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标准(定稿)20120328

黑龙江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标准(定稿)20120328

黑龙江省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统一《黑龙江省气象台站基础设施综合改善“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标准,参照中国气象局《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讨论稿)》,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市级气象局(台)的建设,可参照本指导标准,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控制在5000平方米,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和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具体确定。

本指导标准作为2011年以后我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参考标准。2011年以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台站,但未达到此标准的,可根据台站发展需要和可能,在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加以完善。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流台站”建设要求,以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业务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改善基层台站的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为基层台站建立现代气象业务和保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导标准以统筹规划为原则,将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结合起来,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气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并优先采用国家现行的相关行业标准。

——可行性原则。指导标准力图从省情出发,将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将投资可能与基层台站各项功能的实现和合理布局结合起来,

倡导不片面追求台站建筑规模,避免盲目、重复和违规建设。

——指导性原则。指导标准以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准”只做指导性,不做强制性,引导台站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台站并提高台站品位和内涵。

——前瞻性原则。指导标准立足现有基础条件,着眼“一流台站”目标,对基础设施如何适应气象事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预测,根据“特色、适用、超前”的原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余地和空间。

——实用性原则。指导标准在充分考虑标准制定本身的同时,力争普及基本建筑知识,帮助基层气象台站逐渐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逐渐应用于台站建设实践,确保台站建设质量、品位和效率。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标准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用房、附属用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三个部分。

业务用房是指基层台站开展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和行政办公所需的基础性房屋;附属用房是指为满足基层台站生产生活需要所需的保障性房屋(含周转房等);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基层台站业务需要配套建设的除房屋外的其他基础设施。

(一)台站规划、效果图及设计

1. 台站规划的设计原则。台站规划是指台站园区的总体布局方案,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原则,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功能区布局和庭院环境整治为优先,突出气象科技与科普园区特点并与现代气象业务、气象文化建设相协调,将业务用房、附属用房(设施)和庭院园区、草坪绿地等进行统筹布局,区分工作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功能区,满足当地城市规划和气象事业发展需要。

2. 台站规划准备。台站规划准备是指在进行台站规划前所需开展的相应工作,包括:掌握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要求(用地范围及界限、

城市道路交通情况、规划控制指标、城市景观等)、明确园区总体布局设计(功能分区、建筑布局)、熟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的比值大于等于10倍、观测场围栏距离障碍物最近点看障碍物的水平最大遮挡角度小于等于22.5度、观测场围栏距相邻两个障碍物的最近处看两障碍物无遮挡间距的水平视宽角大于等于22.5度、相邻障碍物之间最近距离大于30米)、确定业务及附属用房建筑风格等,为台站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 加强抗震防护设计。据黑龙江省地震局统计,每年我省有数以百计的地震超过里氏1级。从地质构造上划分,我省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着得尔不干、嫩江、依舒、敦密4个大断裂带(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的4 个大断裂带:得尔不干、嫩江、依舒、敦密

虽然地处断裂带的地域并非必然发生地震,但却蕴含着结构性、破

坏性地震发生的潜在危险,是地震防御的关键地带。新站选址要尽量避开地震断裂带,并在选址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新建业务用房在进行工程勘察、设计时,要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的规定要求,对业务用房进行抗震设计,楼板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杜绝预制板结构,确保业务用房达到抵御6度地震烈度的标准,使业务用房达到“小震不晃、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对于处在断裂带或位于中心城市的台站,业务用房建设应将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一个级别。

4. 规划、效果图及其设计。台站规划除了需有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外,还应配以相应图示。

①台站现状平面图。是气象台站园区现实状况的再现图,A4幅面黑白图,图中标明方位(上北下南),并用计算机作图软件(CAD软件)按比例绘制出业务用房等所有建筑物、功能区、绿化地、道路等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

②台站规划平面图及效果图。台站规划平面图是在台站现状平面图基础上加入规划设计内容,A4幅面黑白图,用CAD软件按比例绘制;台站规划效果图是将台站规划平面图制成的彩色立体俯瞰图,A4幅面。

