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俄汉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
俄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它们之间的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俄中两国的文化背景、历史、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也成为了翻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俄汉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翻译质量。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俄语和汉语的文字和语法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俄语是一种属于斯拉夫语族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俄语采用的是西里尔字母表,而汉语则是汉字。
俄语的语法结构复杂多样,词尾变化多,句式灵活;而汉语则是一种以词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句式简单直接。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翻译人员需要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避免因语言结构的不同而产生误解。
俄中两国的文化传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受到东正教的影响,强调礼仪、仪式和宗教、传统节日等;而中国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家,儒家、道家、佛教等传统文化在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和影响。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与宗教、传统节日有关的内容,翻译人员需要将两国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俄中两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政治制度是以总统制为主;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政治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历史、政治等领域的内容,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两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避免因历史和政治差异而产生误解。
俄中两国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俄罗斯人喜欢喝茶、喜欢热情豪放;而中国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中国人喜欢喝茶、喜欢节俭。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内容,翻译人员需要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因生活方式差异而产生误解。
对比俄汉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对俄语教学的影响【摘要】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本文总结了大量的俄汉词汇中表示动物词的喻义、象征义、转义的名词、词组、谚语、成语,并从影响其词汇意义的语言内外因素对其进行阐述和分类,试图对这类词的词汇异同进行新的探索,进而揭示正确掌握和理解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同一性;差异性;教学影响0.引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对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该民族情感世界的真实反映。
正如格拉斯通所言:“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和沟通文化其它成分的媒介。
”①(转引自张帆2000,17)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根据动物与人类的相似性,用一些表示动物的词语来转义喻指人或人所具备的某种特征。
有关学者曾指出:“动物词汇是文化伴随意义最明显最有趣的词汇之一。
”②俄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喻指人的动物词汇。
由于人类的思维存在共性,俄汉表示动物的名词喻人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本文就俄汉民族在动物词汇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异同作浅析比较。
1.俄汉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1.1同一种动物在俄汉民族中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俄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语言诞生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类有许多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感受。
人们的思维是相通的,它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因此同一动物有时会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1.1.1蛇(змея)在俄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阴险、毒辣、狡诈”的象征意义,这是根据蛇的行为特点决定的,因为它总是用喷射毒液的方法袭击对它有威胁的事物。
如俄语成语змея подколодная 指阴险毒辣的人;отогревать змею на груди指忘恩负义的人;хитрый как змея(像狼一样狡猾)。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俄中之间的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其之间的翻译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地传达语言信息,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对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汉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中经常出现意译的情况。
俄汉翻译中常常会出现对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第二,俄汉两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这也会在翻译中产生一些文化差异。
在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而俄罗斯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中考虑到这些差异,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俄汉两国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俄语中常常使用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则偏爱使用主动句;俄语中的文学性和形式主义较强,而汉语则更注重实用性和朴实的表达。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技巧。
译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准确地传达信息。
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传达意思。
