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手术入路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543.00 KB
- 文档页数:3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一种内分泌肿瘤,因甲状腺肿大局部甚至全部都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以下,以及处于纵隔内,致使该症的诊断与治疗难度增大[1]。
该症的人群发病率不高,但由于病发位置的特殊性,致使其诊断治疗方式与其他症状有所区别,且易产生压迫性症状[2]。
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常规采取的开胸入路手术治疗创伤大,潜在的并发症较多,极易出现术后出血、气胸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愈效果[3-4]。
故选择一种对患者的生理损伤小,且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方式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
该文通过对2009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29例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探究了胸骨后甲状腺肿的颈部入路治疗的特点及左右侧甲状腺肿延伸部的差异性,现总结报道如下。
DOI:10.16662/ki.1674-0742.2019.32.022关于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及不同延伸部位差异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林少平,徐继芝,刘忠传,刘冬厦门长庚医院普外科,福建厦门363100[摘要]目的该研究评估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的特点和临床结果,比较使用颈部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肿不同延伸部位的差异。
方法2009年2月—2017年1月,该院共收治甲状腺患者618例,方便选取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评估手术效果。
结果对29例患者均行颈部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且均为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大多数患者(86.2%)病理诊断为良性,4例(13.8%)患者为恶性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单侧延伸较双侧延伸更常见,且右侧和左侧延伸频率相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3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理学等多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甲状腺肿患者肿瘤重量显著高于单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分析
陈治国;陈宝钧
【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3)003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16例,其中8例行颈部低领状切口、8例行颈部低领状切口+胸骨劈开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结果:16例患者接受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腺瘤6例,甲状腺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 (1/16),无死亡.结论:经颈部低领状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总页数】2页(P316-317)
【作者】陈治国;陈宝钧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武汉430014;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武汉43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3
【相关文献】
1.不劈胸骨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J], 苏东升;曾亮;陈建平
2.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部低领切口切除的诊治体会(附33例) [J], 张德言;卢秀波;王晓明
3.3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分析 [J], 张德言;董小娟;王西山
4.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胸骨旁阻滞对开胸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J], 赵石磊;李林;曹惠鹃
5.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围术期气道管理一例 [J], 余文;应俊;王羲凤;林悦;邓福谋;黄向飞;徐国海;华福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入路治疗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从2002年至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20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对20例患者均采用颈部手术,无1例出现手术死亡,无需劈开胸骨病例,1例出现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在术前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对手术方案的设计。
经颈部低位切口切除这一方案对治疗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安全性高,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而且带来的并发症少。
关键词:颈部入路胸骨后甲状腺肿良性手术切除【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73-01颈部甲状腺向胸骨后突出通常是造成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主要原因。
为了探究分析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我院总结2002至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20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术后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2年6月至2010年10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20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
本组患者在治疗时发现存在不能触及下极的颈部包块,其中颈部增粗、有包块者12例,感憋气、胸闷者4例,吞咽时有异物者3例,胸疼1例,有刺激性咳嗽者4例,无症状者5例。
2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肿块位于右侧15例,左侧5例;甲状腺腺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囊肿2例。
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4.2岁。
20例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完成手术,没有实行胸骨劈开。
1.2影像学检查。
20例患者在术前均进行ct检查和颈胸部气管正侧位片。
ct检查发现肿物位于左前上纵隔者5例,位于右前上纵隔者14例,位于右后纵隔者1例;气管正侧位片检查发现15例病人的气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
肿物下极位于主动脉弓水平以下者6例,主动脉弓水平以上者14例。
1.3手术方法。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颈部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临床外科医生应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同时,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减少切口瘢痕,降低其外显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1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及入路理想的甲状腺手术切口选择必须满足术野显露充分、便于操作、愈合后隐蔽美观的要求。
1. 1一般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1. 1. 1颈前弧形切口也称为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具体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方向做衣领状与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
注意要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不平行,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最为隐蔽。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应尽量短,以满足病人的美观需求,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
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沿患侧胸锁乳突肌向上延长以便充分显露。
应当指出,虽然切口的长短和瘢痕大小能够影响外观,但一个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对视觉的冲击作用则更大。
