为复杂。经初步计算和比较,确定采用第一方案,即在16、17和18轴布置悬挑梁以实现16~18×A和D轴框架柱的转换。 2 转换构件的特点及其设计简介 李志飚,男,1969.6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

转换层大型混凝土浇筑方案

转换层大型混凝土 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编制依据 2.施工特点 3.施工方法 4.质量要求 5.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季节性施工 7.安全措施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主要规范、规程 1.3施工组织设计 1.4工程概况 2、施工特点 本工程转换层全部采用自拌泵送混凝土,先施工墙、柱分项,后施工梁、板分项,柱、梁、板、墙体采用泵送。

由于转换层大梁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位于A、B、C三个单元塔楼区域内、框架一层上部(二层结构),施工荷载大,荷载传递困难,受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转换层梁自重大,梁断面多为700*1800,最大为800*2000,若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方案,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支撑的高度大,从+4. 75m至+10.15m,需设置大量支承,施工费用太高。 为减轻支撑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大梁混凝土的质量情况下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大梁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第一次浇筑高度1.2 m,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撑佯系共同支承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梁,且一层结构施工架子体系不能拆除,必须在转换层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7天后才能拆除,以解决转换层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主要机具准备:

3、施工方法 3.1准备工作 3.1.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3.1.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架子搭设及梁模加固详见转换层梁模及高支架方案。 3.1.3核定配合比各项材料的用量。 3.1.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3.1.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3.1.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3.1.7各单元分段施工部署。 3.2主要措施 3.2.1混凝土浇筑编制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必须确保20年内不发生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损害;浇筑每部位混凝土前预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 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 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而在工 程设计和施工实践中,梁式转换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和认可,它可以较好地解决 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在竖向不连续的问题。目前,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国 内应用虽然很多,也在施工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都不够深入 和全面。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受力情况有这个一个特点:下部结构受到的力非常大,上部受力相对较小。所以在建设中往往采用下部柱网密集、强多上部柱网疏松、墙少的结构。满足建筑功能,往往需要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 转换层。 一、转换层概述 1.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 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 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就是转换层。 2.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 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 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 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3.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梁式、柑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和板式。从跨数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上部墙体形式上,可分为满跨和不满跨、开洞和不开洞、开门洞和开窗洞;从 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可分为钢筋混凝 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 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1.钢筋施工 (1)钢筋的翻样以及下料。高层建筑转换大梁采用大量的钢筋,主筋长,含钢 量大,布置密。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其翻样和下料便尤 为重要。首先,要弄清楚设计意图,然后进行钢筋翻样。翻样中考虑好钢筋之间的 穿插避让关系,准确确定制作尺寸和合理的绑扎顺序并对就位顺序进行统一编号。 其次,安装钢筋前在大梁两侧搭设双排钢管搁架用作操作架,并保证重大钢筋骨架 不变形,主筋排放按次序对号入座。先就位上排钢筋,穿入箍筋形成支架,再就位下 排钢筋。向下弯曲转换大梁最上一排的面筋,然后锚固,一直到底筋以上;位于底 筋的主筋,选择其最下一排,将其上弯25°,其余的不再弯锚,也不弯锚负筋。节点空 间得到了增大,方便了混凝土的灌注以及振捣。第三,转换梁内含有大量的主筋,因 此主筋下料时,每根钢筋接头位置都需要调整好,这样才能保证其焊接接头能相互 错开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所有转换梁的主筋进行编号,编号的规则可以按照就

跨预应力转换大梁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E3-Ⅱ区因商场及车库入口的功能要求在轴E-A轴E-16~E-27设置了跨度达41. 7m的转换梁,转换梁高从二层楼面梁底向上延伸到三层楼面,总高度达6.40m。采用箱形截面有粘结预应力钢筋砼梁,上翼缘厚200mm,下翼缘厚400mm,内侧腹板厚1250mm,外侧腹板厚800,箱形断面宽度为4875mm,砼等级C60,砼量为663.立方米,支承上方共6层结构的荷载。预应力筋共计采用42孔,每孔12束φj15.24的f pt=1860N/mm2的高强钢绞线。普通钢筋底筋为:最下一排49根直径40三级钢、第二排40根直径40三级钢;第三、四排筋设在内外腹板中10×2根直径40三级钢筋。面筋:二排上下各34Ф25。 一.要求: 梁的预应力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应封闭严密防止漏浆;张拉分2批进行,采用双控方式(应力、应变——伸长率)进行控制,第一批张拉在四层楼面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二批张拉在六层楼面施工完成后进行,控制应力为75﹪的高强钢绞线强度标准值。张拉完毕即进行预应力孔道灌浆,采用纯水泥浆,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0左右。预应力梁端部的钢绞线、锚具、锚垫板在预应力施工完毕后马上浇筑C50砼封闭端部。预应力梁张拉完毕之前不能拆底支撑。 二.采用规范、标准 主要使用的规范目录