台站规划需经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纳入当地人民政府城镇总体规划予以保护。

③业务用房内部布局图。A4幅面黑白图,用CAD软件按比例绘制,需标明尺寸、面积等参数。

④业务用房立面效果图。A4幅面彩色立体图,需较好地体现建筑物的质感、色调及与周边的关系。业务用房一般采用二层楼结构。

5. 业务用房的工程设计流程。为降低设计成本并取得预期设计效果,设计遵循如下流程:县局手绘业务用房内部布局草图→市局审核草图→省局审定草图→委托设计单位设计立面效果图和建筑施工图。

(二)业务用房

业务用房的建设以“特色、适用、超前”为原则,局站合一县级局总建筑面积为 800~1200㎡。按照当地城市规划要求,或省局确定的重点建设台站,对业务用房体量有具体要求的可酌情上浮建筑面积;非局站合一或无预报业务的县局(站)可根据承担的业务性质、业务量大小酌情下浮建筑面积。

业务用房作为标志性建筑,其设计要坚持“一站一景”的原则,在风格上,以欧式建筑为主,兼顾其他建筑风格,体现时代气息、科技氛围、文化特色和政府职能作用;在结构上,采用框架结构大开间,现浇混凝土楼板,举架比例协调,房盖起脊;在氛围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1. 业务大平面。系气象业务综合值班室,是气象业务开展的核心区域,面积不小于120㎡(含机房20㎡)。采用开放式、分区布局平台结构;安装由4~6块60英寸单屏组成的高清大屏幕,用于可视化会商、电视电话会议、应急指挥显示等;室内装修符合业务发展和音视频规范要求,配备应急灯、双石英挂钟、消防设施;壁挂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框图、本辖区地形、水域、水库分布图、气候概况图和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能见度目标物图等。机房与大平面用玻璃隔断隔开,并按国家二类机房标准装修,放置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视频监控、UPS电源等网络设备,租用6~8兆SDH数字电路,局域网为1000兆,内网(业务网、办公网)与外网(互联网、气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接入网)有效隔离,综合布线集中暗敷。优化网络系统结构,增强网络管理能力。

2. 会议室兼多功能活动室。面积100㎡左右。集职工大会、学术报告、气象文化、精神文明展示和室内健身、文娱活动于一体。室内桌椅统一整洁,墙上可挂本单位规划效果图、发展史简介、气象职业道德准则等;陈列本单位获得的各种奖牌、奖状(杯)、证书、锦旗等;配备乒乓球桌等体育和文娱设施。

3. 局长办公室兼接待室和支部活动室。面积35㎡左右。局长日常办公场所,兼小型接待和支部活动于一体。

4. 图书阅览室。面积不小于20㎡。配备能满足5人以上同时就坐阅读的桌椅和不少于3个的图书柜;订有工作、学习所需的报刊杂志;图书拥有量不少于300册(其中业务科技类书刊不少于60%)。

5. 器材库、资料档案室。不小于20 ㎡。应用铁卷柜,排放整齐,用于储备应急物资、备份气象设备仪器和资料档案等。

6. 气象科普展厅。面积不小于40㎡。置放科普仪器及其展牌,兼做陈列室。业务大平面、观测场与气象科普展厅共同构成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7. 室内卫生间及淋浴室。总面积不小于25㎡。建议设在一楼,推荐采用机场候机厅卫生间风格,男女左右分设并设计淋浴间,配备必须的水卫设施,装太阳能热水器。

8. 其它业务用房及办公室。根据业务需要,通过软隔断将大开间分成所需面积,一般控制在20㎡左右。

9. 男女休班室。不小于20㎡,带室内卫生间(不小于5㎡)。

(三)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标准:局站合一县级局200㎡。以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为原则,并注意与业务用房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1. 车库。按存放3台车设计(含火箭炮车),总面积约60㎡。