因此,在做颈前弧形切口时,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
常用的显露甲状腺的入路包括: (1)经颈正中线入路即沿颈白线切开颈深筋膜浅层及两侧舌骨下肌群间较为疏松的筋膜和甲状腺峡部的外科被膜直达甲状腺峡部。
对于绝大部分病人该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甲状腺。
颈正中线入路的优点是一般不需结扎颈前静脉,无须切断舌骨下肌群,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颈前皮肤肿胀和疼痛较轻,伤口表面平坦。
此入路目前最为常用,损伤最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的治疗原则,熟练掌握该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显露要求。
(2)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对于部分甲状腺瘤体较大者,估计颈正中线入路很难予以充分显露时,可选择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罗锋;宋小元;余欣;马洪飚;王睿
【期刊名称】《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001)001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胸骨后甲状腺肿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均为坠入性,良性病变12例,甲状腺癌2例,9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5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辅以正中切口,其中2例仅胸骨上段劈开;3例胸骨全劈开.喉返神经损伤1例.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一经确诊,均应手术治疗,只要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仔细操作,都可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46-47,34)
【作者】罗锋;宋小元;余欣;马洪飚;王睿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山医院胸外科,重庆,400013;重庆市中山医院胸外科,重庆,400013;重庆市中山医院胸外科,重庆,400013;重庆市中山医院胸外科,重
庆,400013;重庆市中山医院胸外科,重庆,4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3
【相关文献】
1.9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J], 曹建伟
2.不劈胸骨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J], 苏东升;曾亮;陈建平
3.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探讨 [J], 朱小龙;周顶斌;缪爱林
4.30例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J], 梁超
5.关于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及不同延伸部位差异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 林少平; 徐继芝; 刘忠传; 刘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治
官青;吴毅
【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卷),期】2010(16)1
【摘要】胸骨后甲状腺肿又称胸内甲状腺肿,目前多认为凡肿大的甲状腺体积的50%以上位于胸廓入口以下者即为胸内甲状腺肿。
此病临床上并不罕见,约占颈部甲状腺肿的0.2%~21%,以老年病人为主,因为肿瘤时间长,与上纵膈关系密切且多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病史,给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和麻醉带来一定困难。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官青;吴毅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2
【相关文献】
1.论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治 [J], 李加洲
2.1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诊治 [J], 袁增群
3.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21例诊治分析 [J], 黄志明
4.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部低领切口切除的诊治体会(附33例) [J], 张德言;卢秀波;
王晓明
5.老年人胸骨后甲状腺肿急性出血窒息的急诊救治 [J], 宋广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概述甲状腺肿瘤是指发生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恶性肿瘤,但大部分为良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肿块的增大可能会引起颈部不适或者压迫相关组织而导致喉咙不适、吞咽困难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等问题。
此外,一些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区域,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初筛检查方法。
超声可以评估甲状腺肿块的大小、数量、形态特征等,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
3.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确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医生将通过无菌技术下,使用0.6-0.7mm细针穿刺肿瘤部位并抽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二、治疗原则1. 良性甲状腺结节对于经过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确认为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而应该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结节大小和功能变化。
2. 甲状腺癌(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愈方法之一。
根据癌变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通常分为全切除和次全切两种方式。
在全切除后会考虑是否进行131碘治疗。
(2)放射治疗:将放射性碘化物131I注入体内,用以杀灭残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灶。
该治疗方法常在手术之后进行,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无法手术或有转移的患者,靶向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如利妥昔单抗、索拉非尼等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4)随访观察:患者在完成治疗后需要定期回访医院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确保早期发现并合理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情况。
三、结论甲状腺肿瘤诊断及治疗需要经过严密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案。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石卫平;高静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09(6)20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19例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4例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 (3 /23),无1例死亡.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恶性肿瘤手术径路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石卫平;高静
【作者单位】471900,河南省偃师市第四人民医院;471900,河南省偃师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胸骨后甲状腺肿33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J], 郭榆江;吴政龙;吕夕东;潘瑶;奚忠
2.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J], 施友元;林秀安;黄加兴
3.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J], 卢秀波;殷德涛;王庆兆;邱新光
4.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治疗 [J], 王黎明;许顺;杨春鹿;刘宏旭;崔肃;沈启明
5.积极心理干预联合胸骨旁阻滞对开胸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J], 赵石磊;李林;曹惠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疗效体会进展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患者均无手术和住院死亡情况出现,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2例声嘶者术后5d声音恢复正常,术后无手足抽搐发生,所有患者均已恢复出院。
