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实例
- 格式:pdf
- 大小:191.49 KB
- 文档页数:3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范本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裂缝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和施工考虑因素。
随着结构的负荷、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混凝土会发生收缩、膨胀和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形成。
裂缝的存在会降低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范本,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形成。
1. 用含有细骨料的混凝土为了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形成,可以使用含有细骨料的混凝土。
细骨料能够填充混凝土的微小空隙,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程度,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
在混凝土配比设计中,应该合理确定细骨料的种类和比例,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并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形成。
2.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重量比例,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越好。
因此,在混凝土配比设计中,应该控制水灰比的大小,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可以通过加入化学掺合剂、调整水泥的用量和调控施工工艺等方式来控制水灰比。
3. 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和拌和速度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和拌和速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抗裂性能。
在拌和混凝土时,应该控制拌和时间和拌和速度,以确保混凝土充分混合,避免因混凝土的不均匀而导致的裂缝。
此外,还应该控制拌和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 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基底处理基底处理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施工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基底处理工作,确保基底平整、牢固和无尘。
只有在良好的基底上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效控制裂缝的形成。
5. 采取适当的施工和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施工和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抗裂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浇筑的速度和浇筑的层数,避免过快或过多的浇筑导致混凝土的不均匀和收缩变形。
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湿和控制温度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温度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形成。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裂缝控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而表面散热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还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水泥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得内部温度升高较快。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开裂有着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浇筑温度和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
如果外界气温下降较大,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内部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化学收缩、干湿收缩和温度收缩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收缩受到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力也较大,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4、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基础、垫层或相邻结构的约束,使其不能自由变形。
当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其约束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
(2)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不仅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3)优化骨料级配,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
(4)掺入适量的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工程实例4.1 工程概况新乡第四水厂一期工程位于红旗区西南角,北临道清路,占地70000平方米,属群体工程,其中包括沉淀池、清水池、废水池、吸水井、液铝池等多个大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
这些大型水池池壁高4~7.6米,均为10万m2/d处理能力规模,设计要求水池完全无渗漏。
大型水池池壁高,迎水面延长米极长沉淀池长宽分别为107米和26米、清水池长为40米,但池壁厚度不厚,仅在260~300毫米之间,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壁。
水池储水量大,水压力高,若施工技术措施不完备或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大面积渗漏水。
4.2 工程设想(1)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水池结构性开裂渗漏水,基础地基加固采用砂垫层方法处理。
(2)防止大体积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出现,在抗渗混凝土内掺入H EA高效防水剂和延长大型水池长度方向设置垂直伸缩缝。
(3)为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混凝土池壁内外侧涂抹防水剂。
(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一些技术措施进一步保证现浇钢砼水池的抗渗性能。