续上表:

第二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特点 结构转换梁体积大、重量大,自重及施工荷载最大达370kN/m,模板的支撑与加固、梁主筋的穿插、砼的浇捣都具有相当的难度。 二.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依据常规,转换层有钢管架支撑、钢结构架支撑、分层浇筑三种施工方法:⑴钢管架支撑,一次支模一次浇筑的方法。若下层楼面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足够大的施工荷载,则采用一次支模一次浇筑的方法施工进度较快;⑵钢结构架支撑。⑶分层浇筑(叠梁浇筑法施工)钢结构架支撑。的方法,在征得设计院同意的前提下,费用增加不多,施工效果好。 通过分析和比较,由于施工荷载过大,下层楼面的设计荷载远远小于施工荷载,所以采用一次支模一次浇筑方法(计算出钢管立杆间距25×25㎝)不可行;所以拟采用钢结构架支撑配合分层浇筑的方法施工。 我司拟采取分三次浇筑的方法进行。第一次先浇筑1.6米高的砼在达到70﹪强度后可以承担上部砼的施工荷载, 第二次浇筑到4.8米高的砼在达到100﹪强度后可以承担上部砼的施工荷载。本方案按此编制。 三.方案的选定 采用钢格构柱加钢管架支撑,一次钢筋成型(侧面腰筋及施工缝插筋可与浇筑层分次完成),一次支撑承重架体完成,底模一次成型,分三次支梁侧模,三次浇筑的方法。第一次浇筑到标高为+6.000米。第二次浇筑到标高为+9.200米。第三次腹板和第三层楼板一起浇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14T15:37:38.4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作者:李振民 [导读] 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广东佛山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提高建筑质量很多工程中都应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建筑需求,合理设计其抗震等级,同时明确对转换构件的构造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构件施工操作,完成操作后要对梁式转化层结构进行检查,保证施工操作无误。本文主要对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建筑工程 前言 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分民用住房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而下部分的商业用房则需要较大的空间,柱网要尽可能大,墙体也要尽可能少,因而上部部分的竖向杆不可以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部分的竖向杆连接,这样构成的高层建筑称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整体施工的质量。 1.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可以和结构中的重点部位进行连接,还可以对下层进行封顶操作,一般在进行建筑上层施工时,其下面的转换层承担着基础作用,作为重要的连接纽带[1]。转换层可以在任何楼层高度设置,转换层的作用就是作为技术层使用。转换层的形式多样化,实践经常应用的有箱式、梁式和实体版,其中梁式转换层最为常见,主要技术优势为:设计比较简单、施工方便、受力均匀等,通常对于大型建筑的底部结构施工时,会设计为梁式转换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梁式转换层经常使用的,这一材质结构优势较为明显,钢筋混凝土材料采购价格低廉,转换层设计操作简单,而且该技术各项操作标准都已经发展成熟。但是这种梁式转换层横截面积和自身重量比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因此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注意每一个细节,保证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有效利用。 2.梁式转换层的特点分析 对于梁式转换层结构而言,在建筑结构下部使用了转换大梁,上部剪力墙可以直接落在框支梁上,由框支梁承担重力,再由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承担所有重力。力的传导路径是先后经过墙、梁、柱[2],这种传略模式比较直接,方便以后进行工程各方面的计算。对梁式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种转换层的施工荷载、自重非常大,模板支撑方案必须设计明确,在此基础上,做好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完成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之后,技术人员要清楚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转换结构受力体系是有很大区别的,必须对转换层下部楼层以及楼板进行验算,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如果设计的混凝土转换层体积较大,施工中必须注意水化热问题,一般情况下,水泥、骨料以及水和外加剂,再加上各种矿物掺合到一起,可以组成高效的水泥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要按照有关的配比规定,取一定比例来进行搅拌。在选择混合比例中,首先要依据组成材料的质量、工程的总体需求以及具体的施工质量等,再经过试验室进行计算,适配出正确的比例。试验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施工要求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要满足和易性的要求,最好选用低热水泥[3],水泥和水搅拌后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发生裂缝。 第三,一般转换层承受荷载很大,其结构跨度也很大,内部的配筋很多,一般所设置的钢筋骨架很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确保钢筋骨架的安全与稳定。 3.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3.1案例分析 这一建筑工程设计为23层,建筑地下设计为2层,楼的最高处达到了96.1m,设计整体结构是框支剪力墙结构,工程完成后1~2层作为餐厅使用,大堂设计为办证厅,3~5层设计为办公用房,6~9楼设计为办公室业务。转换层设计在第3层的顶部,其上部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小肢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由于整体结构的需要,设计其标高为16.6m,同时在这一位置设计了转换大梁,设计转换梁的断面分别是800mm×1800mm、1000mm×1800mm、600mm×2000mm、1000mm×2000mm,设计的最大跨度是10m,其连续为5跨,总跨度长为33.1m,在楼顶和楼盖相互连接,要求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这一工程的难点就是对模板支撑和加固,施工特点是使用的支撑材料用料量大,进行结构浇筑时,对混凝土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而且浇筑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对其进行把控。 