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与脑病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44
寄生虫控制与人类健康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寄生虫一直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上依赖宿主取得营养、生长和繁殖的一类生物。
它们能够感染到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寄生虫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寄生虫控制和治疗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寄生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寄生虫疾病的流行寄生虫疾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各类寄生虫在引起疾病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些寄生虫直接侵入人体并活动,而其他一些则通过接触感染、食物和水源污染等途径引起感染。
这些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成为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们严重破坏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
全球有超过17亿人受感染,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和老年人。
2.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某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产生抗原,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和功能下降。
例如,血吸虫寄生虫会产生一种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这将导致人体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使之更容易患病。
此外,寄生虫还可能通过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干扰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影响骨髓生成和淋巴细胞分化,从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3.损害重要器官某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例如肝脏、肠道、脑部等,导致器官失去正常功能,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例如,钩虫的虫卵经过肠道吸收后进入肺部,造成肺部纤维化,而血吸虫则长期在肝脏中寄生,导致肝脏疾病。
二、寄生虫控制与治疗的策略1.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寄生虫控制需要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方案。
通过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疾病的危害以及防控的方法来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对卫生和安全的重视,从而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2.环境卫生对于传播寄生虫的媒介,例如蚊子、苍蝇、蜱和跳蚤等,在人类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
采取有效的灭虫、清洁和消毒措施,清理生活废物、病媒生物的栖息地,减少传播的机会,防止寄生虫的传播。
刺激征等,需与肝性脑病、尿毒症、大面积脑梗死(尤其是颞叶梗死)、脑出血、其他炎症(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导致的炎症)、肿瘤、颅内静脉血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等鉴别[7]。
8 治疗811 对症支持治疗 (1)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清蛋白,可联合利尿剂。
体位:上身及头部高30°,加强控制体温。
(2)控制抽搐:可持续使用咪唑安定、丙泊酚,注意呼吸及循环抑制。
(3)控制体温:非甾体类消炎药及物理降温,后者包括冰袋降温、酒精擦浴,可联合冬眠合剂,有条件者使用控温毯。
(4)监测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营养支持。
(6)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7)处理并发症,如继发消化道出血、肺炎等。
812 高压氧 高压氧可提高血浆中氧的溶解量,相应地提高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氧分压,增强氧的弥散范围,并增加脑干和网状系统的血氧分压,提高其兴奋性,改善睡觉状态,促进昏迷患者苏醒,同时使脑血管收缩,渗出减少。
与药物综合作用,更有利于脑功能恢复,减少脑炎并发症和病残率。
同时高度重视高压氧期间的护理。
813 康复训练 行为和躯体训练有助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恢复。
814 强化护理 强化护理能明显减少肺炎、褥疮等并发症[8]。
815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 ):选择性抑制病毒DN A 聚合酶,抗HS V 、VZ 、巨细胞病毒,蛋白结合率低,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脑脊液中阿昔洛韦的浓度约为血浆的50%,在肝内代谢,t 1/2为215h,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而由尿液排出。
用法:10mg/kg +019%氯化钠溶液250m l,1次/8h,每次在1h 滴完,连用10~14d,若已确诊而此药效果欠佳可延长用药至4~6周或改用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有抗巨细胞病毒、HS V 、VZ 、E B 病毒等活性,其中对巨细胞病毒、E B 病毒的抑制活性比阿昔洛韦强10~20倍,属于广谱抗病毒DNA 药物,其在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的100倍,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67%,t 1/2为219h 。
能控制人类大脑的寄生虫作者:陈杜梨来源:《世界博览》2012年第05期早上和老婆大打出手、到公司又与同事恶语相向、下班回家又撞了车。
发生这些恼火的事只是因为心情不好吗?有没有可能是脑部感染寄生虫?捷克生物学家雅罗斯拉夫·弗莱格尔开始这样怀疑。