2. 单身职工住房。标准间格局,男女单身间各25㎡、各住2人,有室内卫生间、书架、写字台等设施。

3. 职工食堂。面积约35㎡(操作间10㎡,餐厅25㎡)。

4. 锅炉房兼储煤间。面积约35㎡(锅炉房35㎡,锅炉工休息室10㎡)。按供暖面积大小,自办供热用0.3~0.5吨的环保节能锅炉。

5. 油机房及配电室。面积约10㎡。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业务及辅助用房建设指导标准概括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业务及辅助用房建设指导标准

项序

使用功能名称 面积㎡备注

合计 980 一

业务用房 780 *1

业务大平面(含机房) 120 整合观测、预报、人影等的综合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可视化会商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含农经网);机房用隔断隔开,放置UPS 电源等网络设备。 *2

会议室兼多功能活动室 100 集职工大会、学术报告、气象文化、精神文明展示和室内健身、文娱活动于一体。 *3

局长办公室 兼接待室和支部活动室 35 *4

副局长室 20 *5

纪检员室 20 6

图书阅览室 20 订有统一规范的工作、学习所需报刊杂志。 7

自动测墒对比观测室 20 8

农气、日照、辐射室 20 9

科技服务办公室 20 10

人影办公室 20 11

防雷办公室 20 *12

财务室 20 门窗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13

男休班室 20 带室内卫生间 *14

女休班室 20 带室内卫生间 *15

卫生间及淋浴室 25 机场卫生间风格,男女分设淋浴间,装太阳能热水器。 16

器材库、资料档案室 20 用于储备应急物资、备份气象设备仪器和资料档案等。 17

大气、酸雨或其他办公室 20 18

气象科普展厅 40 置放科普仪器及其展牌,兼做陈列室。 19

门厅、走廊、楼梯间 180 门厅40,走廊80,楼梯间60 20

应急及政务值班 20 二

附属用房 200 1

车库 60 3台车车位,每台车位20㎡。 2

单身职工住房 50 标准间格局,男女单身间各25㎡、各住2人。 3

职工食堂 35 操作间10㎡,餐厅25㎡。 4

锅炉房兼储煤间 45 0.35吨环保节能锅炉35㎡,锅炉工休息室10㎡。 5 油机房及配电室 10

油机容量不低于业务系统满负荷用电所需功率的1.2倍。注:①本方案适用于12人的县站,假设为二层楼结构(单面、双面皆可),推荐为欧式建筑风格;

②探空站等业务量大的县站,可根据业务需要酌情增加业务和附属用房面积;

③*号为需单独设置的用房,其他用房可单独设置,也可根据需要统筹兼顾设置。

(四)配套基础设施

1. 供水。以确保水量和饮用水安全为原则。优先采用市政自来水供水方式;不具备接入市政自来水管网条件的台站可采用自打水井等方法解决供水问题,并办理取水许可。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水质不符合标准的要购置或建造净化装置。不具备上述供水条件的台站,可因地制宜解决生活饮用水问题。

2. 供电。以确保业务与服务系统不间断运行为原则。优先接入市政供电系统。市电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三根相线、一根零线、一根保护接地线),若为三相四线制(TN-C系统)应改造成符合要求的TN-S或TN-C-S供电方式。市电经厢式变压器接入,容量不小于50KVA,室外线路采取铠装电缆地埋敷设,室内线路全部暗埋敷设,并与通信线缆保持一定的距离。供电应分设弱电、动力、业务和照明系统。配置容量不小于10KVA、延时不小于1小时的不间断电源(UPS)供业务系统使用。配备发电机,其功率容量不低于UPS电源的1.5倍或业务系统用电满负荷工作所需功率的1.2倍。工作室配电应从总配电处引出专用的独立供电回路,采用专用配电箱。配电箱内应对观测场及室外照明用电设单独电源回路;室内业务系统及电子设备应设单独供电回路,不宜与空调、热水器、冰箱、电暖气等用电量较大的设备混用。

3. 供暖。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原则。优先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可采用经国家认证的环保节能锅炉或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地源热泵”方式自办供热;处于特殊环境的台站可根据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采用空调、电热膜或电暖气等方式供暖。