3.2对结构支撑的设计情况分析 当前经常使用的支撑体系有增加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柱、钢架支撑、钢管排架支撑等。施工人员都清楚,对于转换层结构而言,使用的转换梁截面积比较大,建筑楼层很高,因此在支撑体系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控支撑的稳定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对比分析了钢架支撑和钢管排架支撑体系[4],对各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钢排架支撑体系在施工工期方面、施工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该工程中确定选用钢排架支撑体系。技术人员结构相关数据以及工程具体设计参数,计算后决定支撑体系选用直径为48×3.5的钢管,设计的立杆间距为500mm×500mm,结合使用龙骨方木确定最终的跨度大小,龙骨的跨度为500mm。间隔1500mm要设计一个水平拉杆,要求下道和上道水平拉杆距离拉杆底部不能超过200mm,除此之外必须在立杆上设置可以调整的顶托,使用龙骨的规格为50×100的方木,将其并排放置于顶托上,设置的间距为500mm,次龙骨规格为50×100,选用一根即可,进行竖直摆放。 3.3转换层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转换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主要起到上层支撑作用,转换层结构的骨架就是钢筋,其在转换层中不仅有连接作用,而且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进行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操作,在使用钢筋前做好有关钢筋质量的检查操作。检查钢筋质量是否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研究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梁式转换层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逐渐增多,但在施工方面并没有十分系统的经验总结,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展开讨论。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连接;安装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transfer be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 increases gradually,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aspect is not very systematic summary of experience, this paper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reinforced connection and install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transfer layer connection; installation;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钢筋翻样与下料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全面]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大梁施工 北京华润饭店主楼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56300米2,高76.15米,四层一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结构;5层以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四、五层设置转换层大梁支承标准层(剪力墙)隔墙的转换措施. 该建筑结构转换层大梁DBl1与四层、五层楼板连在一起,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设计上要求一次浇捣,不留施工缝,所以施工很困难. 四层有几组梁DB1~DB11承受上部20层楼的重量,其中梁DB11高4.50米,宽5.08~3.36米,最大跨度 17.30米,为三跨连续梁,总长32.60米,混凝土总体积为1100米3,重达2750t.该梁底标高为L0 .675米,梁的下面为大厅空间,大厅空间下为3层地下室,梁底至箱形基础底板面23.50米. 第1章施工方案 第1节施工特点 由于转换层大梁DB11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为大体积混凝土,位于大厅内、地下室上部,施工荷载大 ,荷载传递困难,受混凝土温度和收缩应力影响易产生裂缝,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DB11梁自重大 ,若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案 ,施工时模板的垂直支撑负荷太大 ,梁下的楼板无法直接承受其荷载;支撑的高度大 ,从+10.675米至地下-12.825米,需设置大量钢支承,施工费用太高. 为减轻支撑的负荷,在不影响转换层DB11梁的质量情况下,与设计单位洽商后决定,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DB11梁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撑佯系共同支承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形成叠合梁,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第2节施工方法 1.为节约钢材,减轻负荷,转换层大梁DB11分二次浇筑,施工缝留在四层楼板面处.先浇筑施工缝以下部分及四层楼板混凝土,后浇筑施工缝以上部分. 2.为确保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具有足够刚度、强度和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面的抗剪强度 ,将施工缝做成齿槽. 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20米(不包括齿高).支撑的计算仅考虑施工第一次浇筑施工缝以下梁的全部荷载,待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养护到设计强度的 70%时,再浇筑施工缝以上3.30米高的混凝土梁. 3.将第一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下梁按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配置负弯矩钢筋和箍筋,使其能承担第二次浇筑的施工缝以上的混凝土梁的施工荷载(图3-6-1). 4.DB11梁改为二次施工后,施工缝以下部分的自身重量仅为3.00t/米2左右,可用Φ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作模板的垂直支撑.支撑的立杆为2Φ48,间距600米米×600米米,横杆竖向间距10 00米米.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设剪力撑数道,每步脚手架与圆柱固接. 5.由于地下室各层顶板无法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所以在与转换层梁支撑立杆相对应的 位置,逐层采用与上部相同的方法设置双管支撑或工具式金属支撑,直至箱基底板.

