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15.20 KB
- 文档页数:1
地方标准
《。
》
编制说明。
单位
一、工作简况
编制地方标准《。
》,旨在。
,指导。
、规范。
、统一。
等等。
1.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
文件、。
通知、。
政府单位等等
2.起草单位。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
处于。
水平,制定《。
》后有什么效果。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
》。
开始、参与人员、相关部门、人员指导。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
》、《。
》、《。
》等标准。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简要介绍一下《。
》中的各个条款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在本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同意该标准的内容。
七、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
》编写标准作为。
标准发布实施。
理由。
八、贯彻执行的措施建议
为了《。
》执行,建议。
,加强培训指导,。
达到。
效果。
《。
》标准
起草小组
年六月。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实际情况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地方标准的编制对于规范地方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地方标准的编制进行详细说明。
一、编制依据。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分析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水平,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满足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
二、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编制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立编制工作组织机构,确定编制计划和编制周期。
2. 调研阶段,开展相关产业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文件,分析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方标准的初稿,征求相关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批阶段,经过内部审查后,将地方标准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 发布阶段,经过审批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地方标准的实施。
三、编制要求。
1. 专业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可操作性,地方标准应当符合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3. 统一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与国家标准相衔接,确保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避免重复和矛盾。
4. 适用性,地方标准应当考虑到地方的特殊情况和特色,确保地方标准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编制成果。
地方标准的编制成果应当包括标准原文、标准解释、标准实施指南等相关文件,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推广。
五、编制管理。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地方标准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地方标准的编制是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玲珑茶”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由来及说明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发的《关于批准对清流黄羊、铜官陶瓷、玲珑茶、萝岗甜橙、盘县火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桂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桂东县玲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成立了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下达了制订桂东县玲珑茶的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的任务。
填报了‚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标准制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修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的组织申报工作小组人员近6个月的研究,并多次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在原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桂东玲珑茶‛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撰写了制订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1、玲珑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桂东产茶历史悠久,玲珑茶以采摘细嫩、制工精巧而蜚声各地。
在桂东县茶叶产业化项目区所在地的清泉镇和桥头乡,至今还保存着一条南部地区充满神秘传奇的茶马古道,这是宋时黑风峒起义军活动范围五条湘赣古道之一,东通江西的遂川、赣州,南往韶关、广州,西往兴宁、郴州,北可达酃县、衡阳,穿插迂回十万平方公里。
宋时,南部马帮队极少,但当时齐云山、八面山、诸广山和罗霄山,就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马帮。
马帮将茶叶、花豆、山鸡、虎皮、豹骨、野鹿、石羊和乌獐等土特产与山外换取食盐、粮食,由此推断玲珑茶的种植生产可上溯至宋代。
明清时期桂东茶叶已形成规模种植,并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成书于清朝的《桂东县志》记载:‚货之属曰桂东土茶焉‛。
明清时期,县令即以茶叶进贡。
1929年《湖南各县特产调查笔记》载:‚茶叶为八面山天然产,饮之凉生两胁,可以消烦涤虑‛。
桂东多山,高低错落,云蒸霞蔚,冬暖夏凉,民风淳朴,‚田头无旷土,郊野无惰农‛,物产奇丰,茶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高山云雾茶‛之称。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制定、发布并实施的,对本地区特定领域的产品、工艺、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引导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促进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标准的制定依据。
地方标准的制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地方标准的制定还应当充分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地方标准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待。
二、地方标准的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制定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编制地方标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编制计划和工作方案。
2. 起草阶段,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调研和论证,搜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明确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3. 征求意见阶段,将初稿提交给相关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进行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定阶段,经过征求意见阶段的修改完善后,将地方标准草案提交给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进行审定,确保地方标准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要求。
5. 发布实施阶段,经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同时进行宣传和推广,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三、地方标准的管理和监督。
地方标准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加强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建立健全地方标准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确保地方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
四、地方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地方环境保护,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五、地方标准的发展趋势。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任务来源:本标准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学院重点项目和产业化专项“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3k-02),以及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红枣裂果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2-03-01)。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4]7号)文献),“红枣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枣食芽象甲”(项目编号:SDBXM21~2014)于2014年4月27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枣食芽象甲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从2015年开始提出了本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与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开展与标准制定相关科学试验研究主要有枣食芽象甲田间发生规律,田间分布调查及测报技术应用等;同时开展枣食芽象甲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等主要研究工作,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枣食芽象甲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1、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佳县红枣产业办公室两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
标准制定成员有张锋、洪波、刘晨、李英梅、杜军峰、王晶玲、李慧杰、李艳、张淑莲、陈志杰。
具体见表12、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2015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标准起草制定后进行专家意见送审。
2015年4-6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15年7-8月制定阶段。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制、修订的必要性,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情况。
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成员、参加成员等。