多年以来,弗莱格尔一直怀疑有寄生虫进入了他的大脑,影响了他的思想。
他把这种颇具科幻色彩的想法带进了实验室,结果吓人一跳:家猫携带的微小生物体弓形虫真的会爬进你的大脑,会导致撞车和精神分裂症等灾难性后果。
每年杀死100万人约在30年前,弗莱格尔读到了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一本书,书中写到,扁形虫通过借用蚂蚁身体,感染他们的神经系统来延续生命周期。
这种感染改变了蚂蚁的行为,例如,当遇到温度下降时,一般昆虫会留在地下。
但相反,受感染的蚂蚁却爬上草叶,将草叶压弯,最后它们就被牧羊群吃掉,这样扁形虫会就会进入动物肠道,在里面继续生命周期。
弗莱格尔由此开始注意自身行为与蚂蚁之间的相似处。
类似的寄生虫有很多,比如,金线虫选择食草动物作为宿主,他们会驱使宿主往水里跳。
宿主淹死后,金线虫的后代破体而出,新一轮的劫杀行动又开始了。
吸虫类寄生虫感染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后,会让淡水螺爬到更明显的地方,容易被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吃掉,这样这些寄生虫就自然进入其下一个宿主体内。
弗莱格尔发现,自己在车流不断的道路中穿行一点也不害怕,而且他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捷克斯洛伐克当政政党的蔑视,这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
弗莱格尔想,自己是不是也被寄生虫控制了?他开始怀疑家猫身上的单细胞寄生虫控制了他,导致他行为怪异,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弗莱格尔认为,如果这种寄生虫能够把他的头脑搞乱,那它们也同样会控制别人。
经过一系列研究,弗莱格尔盯上了弓形虫。
这种寄生虫通过猫的粪便排出体外,人一旦感染会导致弓形虫病,所以孕妇一般会被告诫远离猫。
从20世纪20年代起,医生就已经认识到在怀孕期间感染弓形虫的孕妇会传染给胎儿,可能会导致胎儿严重脑损伤甚至致其死亡。
那些寄生虫感染会引起脑部损伤,治病虫期分别是什么?治病寄生虫致病虫期猪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弓形虫速殖子疟原虫红内期裂殖子肺吸虫成虫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广州管圆绦虫幼虫常见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其感染阶段?治病寄生虫感染阶段溶组织阿米巴成熟包囊蓝氏假第鞭毛虫成熟包囊弓形虫卵囊、假包囊、包囊隐孢子虫卵囊肺吸虫囊蚴肝吸虫囊蚴姜片虫囊蚴猪带绦虫虫卵、囊尾蚴牛带绦虫囊尾蚴蛔虫虫卵鞭虫虫卵蛲虫虫卵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哪些,说明其感染阶段和主要的致病虫期?致病寄生虫感染阶段主要致病虫期肝吸虫囊蚴成虫肺吸虫囊蚴童虫、成虫姜片虫囊蚴成虫猪带绦虫囊尾蚴成虫牛带绦虫囊尾蚴成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或原尾蚴裂头蚴旋毛虫幼虫成虫、幼虫弓形虫假包囊、包囊、卵囊滋养体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预防那些寄生虫的感染?(1)不食用生的或未成熟的鱼,虾,蟹或肉制品等可预防肺吸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旋毛虫、弓形虫的感染(2)不食用为洗净的蔬菜,瓜果可预防蛔虫,鞭虫,蛲虫。
姜片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3)不饮用生水可预防姜片虫、肝片行吸虫、曼氏迭宫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的感染。
那些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肝脾肿大?致病机制如何?杜氏利什曼原虫:由肝脾内的巨噬细胞增生引起的疟原虫:脾充血及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导致脾肿大,继而伴有肝肿大血吸虫:虫卵在肝脏血管中沉积,形成肉芽肿,堵塞血管,导致门脉高压,出现肝脾肿大。
节肢动物的传播方式?1机械性传播:如蝇传播某些蠕虫病2生物性传播:包括发育式如丝虫在蚊体内的发育繁殖式,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发育繁殖式:如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和繁殖经卵传递式:如登革热病毒可经卵传递。
简述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依据?生物学证据:与人关系密切,是当地的优势种群,有足够长的寿命;流行病学证据:病媒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季节消长与虫媒病的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基本一致。
病原学证据:包括实验室感染和自然感染两方面的证据。
脑炎脑炎是由感染或中毒性因素引起的脑部脑膜脑实质的炎症,肝昏迷、尿毒症等引起的疾病称为脑病,广义的脑病主要包括各种脑部感染及脑病。
脑炎按病理性质又分为化脓性脑炎和非化脓性脑炎。
【病因】1.病毒感染主要见于狂犬病病毒、猫瘟热、犬瘟热等病毒性疾病。
2.细菌感染主要见于李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3.寄生虫感染常见弓形体,某些寄生虫感染移行时进入脑组织引起的寄生虫脑炎。
4.其他原因某些化学药物、毒物、细菌毒素均可引起脑炎。
【症状】病初患犬猫高度兴奋或狂躁,动物容易受惊,对正常的刺激反应过强,表现为不受控制的活动或凶恶,如无目的的奔跑,行为异常,发出嚎叫,盲目前冲,对人具有攻击性。
兴奋症状包括惊厥,常为阵发性,常伴有眼球震颤,咬肌痉挛,空嚼,流出大量带有泡沫状的唾液,犬猫出现肌肉震颤常见的部位为头部、面部和腿部肌肉;个别病犬目光敏锐,步态不稳,视力逐渐减弱、失明。
可出现癫痫样发作及转圈运动。
在疾病末期出现昏厥,陷入昏睡状态。
当发生化脓性脑炎时,则出现高热;厌食、沉郁和心率加快的症状,单纯性脑炎时通常无发热症状;犬瘟热性脑炎时,则主要表现为抽搐和运动机能的障碍(后躯麻痹)。
常卧地不起。
出现神经机能丧失的程度所导致的症状,可从腿下部关节着地的轻瘫到伴有共济失调的四肢强直,甚至完全麻痹,可表现为头部偏斜,走路转圈,姿势异常,小脑性的共济失调。
这是在急性脑炎恢复后常见的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细胞含量显著增高;化脓性脑炎的脑脊液中除嗜中性白细胞外,还可见到病原微生物。
病毒或中毒因素所引起时,则淋巴细胞增多。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血液学和脑脊液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的确诊。
注意同食盐中毒、铅、砷、汞、鱼滕酮中毒、维生素A缺乏症、低血糖、脑软化和脑膜炎相鉴别。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消除炎症,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