为了提高俄汉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找出两国之间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性,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可以加强对俄汉两国语言的比较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俄汉语中花词语的象征意义对比中文摘要:俄汉语都有丰富的花词语,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不同,由同一种花所引起的象征意义往往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俄汉不同的花文化。
本文着重对一些花词语的象征意义进行对比,探讨俄汉语中花文化的差异,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对我们正确地使用俄语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俄语;汉语;花;象征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花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除了花的实用价值,其独特形态特点和习性唤起了人们无限的美感,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并借花来表达思想 ,寄托感情和抒发理想。
在俄罗斯文化中民间有许多关于花的动人传说。
反映出俄罗斯人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
同时,在中国绚丽多彩的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汉语中的许多花也因而具有了极丰富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
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不同 ,俄汉民族对同一种花所引起的联想意义也往往不一致 ,也就形成了俄汉语中花文化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了解俄汉民族在历史文化、思维特点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俄汉文化中某些花词语象征意义相同由同一种花所产生的俄汉联想意义相同,并非纯属偶然巧合,而是由俄汉文化的共性所决定。
由于人脑的生理机制和思维能力是相同的,再加上共同的认识规律的影响,俄汉民族赋予一些花的意义基本相同。
Роза玫瑰,红色的玫瑰象征着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是情人间首选花卉。
相传爱神为了救她的情人,跑得太匆忙,玫瑰的刺划破了她的手脚,鲜血染红了玫瑰花。
红玫瑰因此成了爱情的信物。
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
所以,在俄汉民族文化中也不例外,玫瑰是爱情和美丽的象征。
Подсолнечник向日葵。
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
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
关于向日葵,历史上有一美妙传说。
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她憨厚老实,长得俊俏,却被后娘“女霸王”视为眼中钉,受到百般凌辱虐待。
对外汉语汉俄颜色词文化意义比较作者:汪丽芳来源:《课外语文·上》2017年第09期【摘要】颜色词作为词汇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人类对客观自然界的主观色彩感知,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演变为固定表达,具有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非常有趣的一个部分。
对颜色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民族的世界观、民族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等,也有助于我们根据两个民族颜色词的异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外汉语的颜色词进行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俄语;颜色词;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颜色词作为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有趣的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
自语言文化学成为一门新兴独立学科后,文化伴随意义作为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备受关注,因此文化伴随意义的研究十分有价值。
卡恰耶娃(Качаева Л.А.)、索洛维约夫(Соловьев С. М.)等学者主要从事颜色词的修辞功能研究;加克(Гак В. Г.)等学者主要从事颜色词的对比语言学研究;普罗科菲耶娃(Прокофьева Л. П.)和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 С. А.)等学者主要是从诗歌中对颜色词进行挖掘研究。
随着中俄交往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开始研究俄汉颜色词,王玉伦的《俄汉语颜色词的研究》,主要对俄汉语颜色词的构成方式、象征意义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同进行比较;刘波发表的《艺术视野中的俄汉“黑”“白”文化世界图景》,主要从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方面分析了“黑”“白”两种颜色反映的俄汉民族不同的色彩观。
综合颜色词的国内外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研究大多基于语言本体的扩展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两国文学作品的理论研究,缺乏生活气息和实践性研究。
近些年来,对外汉语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化研究必定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势必也将成为专门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通过个人访谈以及调查问卷法,对汉俄两族中的六种重要颜色词——红、白、黑、黄、绿、蓝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汉俄颜色词的异同,希望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颜色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俄汉语中某些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高健【摘要】简要分析了几组俄汉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通过比较使学习者认识到外语学习应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联系起来,重视分析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1)002【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俄汉语;动物名词;文化伴随意义;语义对比【作者】高健【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近三十年来,随着语言国情学的创立,不少论著在对词进行语义分析时,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词的伴随意义(俄: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е сопутствующее значениеили коннотация)。
但对文化伴随意义的定义,却观点各不相同。
О.Ахманова认为,伴随意义是指词的物指意义以外的各种附属色彩。
Л.С.Бархударов 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是某一语言社会范围内人们对语言符号的社会性感应。