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最新版】

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组合结构形式,具有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并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结构中。本文介绍了某大型商城住宅楼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阐述了内型钢柱在吊装、焊接及模板、钢筋、砼浇筑等工序施工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转换层箱型柱箱型粱型钢混凝土结构自密实混凝土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城位于市中心城区,由一栋32层写字楼、一栋8层商业楼、一栋29层住宅楼,共3栋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12164.9m2。本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包括甲级写字楼、住宅、大型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功能。 本工程住宅楼转换层位于5层顶板(6层楼面),6层及以上为住宅,6层以下为商场及车库。住宅楼地下4层,地上29层。转换层位于27.1 m标高处,屋面最高为105.7m。转换层结构由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组成,主要位于24轴~36轴/K轴~F轴。

转换层梁截面为1700mm×2000mm,梁跨度分别为11.6 m(K轴~H轴)、10.4 m(H轴~F轴)。钢梁截面形式为1650 mmx 1300 mm×50 mmx 50mm,单根构件质量约25.1t,共有25支,总质量约610t。 K轴线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变为十字钢柱:H 轴、F轴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无柱子。J轴、G轴为梁上柱,在27.1m处开始出现。 该转换层所有型钢梁、型钢柱外侧均绑扎钢筋骨架,浇筑于混凝土内。箱型钢柱、箱型钢梁内部通过外部的浇筑孔用混凝土灌满。 2、转换层施工技术 2.1 梁底部钢筋、箍筋施工 转换梁的箍筋φ16 mm且钢梁截面尺寸较大,按传统施工方法先安装钢梁再套箍筋,施工难度极大,φ16 mm的钢筋靠工人手力无法扳开;如果先安装箍筋则钢梁无法吊装。项目部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对箍筋形式进行优化,将箍筋分成上下2个U形部分,分别在钢梁吊装前后安装,2个U形箍筋搭接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箍筋,上下2个箍筋搭接lOd,单面焊接形成1个封闭箍筋。下料时注意相邻箍筋接头相互错开。具体施工程序为: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重点对梁式转换层施工的三大分项:模板和支撑体系、钢筋的连接和绑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type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cusing on beam conversion layers of construction of three sub-accounts: template and the support system, reinforced the connection and assemb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beam type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 1 转换层概述 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

