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的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62.75 KB
- 文档页数:2
介电常数测试方法国标
介电常数是描述物质对电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材
料参数。
它的测试方法在国际上已经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比性。
接下来将介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国标,包括ASTM标准和IEC
标准,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ASTMD150标准是用于固态绝缘材料介电常数测量的标准方法。
首先,样品被切割为规定的几何形状,如圆盘、片状或柱状。
然后,使用特定频
率的交流电场在样品上施加电压。
根据外加电场引起的样品极化程度来测
量介电常数。
ASTMD150还规定了测试条件、测试设备和测试结果的计算
方法。
对于这两个标准,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测试频率的选择。
不
同频率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介电常数测试时,需要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选择适当的频率。
其次是测试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材料的介电常数也会有影响,因此需要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测试,
并校正温度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介电常数测试方法,如微波谐振腔法、差分电容
法和电容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更为精确或适用于特定材料。
国际上也有一些相关标准,如ASTMD2520和ASTMD1169,用于特定材
料的介电常数测试。
介电常数常用测量方法综述一、引言介电常数是介质的电学性质之一,它是介质相对真空的电容率。
介电常数大小与物质分子极化程度有关,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也不同。
测量物质的介电常数是了解其电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用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二、静态法测量介电常数静态法是通过在外加恒定直流电场下测量材料两个平行板间的电容值,从而得到材料的介电常数。
实验中需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
三、交流桥法测量介电常数交流桥法是通过在高频交流场下测量样品与参考物两者间阻抗差值,进而得到样品的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频范围内(10Hz~1GHz)。
四、微波共振法测量介电常数微波共振法利用谐振腔和微波源产生强烈的高频场,使样品受到较大激励后发生共振现象,通过调节谐振腔频率和检测信号的相位来测量样品的介电常数。
由于微波共振法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因此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时域反射法测量介电常数时域反射法是利用高速数字化技术和脉冲发生器,将脉冲信号传输到被测样品上,通过接收反射波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变化来计算样品的介电常数。
该方法适用于介电常数较小(<5)的材料。
六、磁共振法测量介电常数磁共振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损伤性的方法,通过检测样品在强磁场下核自旋共振现象来测量其介电常数。
该方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材料。
七、总结不同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各具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控制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并重视数据处理和分析。
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引言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磁波隔离、电磁波吸收和电磁波衍射等领域。
吸波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概念、性质、测量方法以及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介电常数概念介电常数是描述介质对电场响应的物理量,表示了介质中电场强度与电极板间电压的比例关系。
介电常数可以分为静态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的复介电常数。
物理性质介电常数是一个复数,其实部表示介质对电场的吸收和储存能力,虚部表示介质中电荷的损耗。
介电常数的大小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
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有静电法、射频法和微波法等。
静电法是通过测量电容器中的电容来确定介电常数;射频法是利用射频电桥测量介质中的电容和电感来计算介电常数;微波法是利用微波谐振腔或传输线的特性来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
对吸波性能的影响介电常数的大小和频率特性直接影响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
一般来说,介电常数越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越强。
此外,介电常数的频率特性也会影响吸波材料的吸收能力,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不同,吸波材料在不同频段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磁导率概念磁导率是描述介质对磁场响应的物理量,表示了介质中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例关系。
磁导率可以分为静态磁导率和频率相关的复磁导率。
物理性质磁导率是一个复数,其实部表示介质对磁场的吸收和储存能力,虚部表示介质中磁荷的损耗。
磁导率的大小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
测量方法常见的测量磁导率的方法有磁力法、霍尔效应法和磁化率法等。
磁力法是通过测量磁场中的力来计算磁导率;霍尔效应法是利用磁场中电荷运动的特性来测量磁导率;磁化率法是通过测量材料的磁化特性来计算磁导率。
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磁导率的大小和频率特性直接影响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
一般来说,磁导率越大,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越强。
