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用原料人参》编制说明吉林人参研究院一、背景说明人参,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食用、药用历史。
由于人参具备了其它产品无法取代的药、食的双重作用,已在我国、韩国等形成了巨大的产业。
我国的人参产量约为全世界的80%,但价格却明显低于韩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标准化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012年前,因受政策因素人参不能加入食品的限制,人参食品没有相应的标准,也谈不上人参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人参进入食品以后,尽快制定人参食品的地方标准,加快吉林省人参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应属急需。
监管部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的不法业户存在着糖水煮制红参、硫磺熏蒸人参、农残超标人参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上还出现人参提取有效成分后添加硫酸镁等进行再加工的制假售假新动向。
人参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参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参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延吉),先后主导起草了《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各种加工人参的鉴定及分等质量标准等12项国家标准,为吉林省人参产业规范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标准与2009年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要求也有很多的不同,例如:《鲜园参分等质量》等国家推荐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影响标准的有力执行,实施效果没有监管部门开展过跟踪评估;推荐性标准制定的安全指标,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作依据,其科学性无从确定,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保证人参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系列标准,同时已有自己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组织标准。
在欧洲,与食品有关的标准体系有(OHSAS)标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标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准(HACCO),欧洲“零售商联合组织/优食农产品标准(EUREP/GAP)。
《河南省地方标准油茶》(送审稿)编制说明汇报单位:武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二0一三年十二月一日目录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一)油茶简介(二)油茶生产工艺(三)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四)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参与协作单位(五)简要起草过程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三、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比较研究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一)技术内容(二)采用和参照国内外标准情况(三)油茶与方便面、黑芝麻糊、炒货食品技术指标的对比(四)各项技术内容的确定六、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七、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 (一)油茶简介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秦朝称甘缪膏汤,汉朝称膏汤积壳茶。
既是饭,又是茶,它名为茶,实际是粥,在河南著名风味小吃中堪称一绝。
该产品以小麦粉为原料,辅以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等果仁、调味料,经烘炒、调配、混合、包装而成的冲调类方便食品,未添加任何人工合成添加剂。
油茶味感纯厚、香气馥郁、浓而不腻、淡而不寡、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驰名国内外,远销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1988年,曾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2007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油茶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图配料:小麦粉、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食用盐、食用油、植物香料等 2、工艺作业要求:1. 原料、辅料:严把原辅料采购验证关,确保原辅料质量。
2. 配料:将花生仁、芝麻仁、葵花仁、味精、植物香料搅拌均匀。
3. 熟制:炒制的过程中要先小火后大火,掌握火候和时间(180℃;40min ),按比例添加油和其他香料后炒10min。
炒好的小麦粉要色泽微黄,发亮、发散、有香味。
花生、芝麻要颜色发黄有香味4. 冷凉:将熟制的小麦粉通过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冷却时间小于一小时。
5. 混合:将各种原料、辅料倒入搅拌机内,搅拌5-10分钟左右。
6.包装:将混合后的产品送入包装机,热封温度控制在110~120℃内,确保封口严密。
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编制说明要求
标准起草单位应当按计划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项目背景,包括全省产业现状,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二)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依据。
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六)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
(七)强制性标准实施的风险评估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设置标准实施过渡期的理由;
(八)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一)立项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
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吉林省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通过吉林省卫生厅提出申请,由吉林省卫生厅下达2012年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项目编号(DBS22/044-2012),技术归口单位为吉林省卫生厅,由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楠、邵洪泽、于钦磊、王晓峰、阮书祥、柴方红、高春生、刘芳、王欣睿、石春军、江希玲、蒋云岩、于冰。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因动物疫病及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体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及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禁止屠宰、经营、运输。
近年来,因食品安全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病死畜禽肉流入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被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长期以来,病死畜禽肉的鉴别一直缺少国家标准,对病死畜禽肉的监督执法工作由于没有标准依据,严重制约了动物卫生监督、食品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监测和技术仲裁工作的开展,是查处病死畜禽肉监督执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国家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需尽快制定吉林省地方标准,防止畜禽疫病扩大传染,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一)编制原则1.政策性原则:本标准编写过程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2.经济性原则: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从获取信息、起草、实验室及临床验证到形成征求意见稿的各个环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行节约,利用有限的经费圆满完成各阶段工作。