转换层大梁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南京国际商城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图纸:结构部分、建筑部分。 1.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二版) 1.3《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1.4《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文件选编》南京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 2工程概况 南京国际商城项目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213,617m2,其中±0.000以下部分40460 m2, ±0.000以上部分173,157 m2;占地面积35,422.39 m2;结构南北总长213.849m,东西总长84.3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350m。 本工程转换层共三处,分别是南塔楼11层和25层(标高分别为55.250、112.25),北塔楼11层(55.250)。转换层结构形式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与钢梁组成压杆体系。 南塔楼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截面尺寸有1200×2200mm(工字钢尺寸为350×1600mm)、1200×1600mm(工字钢尺寸为300×1000mm);其中十一层转换梁全长150.268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方量312.6m3;二十五层转换梁全长36.09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方量58.5m3。转换梁最大跨度9m。 北塔楼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截面尺寸有1200×2200mm(工字钢尺寸为350×1600mm)、600×1500mm(工字钢尺寸为250×1200mm);十一层周边(截面1200×2200mm)转换梁全长132.068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方量274.7m3;内部转换梁(截面600×1500mm)全长51.931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方量31.1m3。转换梁最大跨度9m。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3:58:45.9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郭翠锐[导读] 摘要:转换梁结构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梁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身份证号码:13013319880611XXXX 摘要:转换梁结构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梁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时间经验,从支撑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及钢筋工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转换梁结构;施工力学;施工技术 一、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国内外高大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向大跨度、大空间的方向发展,在转换层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也相应具有结构构件跨度和截面大型化的趋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施工是建筑施工工中的难点,其建造过程涉及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及工程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1.1临时支撑施工 转换梁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因此确定其梁底模板的临时支撑方式是转换梁施工的关键。目前,实际工程中转换梁底模板的临时支撑体系施工多采用的方法有常规支撑法、叠合浇筑支撑法、荷载传递法、设立钢结构支撑法、埋设型钢及钢桁架法等,下面主要就其中的前两种方法做详细介绍。 (1)常规支撑法转换梁施工时,考虑采用常规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模板支撑形式进行施工,即一次支模一次浇筑混凝土成形,使用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来对粱体模板进行支撑。由于转换梁底模在一次浇筑混凝土成形的情况下施工荷载很大,其支撑往往需要从转换梁底一直撑到结构底层地面或地下室的底板。该方案需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材料的租赁费或一次购置费用较大。因此这种施工技术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梁在主体结构中位置较低的情况。 (2)叠合浇筑支撑法叠合浇筑法即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分两次或三次浇筑叠合成型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首次浇筑混凝土的高度多为梁高的1/4。再利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与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如图1.1所示)。采用这种施工技术时,转换梁的钢管支撑系统(脚手架)只需考虑承受第一次浇筑层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因而可大为减小其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支撑材料的使用数量,同时混凝土分层浇筑可缓解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较高从而引起温度应力过大等对裂缝控制的不利影响。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其重点在于避免或减少各种有害裂缝的产生。裂缝根据成因可分为结构荷载产生的裂缝、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等。由于转换大梁的混凝土体量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产生的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出现的几率较大,因此转换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主要对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进行控制。 具体措施可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材料选用、施工方法、构造措施、养护措施以及温度监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同时为了做好混凝土施工的事前控制,并为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可根据施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裂缝控制的相关计算。 1.3 预应力及钢筋工程施工 (1)预应力工程在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预应力工程施工中最具特色的是分阶段张拉技术,分阶段张拉预应力钢筋不仅仅是预应力施工的方法,还是优化转换结构设计的重要手段。转换梁上承受数层甚至数十层结构的荷载,预应力钢筋用量较多,须采取措施防止张拉阶段粱体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可有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必须加强转换梁下的临时支撑。 (2)在转换梁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筋,以控制张拉阶段的粱体裂缝及过大的反拱。 (3)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分阶段张拉可定义为预应力是逐渐施加以平衡各阶段结构荷载的预加应力技术。施加的荷载可以是外荷载,也可以是由于本身体积变化(弹性压缩、收缩和徐变)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分阶段张拉技术由于张拉次数较多,旌工费用略高,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方法。 (2)钢筋工程 ①附加钢筋的设置 如前所述,受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影响,在转换梁中易产生~定的附加内力,譬如在叠层浇筑混凝土施工中粱体于支座处产生的附加内力以及混凝土中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等等,结构设计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施工阶段所产生的内力对转换梁的影响。在附加内力较大,对转换梁安全性及可靠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有必要在转换梁内配置附加钢筋,以抵抗附加内力的作用。 ②钢筋的排布 预应力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而且布置较密。其中预应力筋是主要的受力钢筋,其就位是否准确将影响到转换大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因此粱筋及波纹管的排布是钢筋工程中的重点。施工中波纹管和非预应力筋的排布应合理穿插进行,有时为了保证预应力筋矢高及端部锚垫板的位置正确,对梁柱非预应力筋的位置须作相应的调整。梁普通钢筋定位的原则是“普通钢筋服从波纹管,波纹管依靠普通钢筋”,即在绑扎普通钢筋时需事先让出波纹管孔道位置,而波纹管又通过普通钢筋的布置来进行准确定位和固定。 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基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上述特点,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转换梁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在未张拉预应力前,转换粱体下部的临时模板支撑将独自承受转换梁绝大部分自重、部分上部结构荷载以及施工荷载,所以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撑方案,并根据转换粱的结构特点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李奕科