此外,磁导率的频率特性也会影响吸波材料的吸收能力,不同频率下的磁导率不同,吸波材料在不同频段的吸收能力也不同。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电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机构和其他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研究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系数、介电损耗的关系; ②了解高频Q 表的工作原理;③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二、基本原理2。
1材料的介电系数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性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固有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会沿电场方向排列,结果使电介质表面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即整个介质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过程可分为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以及热离子极化.对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ε 介电系数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此外,由于介电系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介电系数的一般定义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绝缘介质后的电容,与不存在介质时(即真空)的电容相比所增加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0a x C C ε= (1) 式中 x C ——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0a C —-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ε——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从电容等于极板间提高单位电压所需的电量这一概念出发,相对介电常数可理解为表征电容器储能能力程度的物理量。
从极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介电常数也是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材料的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描述材料对微波信号的响应的重要参数。
测量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电磁特性,并为微波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并讨论一些常见的测量技术和仪器。
首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概念。
微波介电常数是材料在微波频率下的相对介电常数,它描述了材料对电磁波的响应能力。
而微波磁导率则描述了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
这两个参数的大小和频率有关,通常在频率范围内都会有变化。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1.微波谐振腔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方法。
它基于材料在谐振腔中的反射和透射特性来测量参数。
通过调整腔体的尺寸,可以使谐振频率与待测样品的特性参数相吻合,从而测量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2.微波光纤法:这是一种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测量方法。
通过将光纤与待测材料接触,测量光纤中微波信号的传输特性,可以得到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3.微波传输线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待测样品中微波信号传输的衰减和相位变化来获得所需参数。
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特性,可以得到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4.谐振法:这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的谐振特性来获得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在谐振频率附近的谐振响应,可以计算材料的参数。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随着科研和技术的发展,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当然,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频率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目前,商业化的仪器和设备也可用于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并可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频率范围。
一些常见的商业化设备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磁场扫描仪、研磨杆和衰减杆等。
总之,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是研究材料电磁特性和应用微波技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参数值,并提供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数据支持。
FR4材料介电常数1. 引言FR4是一种常用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板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通信领域。
在设计和制造电子设备时,了解材料的介电常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FR4材料的介电常数,包括其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介电常数的定义介电常数是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的度量,通常用ε表示。
它是材料内部电场强度与外部电场强度之比的平方根。
介电常数可以分为实部和虚部,分别表示材料的介质损耗和介质存储能力。