前苏联语言国情学的创始人维列夏金(Е.Верещагии)和科斯托马得夫(В.Костомаров)将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定义为,能引起感情、伦理和审美联想的词,“即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的附属意义和由语言手段(如词语和构词法学)而产生的附属意义”[1]。
综合上述各家之言,我们认为,文化伴随意义应该是在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意义以外的补充和附加意义,且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意义应具有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所公认的感情、评价色彩。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如格拉斯通所言:“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和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
”[2]所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历史传统、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浅谈俄汉颜色词语义对比五光十色的客观世界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样的,然而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的时代典籍或不同地域的方言口语中对不同颜色的称述、理解和好恶却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差异。
这就充分地证明语言是经过人类的认知去理解和表达客观世界的,不同的人群在认知和表达世界时,由于受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在视觉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和象征意义是不尽相同的。
在俄、汉不同的语境中,颜色词所指代的意义有时是完全相同的,有时会产生不等价意义。
красный(红色)16世纪以前,俄语中的красный不表示颜色,只表示性质,相当于красивый,хороший的意思。
比如: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红场)这一名称,最初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但从16世纪以后красный一词转而表示颜色,比如:красное платье (红色的连衣裙),красный цветок(红花)等。
另外红色是血的颜色、生命的颜色。
所以红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革命的” (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我们都知道,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红军(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也有自己的旗帜—红旗(красный фраг)和自己的政权—红色政权(красная власть),出现了红区(красные районы)。
红色成了“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红色也就成为了苏维埃国家的颜色。
此外,红色还象征着“最珍贵的”含义,比如:красная дичь(珍禽),красная доска(红榜、光荣榜),красная цена(最高价),красное слово(妙语、俏皮话)等。
红色的各种附加意义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专”等;它也象征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信的叫“红人”;分到合伙经营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发红包”等;它还象征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或“红装”;把艳妆女子称为“红袖”;指女子美艳的容颜为“红颜”等它们都与好事相联。
㊀㊀㊀文㊀化㊀视㊀野116㊀谈汉英俄动物词汇文化伴随意义徐㊀璐(延边大学俄语系㊀延边㊀延吉㊀133000)作者简介:徐璐,1999.05.31,女,汉族,吉林省白山市,2425257170@q q.c o m ʌ摘要ɔ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随着人类的发展蕴含着其民族的文化特色.动物在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古以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运用某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特点以表达自己情感.在汉英俄语言中都有大量包含动物的词汇,本文谈汉英俄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来看各民族文化的异同,减少学习语言时发生文化碰撞.ʌ关键词ɔ㊀动物;文化;语言;伴随意义㊀㊀ʌ中图分类号ɔH 03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 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26-0116-02㊀㊀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可见,语言时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主观地附加给词语的,通过联想产生的一种感情评价意义即术语称为文化伴随意义.语言国情学创始人Верещагин与Костомаров对其定义为:能引起感情,伦理和审美联想的词.不同民族的思维,心理,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不同,其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也各有特点.本文就汉英俄三种语言中有关的动物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所引起人们相同或不相同的联想进行对比.英语和俄语属于印欧语系,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深受两希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信奉的东正教是基督教派的主要宗派之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熏陶,信奉佛教;因此英语和俄语中动物名词的伴随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俄罗斯民族早期是游牧民族,马(конь)在俄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常常伴随着速度和力量,所以经常与勇士㊁统帅㊁等骁勇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英国是海洋民族,渔业的发达使 f i s h (鱼)的文化伴随意义丰富多彩,如 a p o o r f i s h(一只穷鱼)汉语中的 可怜虫 相对应, ab i g fi s h (一只大鱼喻指大亨,大人物)等;而中国最早是农耕民族,对牛的驯化更早,因此常用 老黄牛 形容人的力大勤恳和任劳任怨.1㊀ 蛇 在汉语俄语英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想到蛇,因为它奇特的外形,冰冷的温度,以及毒液都给人们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三种语言中蛇都能具有邪恶㊁狠毒等带有贬义的形象,具有反面的色彩:«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蛇脸形象;俄罗斯谚语中 Сколькозмеюнидержать,абедыотнеёждать(好心没好报).汉语中有 蛇口蜂针 佛口蛇心 等成语也有体现.但中国的文学作品和圣经中蛇也被赋予了正面形象,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美丽善良的白娘子,传说中人面蛇身的女娲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繁殖力的形象;圣经里伊甸园的故事中,蛇引诱亚当夏娃吃智慧树上的果实,从某种角度看,是蛇让人类摆脱了没有智慧的愚昧状态;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也有 Мудрыйкакзмей (像蛇一样智慧).