3.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借鉴了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并经实验室验证与临床应用验证,且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编写,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可操作和实用性强,适用于基层工作。
4.协调统一性原则:本标准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的编写形式和表达方法,力求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协调统一。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 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
任务来源(项目计划
号)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
划的函》(皖质函〔〕号)项目计划号:第项
负责起草单位 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号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工匠质量标准研究院有限公司
表1 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电话
编制情况
、编制过程简介
年月日,收到《于下达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后,成立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
标准起草过程:年月日下达后,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工匠质量标准研究院有限
公司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收集了相关资料,制定了标准起草计划,于月日行成了标准
草案第一稿。经过反复修改,到家政服务企业实地考察验证,走访家政服务人员,于月日行成标准草案
第二稿。于月日标准起草小组到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地调研家政服务人员的档案
资料,再次修改文本,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于年月日安徽省商务厅在合肥市省妇联召开了标准征求意
见会,来自省商务厅、省总工会、省发改委、省妇联、省公安厅、省家协、省促进会、省标准化院、合
肥市家协、大海保洁、芜湖皖星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征求意见会。参会人员对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
地修改,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标准起草组依据专家意见再次修改和完善标准,于年月日形成
了征求意见稿。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家政服务是一项跨世纪的"双赢"工程。一方面,它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保姆、护理、保洁、物流配送、
家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它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国家政服务业
已初具规模,众多家政服务公司和劳务中介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个城市,有些甚至已形成一
定品牌,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内部分工更加精细,服务内容开始分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要求也日益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现代家政服务已不再
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和佣人,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高技能的服务工作。现如今,家政服务
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然而,由于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对于家政公司、雇
主而言,家政服务人员从业年限、是否发生过恶劣事件等,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少市民反映,
在家政人员抵达家门前,雇主对其个人情况、健康情况等仍一知半解。因此,建立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
案,是十分需要且必要的。
意义:
通过采集家政服务人员真实的详细资料进入数据库,并作为个人就业信用记录。在与雇主洽谈成功
后,家政服务人员还将与服务部、雇主签订三方协议,以此保障供求双方权益。目前在安徽省,家政服
务人员诚信档案规范还未有相应的地方标准予以规范,导致家政行业在建立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时无
规范可依。鉴于上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安徽省内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的、合理的、有效的家政服务人
员诚信档案规范的地方标准。通过此标准的修订,可以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和规范
化发展,加强家政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养,切实维护各方权益。为家政行业
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对整个家政行业以及整个服
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本着科学、规范、统一和实用的原则,在我省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
参考相关档案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现行法律、标准无冲突。
编制依据:
.按照《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写,在术语定义、结构版
式以及单位符号等方面保持一致性。
.相相关的政策法规:《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皖质发[]号)
.相关标准: 《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南》
.安徽省家政服务组织建立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的实践经验。
、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
主要条款:
本标准的章节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诚信档案建立、诚信信息采集、诚信信息
管理、诚信档案管理、诚信档案调用组成
本标准适用于家政服务组织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诚信档案的建立。
主要技术指标、参数: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附录家政服务人员基本信息、附录家政服务人员单次服务信息表、附录家
政服务人员年度服务统计表、附录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评价信息、附录家政服务人员诚信档案提示信
息。
试验验证的论述:
参考了档案管理的相关国家标准,结合诚信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调查了皖嫂家政、芜
湖皖星、合肥市家协等家政服务组织的诚信档案管理情况和家政行业失信人员管理的有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无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注:没有的请填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