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因素及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27.82 KB
- 文档页数:1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防控措施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群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深入探讨。
一、流行病学特点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包括气溶胶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鸡群中一旦出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开来。
该病毒对环境适应力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时间存活。
而且,感染后的鸡只会持续排放病毒,成为病毒的重要传播源。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播迅速且环境适应力强,因此极易在鸡群中爆发并造成严重危害。
二、临床特点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明显,主要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受感染的鸡只在呼吸道受到侵害后会出现哮喘症状,严重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患病的蛋鸡还会出现头颈部水肿、鼻涕多、瞳孔发红等临床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鸡甚至会出现呼吸急促、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
三、防控措施(1)消毒:对蛋鸡的鸡舍、饮水器、食槽等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毒。
不仅要通过化学药物进行消毒,还应该对鸡舍进行严格的通风换气,使空气中的致病因子降低到最低程度。
(2)隔离:一旦出现感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要及时将其隔离。
在进行隔离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质量。
(3)疫苗:饲养蛋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预防,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蛋鸡的抵抗力。
常用的疫苗有疫苗株、猪口传染性咽气管炎病毒疫苗等。
(4)饲养管理: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蛋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
还需要注意蛋鸡的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等问题,保持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5)加强检查:饲养蛋鸡的时候,要经常对蛋鸡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蛋鸡存在异常,要及时进行诊断和隔离,防止病情的扩散。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给鸡场的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世界各国养禽业的主要经济上重要的家禽疾病之一。
该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可感染多种禽类动物发病。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蛋鸡产蛋量下降和蛋质量差、肉鸡生长发育迟缓、胴体重低和死亡率。
尽管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影响家禽的呼吸道器官,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表现出广泛的组织趋向性,包括肾脏和生殖系统。
因此,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结果可能受所涉及的器官或组织以及感染病毒的病理类型或感染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影响。
因此,了解特定地区流行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流行病学知识对于指导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
同时,以前的诊断方法,如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的检测结果不太敏感和耗时;目前的检测方法可提供高度灵敏、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新病毒株进行基因分型时间。
本综述讨论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禽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禽常见传染病,给全世界的家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自首次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以来,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世界各国的鸡群中被广泛的发现,尤其是在拥有大量商品化禽种群的国家。
除呼吸道感染外,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还会影响家禽的肾脏和生殖道,分别导致肾功能障碍和产蛋量减少。
虽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初被认为主要发生在低日龄鸡,但是,所有日龄的鸡均易感染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01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感染家禽的呼吸系统并引发疾病。
然而,一些病毒变种和一些野外分离物可影响鸡的生殖、肾脏和消化系统。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因所涉及的系统以及病毒株而异。
家禽被认为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天然宿主,但在非家禽物种中也发现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样冠状病毒,包括野鸡、孔雀、火鸡、鹅、鸽子、鹌鹑、鸭子和亚马逊鹦鹉。
火鸡冠状病毒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之间的抗原相似性也已得到证实。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2.叙州区城区屠宰检疫工作站;四川省宜宾市;644600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原因为病毒感染,使鸡发生急性呼吸道症状,而且病毒血清型较多,很容易发生变异,对养殖场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已经成为养鸡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因此本文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致病原因以及病鸡发病症状、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探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措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原因为病毒感染,属于高接触性传染病,病鸡在发病后会出现打喷嚏、产蛋量下降以及咳嗽等症状,日常简称鸡传支。
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该病的变异速度较快,因此病鸡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鸡传支根据毒株不同,可以展现不同的类型,分别为呼吸型、腺胃型以及肾型,其中以呼吸型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1.流行病学分析鸡传支只影响鸡群,对其他禽类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年龄段的鸡都可以发病,但是主要以产蛋鸡以及雏鸡为主。
如果雏鸡有母源抗体,则对传支有一定的抵抗力。
鸡传支的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病毒可以通过病鸡的唾沫进行呼吸道传播;病鸡也可对饲料、饮水造成污染或者沾到其它用具上,经过消化道传播。
大部分养殖舍中的空气质量不佳,鸡舍较为拥挤,会导致鸡传支病毒更容易大范围传播。
病鸡在感染后传播速度较快,且发病率较高,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是会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鸡传支的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病鸡在发病前会长时间带毒,因此一部分病鸡在康复后,很容易复发。
冬季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当鸡群受到气候变化、温度以及应激等影响后,会诱发该病。
1.鸡传支致病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致病如果养殖场的选址不合理,例如将养殖场建立在交通干线以及生活区附近,就会导致更容易发病,在建立鸡舍时,如果鸡舍间的距离过于密集,也会导致鸡群容易发病。