以上,蛇这一动物名词在汉语㊁英语㊁俄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是基本相同的.无独有偶,驴和狐在汉英俄中的伴随意义也基本相同,驴具有固执㊁愚蠢之意,例如:汉语中 好心当做驴肝肺 ㊁ 倔驴 等;«伊索寓言»中驴总是作为狐狸相对的愚蠢的代表者,英语中常见的口语 y o u s t u p i d a s s (你这头蠢驴);俄语中有相同的表达 Онгруп,какосёл(他像驴一样蠢).狐狸在三种语言中都有狡猾的伴随意义,汉语成语 狐假虎威 豺狐之心 ;英语 H e i s a f o x ,yo u v e g o t t o w a t c hh i m (他很狡猾,你对他当心点), p l a yt h e f o x (耍滑头);俄语 ЛисаПатрикеевна 来源于俄罗斯民间童话,指 狐大婶 喻指狡猾的家伙.2㊀羊在汉英俄中的文化文化伴随意义对比羊在汉语中是不同品种羊的统称, 三阳开泰 喜气洋洋 等词语因与 羊 同音或者偏旁部首中含 羊 字,常用来表示喜庆㊁祥瑞的伴随意义,另外 羔羊跪乳 常形容子女孝顺,知礼的文化伴随意义.英语俄语中并没有以上伴随意义.羊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大体为为s h e e p (绵羊),go a t (山羊),l a m b (小羊羔),具有不同的文化伴随意义.绵羊在英语中通常指 含羞的人 易受骗的人 ,例如c a s t s h e e p s e y e s a t s b (对某人抛媚眼).在«圣经»中绵羊指好人,有 驯服善良 的伴随意义.山羊(g o a t )在英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大都带有贬义色彩,山羊被用来形容 邪恶 坏人,英语常用 t h e s h e e p an d t h e g o a t s (好人和坏人),汉语中也有成语 羊入虎群 喻指好人落入坏人手中.英语中常见的短语,例如 e s c a p e g o a t (替罪羊), a c t /p l a y t h e g i d d y go a t (瞎胡扯,干蠢事)等.L a m b (小羊羔)在英语文化中有 m u t t o nd r e s s e d a s a l a m b(绵羊打扮成羊羔)喻指老来俏, M yl a m b (我的乖乖).俄语中的羊分为баран(公绵羊),овца(母绵羊),козёл(公山羊),коза(母山羊),各具有不同的伴随意义.绵羊有 愚蠢固执 之意,例如 Чтотолкуемуобъяснять,онжетупойкакбаран (像绵羊一样愚蠢), упираится,какбаран (像绵羊一样固执,固执己见),козёл(公山羊)也有此意义. стадобаранов (乱哄哄一群羊)形容杂乱的人群,汉语中也常用成语 乌合之众 来形容, какбараннановыеварота (像站在新门前的羊喻指莫名其妙,丈二摸不到头脑).母绵羊овца常见的伴随意义有, 因温顺而遭欺凌 , 听命运摆布而不受抗争 ,例如 молодецпротивовец,апротивмолодцасамавца (绵羊面前是好汉,好汉面前是绵羊,欺软怕硬); каковцанабойню(坐以待毙).公山羊козёл的文化伴随意义常有 毫无用处的人 干坏事的人 .例如, откогополезы,какоткозламолока(就像在公羊身上挤奶喻指毫无用处,指望不上); пуститькозлавогород (把羊放进菜园),在俄罗斯文化里羊进入菜园会毁坏菜园或偷吃菜园里的青菜,与中文的引狼入室 有相同的意义.俄罗斯人还习惯用 козлиныйголос (一副公羊嗓)形容唱歌难听,汉语中的 公鸭嗓 与之有相同的文化伴随意义.母山羊коза在成语 накозенеподъедешь(难以说服)也含有 固执 之意.在十月革命以前,走街串巷的卖艺班子通常由一个耍狗熊的人,一个装扮成山羊的人和一个鼓手组成,他们生活贫穷,地位卑微. отставшойкозыбарабанщик (山羊旁边的退休鼓手地喻指地位卑微的人).以上,同一种动物,其文化伴随意义在英汉俄中完全不同,可以看出羊在英语和俄语中有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与汉语中吉祥温顺之意不同的是,英语俄语中贬义色彩明显.同样在汉语和英语㊁俄语中文化伴随意义完全不同甚至正相反.龙作为中国传统神话中人们想象的动物形象,有吉祥,神圣的文化伴随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子孙是 龙的传人 ,在古代龙常常喻指天子,是皇权的象征.但英语的 d r a go n 和俄语中的 дракон 是一种生有双翼,可以吐火的蛇形怪物,具有邪恶之意.3㊀汉英俄的百兽之王 中国的百兽之王-老虎,具有 勇猛威武,凶狠 的文化伴随意义.古代军中代表兵权的 虎符 ,俗语 老虎屁股摸不得 虎口拔牙 等形容人胆大妄为;英文常用 r i d e t h e t i ge r (骑虎)指以非常不确定或危险的方式生活,老虎在中文中还有 才能出众者 的伴随意义,如 卧龙藏虎 .古代文学«水浒传»里 母大虫 喻指撒泼粗犷的女性.在俄语中没有过多伴随意义.英国百兽之王-狮子,是英国的象征,有庄严,雄伟之意. t w i s t t h e l i o n s t a i l表示蔑视英国,侮辱英国.动画片«狮子王»中以虎臣服于狮子而告终.在俄语也有中 храбыйлев (勇猛的狮子)形容狮子勇猛.除此之外,狮子在英语中还有 社会名流 名人 之意,gr e a t l i o n 指 有名气的人 .汉语中 拦路虎 英语则表示为 a l i o n i n t h ew a y.俄罗斯的百兽之王-熊,熊是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силыукогокакумедведь(力气像熊一样大)有 力大 之意;最能体现俄罗斯文化的是,熊有 未婚夫 之意 Видитемедьведявосне-значитбытьсвадьбе (姑娘梦见熊意味着要出嫁了);汉语中,㊀(下转第117页)文㊀化㊀视㊀野㊀㊀㊀117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思路分析孙㊀岩(河北地质职工大学㊀河北㊀石家庄㊀050081)ʌ摘要ɔ㊀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承载着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文化结晶,其中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能够引人深思,塑造健全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启示宝典.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输出口,人才的全方面发展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更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高职教育中却仅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在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这对学生的全方面身心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为能够让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出它的价值,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创新教育路径,本文就对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望能够提供有用的建议.ʌ关键词ɔ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创新思路;思考分析㊀㊀ʌ中图分类号ɔG 715.1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 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26-0117-01㊀㊀在当前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扩招,高职学校的教育也受到的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世纪传承,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厚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追求与革新的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基础.