1.消除炎症细菌性脑炎可应用氯霉素,10~30mg/kg体重,静脉注射。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古以来,寄生虫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寄生虫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发热、腹泻、贫血等。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威胁生命。
例如,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导致大量死亡。
又如,钩虫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长期未治可导致死亡。
寄生虫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儿童是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特别是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绦虫等,会使儿童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从而影响其体质和智力发展。
在我国,儿童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寄生虫病还严重威胁到畜牧业的发展。
寄生虫侵入牲畜体内,会导致牲畜生长缓慢、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这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寄生虫还可通过牲畜传播给人类,形成人畜共患疾病,如猪肉绦虫、牛结核等。
寄生虫病对社会卫生事业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防治寄生虫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尽管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寄生虫病的流行地区广泛,尤其是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寄生虫病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经济负担沉重。
同时,家庭成员还需承受心理压力,担心疾病传播和恶化。
寄生虫病导致的婚姻破裂、家庭贫困等现象屡见不鲜。
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自古以来,寄生虫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寄生虫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意识障碍考点总结病因1.颅脑疾病1感染性:各种脑炎、脑寄生虫感染等。
2非感染性: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等。
2.全身性疾病1感染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伤寒等。
2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障碍、中毒等。
意识障碍程度01昏睡02意识模糊03嗜睡04昏迷1.嗜睡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睡眠。
轻刺激如推动或呼唤患者,可被唤醒,醒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
2.昏睡指患者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虽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3.昏迷指意识丧失,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唤醒,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按程度不同可分为:(1)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
(2)中度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对强刺激的反应减弱,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活动消失。
(3)深昏迷对疼痛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活动均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4.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是一种常见的轻度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程度较嗜睡重。
具有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有障碍,表现为对时间、空间、人物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
5.谵妄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失调状态。
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
谵妄常见于急性感染的高热期,也可见于某些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代谢障碍(肝性脑病)等。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下列哪项不属于意识障碍A.嗜睡B.抽搐C.意识模糊D.谵妄E.昏迷『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抽搐不属于意识障碍。
关于意识障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毒性肺炎可以导致意识障碍B.尿毒症很少导致意识障碍C.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脑组织缺氧可发生意识障碍D.某些理化因素引起的脑组织受损可致意识障碍E.颅脑疾患是引起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尿毒症为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encephalitis意思标题:深入了解脑炎——Encephalitis引言:脑炎(Encephalitis)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影响人体的大脑组织,导致脑部发炎。