“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是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2007BAE09B02)”过程中,完全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具有特别优异的铸造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的系列新材料;特别是该系列新材料采用普通工业纯铝和普通合金化元素为原材料,生产成本较目前所有高强度铝合金有显著降低,而力学性能等指标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特别适合于“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支撑中国铝工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铸造铝合金锭》(GB/T8733-2007)、《变形铝合金》)(GB/T3190-2008)中均无上述代号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础、引领性铝合金新材料的标准体系,对引导和加快中国的铝及铝合金产业、与铝关联度密切的军、航、重、汽、化、电、通、信等国家高端、基础、支撑和引领产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和产业聚集,同时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内实现结构轻量化(以铝代钢)和加工减量化(以铸代锻/轧),加速中国跻身世界铝工业强国的进程,引领国际铝产业格局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3日专题会议要求(见“黔府专议[2010]112号”专题会议纪要),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科技厅支持和帮助下,由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牵头,与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州铝厂和贵州科学院共同起草《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贵州省地方标准。
编制的地方标准对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铸锭的化学成份、主要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规定。
包括:元素组成及范围(包括杂质限量),室温、高温下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硬度等。
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有:车云、张中可、门三泉、李祥、李荣华、刘海林、李家华、张继东、罗艳、张颖、袁波、何锦林。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
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
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五)主要条款的说明(重要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申报201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陕质监标〔2012〕16号)的要求,西安公路研究院与长安大学起草了《公路桥梁(梁式桥)荷载试验技术规程》。
在经过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批准后,开始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阶段:资料收集——理论研究、方案制定与验证——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资料收集阶段: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开展了标准资料收集工作。
起草小组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
发现随着桥梁施工方法的进步、原材料的改良、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范、规程逐渐不能适应工程实践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桥梁荷载试验方案制定过程中加载对象不明确、校验系数范围太大,且未考虑桥面铺装的作用、冲击系数计算有所欠缺等方面。
结合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中小跨径梁桥荷载试验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对梁桥结构加载效率、安全加载模式、考虑桥面铺装影响的结构校验系数范围、冲击系数及混凝土结构测试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完善既有的规范和规程,指导桥梁荷载试验工作。
理论研究、方案制定与验证:根据资料收集阶段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工作,对理论研究、回归分析所得结论进行实桥验证。
标准起草小组编制标准草案。
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在前期技术资料收集、调研、试验验证和总结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0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本标准修订项目由西安公路研究院提出和申报,西安公路研究院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长安大学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各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所做工作见下表:主要参加单位成员主要工作项目组长,负责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石雄伟翻译,编制验证试验和方案,负责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袁卓亚参与方案确定、承担标准编写、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04)标准编制说明《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
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3、主要参编单位: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金、俞东齐、崔虹、孟玥玲、卢建忠、闫清江、岳明生、陈立新、吴明权、王亚耀、蔡晓明、赵杰主要审查人:4、《规程》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1)按照“验评分离”原则,取消了原单位工程评定内容;2)为鼓励电力企业创优,规范创优活动,增加工程质量评价部分;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原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4)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取消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本部分用词说明,将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引用标准名录。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
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文号),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二)制定(或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
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或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五)主要条款的说明(重要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鄱阳湖水牛》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3年2月10日,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庐山市农业农村局和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度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鄱阳湖水牛》地方标准的制定。
2.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庐山市农业农村局、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3.主要起草人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善,牛肉的消费量逐年增高,加之近年来省政府加大肉牛生产的扶持力度,肉牛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但我省优秀牛源牛种不足,且原有地方肉牛因大量引入外来牛导致血缘混乱而失去品牌竞争力,而我省原先主要作役用的水牛因作为农业耕作工具的作用逐步弱化,加之水牛肉和水牛乳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转向乳、肉、役兼用的越来越多。
近年来省政府加大对地方水牛品种生产的扶持力度,水牛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但我省水牛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影响和对水牛业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加上我省养牛业又把重点放在奶、肉牛产业上,我省对水牛业的投入非常少,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我省水牛业发展一直滞后;另一方面,我省水牛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千家万户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非常少,饲养方式也非常落后,生产技术还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我省水牛业健康发展。
因此,优化扩大优秀地方水牛品种群体,强化品种特性,提高地方牛的生产性能,是保障我省水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我省水牛现有峡江水牛、鄱阳湖水牛及信丰山地水牛三个地方品种牛,已收录《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2011年版)及《江西畜禽遗传资源志》(2016年版)。
鄱阳湖水牛具有耐热、耐寒、体质结实和一定的抗血吸虫病等优点,但鄱阳湖水牛的地方品种标准尚未制定,这不利于我省鄱阳湖水牛的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
《政务数据标准体系总体架构》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二〇二一年四月一、任务来源为了更好地规范全省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直部门、中央驻陕有关单位和各地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根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发改高技〔2017〕127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陕西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7〕79号)的要求,结合陕西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的实际情况,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下达了《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陕市监函〔2020〕737号)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提出编制《政务数据标准体系总体架构》(项目编号为SDBXM 10-2020)地方标准,由陕西省信息中心提出并牵头,陕西省信息中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共同起草完成。
二、目的意义目前,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存在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不统一,不能及时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规范多样化等问题。
通过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约束,使政务数据在采集、加工、存储、保护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价值,提高信息管理应用水平。
《政务数据标准体系总体框架》适用于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的构建、共享交换及数据治理等相关工作。
提出了元数据、主数据、参考数据、分类编码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政务数据库的内容、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政务数据格式、数据开放共享及数据管理的一般要求。
三、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规范性原则本标准符合国家和我省对数据资源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