浅析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李奕科 发表时间:2018-09-19T12:47:09.5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李奕科 [导读] 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分民用住房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 阳江市阳东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广东阳江 529500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了提高建筑质量很多工程中都应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建筑需求,合理设计其抗震等级,同时明确对转换构件的构造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构件施工操作,完成操作后要对梁式转化层结构进行检查,保证施工操作无误。本文主要对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建筑工程 前言 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分民用住房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而下部分的商业用房则需要较大的空间,柱网要尽可能大,墙体也要尽可能少,因而上部部分的竖向杆不可以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部分的竖向杆连接,这样构成的高层建筑称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整体施工的质量。 1.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可以和结构中的重点部位进行连接,还可以对下层进行封顶操作,一般在进行建筑上层施工时,其下面的转换层承担着基础作用,作为重要的连接纽带[1]。转换层可以在任何楼层高度设置,转换层的作用就是作为技术层使用。转换层的形式多样化,实践经常应用的有箱式、梁式和实体版,其中梁式转换层最为常见,主要技术优势为:设计比较简单、施工方便、受力均匀等,通常对于大型建筑的底部结构施工时,会设计为梁式转换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梁式转换层经常使用的,这一材质结构优势较为明显,钢筋混凝土材料采购价格低廉,转换层设计操作简单,而且该技术各项操作标准都已经发展成熟。但是这种梁式转换层横截面积和自身重量比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因此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注意每一个细节,保证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有效利用。 2.梁式转换层的特点分析 对于梁式转换层结构而言,在建筑结构下部使用了转换大梁,上部剪力墙可以直接落在框支梁上,由框支梁承担重力,再由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承担所有重力。力的传导路径是先后经过墙、梁、柱[2],这种传略模式比较直接,方便以后进行工程各方面的计算。对梁式转换层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种转换层的施工荷载、自重非常大,模板支撑方案必须设计明确,在此基础上,做好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完成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之后,技术人员要清楚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转换结构受力体系是有很大区别的,必须对转换层下部楼层以及楼板进行验算,保证施工质量。 第二,如果设计的混凝土转换层体积较大,施工中必须注意水化热问题,一般情况下,水泥、骨料以及水和外加剂,再加上各种矿物掺合到一起,可以组成高效的水泥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要按照有关的配比规定,取一定比例来进行搅拌。在选择混合比例中,首先要依据组成材料的质量、工程的总体需求以及具体的施工质量等,再经过试验室进行计算,适配出正确的比例。试验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施工要求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要满足和易性的要求,最好选用低热水泥[3],水泥和水搅拌后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发生裂缝。 第三,一般转换层承受荷载很大,其结构跨度也很大,内部的配筋很多,一般所设置的钢筋骨架很高,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确保钢筋骨架的安全与稳定。 3.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3.1案例分析 这一建筑工程设计为23层,建筑地下设计为2层,楼的最高处达到了96.1m,设计整体结构是框支剪力墙结构,工程完成后1~2层作为餐厅使用,大堂设计为办证厅,3~5层设计为办公用房,6~9楼设计为办公室业务。转换层设计在第3层的顶部,其上部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小肢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由于整体结构的需要,设计其标高为16.6m,同时在这一位置设计了转换大梁,设计转换梁的断面分别是800mm×1800mm、1000mm×1800mm、600mm×2000mm、1000mm×2000mm,设计的最大跨度是10m,其连续为5跨,总跨度长为33.1m,在楼顶和楼盖相互连接,要求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这一工程的难点就是对模板支撑和加固,施工特点是使用的支撑材料用料量大,进行结构浇筑时,对混凝土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而且浇筑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很难对其进行把控。 3.2对结构支撑的设计情况分析 当前经常使用的支撑体系有增加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柱、钢架支撑、钢管排架支撑等。施工人员都清楚,对于转换层结构而言,使用的转换梁截面积比较大,建筑楼层很高,因此在支撑体系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控支撑的稳定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对比分析了钢架支撑和钢管排架支撑体系[4],对各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钢排架支撑体系在施工工期方面、施工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该工程中确定选用钢排架支撑体系。技术人员结构相关数据以及工程具体设计参数,计算后决定支撑体系选用直径为48×3.5的钢管,设计的立杆间距为500mm×500mm,结合使用龙骨方木确定最终的跨度大小,龙骨的跨度为500mm。间隔1500mm要设计一个水平拉杆,要求下道和上道水平拉杆距离拉杆底部不能超过200mm,除此之外必须在立杆上设置可以调整的顶托,使用龙骨的规格为50×100的方木,将其并排放置于顶托上,设置的间距为500mm,次龙骨规格为50×100,选用一根即可,进行竖直摆放。 3.3转换层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转换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主要起到上层支撑作用,转换层结构的骨架就是钢筋,其在转换层中不仅有连接作用,而且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进行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操作,在使用钢筋前做好有关钢筋质量的检查操作。检查钢筋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规格,分析使用的施工技术是否合理。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施工人员要予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河北省邯郸市邯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都在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许多高层商住楼、商办楼的结构设计,底下几层为框架结构、框剪内筒筋混凝土结构,以满足商场大空间的需要,通过上部某层的结构转换层作为承载标准层剪力墙、隔墙荷载的技术转换措施。大体积转换梁施工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自重大,高位转换支撑体系要求高。2、转换梁内钢筋分部密集,节点交错多,难以浇筑密实。3、混凝土体积大易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确保转换梁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我公司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并结合工程实际、经过设计、计算、试验、探索,形成了高层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 2.工法特点 2.1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一次性投入小、经济适用。 2.2支撑系统支、拆简单便捷、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2.3转换梁高位转换,支撑系统荷载逐层折减,通过反支撑三层有效分散承载力,科学、安全、经济、合理。 2.4混凝土浇筑、养护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质量有保证。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商住楼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 4.工艺原理 4.1采用施工便捷的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在支撑系统底部和顶部对称设置工具式钢垫板底座,使钢管成组、对称设置,加强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在垫板下横向铺设脚手板来扩大楼板受力面积,并通过反支撑三层分散承载力,以保证楼板的安全。 4.2采用定点浇筑的方法,即在大梁钢筋绑扎时在钢筋相对稀疏处每隔1.5~2m布设下料管,使梁内砼填充能自下而上进行,避免转换梁上部骨料堆积、下部浇筑不密实的现象发生,保证了转换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3精心设计、优化配比、科学养护,分区分层浇筑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散发部分的热量,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转换梁定位(弹出轴线和边线)→承载能力验算及各层支撑体系搭设(包括施工层和反支撑层)→放置梁底木模→搭设钢筋支撑架→梁下、上部纵向钢筋及箍筋、腰筋、负