然而在高职教育中,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偏偏与职业训练画上等号,这无异于是拉低了高职教育的地位以及教育作用,背驰教育本质.高职教育是需要培养人才各方面共同发展的,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其道德价值观也要能够适合于社会.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渗透到高职教育中也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1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1.1㊀传统文化教育认知不足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根源,在高职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认同感,学生在高职校园中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如何谋生,学习步入社会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却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因为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不足,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毕业将要面临的就是职业的选择,而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以及英语技能要求较高,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往往都是敷衍了事,很难有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名存实亡.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局势以及网络带动跑偏,导致了在学生严重西方文化成为了高大上的代名词,而中国传统文化成了土气的代名词,学生从心底就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逐渐的导致了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处于边缘的状态,无法在校园教育中顺利展开.1.2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未规范㊀中国的传统文化涵括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精华沉淀,俗话说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 其中的含义以及教育意义足够一个人历尽毕生精力来研究.这也就导致了在高职教学中的教育模式需要创新,改变教学思路.需要有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对教育的方式重新建设,对学生建立起传统文化知识的构架,掌握教育的深度以及针对的方面.也因此导致了高职的教育模式未得到规范化的建设,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随心所欲,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内容都是皮毛,导致学生的学习多杂浅.另外,由于高职教育的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有部分教师自身就没有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在教学当中也很容易发生照本宣科㊁方向偏离的状况,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抵触心理.2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思路2.1㊀转变教育思想,重视传统文化㊀如果想要让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重要性的认知.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加大校园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教师与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社会中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将学生从沉迷于西方文化的思想中抽离出来.其次,需要培养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加大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力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做人之道,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智力与人格的共同提升.另外学校也应当及时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内涵意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潜移默化的转变学生的思想.只有当教师的教育思想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在教育当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教育当中.当学生能够明白传统文化,对自身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在今后职业当中所必备的条件,是未来步入社会在竞争中的坚实基础.那位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当中能够顺利开展.2.2㊀规范教育课程,提高教师水平㊀当教师与学生都具备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学习的思想后.便需要建设出规范的教育课程,以及具备高水准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技能教育相互渗透.那么未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应当组织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对高职院校中的课程如何设置进行研究,保证课程的设置能够再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后顺利进行.那么,首先要对当前校园中高职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程度进行研究,设计出有针对性且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材与课程,是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理性,其次课程内容应当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以及其中的内含精华,要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其次便是,要规范课程设置学分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之余要注重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新媒体㊁社交软件等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交流学习心得.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开放的人文科技环境当中得到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另外,便是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要让教师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所涉猎的范围都有足够的掌握以及理解.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使教师对学生更有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后,教师应当掌握传统文化的育人之道,能够在教学当中更加游刃有余.