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脑病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报道1例发表时间:2011-05-13T17:22:12.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叶鹏张林[导读] 弓形虫脑病为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
叶鹏张林(河南省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河南鹤壁 456650)【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97-01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其中,弓形虫脑病也为该病易合并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但弓形虫脑病在我国报道极少。
2010年我院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病人,经治疗,疗效较佳。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赵XX,女,37岁,因“头痛1个月”于2010年6月23日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侧为重,阵发性发作,伴恶心、乏力。
无发热、寒战,无呕吐、晕厥,无嗜睡、昏迷。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遂住院,给予甘露醇液等治疗后,头痛无明显缓解,建议手术治疗,未同意。
于2010年7月14日转入上级医院,行头颅增强CT示:右侧颞叶可见多个环状增强影。
给予灯盏花素针、甘露醇静点,效果欠佳。
予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经市疾控中心确证试验为阳性,确诊感染HIV,转入我院。
查体:T 36.6℃,P 76次/分,R 19次/分,BP 110/7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均阴性。
辅助检查:2010年6月17日外院CT示右侧颞叶占位可能。
2010年6月19日头颅MRI示右侧颞叶异常信号影,其内可见片状长T1、T2信号,边缘尚清。
2010年6月24日增强CT右侧颞叶内可见多个环状密度增高影。
2010年7月2日HIV-1抗体确认试验报告阳性。
弓形虫检测标准弓形虫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体格检查:检查眼部可能出现结膜充血、黄染等症状,腹部触诊、叩诊可有肝脾肿大,淋巴结检查可能有压痛、肿大的情况,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
2. 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取患者血液、骨髓,或者是脑脊液、胸腹水、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眼房水、羊水、乳汁、尿液等做涂片,其后用常规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可发现弓形虫的花环、链条和簇状群体,位于细胞质内。
组织切片:取淋巴结、肌肉、肝、胎盘等活组织切片,做瑞氏或姬氏染色镜检,可以查到滋养体或包囊,但此检查阳性率不高。
动物接种:取待检者体液或组织悬液接种小鼠腹腔内,可造成感染并找到病原体,第一代接种阴性,应至少盲目传代3次。
DNA杂交技术:将含有弓形虫的特异性DNA序列制作成探针,与外周血液提取的DNA进行杂交,当结果显示特异性杂交条带或斑点为阳性反应。
3. 免疫学检查:血清弓形虫抗体的检查:血清弓形虫抗体分为IgM抗体和IgG抗体。
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提示既往感染。
当血清IgM抗体阳性时,考虑患弓形虫病。
弓形虫循环抗原:常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弓形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检出血清中μg/mL的抗原,是弓形虫急性感染的可靠指标。
皮肤试验:弓形虫素皮内试验较为特异,感染后阳性出现较晚,但持续很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 其他检查:包括外周血白细胞略有增高,淋巴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感染弓形虫脑病时脑脊液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正常、氯化物减少,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的吉姆萨染色有时可见速殖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艾滋病患者如何远离弓形虫脑病摘要目的: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了解、认识弓形虫脑病,改变一些外界因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达到预防弓形虫脑病的目的。
方法:①改变外界不良环境和生活习贯采取措施预防,多通过电视、广播、社区宣传告知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弓形虫的感染途径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一些外界因素或生活习惯,从而达到预防脑弓形虫病。
②对于患过或未患过弓形虫脑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应该采取口服药物预防弓形虫脑病。
结果:随着预防感染知识的越来越普及,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上述因素,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渐下降。
结论:弓形虫脑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降低弓形虫脑病的发生率,艾滋病患者就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远离这些因素。
关键词弓形虫脑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多种病原体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变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致病原虫,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患脑弓形虫病,就可通过此法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