1.管理因素影响在天气突变的季节里,或者大风天气中,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做好保暖工作,或者消毒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发病。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症及救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鸡只死亡率高、生产减退、和肉质下降等问题。
IB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污染物传播,容易在家禽养殖场内传播蔓延。
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饲养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一、临症表现
IB病毒感染的鸡会出现干咳、喘粗、打喷嚏、眼睛浑浊发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气喘、流涕、流泪、肛门脱出,甚至死亡等。
发病率高,病程约7-10天,其后高峰期约在第3-7天,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春秋季节。
在家禽养殖场内,感染的鸡数量越多,病情越严重,造成损失就越大。
二、救治措施
1. 药物治疗
治疗IB病毒感染的鸡的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
目前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OVP、甘露醇,以及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等药物。
请专业的兽医按规定剂量进行用药。
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IB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干净和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障家禽养殖环境,尽量减少原料粉尘等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污染;
-合理饲料和营养,增强家禽的抵抗力;
-严格隔离感染的鸡,特别是已经发病的鸡,及时淘汰或送到专业屠宰场进行杀戮处理。
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传播。
总之,通过加强家禽养殖的管理,定期检查家禽健康状况、提高家禽抗病能力、采取防守为主的措施,及时获得专业的治疗指导,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B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保障鸡只的健康生长、提高家禽的经济效益。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简称IB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群中。
该病在鸡群中传播迅速,极易发生暴发,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下面将介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1. 散发性流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群中具有高度接触性,感染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当一只鸡感染病毒后,很快将病毒大量排出体外,引起周围鸡群感染,形成散发性流行。
2. 年龄特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感染小雏鸡,尤其是4周龄以前的幼鸡最易感染,因其对病毒抗体没有较佳保护作用;而成年鸡大多有过感染史,产生了抗体,相对较少感染。
3. 季节性流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季,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病毒的活性。
二、临床特征:1. 呼吸道症状: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后,鸡显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受累的鸡还会有气喘、呆立、羽毛蓬松、喂食减少等表现。
2. 泌尿系统症状:一些鸡在感染后会出现尿液增多、尿液黄色、尿液中带血等尿液异常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鸡的肾脏功能所致。
3. 蛋壳异常: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还会对母鸡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卵壳薄,甚至出现无壳蛋,影响了正常的繁殖。
三、防控措施:1. 隔离:对发病鸡进行隔离,阻止病毒传播,减少感染。
2. 消毒:定期对生产场所、鸡舍、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杀灭病毒。
3. 强化营养:对鸡群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4. 疫苗接种:使用疫苗进行鸡群免疫,提前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
5. 保持环境卫生:经常清理鸡舍内的鸡粪,保持鸡舍干净卫生,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6. 加强管理:严格管理鸡群,控制道路人员和野生动物进入鸡舍,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怎么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
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
那么该怎么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方法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方法1、预防: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免疫: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
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
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3、治疗: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
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
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①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
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
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
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②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
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回顾国内近几年鸡病的流行情况,发病最多的当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了,而且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感染的严重程度与鸡群是否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两种疾病并做好防控措施,本文详细为您解答。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IBV 对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破坏速度非常快,IBV 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开路先锋。
1.1 流行特点及危害目前我国流行范围最广的毒株是QX 基因型IBV,占比55%;其次为M41基因型;部分地区流行株为HN08型、SDLY0612型、TW 型、LDT3型、4/91型等。
该病在我国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除去养殖密度高,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外,疫苗与野毒毒株的不匹配也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传染性支气管炎易造成,鸡群生长差、死淘率高、产蛋低、屠宰性能差等情况。
同时可以继发其他疾病。
IB 病毒与H9具有强大协同致病能力,两个病毒同时感染时相当于一个中等毒力的H5致病,鸡群的状况很难控制而不得不提前处理鸡群。
1.2 发病特点传染性支气管炎根据致病性可分为呼吸型、肾脏型、腺胃型、生殖型。
呼吸型:鸡只有很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喷嚏,呼吸的时候器官也会出现喘鸣声音。
解剖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器官内存在黄色的渗出物,严重的情况还可以看到有白色物体堵塞气管。
肾脏型:发病的初期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鸡的精神沉郁且排米汤一样的白色粪便,解剖之后可以看到肾肿大,生殖腔内还可以看到白色的尿酸盐。
腺胃型:初期也有咳嗽的症状,少部分鸡可能出现眼睑肿胀的情况,2周后呼吸道症状消失,但是鸡的采食量开始减少,个别的鸡还会出现严重贫血的现象。
生殖型:雏鸡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死亡率很低,到成年之后就可以看到腹部肿胀且下垂,出现产蛋异常,蛋的品质下降,甚至出现假母鸡情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影响鸡群饲料利用和正常生长发育,雏鸡阶段一旦感染该种病毒将会造成严重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