结论:多数患者的甲状腺肿切除手术可经颈部低领式切口完成,特别巨大者需行胸骨劈开切口完成手术,可知手术是治疗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胸骨后;甲状腺肿;疗效体会【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29-02胸骨后甲状腺肿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骨入口水平以下,由于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周围器官,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30例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现将其疗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55岁;术前均经ct、彩超及x线胸部正侧位片确诊,其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5例;发生于甲状腺右叶18例,左叶12例;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憋气24例,吞咽不适4例,胸痛1例,无明显反应者1例。
1.2方法:本组30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丛麻醉或全身麻醉,其中采用低位领式切口27例,2例行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部分劈开术,1例因甲状腺肿特别巨大加行胸骨劈开切口完成手术。
①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方法:患者需取仰卧头颈过伸位,在尽可能暴露手术野的同时也使患者感觉舒适[2]。
采取胸骨上1.5cm左右颈前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层。
常规暴露甲状腺后,首先结扎切断患侧甲状腺上动、静脉,处理甲状腺中静脉,然后向上牵拉甲状腺,用手指沿肿物包膜做钝性游离,逐步将甲状腺肿块下极上抬,将胸骨后甲状腺肿拉至颈部,然后向前翻转,解剖患侧喉返神经后,在直视下结扎切断下极动静脉并完整切除肿块[3]。
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8-05T10:16:27.687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南禾康鸿斌张瑞明[导读] 同位素扫描均提示:明确为甲状腺组织。
术前常规行甲功全项、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定量检查。
南禾康鸿斌张瑞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关键词】甲状腺;胸骨;治疗;【中图分类号】R581【文章标识码】A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甲状腺体积的50%以上位于胸骨上缘以下。
本病为临床少见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
我科2010年至2014年9月,共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20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
年龄在42—71岁,平均年龄56岁。
病程1年—8年。
中位时间26月。
肿物位于右侧者16例,左侧2例,双侧2例。
良性病变18例。
恶性病变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前部肿物,体检时甲状腺下极触诊不清。
有渐进性呼吸困难、胸闷及进食时吞咽困难。
胸部X线摄片检查提示:上纵膈肿物。
颈部及胸部CT或MRI检查均提示:胸骨后肿物,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受压及移位。
同位素扫描均提示:明确为甲状腺组织。
术前常规行甲功全项、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定量检查。
术前常规行电子喉镜检查:明确喉部及声带活动情况。
1.2 手术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胸骨上低领形切口,常规显露甲状腺腺体。
首先切断结扎患侧甲状腺上动脉及静脉,处理甲状腺中静脉,然后向上牵拉甲状腺,用手指沿肿物包膜做钝性游离,逐步将甲状腺肿物向上抬起,把甲状腺肿物牵拉出胸廓上口后,暴露在颈部。
1.3 结果:本组20例手术均获成功。
均选择胸骨上低领形切口。
18例行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2例行胸骨后甲状腺癌根治术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行气管切开术一例,术后三周顺利拔除气管套管。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甲状腺组织在胸骨后方生长引起。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是恶性的。
早期发现和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可能没有显著的症状,尤其是当肿瘤较小时。
但是,当甲状腺肿瘤体积增大,它可能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引起以下症状:•外观异常:颈部凸起,甲状腺可见或触及•咳嗽或呼吸困难:当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时•吞咽困难:当甲状腺肿压迫食管时•声音沙哑或改变:由于甲状腺神经损伤引起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通常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发现,但是进一步的检查是必要的,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大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超声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检查方法。
它可以确定甲状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以及它是否囊肿或包含囊性成分。
放射性碘摄影放射性碘摄影是检查甲状腺肿瘤的方法之一。
患者口服放射性碘,然后使用相应设备成像进行检查。
此方法可确定肿瘤的活动水平和放射性碘吸收情况,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如果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或其他特征表明它可能是恶性的,医生可能会决定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
此方法可以确定甲状腺肿瘤的细胞类型和良性或恶性。
CT扫描或MRICT或MRI扫描可以确定甲状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它是否侵犯了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治疗如果甲状腺肿瘤是良性的,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甲状腺功能和确定肿瘤的增长情况。
如果甲状腺肿瘤是恶性的,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去除肿瘤,以防止其转移和扩散。
全甲状腺切除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医生将胸骨后的全部甲状腺组织切除。
这是恶性甲状腺肿瘤和某些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
部分甲状腺切除术部分甲状腺切除术用于治疗较小的良性甲状腺肿瘤。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只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以保留正常组织和甲状腺功能,同时去除瘤体。
放射治疗较小的甲状腺肿瘤也可以通过放射治疗来治疗。
胸骨后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程剑峰;陈伟【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分析50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胸骨上1 cm低位领形切口,2例行颈部低位领形切口+胸骨切开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
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滤泡性甲状腺腺瘤7例,桥本病2例。
术后并发症包括4例短暂的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采用颈部低位领形切口是可行的,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对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2页(P204-205)【关键词】胸骨后甲状腺肿;并发症;低位领形切口【作者】程剑峰;陈伟【作者单位】214002,江苏无锡,江苏省江原医院甲状腺外科;214092,江苏无锡,无锡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3胸骨后甲状腺肿大是指颈部全部甲状腺或者部分位于胸廓内或者颈部肿大的甲状腺部分坠入胸廓入口水平以下3 cm以上者[1]。
本文选自我院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的胸骨后甲状腺肿50例病人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男15例,女35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年龄5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38例,伴呼吸困难、胸闷24例,声音嘶哑3例。
所有病例均经X线、CT检查后显示气管压迫或移位以及胸骨后软组织块影,同位素扫描明确为甲状腺组织。
体征主要表现有颈前部可触及肿块,不能触及下极边界,颈部气管有移位。
手术前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血清FT3、FT4、TSH均在正常范围。
1.2 手术方式48例患者采用胸骨上1 cm低位领形切口,按照常规步骤显露甲状腺腺体,首先解剖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充分游离胸骨上方的甲状腺。
胸骨后甲状腺部分用血管钳夹腺叶的无血管区,以适当的力度上提腺体,并将其与周围分离,逐步将腺体向上牵拉至颈部切口,然后将腺体向前翻转,再完整切除标本,对于上提困难患者,用食指从外侧伸入胸骨后将腺体向上托出,显露及结扎下极血管后,切除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