4. 大门。以体现气象科技特色,简约、美观、大方为原则。有醒

目的气象标志和规范的单位名称标牌,单位名称的英文译名应符合中

国气象局“气办函〔2011〕57号”文件要求。推荐使用电动折叠式大门,风大的地区可使用新型防风“悬浮式”电动门。

5. 围墙。以满足探测环境和当地市政规划为前提,以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对外展示气象台站风貌的地段提倡通透式围墙,周边环

境及安全较差的地段宜采用实体围墙。围墙高度和坚固程度以满足安

全需要为标准。围墙与大门和院内建筑物的造型风格要协调。

6. 道路。以保证站内外交通畅通为原则。院内主干道宽3~5m,20cm 以上厚的混凝土或12cm厚沥青路;院内支路为1.5~2m宽的混凝土路。大门至市政道路间的院外道路不低于4m宽。属市政规划范围的路,争取当地尽早建设安排、需受益单位分担投资的应作出计划。

7. 护坡。以满足房屋、观测场、道路、人员等的安全为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和科学设计,尽量减小护坡体积,有效疏导和排泄护坡内的水分和湿气以避免冻胀。

8. 排污。以保证站内外环境净化和不受污染为原则。优先接入市政排污管网系统,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市政排污管网延伸到位的台站,要铺设和完善排污管道,设置总排水、排污沟及检查井,院内做到有组织排水,保证工作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放顺畅。市政排污管网未延伸到位的台站,根据当地实际,修建排水沟、渗井、化粪池,保证污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9. 消防。以确保消防安全、符合相关规定为原则。院内有通畅的消防通道,设有消防栓。机房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尤其是制氢库等防火重地配有消防器材和设备,并严格管理。业务和附属用房外保温材料依据《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规定,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苯板。

10.防雷设施。各项防雷措施以保护工作场所、人员设备、供电和信号系统不受雷击损失为原则。严格执行《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00)、《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及《电涌保护器》(QX 10)等相关规范,做好等电位连接。

11.文体设施。以满足职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需求为原则。购置必要的文化娱乐体育器材和用品,有条件的台站可修建露天运动场,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硬件条件。

12. 庭院环境。以体现气象科技特色、强调气象文化氛围,提高台站品位、实现花园式台站建设为原则。院内以观测场为中心进行绿化(草坪以播撒草籽为宜)、美化, 除必要的休闲地、泊车位和道路需硬化外,其他地面以绿地和花卉为主,尽量保证“绿地最大化、硬化最小化”。拆除违章建筑和不必要的附属设施,设置垃圾箱、警示或指示牌等;制作和布设具有地方特色、现化气息的气象标识和对外开放的气象科技画廊,配有适量的建筑小品。业务用房、道路、大门等公共场所安装的室外夜间照明系统宜采用冷光源、节能灯具。

13. 交通工具。以保证气象服务、气象装备运输、物资供给、自动站网设备巡检、灾情现场服务、人影现场指挥、防雷检测等多方面业务工作需要为原则。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要求配置公务用车,按照《气象部门业务用车车辆配置和更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配备业务用车。

(五)建筑物装饰装修指导标准

建筑物装饰装修包括外部和内部装饰装修两大部分。以下指导标准只涉及业务用房的装饰装修,附属用房的装修可参照此指导标准执行。

1. 外部装饰装修。业务用房外观造型可通过一些建筑构架、装饰物、曲线、颜色搭配来实现。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应保持与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建筑特点等地域环境相协调,彰显气象行业特色。

①外墙装饰。外墙均需装饰,不留清水墙。对于欧式建筑,可使用玻璃纤维增加型水泥构件(GRC)或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构件(EPS)造型。无论欧式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外墙优先选用涂料,不提倡贴瓷砖方式。

②色彩搭配。为使色彩搭配体现建筑物庄重大气的目的,外墙色彩

忌乱,特别忌讳三种以上颜色混搭使用。因此,大面积主体色彩不宜超过两种,也避免使用大红、大绿、大蓝等颜色,色调应以冷暖搭配偏冷为宜,重冷色宜置于下端;特殊需要点缀的色彩应越少越好,更不能喧宾夺主。窗户玻璃或玻璃幕墙均须无色的,杜绝使用有色玻璃以免造成光污染和色彩搭配失调。