这种疾病可以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疲劳、意识改变、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脑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脑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脑炎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脑炎的病因多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的病毒包括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细菌感染主要由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引起,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
此外,某些寄生虫如脑棘球蚴也可能引发脑炎。
二、症状脑炎的症状因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脑炎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可能出现意识改变、抽搐、肌肉僵硬、精神状态异常等症状。
严重的脑炎患者还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损害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脑炎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似,因此对于有疑似病例,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十分重要。
三、诊断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脑炎。
此外,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脑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脊液检查可以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和病原体检测等,有助于确定脑炎的类型和病因。
对于无法明确病因的脑炎患者,还可以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四、治疗对于脑炎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症状来缓解患者的不适,如使用退烧药物、止痛药物和抗惊厥药物等。
抗感染治疗则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蛔⾍性脑病是蛔⾍钻进脑⼦⾥了么?从⼩到⼤,蛔⾍可能是我们听过的最多的⼀种寄⽣⾍,⼩时候学校都会定期发放驱⾍药,长⼤了吃烧烤也会被⼈碎碎念:“不⼲净啊,有蛔⾍卵啊,吃进肚⾥会钻你脑袋⾥去的。
”确实,关于寄⽣⾍钻进⼈⼤脑、肺脏等器官的新闻不胜枚举,还有⼀个疾病的名字也与这有关——蛔⾍性脑病,那么蛔⾍真的会钻进⼈的脑⼦⾥么? 蛔⾍是⼀种常见的寄⽣⾍,属于线⾍动物门,线⾍纲,蛔⽬,蛔科。
蛔⾍的⼀⽣是从卵开始的,当受精的蛔⾍卵经过第⼀次蜕⽪后就会变成包裹有幼⾍的感染性⾍卵,此时如果这颗蛔⾍卵被⼈们吃下去,幼⾍就会从卵中破壳⽽出,接着穿过肠壁,进⼊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肺,穿过⽑细⾎管到达肺泡,再经⽓管、喉头的会厌、⼝腔、⾷道、胃,回到⼩肠,在这个过程中它要蜕三次⽪,最终变为成⾍。
⽽新闻⾥说的蛔⾍钻进了脑⼦、肺,也基本就是发⽣在幼⾍四处游荡这⼀时期,⼩⾍⼦误打误撞的⾛错了路,结果引起了⼤⿇烦。
这个过程听上去挺恐怖,不过⼤家可以放⼼,⼤脑是⼈最重要的器官,它⽣活在以⾎脑屏障为主的层层保护之下,所以蛔⾍并不会轻易就攻⼊⼤脑、为所欲为的。
既然蛔⾍不会轻易⼊侵⼤脑,“蛔⾍性脑病”⼜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物要⽣活就免不了吃喝拉撒,蛔⾍也⼀样,但蛔⾍幼⾍是通过⽣活在淋巴腺和静脉等体内环境⾥周游⼈体的,它的排泄物会直接排放到体液⾥,不仅如此,当它们受到刺激时还会分泌⼀些别的物质,这些乱七⼋糟的物质随着体液流动,就会对⼤脑产⽣刺激,进⽽导致疾病症状,也就是我们说的“蛔⾍性脑病”,具体的致病机理有两种:中毒所致和蛔⾍幼⾍迷路⼊脑脊髓腔所致。
中毒所致,就是蛔⾍⾃⾝没有到达⼤脑,但是它的排泄物、分泌物以毒素的形式刺激体温中枢,引起⾼烧,⽽⼉童由于神经中枢尚未发育完全,⾼烧极易导致惊厥,同时,毒素还容易引起中毒性脑病或虚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是⾝体对毒素刺激做出的反应,⽽虚性脑膜炎则会引起⾎液和脑脊液失衡,⾎液浓度被迅速稀释,体液迅速由脉络丛滤⼊脑脊液中,脑脊液压⼒随之增加,导致临床颅内压增⾼等症状;⽽蛔⾍幼⾍迷路⼊脑脊髓腔就好理解了,就是蛔⾍幼⾍⾛错了路,进⼊了脑脊髓腔,形成脑膜炎症,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严重时还会有惊厥、昏迷等症。
脑型寄生虫病43例临床分析杨丽霞;方铭;李明;赖玲玲【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3年间收治的脑型寄生虫43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囊虫病16例(占37.21%),血吸虫病13例(占30.23%),弓形虫病5例(占11.63%),曼氏裂头蚴病5例(占11.63%),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占2.33%),其他寄生虫病3例(占6.98%).其中治愈6例(13.95%),好转27例(62.79%),无变化5例(11.63%),自动出院3例(6.98%),加重1例(2.33%),死亡1例(2.33%).结论脑型寄生虫病的诊断,应综合流行病学史,不当饮食史、血象(尤其关注嗜酸粒细胞异常增高)、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同时排除其他脑部疾患),和免疫学、病理学及病原学等检查结果判断.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颅内高压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4(030)011【总页数】3页(P1163-1165)【关键词】脑;寄生虫病;诊断;治疗【作者】杨丽霞;方铭;李明;赖玲玲【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2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或水产品增多,使寄生虫病得以传播和扩散[1]。
而寄生虫病中以脑型寄生虫病较为严重,且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识别,同时诊断较为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
本文分析我院2005-2013年收治的脑型寄生虫病43例。
力图探讨相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1例, 女12例, 男女之比为2.58∶1; 年龄最小为1岁2个月,最大74岁, 平均33.1岁,本组病例中,学生5例(11.6%),学龄前儿童2例(4.7%),农民18例(41.9%), 渔船民7例(16.3%),工人4例(9.3%), 其他7例(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