3. FR4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测量FR4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以下是常用的两种方法:3.1 空气-介质法空气-介质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利用平行板电容器原理,将FR4样品放置在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测量电容值,并通过计算得到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常规板材。
3.2 微带线共振法微带线共振法是一种更精确的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
它利用微带线的谐振频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微带线的谐振频率来计算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薄片状材料,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4. 影响FR4材料介电常数的因素FR4材料的介电常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4.1 纤维含量FR4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会影响其介电常数。
一般来说,纤维含量越高,介电常数越低。
这是因为玻璃纤维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当纤维含量增加时,材料整体的介电常数会下降。
4.2 树脂种类FR4材料中的树脂种类也会对介电常数产生影响。
不同的树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因此选择不同的树脂可以调节材料的介电性能。
4.3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变化也会对FR4材料的介电常数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介电常数会增加;而湿度的增加则会导致材料的介电常数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影响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和极化程度。
5. FR4材料介电常数的重要性FR4材料的介电常数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 信号传输速度介电常数决定了信号在材料中的传输速度。
Keysight材料介电常数测试⽅法各⾏各业都需要对它们所⽤的材料有⾮常清晰的了解,以便缩短设计、进⼚检验、流程检测和质量保证等阶段所花费的时间。
每种材料都具有⼀些独特的电⽓特征,与介电特性有关。
通过对介电特性进⾏精确测量,科技⼈员和⼯程师能够获得宝贵的信息,从⽽在具体应⽤中恰当地运⽤这些材料,创造更可靠的设计或监测⽣产流程,改进质量控制。
常见介电常数测试材料举例:⾏业应⽤/被测材料电⼦电容、基⽚、PCB、PCB 天线、铁氧体、磁记录头、SAR体模材料、传感器航空航天/国防隐⾝技术、RAM (雷达波吸收材料)、雷达天线罩⼯业材料陶瓷和复合材料: IC 封装、航空航天与汽车零部件、⽔泥、涂料和⽣物植⼊聚合物和塑料: 纤维、基⽚、薄膜、绝缘材料⽔凝胶: ⼀次性尿⽚、软性隐形眼镜液晶: 显⽰器橡胶、半导体和超导体其他包含此类材料的产品: 轮胎、涂料、粘合剂等⾷品和农业⾷品保鲜 (变质) 研究、微波⾷品开发、包装、含⽔率测量林业和矿业⽊材/纸制品含⽔率测量、含油量分析制药和医疗药物研究和⽣产、⽣物植⼊体、⼈体组织定征、⽣物量、化学浓缩、发酵材料测试主要包括介电材料和磁性材料的测试,常⽤的参数包括介电常数如|εr|,εr’,εr”,tanδ,磁导率如|µr|,µr’,µr”等。
是德科技提供多种仪器、夹具和软件,⽤于测量材料的介电特性。
是德科技测量仪器能够覆盖最⾼1.1THz的频率范围,配合各种夹具⽀持同轴探头法、平⾏板法、同轴/波导传输线法、⾃由空间法和谐振腔法等,以下将主要介绍如何根据被测材料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法。
01同轴探头法通过将探头浸⼊液体或⽤其接触固体 (或粉末) 材料的平坦表⾯,⽹分仪通过测量S11再换算到介电常数。
1、对被测材料要求:液体、软质整合固体(表⾯平整能够与探头紧密贴合⽆空⽓间隙)、半固体,'半⽆限' 厚度、⾮磁性、各向同性和均质、⽆空隙2、覆盖频率范围(由探头决定):200MHz-50GHz3、测试主机:Keysight 全系列⽹分、E4991A/B阻抗分析仪4、Keysight测试软件N1500A-0045、Keysight探头套件N1501A,包含三种a) ⾼温探头N1501A-101频率200MHz⾄20GHz,采⽤玻璃⾦属密封结构,能够防⽌化学品的腐蚀或摩擦。
实验11.3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一、引言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号特征,使其不易被微波、红外、可见光、声波等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跟踪、定位的综合技术。
其中,微波隐身(或称雷达波隐身)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
现在已发展成集形状隐身、材料隐身等一体的高度复杂的技术,并已应用到导弹、飞机、舰船、装甲车辆、重要军事设施等许多武器装备上。
雷达隐身技术中,最简单的一种是涂覆型隐身技术。
它是将吸波材料直接以一定的厚度涂覆在外壳以降低对微波的反射,减小雷达探测截面,提高隐身能力。
而材料的微波介电常数和导弹磁率与吸波性能有关,本实验用开关短路法对其进行测量。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微波开路和短路的含意和实现方法。
2. 掌握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微波测试系统元部件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对于涂覆在金属平板(假定其为理想导体,下同)表面的单层吸波材料,空气与涂层界面处的输入阻抗为()d Z Z γεμγγth 0= 其中Ω==37700εμZ 是自由空间波阻抗,γ是电磁波在涂层中的传播常数,d 是吸收波涂层厚度,μγ,εγ分别为涂层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当电磁波由空气向涂层垂直入射时,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Z Z Z Z Γ+-=以分贝(dB )表示的功率反射率为:R =20lg|Γ|对多层涂覆,电磁波垂直入射到第n 层时,其输入阻抗为:()()n n n n n n n n nn d Z d Z Z γηγηηth th 11--++= 其中,()()n n n nn εεμμη''-'''-'=j j 是第n 层的特征阻抗, ()()n n n nn cεεμμωγ''-'''-'=j j j是第n 层的传播常数,d n 为第n 层的厚度,Z n -1为第n -1层入射面的输入阻抗。