③排水设计。对于楼层超过9米高的建筑需做有组织排水,排水管尽量布设在建筑物背面,并做抗风、防水和防冻处理;9米以下的建筑物可做无组织排水。

④房盖工程。彻底摈弃“三毡四油”传统的房盖施工工艺,以钢骨架“起脊”工艺从结构上根本解决雨水疏导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女儿墙”;采用V-820型单层彩钢板做屋面,从材料上解决漏水和防腐问题。钢骨架须用规格为120mm×50mm×2.5mm的Q235型C型钢,做对口双抱焊接,以提高骨架强度,檩条间距及椽子间距应合理;彩钢板最好用0.5mm厚的宝钢板材,颜色与建筑物搭配协调,房檐应探出墙面,做无组织排水(9m以下的建筑物),并注意确保防风处理质量和效果;板材面板固定时,自攻钉固定在波峰上,面固定时,自攻钉固定在波谷上。

⑤其它。屋面在满足外形美观、防水、保温、隔热的前提下,有特殊需要的,须考虑屋面架设气象仪器设备和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接收天线等设备的需要并做好防水处理。楼房整体进行防雷和防静电处理。

2. 内部装饰装修。业务用房内部装饰装修应符合简约、实用、经济的原则。业务大平面力求安全、大气,形成有机结合的业务系统;楼梯间、过道、门厅力求宽畅;卫生间力求宽敞、明亮、通风、清洁。

①墙面。办公室、会议室等普通内墙墙面均使用白色环保涂料;机房墙面符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要求;业务大平面墙面整体作音效处理,高清可视化电视墙可用铝塑板装饰,以金属

色为宜,避免其他颜色。

②地面。办公室、会议室、“业务大平面”铺设环保复合地板;机房铺设抗静电地板;走廊和楼梯地面铺设60cm×60cm规格、2cm厚的603或635大理石,辅以蒙古黑大理石边框;门厅地面与墙面使用同质、同色、同规格瓷砖,颜色建议以浅色(如乳黄色)为宜。

③棚顶。办公室不用吊棚,走廊视情况和需要吊棚,会议室做简式吊棚,机房使用微孔铝板吊棚,“业务大平面”使用微孔铝板吊棚。

④门窗。办公室使用“指接”实木门并包同色门口(颜色建议使用深褐色),财务室安装防盗门,入楼大门使用氟碳钢材质大门并确保整体大气;所有窗户使用实德或海螺品牌三层玻璃铝塑铝窗,不包窗口,财务室加安全防护,卫生间窗户用磨砂玻璃;窗台板建议使用蒙古黑大理石。

⑤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地砖,内墙面全覆盖贴浅色瓷砖,天棚吊棚,安装蹲式大便器和男卫生间感应式小便器,安装台下式洗手盆操作台(盆白台黑,不提倡简易操作台),台前挂大壁镜,安装洗污池;休班室内卫生间参照此标准设计施工;与卫生间统筹设计的淋浴室,内墙面通体贴浅色瓷砖,天棚使用塑料板吊棚,建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⑥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指电源线、计算机网线、音视频线、通信传输信号线的布设,应一律暗敷(线缆均需套布线管道,并保证布线管道的畅通和完好性,不得出现直角弯折现象),科学设计(电源线与信号线、音视频线要分开铺设,不可同走一管,以防交流电磁干扰)、合理布线,并满足“三网合一”要求。电源线布设,普通办公室应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铜线。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入插座,每个办公室分别不少于2个节点,水晶头应注意品质和质量,网线使用有品质保障的超5类或6类双绞线,线缆中间不得有断点、破皮、穿孔等现象。

⑦暖气与包罩。淘汰M大60暖气片,从供热效果、使用年限和接

入集中供热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使用M132型或M大600暖气片,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使用新型烤瓷暖气片(如铸铁式M132型烤瓷暖气片);从环保和维护维修角度考虑,不推荐使用地热供暖。使用烤瓷暖气片可不做包罩;使用M132型或M大600暖气片需做包罩的,一定要做好装修设计与施工,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同时满足美化要求。