4.3 工程抗裂施工措施4.3.1 基础地基加固为减少基础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加固处理采用换填法,即采用砂垫层的方法。
以保证结构沉降为柔性均匀沉降。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水池基底标高位于②3层黑灰色黏土层,流塑,土层较差,故基础挖至④1层暗绿-黄色黏土层,土层性质硬塑-可塑,中压缩性,土层较好;以④1层土层作为持力土层,其上的土层均用密实的砂垫层置换。
(2)砂垫层施工时先砌筑挡砂墙,再分层分皮(25毫米一皮,30米长一段)铺砂,再浇水、振捣(平板振动机),经过贯落度检测合格,进行环刀试验,数据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
(3)砂垫层干密度经测试为平均值为1.74×103kg/m3大于设计要求的1.6×103kg/m3。
4.3.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混凝土自身渗漏,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S6。
由于大体积现浇钢 15筋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抗渗混凝土内掺入适量的HEA高效防水剂和设置垂直伸缩缝间距,沉淀池伸缩缝间距约为45米。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温差。
当温差过大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2、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如浇筑顺序不合理、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也会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
4、材料质量水泥品种、骨料级配、外加剂的使用等材料因素,如果选择不当,也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设计方面(1)合理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以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2)优化混凝土结构的配筋,增加构造钢筋,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材料选择(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3)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4)使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1)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夏季施工时,可采取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对搅拌用水进行冷却等措施。
(2)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以利于混凝土散热。
(3)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实例分析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实例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1 工程概况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万正办公大楼,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铁西区,南临鄂多克街,东临景山路,建筑主塔楼地上二十四层,框剪结构;附塔楼地上十一层,为框剪结构;裙楼5层,为框架结构。
整体地下二层。
总建筑长度165.2米,宽93米,总建筑面积88490m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高层部分的基础型式为梁板式筏形基础;多层及纯地下车库部分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
基础底板.防水板.基础梁、独立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
塔楼筏板厚度1.2米,核心筒底板厚度2.4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由万正商混站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断面尺寸大于800mm,同时水化热产生的内部最高温度与大气温差超过25℃,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需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严格控制裂缝开展的一种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较厚、体形较大、钢筋较密,且混凝土用量较多,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连续浇筑,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较大;此外,还需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水工构(建)筑物以及现代工业生产等许多工程领域。
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现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引起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及水化热,该热量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内部温度显著升高,外表散热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混凝土裂缝。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水泥用量的控制是一个关键因素,这是产生水化热的主要原因。
实例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与控制1工程概况宝能科技园南区一期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
占地面积约11.6万m2,总建筑面积约74.57万m2。
底板为桩基础,厚度0.6-3m,底板总面积约10.18万m2,混凝土约12.8万m3。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温度监控、养护等进行研究。
2施工特点⑴基础混凝土量大且厚,浇筑后释放大量水化热,内外温差大,易产生温度应力,控制不好会产生裂缝;⑵单次浇筑混凝土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⑶底板浇筑时间跨度大,标段开工时间不同,从10月初到1月均在浇筑。
3配合比设计本工程底板为C35P10抗渗混凝土,本文以C35P10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
3.1原材料C35P10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以下简称规程)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以下简称规范)的材料、配合比、运输、养护的要求。
3.1.1水泥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
选用水泥的比表面积350m2/kg,80um筛余0.4%,初凝/终凝时间170/218min,28天抗压/抗折强度53.8/ 8.7MPa。
3.1.2砂选用东莞河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要求,选用砂为中砂,细度模数2.8,含泥量1.2%,氯离子0.005%。
