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老年人围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458.54 KB
- 文档页数:3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方法:根据使用rHuEPO将40例慢性肾衰竭并血液透析患者分成两组,观察治疗后2、4、8、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及血红蛋白含量(Hb)的变化。
结果:26例使用rHuEPO100~150IU/(kg・周),6000~9000IU/周,治疗后RBC、Hct、Hb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14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治疗后RBC、Hct、Hb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
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093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为了使CRF患者的贫血得到充分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用小剂量皮下注射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观察40例维持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2.8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例,狼疮肾5例,痛风肾4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肾脏病诊断标准[1]。
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期并开始血液透析6个月~5年,透析时间8~12小时/周。
治疗前红细胞压积(HCT)<0.25(25vo1%),治疗前血红蛋(Hb)<9g/L,既往从未用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治疗方法:EPO100~15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6000IU/周或9000IU/周)26例,同时根据化验情况给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及钙剂、活性维生素D3,其他如降压药等维持原治疗方法不变。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 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下降30~46 g/L ,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 )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 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作用
刘立岷;宋跃明;李涛;龚全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3(024)010
【摘要】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安全性.方法对两组条件相似的需脊柱手术患者共30例进行随机配对的前瞻性研究.其中治疗组于手术前7d开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采用10000IU/次,皮下给药,隔日1次共两周.对照组不给予rhEPO处理,其他处理同治疗组.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间Ret,Hb,Hct手术后有明显差异,而生命体征,Plt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手术前应用rhEPO进行人红细胞动员,可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生成,并提高Hb的含量,减少输血的机会,并且未发现有明显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
【总页数】3页(P1025-1027)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李涛;龚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
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静脉铁剂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J], 赵东;朱仕杰;王春生
2.脊柱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和预防措施 [J], 陈德元; 刘永皑; 黄福立
3.氨甲环酸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J], 葛军勇; 季兴华; 冼群泽; 霍建忠
4.氨甲环酸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J], 崔旭忠;刘瑞;年利伟;李屹洲
5.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出血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J], 涂欣乐;杨长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观察周立新;吴伟新;李明;俞伟君【期刊名称】《药学服务与研究》【年(卷),期】2006(6)5【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纠正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疗效,以尽可能减少异体输血。
方法:2002-01-01-2004-12-31期间11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中术前出现贫血(Hb<110 g/L,Hct<0.3,下同)的46例(40.4%)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
研究组在手术前后分别给予rhEPO1×104U,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6次,同时口服琥珀酸亚铁;对照组除按常规输异体血外,未作其他处理。
结果:对照组中有21例在围手术期作了输血治疗,平均输异体血1 150 mL;研究组12例输入异体血,平均输血600 mL。
研究组无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同时研究显示,研究组手术当日Hb<90 g/L和Hct<0.3的病例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结论:应用rhEPO可以减少异体输血,并使患者较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总页数】3页(P355-357)【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重组;胃肿瘤;贫血;手术期间;输血,异体【作者】周立新;吴伟新;李明;俞伟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3【相关文献】1.慢性贫血患者术前联用蔗糖铁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评价 [J], 周祖莲;李仁举;谢江凌;姜安雅;李玉华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陆玉峰;沈丽琴;庄志祥3.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J], 莫征然; 周干溪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J], 辛姿锦;周彬;李春燕;孙文铸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J], 辛姿锦;周彬;李春燕;孙文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
老年脑梗死患者常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有限,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针对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可靠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究其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和潜在风险。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EPO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效果持续性;评估EPO在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和风险;探讨EPO在老年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提出相关临床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参考依据,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了100名老年脑梗死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每周患者接受3次注射。
在治疗前,中途以及治疗结束后,我们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评估、脑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等。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干扰因素,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受其他治疗的影响。
我们还对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了充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在后期对比结果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
除了定期的临床评估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跟踪,以了解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所有实验数据都经过统计学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刘容麟张卫婷(通讯作者)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50035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一种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重要激素,不仅在贫血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也在肾脏,心血管,肿瘤化疗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器官和脑神经也具有保护和恢复作用。
其作为一种多用途的细胞因子,对机体器官起到修复和保护的作用,随着该领域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的研究,使得EPO的临床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贫血引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该糖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EPO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具有促进其增殖、分化的作用。
因为EPO的应用范围较广泛正因为其潜在的巨大价值,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类EPO的基因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其具有和人源EPO相同的效果,能够实现促进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血液系统的携氧能力。
目前EPO不仅应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同时也用于治疗临床疾病。
1 EPO在贫血和预防中的应用rhEPO具有和EPO相同的效果,能够促进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血液系统的携氧能力。
Hava[2]等做了临床统计,结果显示rhEPO可以有效治疗绝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症状,治疗有效率为100%,完全治愈率达到90%。
李莹莹等[3]通过观察rhEPO防治早产儿的疗效发现早期应用rhEPO能够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网织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减少输血次数,降低不良反应,从而起到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作用。
2 EPO 在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慢性肾衰竭患者都会发生贫血,不仅严重阻碍肾病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增加了终末期肾病、突发心血管和死亡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