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电介质材料在电子器件和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介电性能是评价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介电性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和仪器来评估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性能,包括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绝缘电阻等参数。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介质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一、介电性能测试方法1. 介电常数测试介电常数是描述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储存和传输电能能力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并行板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计算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
具体步骤是将待测介质固定在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然后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2)回波法:该方法基于微波信号在电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过测量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介电常数。
测试时需要利用衰减器和定频放大器等设备,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介质损耗测试介质损耗是指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吸收和转化电能为热能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三角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电介质材料在高频电场下的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之比来计算介质损耗的值。
具体步骤是将待测介质固定在电容器之间, 通过改变电容器的频率来测量两种损耗的值。
(2)传输线法:该方法利用特制的传输线测量电介质材料在特定频率下的损耗。
测试时需使用网络分析仪等仪器,通过测量信号的功率损耗来计算介质损耗的值。
3. 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是指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抵抗漏电流流动的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绝缘电阻表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电介质样品与电极相连,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电介质材料的绝缘电阻值。
测试需在规定的电压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2)恒压法:该方法通过给待测电介质样品施加较高的电压来测量绝缘电阻值。
测试时需使用电压源和电流表等设备,以实现电介质样品上常态电流的测量。
二、介电性能测试的应用1. 电子器件领域介电性能测试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测试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可以评估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稳定性。
介电常数常用测量方法综述来源:互联网摘要:介电常数测量技术在民用,工业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主要对介电常数测量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
首先对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总结;然后分别论述了几种常用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发展近况;最后对几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介电常数;国家标准;常用方法1. 引言介电常数是物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对介电常数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电气工程中的电介质问题、电磁兼容问题、生物医学、微波、电子技术、食品加工和地质勘探中,无一不利用到物质的电磁特性,对介电常数的测量提出了要求。
目前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的应用可以说是遍及民用、工业、国防的各个领域。
在食品加工行业当中,储藏、加工、灭菌、分级及质检等方面都广泛采用了介电常数的测量技术。
例如,通过测量介电常数的大小,新鲜果蔬品质、含水率、发酵和干燥过程中的一些指标都得到间接体现,此外,根据食品的介电常数、含水率确定杀菌时间和功率密度等工艺参数也是重要的应用之一[1]。
在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如果利用常规的方法,尽管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大、周期长、速度慢且对路面造成破坏。
由于土体的含水量、温度及密度都会对其介电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雷达对整个区域进行测试以反算出介电常数的数值,通过分析介电性得到路基的密度及压实度等参数,达到快速测量路基的密度及压实度的目的[2]。
此外,复介电常数测量技术还在水土污染的监测中得到了应用[3]。
并且还可通过对岩石介电常数的测量对地震进行预报[4]。
上面说的是介电常数测量在民用方面的部分应用,其在工业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典型的例子有低介电常数材料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以及高介电常数材料在半导体储存器件中的应用。
在集成电路工艺中,随着晶体管密度的不断增加和线宽的不断减小,互联中电容和电阻的寄生效应不断增大,传统的绝缘材料二氧化硅被低介电常数材料所代替是必然的。
fr4材料介电常数-回复材料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是材料在电场中相对于真空的电容率。
介电常数描述了材料中电荷分布的能力以及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fr4材料的介电常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介电常数的定义。
介电常数是一个无量纲量,通常用εr(相对介电常数)或ε(绝对介电常数)来表示。
相对介电常数是材料在给定频率下的介电常数与真空的介电常数的比值。
绝对介电常数则是材料在给定频率下的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的乘积。
由于真空介电常数是一个常数,所以相对介电常数与绝对介电常数是一一对应的。
测量材料的介电常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电容法中,将材料作为电容器的介电层,在材料上施加电场,并测量电容值和电场强度,然后通过电容公式计算出介电常数。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精确的电容仪器,并且对材料形状和厚度有严格的要求。