3.1.3石选用深圳碎石,应符合JGJ52-2006的要求,选用碎石Dmax为25mm,筛分连续级配2.5-25mm,含泥量0.2%,针片状含量4%。
3.1.4掺合料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矿渣粉,粉煤灰选用Ⅱ级粉煤灰(产地妈湾电厂),矿渣粉选用S95的矿渣粉(产地河北首钢)。
3.1.5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要求。
选用STH-J型聚羧酸缓凝高性能减水剂(液态,含90%水),减水率达25%;通过缓凝剂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增加施工时间,减少冷缝产生,延缓水化热释放,降低水化热峰值。
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说到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哎呀,真是个让人头疼又不容忽视的难题。
你要知道,混凝土这玩意儿可不是小儿科,它可不像我们平时见的那种普通水泥,随便搅一搅,捏一捏就能成型了。
它是有自己的脾气的,尤其是在大体积浇筑的时候,温度变化就成了个大麻烦。
要是控制不好,裂缝可就“咔嚓”一下出来了,后果可不轻。
你想,咱们一开始做这个大体积筏板的时候,混凝土的温度得升得很高,这也是为了保证它能顺利硬化。
但问题来了,温度升高之后冷却又快,温差一大,混凝土里面的应力就跑出来了,结果裂缝就这样悄悄地冒出来了。
而这裂缝,哎,真是不好修的,一旦出现,后期的修补就得麻烦了,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强度,真是“祸从口出”,一个小小的裂缝,最后可能成了大麻烦。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招当然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啦。
混凝土浇筑之前,咱们得搞清楚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不能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过大的温差。
你看,温差一大,热胀冷缩就容易导致裂缝。
这时候,咱们可以使用一些降温的方法,比如说给混凝土降降温,用冷水或者冰块来让它冷却一下。
听起来有点“土”吧,但效果确实挺不错的。
不过,这可不是说冷却就完事了。
要是降温方式不对,搞不好反而会加剧裂缝的出现。
比如说直接用冰块来降温,你要是掌控不好温度控制得不精准,那冰块溶化的速度太快,反而让混凝土发生大面积的收缩,裂缝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所以,咱们得根据天气和环境的变化来灵活调整降温手段,像是在比较热的夏天,适当延长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减少温差的出现,效果会更好。
而且呢,咱们还得考虑混凝土的配比。
你以为只要把水泥、沙子、石子混一块就完事了?哎,这可不行。
混凝土的配比得非常讲究,水泥和水的比例一定得精确掌握。
你水多了,混凝土的温升会很高,水少了,又可能影响强度。
哎呀,这调配起来真的像是做菜一样,盐加多了,菜就咸了,水加多了,混凝土就出问题。
再说,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注意施工的顺序,千万别一股脑儿地往里倒。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综合防控措施应用实例【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物大体积砼施工时易产生温度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结合工程实际,从材料、设计、施工方面提出一系列预防、控制方法和改进措施,经实践证明,工程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综合防控。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时代国际中心酒店工程,总建筑面积71338.1m2,位于胶州市北京路与福州路交界处,酒店主楼西侧紧靠福州路。
酒店主楼筏板厚度为1600mm,局部1900mm、1000mm,混凝土采用c40、s8防水混凝土,基础底板的混凝土量约为4000m3。
基础设两条东西向后浇带,南北向10-11轴设一条膨胀带。
2、施工过程控制2.1混凝土原材料预控。
(1) 原材料的预控采用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为主、项目部为辅的控制方式,混凝土搅拌站与项目部签订合同,严格执行规范《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保证商品砼所用原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符合合同文件规定,并对所供商品砼质量负责。
商品砼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各项原材料必须经业主、监理、设计认可后方可使用。
(2) 外加剂、掺合料与水泥的施工配合比、掺量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搅拌站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供货。
2.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施工计算: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相应的裂缝校核计算,计算混凝土浇筑后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是否小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以达到预防温度收缩裂缝出现的目的。
大气温度:18℃混凝土入模温度:20℃初定养护方式:砼表面先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铺两层草袋进行保温养护。
(1) 最大绝热温升:t(t)=c×q(1-e-mt)/c×ρ=47.2℃(2)温度收缩应力:σ= e(t)×α×δt×s(t)×r/(1-ν)=1.497n/mm2<ft =1.80n/mm2(3) 安全系数:k=ft/σmax=1.80/1.497 =1.20≥1.15满足抗裂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防止措施案例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严重性。
1.1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要是它出了问题,特别是出现裂缝,那可就像房子的根基不稳了一样。
这裂缝就像一个个小恶魔,悄悄地在混凝土里滋生,一旦蔓延开来,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
1.2想象一下,一个大型的建筑,像高楼大厦或者大桥,如果大体积混凝土因为裂缝而变得脆弱,就如同一个强壮的人突然生了重病,看着就让人揪心。
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还涉及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呢。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首先是温度因素。
这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就像一个小火炉,会产生大量的热。
如果这些热量散不出去,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特别大。
这就好比一个人内外冰火两重天,里面热得受不了,外面又冷飕飕的,那混凝土肯定受不了,就容易产生裂缝,这是个很头疼的事儿。
2.2其次就是混凝土自身的收缩。
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会不断地收缩。