本文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脑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及其预防进行阐述。
感染途径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杀死,人摄入以后发生感染,或在烹饪过程中因尝试肉味而感染,据估计美国一半的弓形虫感染是由于进食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着处理其他菜肴时,不洗手或不清洗厨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间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类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虫的速殖子已经在许多中间宿主的奶中发现,包括绵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触家猫、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虫感染动物而感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舔舐人的手和脸,或被动物咬伤都可能获得感染。
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幾率更是高于正常人。
据调查,兽医的弓形虫阳性率居调查的15种职业之首,饲养员的弓形虫阳性率也较其他较少与动物接触的职业高。
万病之源“弓形虫”(三尸虫)万病之源“弓形虫”(三尸虫)万病之源弓形虫(道医名:三尸虫)。
它寄生于人体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
从此,解开了疑难病和不明病因之谜,结束了诸多疑难病久治不愈的历史。
一、糖尿病与弓形虫1、弓形虫随血液到达胰脏,直接破坏胰脏细胞,使其功能下降,无法使糖正常代谢;2、弓形虫随血液流动到达大脑使神经系统不能正确指挥胰岛素的分泌;3、弓形虫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其它病源体乘虚而入,造成各种并发症。
由此可见,不祛除弓形虫单纯治糖和并发症,只能掩盖病情,不可能治愈。
二、心脑血管疾病与弓形虫1、弓形虫直接侵占心肌细胞和血液细胞造成病变;2、弓形虫所排废物增大机体负担;3、被弓形虫占满且涨大的细胞无法通过毛细血管,造成毛细血管堵塞,被破坏的细胞碎片聚而形成栓子,可以堵塞较大血管。
三、高血压与弓形虫1、由于弓形虫扰乱大脑神经系统,因此不能正常指挥血管张力与心脏收缩的协调能力而使血压不稳定;2、弓形虫寄生于血管细胞造成血管壁弹性减小,使血压升高;3、弓形虫扰乱神经系统而使神经系统错误的指挥造血系统,造成血液粘稠。
四、精神病与弓形虫1、破坏大脑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使人产生幻觉;2、破坏躯体感觉中枢,使人过于敏感或麻木可在没有外来刺激时产生痛觉、热觉、冷觉等;3、使腺体功能紊乱,产生情绪急剧变化或大哭大笑或暴躁易怒或抑郁;4、弓形虫撞击大脑神经元细胞,使之高频放电产生癫痫症状;5、弓形虫在大脑中活动,使大脑产生多个强弱不等的兴奋中心,使人产生错误思维。
五、神经衰弱与弓形虫1、弓形虫在大脑中大量繁殖争夺营养,使大脑非常疲劳并缺乏营养;2、弓形虫不停运动使大脑不能休息,因此人产生失眠或嗜睡、多梦等症状;3、破坏躯体感觉中枢使人过于敏感或麻木。
六、甲亢与弓形虫1、通过扰乱下丘脑而使之不能正常指挥垂体对甲状腺的控制;2、直接破坏甲状腺;3、扰乱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功能。
弓形虫(三尸虫)万病之源弓形虫(三尸虫)万病之源驱弓形虫酒功能介绍:弓形虫是世界卫生机构公认的病源体,它破坏人体11种腺体和九大系统,可以说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及心脑血管疾病有80%是弓形虫引起的,神经衰弱,神经功能症,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症,帕金森综合症,精神分裂症,老年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弓形虫(学名:T oxoplasma gondii)又名三尸虫,亦称为弓浆虫或弓虫,是弓形虫属的寄生性生物。
弓形虫病是一种病原体为弓形虫的传染病。
通常症状轻微或具有自限性,但是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或猫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基本简介: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目前唯一确认的最终宿主是猫科动物。
有多种冷血和温血动物都会通过不同形式感染,包括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5种爬虫类,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动物会成为最终宿主。
传染的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弓形虫的感染最终都是通过食物摄入。
还有血液传染。
对于人类来说,以下三种途径是已被证实的且较为可能的:●食用生肉或煮得不够熟的肉类,特别是猪肉、羊肉和鹿肉;而食用生牛肉也被认为是城市居民感染弓形虫的最重要渠道。
●运输或接触生肉或生的内脏后,没有清洁双手便放到嘴●接触猫粪便或接触与猫粪便接触的物体。
主要特点: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
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
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
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
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
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的粪便和排泄物却都没有传染性,所以单纯和狗接触不会感染弓形虫病。
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
所以食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
鱼也是一个传染源,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叮咬人时也可以感染。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
怀孕妇女,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感染弓形虫有什么症状?