近年来,基于非接触式的微波法成为一种流行的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微波信号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通过测试混合器、滤波器等组件的等效电路参数,从而得出材料的介电常数。
该方法无需直接接触材料,具有测量快速、简便的优点。
fr4材料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
它是一种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对于fr4材料的介电常数,其相对介电常数通常在4到5之间,绝对介电常数约为4.5到5.5。
这使得fr4材料在电子设备中可以作为有效的绝缘层,用于隔离电路板上的导线、电阻器等元件。
影响fr4材料介电常数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对介电常数有重要影响。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介电常数通常取决于其基质材料和纤维的比例、纤维的方向性以及纤维的密度。
另外,材料的湿度、温度和频率也是影响介电常数的因素。
由于水分子可以极化并对电场产生响应,所以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对介电常数有很大影响。
介电常数测量实验技巧与数据处理介电常数是材料对电场的响应特性,是电磁波在材料中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关键参数。
准确测量介电常数对于理解和设计电子器件、材料科学以及无线通信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介电常数测量实验的基本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测量常见材料的介电常数在测量介电常数之前,首先需要选择要测量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对于固体材料,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如电容法或石英晶片法。
对于液体材料,可以使用开波导法或共振腔法。
对于气体材料,可以使用微波透射法。
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电容法测量固体材料的介电常数电容法是最常用的测量固体材料介电常数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电容器的电容变化,通过测量电容器在空气和被测样品两种状态下的电容值来计算介电常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好电容器和被测样品。
电容器可以是并排金属板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或圆柱形电容器。
被测样品应具有平整表面以确保良好的接触。
2. 测量空气状态下的电容值。
将电容器两个电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使用电容仪测量空气状态下的电容值,并记录。
3. 将被测样品放置在电容器电极之间。
确保样品与电极接触良好,并使用电容仪测量此时的电容值,并记录。
4. 计算介电常数。
根据所选择的电容器结构和样品形状的几何特征,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介电常数:εr = (C2 - C0) / (C0 * A / d)其中,εr为介电常数,C2为被测样品状态下的电容值,C0为空气状态下的电容值,A为电容器电极的面积,d为电容器电极之间的距离。
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在介电常数测量实验中,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来源:1. 统计平均值。
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样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消除探头误差。
测量过程中,导线和探头可能导致误差。
可以通过对气体测量和材料测量进行减法处理,消除探头带来的误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介电常数eva摘要:一、介电常数概念介绍1.介电常数定义2.介电常数与材料性质关系二、EVA 材料介电常数特性1.EVA 材料简介2.EVA 材料介电常数范围3.EVA 材料介电常数影响因素4.EVA 材料介电常数测量方法三、介电常数在EVA 材料应用中的作用1.介电常数与EVA 材料电气性能关系2.介电常数对EVA 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3.介电常数在EVA 材料制品中的应用案例四、EVA 材料介电常数研究意义1.对EVA 材料性能优化的重要性2.对新型EVA 材料研发的推动作用3.对我国EVA 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正文:一、介电常数概念介绍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电介质常数,是描述材料在电场中极化程度的一个物理量,用希腊字母ε表示。
介电常数反映了材料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电荷与电场强度之比,它的大小决定了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程度,从而影响了材料的电绝缘性能、介电损耗等电气性能。
二、EVA 材料介电常数特性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耐磨性、耐寒性和化学稳定性。
EVA 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在2.2-2.6 之间,但受到分子结构、材料组成、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介电常数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1.EVA 材料简介EVA 材料是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和催化剂等通过聚合反应制成。
EVA 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电子、汽车等行业。
2.EVA 材料介电常数范围EVA 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在2.2-2.6 之间,但受到分子结构、材料组成、加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介电常数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3.EVA 材料介电常数影响因素EVA 材料的介电常数受以下因素影响:(1)分子结构: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比例、支链结构等;(2)材料组成:填料、增塑剂、抗氧剂等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3)加工条件:挤出、注塑、吹塑等加工方法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介电常数常用测量方法综述来源:互联网摘要:介电常数测量技术在民用,工业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主要对介电常数测量的常用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