如果没有给它足够的空间或者约束条件不合理,那它就会像被紧箍咒勒住的孙猴子一样,到处找出口,这一挣扎就容易出现裂缝。
2.3还有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那就像是做饭的食材不新鲜一样,做出来的混凝土就先天不足。
比如说水泥的质量不好,或者骨料的级配不合理,那这混凝土就像体弱多病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产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止措施。
3.1温度控制是关键。
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可以给它降降温,就像给发烧的人敷冰袋一样。
比如采用冷却水循环系统,让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去。
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就像给它盖了一层被子,避免温度骤降,让混凝土在一个比较温和的环境里慢慢硬化。
3.2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这就像是给混凝土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营养套餐。
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就像选对主食一样重要。
同时,要优化骨料的级配,让粗骨料和细骨料合理搭配,就像荤素搭配一样,再加上合适的外加剂,这样配出来的混凝土就会更健康,更不容易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如桥梁、大型建筑、水电站等。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自重大,材料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更加复杂,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因此,正确的裂缝控制对于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一、裂缝形成的原因1. 温度变形温度变形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在凝固过程中,混凝土发生体积收缩,当收缩约束受阻时,就会出现温度变形。
此外,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体积伸缩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2. 负荷变形负荷变形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发生变形,如弯曲、扭转、剪切等。
当负荷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3. 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分蒸发使混凝土发生体积收缩。
这种收缩变形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引起裂缝的形成。
4. 不均匀收缩不均匀收缩是指混凝土不同部位发生收缩的程度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应力,进而引起裂缝。
5. 震动和震动变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振动或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动态变形,引起内部应力增大,从而产生裂缝。
二、裂缝控制方法1. 设计和施工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首要措施。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和结构布置,减少混凝土体积变形和应力集中,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如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等。
2. 增加混凝土延性延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可逆变形的能力。
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可以通过增加掺合料、添加增塑剂等方式来实现。
延性的提高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应力集中,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 加强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可以通过选用低热水泥、混凝土铺装还未减少温度变形。
同时,在混凝土铺装过程中,辅以合理的浇筑和养护措施,减少温度梯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
4. 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使用适量的细骨料和粗骨料、使用聚丙烯纤维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裂缝控制措施说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哎哟,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儿!你要知道,做这种工程,绝对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
那些大块头的混凝土,它可不像家里修个小水池那么简单,光是量大就让人头大。
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都得考虑无数的细节,稍微不注意,裂缝就会悄悄地爬上墙面,弄不好,工程质量也就打了水漂。
这时候,裂缝控制就成了我们的大敌!想想看,所有人都盯着你,盯着那个大楼,没一条裂缝,才算真牛。
可是,搞混凝土的时候,裂缝就像蚊子一样,根本没办法把它们完全赶走。
它们就藏在你没注意的地方,等你一不小心,啪啪,裂缝就冒出来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湿度这些“阴差阳错”的因素,稍微不对劲,混凝土就开始自己“闹脾气”,干裂、开裂,整得你满头大汗。
为啥会裂呢?一方面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含有水分,而水分蒸发的时候温度差异会导致材料收缩,另一方面呢,大体积浇筑的时候,混凝土在内部硬化不均,内外温差太大,裂缝就趁机登场了。
那怎么办呢?说实话,裂缝的控制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简直是“防微杜渐”的典范。
浇筑混凝土之前,我们得给它“降降温”,不要让混凝土刚出炉就感到“炙热”的环境,直接让它炸了。
你看那些大工程,有没有留心过?它们会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给混凝土做个“温度保护”,有的会在混凝土里面加点特殊的材料,有的会直接把混凝土包上一层湿麻袋或者泡沫板,给它降降温,让它慢慢硬化。
哎,这样的细心,往往能避免很多麻烦。
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千万不能“一口气干”!人家说了嘛,急不得!你得分阶段,分步走,分批浇筑,这样能避免混凝土内部的温差过大,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不要图省事一股脑地把所有的混凝土都倒进去,给它时间去吸收和适应。
哦,还有个小窍门,就是要把表面保持湿润,别让它太快干。
别看这事儿小,湿润的表面能有效地防止早期干裂。
咱再说说混凝土的材料搭配。
这就像做饭一样,调料加对了,味道自然好。
混凝土的水灰比一定要控制得当,太多水,混凝土就容易变“稀软”,不稳固;水少了呢,它就变得太干,容易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