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转换层的受力性能,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系统的研究了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支撑体系的设计原则,钢筋的连接要点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梁式转换层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转换层梁与梁柱框架共同受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可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种情况: (1)施工阶段:结构的荷载以及结构的计算简图由于施工过程中楼层的增加,计算简图及荷载也随之变化,并且还与施工方案有密切关系。自转换层梁本身组成的梁柱框架起,然后逐渐增层,就演变成转换层梁作为下弦刚性梁的特殊框架式析架。 (2)使用阶段:转换层梁承受的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的二期恒载和活载,结构的计算简图是施工阶段自重的逐步叠加,以及相应的使用荷载。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转换层梁与梁柱框架共同受力的结构体系经过结构力学的原理进行等效受力的转换之后,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是相同的。 2 模板和背愣的承载力与挠度验算 模板和背愣(包括作为模板的构造部分、固定于面板背面的背肋和用于搁置、支承模板的格栅、背愣与梁件)一般都属于受弯构件,承受竖向或水平荷载的作用。大多可按简支梁(板)或连续梁计算,当超过3跨时,按3跨连续梁计算。荷载端部(一端或两端)固定条件达到固定支座的要求时,则可采用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梁或悬臂梁进行计算。 模板、背愣和支架都属于临时结构,且在一般情况下,多数难以完全达到相应正规(永久性)工程结构的构造、设置和工作条件要求,而一旦出现问题,其后果又有可能是“严重”和“很严重”的,因此,在计算时应采用适当的系数,以加强其安全保证。为此,在使用正规工程结构的计算式时,应采取适合的系数取值,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调整系数。 3 钢筋连接及安装技术 放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顺序,钢筋工程安装顺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