首先对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总结;然后分别论述了几种常用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发展近况;最后对几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介电常数;国家标准;常用方法1. 引言介电常数是物体的重要物理性质,对介电常数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电气工程中的电介质问题、电磁兼容问题、生物医学、微波、电子技术、食品加工和地质勘探中,无一不利用到物质的电磁特性,对介电常数的测量提出了要求。
目前对介电常数测量方法的应用可以说是遍及民用、工业、国防的各个领域。
在食品加工行业当中,储藏、加工、灭菌、分级及质检等方面都广泛采用了介电常数的测量技术。
例如,通过测量介电常数的大小,新鲜果蔬品质、含水率、发酵和干燥过程中的一些指标都得到间接体现,此外,根据食品的介电常数、含水率确定杀菌时间和功率密度等工艺参数也是重要的应用之一[1]。
在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如果利用常规的方法,尽管测量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大、周期长、速度慢且对路面造成破坏。
由于土体的含水量、温度及密度都会对其介电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雷达对整个区域进行测试以反算出介电常数的数值,通过分析介电性得到路基的密度及压实度等参数,达到快速测量路基的密度及压实度的目的[2]。
此外,复介电常数测量技术还在水土污染的监测中得到了应用[3]。
并且还可通过对岩石介电常数的测量对地震进行预报[4]。
上面说的是介电常数测量在民用方面的部分应用,其在工业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典型的例子有低介电常数材料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以及高介电常数材料在半导体储存器件中的应用。
在集成电路工艺中,随着晶体管密度的不断增加和线宽的不断减小,互联中电容和电阻的寄生效应不断增大,传统的绝缘材料二氧化硅被低介电常数材料所代替是必然的。
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试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材料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们对材料的电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概念、测试方法以及它们在材料应用中的作用。
介电常数是描述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电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
介电常数的大小与材料的极化效应密切相关,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差异很大。
介电常数可分为静电介电常数和动态介电常数。
静电介电常数是指在静态电场下的极化效应,而动态介电常数则是指在高频电场下的极化效应。
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热释电流法、电容法和瞬态电流法等。
其中,电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电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容变化来确定介电常数。
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较高。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磁导率。
磁导率是描述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材料对磁场的导磁性能。
磁导率的大小决定了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程度。
不同材料的磁导率差异很大,磁导率可正可负。
正磁导率表示材料对磁场的增强作用,负磁导率则表示材料对磁场的削弱作用。
测量磁导率的方法也有多种,常用的有霍尔效应法、磁滞回线法和磁化曲线法等。
其中,霍尔效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霍尔效应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霍尔电压来确定磁导率。
该方法测量精度较高,适用于各种材料的磁导率测量。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在材料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电子器件领域,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子器件的性能。
例如,在微波通信领域中,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微波电容器,而高磁导率的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微波电感器。
在电力系统中,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用于制作绝缘材料,而高磁导率的材料可以用于制作电力变压器的铁芯。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还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介电常数被用于测量人体组织的电阻率,以便进行医学诊断。
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磁导率被用于测量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材料科学领域,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功能材料。
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的方法
杜婵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工程技术
【摘要】测量微渡介质材料介电常数的方法可分为谐振腔法和网络参数法,谐振腔法包括谐振法和微扰法,而发射法和传输反射法则属于
网络参数法。文章中主要就传输反射法和传输法的主要原理、特点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复介电常数;传输反射法;反射法
近年来,随着材料制造业的兴起,许多新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医
学、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对这些材料电磁参数的测量就
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与微波相关的某些领域,材料电磁性质的
测量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因而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传输反射法