这样便能够在教学当中以更为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来让学生进行学习.3㊀结语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与人文情怀了结晶,在教育发展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想让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当中发挥出它的价值,那么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勇于挑战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科学合理的创新.从而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参考文献[1]㊀张厉.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创新思路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8(34).(上接第116页)一山不容二虎,俄语的表示为 Двамедведяводнойберлогенеживут (两只熊不住在一个穴里).熊在汉语中大都是 大块头,笨拙 带有贬义色彩的文化伴随意义,例如成语 熊心豹胆 ,俗语 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 等.俄语中也有相同的文化伴随意义,例如 медвежьяуслуга (帮倒忙).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描绘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动物名词,同一动物名词在某个语言中又存在文化空缺,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学习该语言的词汇伴随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减少阅读和交流时遇到的障碍.参考文献[1]㊀程静.俄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2[2]㊀袁俭伟. 山羊 在俄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J ].俄语学习.2011[3]㊀袁俭伟. 绵羊 在俄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J ].俄语学习.2011[4]㊀赵美薇.蛇在中俄文化中的语义对比分析.现代交际.2015[5]㊀张长娟.俄英汉语中某些动物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俄汉翻译成为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俄汉翻译,促进两国交流的发展。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礼仪与文化适应俄汉两国的礼仪和文化差异较大,如俄罗斯人常常以银色器皿和酒杯来款待客人,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喝茶。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上下文,选择适当的用语和表达方式,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2. 词汇与语言习惯俄汉两国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也存在差异,如在表达时间方面,俄语中常使用“半”和“刻钟”,而中文中则使用“点钟”。
在翻译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使翻译更加准确、流畅。
3. 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俄汉两国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在表达观点和态度时,俄语中常使用比喻、夸张和反语等修辞手法,而中文则更注重细节和言简意赅。
在翻译时,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4. 历史与文学文化俄汉两国的历史和文学文化也有不同的特点,如俄罗斯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学文化和历史文化,而中国则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学资源。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原著的历史和文学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和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总之,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必须重视的问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化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上下文,选择适当的用语和表达方式,以正确认识和传达不同文化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传递,促进俄汉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俄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俄汉翻译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常常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人们的交流,同时也会影响到翻译工作的质量。
因此,研究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更好地进行俄汉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不同的语言结构汉语和俄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这意味着二者的句法和语法结构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例如,在汉语中,定语通常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面,而在俄语中,则要放在名词后面。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经常会出现问题。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就很可能导致翻译的不准确甚至失误。
2.文化背景的不同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的国家,而中国则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
这意味着,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习俗等等。
这些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俄汉翻译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例如,在俄语中,「私人领地」被称为「дача」,它是俄罗斯人们休闲、度假和种植蔬菜的重要场所,而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通过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使用恰当的词汇才能够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俄语和汉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它们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也是俄汉翻译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例如,俄语中经常使用的「灵魂」一词和汉语中的「灵魂」,虽然在概念上有些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历史跨度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俄语中的「灵魂」更强调人的精神层面,而汉语中的「灵魂」则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究。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入了解这种历史文化差异,将会很难把这个概念传达给目标读者。