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业务用房内外装饰装修指导标准概括见表2。

表2 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业务用房内外装饰装修指导标准

装修部位装修材料举要

结构必须起脊,骨架可用角钢、C型钢等

房盖

盖面彩钢板或其它建材

地面花岗岩、大理石

内墙面白色涂料

走廊、楼梯、门厅

天棚白色涂料或吊棚

扶手不锈钢管或铁艺

地面 60cm×60cm地砖或复合地板

内墙面白色涂料

业务用房、办公室

天棚白色涂料

地面机房使用防静电地板,其它用复合地板或塑胶

内墙面白色涂料,机房按国家二级机房标准装修

业务值班室、机房

天棚白色涂料,

地面复合地板或塑胶

内墙面白色涂料,业务大平面做好声学和光学处理业务大平面、会议室

天棚白色涂料,业务大平面可吊棚

地面防滑地砖

内墙面瓷砖

室内卫生间

天棚吊棚

设备大便器、小便器、台下式洗手盆操作台、壁镜、洗污池

门大门为氟碳漆金属门,财务室为防盗门,其它为实木门门窗

窗实德或海螺三玻铝塑铝窗,不包窗口,财务室加安全防护外墙面用GRC或EPS型材造型,刷外墙涂料(不提倡贴瓷砖)

附件:1.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观测场及值班室标准化改造工程技术 标准

2.有关建筑知识及建筑材料概要

3. 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

4. 工程结算审核与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附件1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

观测场及值班室标准化改造工程技术指导标准

为把我省气象站建设成为规范、标准、现代、美观的花园式气象窗口单位,特制定《黑龙江省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标准化改造工程技术标准》如下:

一、改造原则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改造应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自动气象站改造实施方案》为准绳。观测场、值班室的装修力求规范化、高品味,既要考虑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又要兼顾长远发展具有前瞻性。

二、改造标准

(一)地面观测场标准

1.观测场。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各类大气探测环境技术要求》的规定标准,全场平整无坑洼,草皮覆盖,围栏外有1米通风带(下垫面为不高于20厘米的草坪),不能建成坝型及离开地面的任何高度。气象站园区内只允许种植花草,不准种庄稼和蔬菜。

2.观测场围栏。有大围栏且坚固、安全,无仪器被盗现象出现的站可不设观测场小围栏,但须在观测场四角设立提示标志,需设观测场小围栏的,应采用铁艺或木艺工艺,栏高在30~50厘米;无大围栏的站,应采用铁艺制作观测场围栏,要求栏高1.2米,栏距要稀疏,圈梁高出地面部门不能超过10厘米)。

3.观测场电缆走线。若按中国气象局遥测设备《观测场内1或2型遥测气象仪器及地沟分布图》,①采用“地沟”方式的,地沟必须通风、排水、防鼠、挂线铁以便检修;②采用“埋缆”方式的,应每隔10米留出一维修井以便检修,要求用镀锌铁管做为穿线管。

4.观测场草坪。种植常青类草皮,如美国地毯草等,草高不超过20厘

米。

5.地温场。面积2×4平方米,场地规范,保持地表土疏松、平整、无草,与整个观测场地齐平,用直径1厘米钢筋焊成2m×4m长方形,并刷白油漆,四角及四边中点用10-15cm钢筋向下垂直插入土中,每边要有明显的中点标志。制做不锈钢防雹罩、30cm×100cm不锈钢条式地温观测板及长约35厘米的曲管温度表不锈钢支架。有直管地温观测的台站,需制作木制或塑钢观测台架,架宽约30cm×200cm,高度与地温表外管露出地面的高度相同。

6.百叶箱。百叶箱应保持洁白,雨量筒,小型蒸发器、日照计等仪器应保持整洁、规范,没有掉漆崩皮现象。雨量筒底座应做成可放松可勒紧的活动夹,百叶箱统一使用独腿支架,百叶箱踏步用角铁铺板制作,但必须保持洁白。