1.1原理
该方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Niclon,Ross与Wire等人提
出,因而又称NRW传输/反射法。该方法主要是将待测材料放入
同轴传输线(或波导)中,当电磁波在传输线的空腔中传输时,遇
到待测的介质,一部分会直接透射,另一部分则被反射,在这个过
程中同时伴随有能量的衰减和相移。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扫频功能测得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从而根据电磁学的基本知识反演出各个电磁参数。原理图如下:端1:3l端口21.2具体步骤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半径为a和b,以及线内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u和E,设介质为非铁磁性材料U一),经过计算,当长为,的终端短路同轴线内充满上述介质材料时,其输入阻抗为式中为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波长。显然,当腔内充满待测材料时,只要测此同轴线的输入阻抗Z,就可由上式计算线内介质的复介电常数。!.3误差分析首先对于放入同轴腔中的介质,会产生误差,即是否均匀充入介质。介质如果是流体类,则误差较小,如果是固体等,如泥土、媒质,则会存在空气间隙。其次,当样品厚度是测试频率对应的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时,该方法是不稳定的,这即为传输反射法的厚度谐振问题。再次,传播常数的确定与样品厚度紧密相关。当样品厚度大于测试频率对应的波导波长时,传播常数有多个解,即存在多值性问题。对于介电常数较小的介质来说,用该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也不够精确。网络分析仪测量过程中也会存在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固有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即为噪声引起的测量误差。固有误差有:用来校准网络分析仪的标准件特性不理想引起的测量误差:仪器误差:同轴线接头的不重复性误差。而系统误差有:失配误差、方向性误差、频率响应误差和泄漏误差。系统误差是可以改进的,而随机误差只能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较少。1.4改进对于充入介质不均匀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来尽量减少误差,算出因不均匀性而引起的阻抗,即通过计算校准误差。由于该方法所存在的“厚度谐振”问题,理论上可以采用降低待测介质厚度的方法,但这样就会降低实验的精确度。利用。传输常数与归一化特性阻抗可以彼此无关的有散射参数直接得到”【1】可以改进NRW传输/反射法,得到三个方程,这三个方程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区别于传输反射法中测量电路两端都接入测试电路,反射法是将其中一端接上短路板,另一端接入测试电路。即介质试样段接在测量系统的末端,输出端接短路器以产生全反射波,再根据介质试样段引起的驻波节电偏移和驻波比,可确定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由介质波导传输理论,可以证明,当短路波导的末端填充介质试样时,可在介质试样输入端面得到阻抗关系式
訾=击(器)
㈩节2丽\下币丽J…
式中y为介质试样波导段的传输常数,即y=a+j13,I。为介
质试样的长度,p。为未填充介质的空气波导中的相位常数,即p。
=兰0L,p为介质试样段的输入驻波比,d为驻波节点(波源与端面
之间的节点)到介质时样输入端面的距离。
同时,在传输‰波的矩形波导测量系统中可以知道介电常数E
式中A。为自由空间波长,a为波导的宽边尺寸。
在同轴测量系统中£,zl‘一j
e‘=(鲁)【‘p2一a
2)一j29
a】(3)
同上,也可知道介电常数E和相位角A。。由式(2)及(3)可知,
欲在微波频率下测量某电介质材料的复相对介电常数,仅需测量介
质试样波导段中的传播常数。
23误差分析
该方法也同样会因空气间隙而产生误差,也存在阻抗匹配的问
题,而且,需要求解式中复杂的超越方程。其他一些误差同传输反
射法中出现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电介质试样的长度最好是介质中的波导波长的四分之一,在此
情况下,测量数据较准确。介质试样也可采用滑配公差,以便随时
可以从波导中取放试样。
复数超越方程求解复杂,实际应用中,很大一部分微波介质材
料是损耗极小的电介质,在衰减常数远小于相位常数条件下,可以
用以下方法(4)求解近1以解。
e=-奇[篝】(4)胁哿[犍](5)
式(1)左边令:yl。=(a+Jp_lIb+Ja,则B+jA=等
‘7)
对于损耗极小的电介质,可设b=0,即可得简单的超越方程:
B-塑争(8)
a‘为b=0的情况下的近似值。再由b_+o得b‘
将近似值a。,b‘代入式(7)中算得B’,与式(4)(5)处得
的值B很接近。则可按下式分别算了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a:县(9)
p=}(10)待测电介质的复相对介电常数可计算得出。
万方数据
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的方法
作者:杜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名:
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2008(5)
1. 魏玮 介电常数的实地测量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6
2. 黄铭.彭金辉.张世敏.张利波.夏洪应.杨晶晶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及应用[会议论文]-2005
3. 曹玉婷.张安祺.尹秋艳.Cao Yuting.Zhang Anqi.Yin Qiuyan 基于Matlab的介电常数测量[期刊论文]-舰船电子
工程2008,28(4)
4. 马国田.梁昌洪.MA Guotian.LIANG Changhong 分层媒质复介电常数测量的一种方法[期刊论文]-微波学报
2000,16(2)
5. 王秀丽.陈彦.贾明全.刘丽娜.郑伟.四郎.Wang Xiuli.Chen Yan.Jia Mingquan.Liu Lina.Zheng Wei.Si Lang
介电常数的实地测量装置的研制[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2010(9)
6. 陈维.姚熹.魏晓勇.CHEN Wei.YAO Xi.WEI Xiao-yong 同轴传输反射法测量高损耗材料微波介电常数[期刊论文
]-功能材料2005,36(9)
7. 桂勇锋 毫米波段低损耗平面和非平面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研究[学位论文]2009
8. 李钰.李云宝.童明强 电介质介电常数的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的评定[会议论文]-2009
9. 吴昌英.丁君.韦高.许家栋.WU Chang-ying.DING Jun.WEI Gao.XU Jia-dong 一种微波介质谐振器介电常数测量
方法[期刊论文]-测控技术2008,27(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f200805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