在社会文化的方面,在中俄两国当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比如,在俄罗斯,礼貌用语和积极表达非常重要,而在中国,则多使用委婉和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另外,也要注意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同一个概念的意义也可能有所变化。
对比分析俄汉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作者:贾春玉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往的主要工具,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传递着人们所要表达的信息,也是语言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存在。
因此,它最能深刻地反映语言的内涵。
关键词:文化伴随意义;语言;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支柱。
在不同民族中,词汇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能独特地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点。
文化词汇既是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的载体。
本文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出发,对比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化伴随意义,有助于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克服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一、词的背景和背景词
词的背景和背景词是俄语语言国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词的背景指的是围绕某个主导词而联想、引申出许多与该词有密切联系的背景知识信息。
книга一词就有许多与它相关的词。
例如:библиотека(图书馆),книжныйиагазин(书店)等。
就词的概念意义来说,在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词意义相等,但就词的背景来说,而有些词的背景完全不同。
要特别强调的是,背景词和无等值词是相对的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
例如:汉语词“竹子”俄语词相比就是无等值词,在俄罗斯更多的是ёль,берёза等;俄语中的борщ,самовар,матрёшка等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带有非常强的民族色彩。
二、文化伴随意义的溯源及含义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传递着人们所要表达的信息,经过漫长的发展,有一些词由于受到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它们不仅能够表达词汇本身最基本的意思,而且还能表达出除了基本词义以外的更深一层含义,这就是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伴随意义”是英语词connotaition的汉译术语,意指一个词出来它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在俄语中,connotaition一词被音译为коннатация. 前苏联语言学家于18世纪七十年代引进伴随意义这一概念。
在1974年语义学家АпресянЮ. Д.在《词汇语义学》一书中就提到伴随意义。
他认为伴随意义变化莫测,不同语言甚至同一语言内部意义对应或相近的词的伴随意义有很大差异。
Верещагин Е.М.和Костомаров В.Г.则认为伴随意义是除了概念义素和背景义素外,词汇还包含这样一些语义成分,它们反映的不是人的意识中称名内容和载蓄部分,而是表达人们的感情、评价、态度,反映事物和现象的美学形象。
文化伴随意义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感情以及语言独有的文化特征密切相关。
三、俄汉词汇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
俄汉语言中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有很多。
根据俄汉词汇在民族文化上的近似和差异,从俄汉词汇对比的角度出发,可以从等值词、不完全等值词和无等值词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1、文化伴随意义基本等值的词汇
在带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中,等值词可以说是最容易理解。
等值词(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在语言国情学中称为对应词,在两种语言中可以等值互译,文化伴随意义上的差别也不大。
例如:俄语中的черепаха和汉语的“乌龟”都表示行动缓慢的人。
中俄两国都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蜜蜂象征着勤劳的工作者;蛇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等。
2、文化伴随意义不完全等值的词汇
不完全等值词(неполно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лексика)可以理解为词汇概念不完全等同,但语义要素部分相同或者部分又完全不同。
例如:俄语的печь和汉语的“炉子”,俄式的炉子既可以取暖做饭,又可以在上面睡觉,而中国的炉子的功能只是取暖做饭。
“黄河”和Волка分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的母亲河,但是由于历史上黄河曾给人民带来灾难,因此,它还有“肆虐难缚”的含义。
可见,即使是不同的事物也会有相同或不同的文化伴随意义,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相同之中还会有些差异。
3、文化伴随意义无等值的词汇
就概念意义来说,无等值词(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可以理解为某种语言中有一些反映该民族文化独特事物或现象的词,这些词只存在某个民族语言中,而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无等值词指的是一些词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具有相应概念的等值词。
无等值词的主要特征是词汇概念意义的非对应性,语言中的无等值词反映了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
这些词经常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密切相关,反映本民族特有的事物。
例如:俄语词汇
сарафан,самовар,квас,марёшка,большивик在汉语中就找不到对应词;同样,汉语中的“旗袍”、“武术”、“秀才”也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俄语中没有对应词。
由于俄汉两民族历史背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很大,即便是相同的事物,人们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无等值词和不完全等值词是语言国情学中最具有研究价值。
在词汇语言国情方面,掌握了无等值词和不完全等值词以及民族文化内涵,也等于掌握了俄语词汇中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季元龙. 俄语语言国情学——教与学探索[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 吴国华. 析谈俄语词的文化伴随意义特点[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1(6).
作者简介:
贾春玉(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