7.风塔。按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标准执行,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为10~12米。

风塔安装在平台上的台站,风速感应器距平台面(平台有围墙者,为距围墙顶)6~8米,且距地高度不得低于10米,并且设有永久性校准风向指南杆的南北线标志。

8.观测场照明。整个观测场照明,大、小百叶箱内、地温场、大小蒸发、雨量筒旁皆需安装采光源(百叶箱内灯泡不得超过25瓦)其总控制开关设在值班室。

9.观测场的地面标志。观测场内应设永久性拔海高度标志及南北线标志,可用水泥预制或大理石等材料制做。

(二)地面值班室标准

1.值班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5~20平方米。

2.视线及布局。值班室要有一面窗户直对观测场,通过该窗户能看清整个观测场地。值班室应布局合理,摆设美观,颜色和谐统一,电源和电缆线不能暴露在外面,要防火防尘,值班室内摆放工作台一张,微机桌两张,值班用柜(工具柜存放量雪器、雨量筒等工具及各类自记纸)一个。工作台应铺玻璃砖,玻璃砖下摆放与值班有关的各种查算用表。

3.有酸雨观测的站应适当增加值班室面积,有条件的站可另设酸雨化验

室;有太阳辐射、土壤测墒任务的站应增加两个工作台。

4.墙面。白色涂料。

5.屋顶。钢龙轻骨石膏吊顶或用白色涂料。

6.地面。机房部分用防静电地板,办公部分用复合或塑胶地板。

7.窗。塑钢窗,会议室、预报会商室、业务值班室和微机室可包木制窗口。

8.气压室。统一用铝合金制作高2米,宽0.9米,厚0.25米的气压柜依适当的墙角设置(遇暖气管子通过时须做好绝热处理),气压柜为双拉门结构,门面贴镜子。

9.地面测报各项制度、能见度目标物指示图制板或镶如铝合金框上墙。

10.拟上遥测设备的站,在改造值班室时,应预留综合进户线通道。

11.值班室的设计改造,应统筹考虑测报、预报和通信网络业务一体化建设。

(三)高空风观测场标准

高空风观测场是指以探空系统天线或经纬仪架设位置为中心的30米范围。该观测场要求四周开阔,无高大障碍物,四周障碍物对雷达天线或经纬仪的挡角不得超过5度,特别是测站盛行风下风方向120度内的障碍物对探空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2度。

(四)放球场标准

1.放球场地距探空系统天线或经纬仪镜头不超过50米。

2.要求在半径20米的范围内(风小的地区可适当缩小)场地平坦,不种值作物。

3.在半径50米范围内不应有架空的电线、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特别是在当地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必须空旷无阻。

(五)基值测定观测场标准

1.场地距离探空系统天线不得超过50米,场地平坦,边长为10米×20米,草高不超过20厘米。

2.路宽50厘米,用水泥或人行步道板铺设。

3.草坪应种值符合当地气候特点的长青类品种。

4.装配亭立柱、照明灯柱、中间立柱、拉链均为不锈钢制品。灯高1.2米,立柱高0.8米。

5. 百叶箱最好用玻璃钢制品;木质百叶箱要按时粉刷。

6.亭棚顶用硬质塑料或玻璃钢制品,地面为不超过2平方米的水泥或步道板铺成。

备注:根据台站实际工作需要,百叶箱与装配亭位置可互换。

(六)高空值班室标准

1.值班室的面积不小于15~20平方米。

2.玻璃窗应面对放球场,通过玻璃窗可看到放球者。

3.墙面应以白色基调为主,《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应上墙。

4.灯光强度达到值班工作要求。

5.地面:机房部分用防静电地板,办公部分用复合地板。

6.室内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7.室内应配置两张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探空值班,另一个工作台用于放置探空仪检测仪器和装配探空仪用。