弓形虫分为先天的和后天感染的两种,有部分新生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但是几个月或是几年以后就会发生斜视还有失明和癫痫等等症状,后天感染的情况会表现在,头痛,低热还有肌痛等等症状。
★一,先天性弓形虫病:多数婴儿出生时可无症状,其中部分于出生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斜视、失明、癫痫、精神运动或智力迟钝等。
出生时即有症状者有下列不同组合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或小并没有畸形或无脑儿、颅内钙化,伴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兔唇腭裂;肾上腺缺如、双多囊肾;联体畸胎等;抽搐、精神运动障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黄疸、皮疹等。
★二,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局限性感染以淋巴结炎最为多见、约占90%。
常经及颈或腋窝部。
质韧,大小不一、分数无压
痛、不化脓。
可伴低热、头痛、咽痛、肌痛、乏力等。
累及腹膜后或肠系膜淋巴结时,可有腹痛。
较少见者尚有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多发性肌炎、肌炎、胸膜炎、腹膜炎等。
视网膜脉络膜炎极少见。
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免疫缺损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主要为何杰金氏病、淋巴瘤等)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3.预防
1.注意狗狗的卫生,不要和狗狗亲密接触;
2.轻的时候是神经衰弱的症状,免疫力下降,易感冒;严重时会造成多病症,各种疾病反复发作;
3.可以治愈,治疗的愈早,康复的越快;反之预后也会留有
后遗症。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MRI表现及随访黄华; 邓莹莹; 王立非; 陆普选【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9【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弓形虫脑; 磁共振成像【作者】黄华; 邓莹莹; 王立非; 陆普选【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 518112;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 518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弓形虫脑病(Toxoplasma encephalopathy)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正常免疫情况下,感染弓形虫不易致病,大多是隐性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AIDS),可出现明显的症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弓形虫脑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探讨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笔者收集了2013年~2015年12例本院确诊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发病时以及治疗后颅脑MRI影像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12例艾滋病患者的诊断参照国家HIV/AIDS诊断标准[1];弓形虫脑病的诊断参考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血清检查结果、影像表现以及使用抗弓形虫药物后临床及颅内病灶的反应,治疗药物为磺胺嘧啶、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无确认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22岁~63岁,平均年龄为35.7岁,年龄中位数为29岁。
所有患者感染HIV的途径分别为:同性性行为传播3例,异性不洁性行为传播6例,静脉吸毒传播3例,经血液传播0例。
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做IgG、IgM检测;抽外周血做IgG、IgM检测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
入院后所有患者在行抗弓形虫治疗前均行颅脑磁共振平扫及增强。
进行抗弓形虫治疗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再行2~4次颅脑磁共振检查,时间间隔10天~365天不等。
弓形虫脑病
一概述
弓形体脑病是由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一种脑部寄生虫病,是弓形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血脑屏障可阻止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50%的弓形体病人可伴有脑弓形体病。
根据弓形体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
二病因
获得性弓形体脑病主要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的肉、蛋、未消毒的奶而感染;也可经皮肤、黏膜损伤处或经输血、器官移植而感染;接触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水源亦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节肢动物(蝇、蟑螂)携带卵囊也可传播。
三分类
1.后天获得性弓形体脑病
潜伏期3天至2年不等,可为原发性脑病,也可是全身弓形体病的一部分,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临床可有脑膜炎、弥散性脑病、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或精神异常等表现。
2.先天性弓形体脑病
孕妇被感染后常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
存活婴儿可有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缺陷等发育异常。
四临床表现
部分弓形体病人可有发热、肌痛、乏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也可出现脉络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炎等;颅压增高者
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脑实质损害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五诊断
1.弓形虫脑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
弓形虫脑病诊断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确诊。
2.弓形虫脑病的影像学CT特征表现为皮质多发片状肉芽肿,基底节有条索状或点状钙化或脑室周围为主的双侧脑部对称性钙化影及脑积水征。
而MRI特征为脑室周围白质与皮质区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区可伴脑积水。
鉴别诊断应与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及寄生虫感染、脑内肿瘤、原发性癫痫、脑血管病变及精神性疾病鉴别。
六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计数增高,伴有嗜酸粒细胞和蛋白增高。
2.血清和脑脊液抗弓形体抗体检查呈阳性。
3.头颅CT检查见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病灶。
4.脑脊液、淋巴结、脑活检中查到弓形体滋养体。
七治疗
1.磺胺嘧啶
口服或肌注。
磺胺异恶唑与磺胺增效剂(TMP)合用可增强疗效。
2.乙胺嘧啶
分次服用,疗程1月。
3.其他治疗
并发脉络膜视神经炎者加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
免疫功能低下者加用左旋咪唑或转移因子。
对癫痫发作,颅压增高和瘫痪者给予相应治疗。
八预防
1.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隔离。
2.加强肉类检疫、饮食卫生和养猫的管理,不吃生或半生的肉、未消毒的奶制品,并对孕妇定期作弓形虫常规检查,以防止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