(七)器材库标准

1.器材库的面积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建设。

2.器材库应保持通风、干燥,要有防火、防盗、防鼠、防虫蛀等设施。

3.应有存放记录纸、值班日记等办公用品的架柜。

4.应制作摆放探空仪、气球等物资的木制平台。

(八)资料库标准

1.资料库的面积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建设。

2.资料库应保持通风、干燥,要有防火、防盗、防鼠、防虫等设施。

3.资料库应有可存放本站15年高空资料的资料柜。

4.照明灯应使用防爆灯,开关应按装在室外。

(九)农业气象观测场及值班室的标准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附件2

有关建筑知识及建筑材料概要

一、建筑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水泥)、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广义上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一)建筑与建筑艺术的属性,即双重性、层级性、表现性

1. 双重性。建筑具有居住、工作或公共交往等使用功能的物质属性,同时又要给人以美好形象,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神属性。所以它不是纯粹物质的,也非纯粹精神性产品,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这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显著特点。

2. 层级性。建筑的物质与精神属性不是各50%的。就建筑的精神性属性而言,不同的建筑其精神属性会有较大区别。标准不高的注重的是舒适、安全这一精神层面,这是基本的、重要的,是低层次的;中间层级除舒适、安全外,还要有美感,简洁美观大方,造型比例适宜,关系合谐,色彩协调;更高的层次是积极创造具有特色艺术氛围,要有情绪感染力,如宫殿——庄严、隆重,显示皇权尊贵;教堂——显示上帝的崇高、宗教的神秘、上帝的神圣;园林——高雅、宁静、风雅清净;大会堂——开阔宏大,象征尊严等等。

3. 表现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概括。各种艺术对生活概括的方式、方法不同,有的重写实,有的重表现,如戏剧、电影、写实性绘画、雕塑是艺术再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人物性格;小说、戏剧显示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情况;而音乐、建筑等艺术,不是具体再现事件或人物性格,而是表现抽象的情绪、抽象的氛围或某种意境,所以又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二)建筑艺术语言

建筑是一门艺术,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个性、审美情趣、文化取

向、宗教思想以及经济状况都会融入其中。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群体、空间和环境等“语言”来表达的。

1. 面。建筑物由各个面围合而成。面的处理要注意运用形式美法则,古今中外均如此。均衡、对称、比例、对位、节奏、韵律、比例尺等等,虚实、明暗、色彩、材料质感。综合运用它们,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条件和性质,就可以得到既有丰富变化,又有高度和谐完美的造型。

2. 体形。稍微复杂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许多体形组接起来的。体形处理更加丰富多彩,很多建筑体形组合丰富、多样,组成了多种多样体形,这也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则。

3. 体量。与绘画、雕塑相比,客观存在的体量大得多,体量的巨大是与其它造型艺术的显著区别。有些建筑它的面、体形处理都很简单,主要靠体量的处理,巨大显示艺术性格。如埃及“金字塔”,上小下大体形简单,四棱锥体面,无太多色彩、虚实变化,很简单,但体量很大,人在它的面前,觉得它是永恒的,而人十分渺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有些西方教堂,为了体现上帝的崇高、伟大、神性巨大力量,往往也用很大体量。教堂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不如此,体现不了艺术性格。体量的巨大不是绝对的,适宜才是重要的。中国文化更重视现实人生,而非神性伟大,建筑体量一般不太大,尺度接近人自身实际尺寸需要。园林建筑中的小别墅,小住宅更注重较小体量,体现亲切感。

4. 群体。建筑常常不是单幢出现而是组合成群的。即便是单幢建筑,也是由许多不同性格的房间组成的。北京紫禁城——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后宫、御花园、到达景山。一系列不同的建筑和不同的、空间的、顺序的出现,引起了象交响乐有序曲、高潮、尾声的顺序出现,使人的情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获得总体的享受,这种群体的艺术感染力,比起某一个单独的建筑单体来得更加强烈、更加深刻。

5. 空间。与绘画、雕塑同属造型艺术,不同之处,绘画、雕塑无中空空间,建筑有中空空间,四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围成空间,或许多建筑组成庭院、广场,空间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空间有巨大情绪感染力。如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令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如大、宽,但不高,低矮的大厅且黑暗,如西藏喇嘛教庙宇给人压抑、宗教神秘,甚至给人恐怖感。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