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鲁教版课件:第十一单元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14
11.2 化学与材料研制一、玻璃是如何制成的1.玻璃的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玻璃通常是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 2)、纯碱、石灰石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
2.玻璃的种类:普通玻璃经过特殊加工,可制成多种具有特殊用途的玻璃。
例如,钢化玻璃、防弹玻璃、玻璃纤维等。
硅酸盐材料是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常见的硅酸盐材料有:玻璃、水泥、陶瓷等。
二、“塑料王”是怎样诞生的1.塑料的特点: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大都具有质轻、易加工成型、不导电、不传热、抗腐蚀性强的特点。
2.常见的塑料:聚乙烯是一种最常用的塑料,它是由许多乙烯分子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聚四氟乙烯被誉为“塑料王”,最大的特点是耐腐蚀性和摩擦系数非常小。
三、玻璃钢是钢吗1.玻璃钢是一类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它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称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
玻璃钢是玻璃吗?答案:不是,玻璃钢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
常见的几种玻璃与复合材料1.常见的玻璃普通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CaSiO 3、Na 2SiO 3、SiO 2。
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玻璃钢是在塑料中加玻璃纤维制成的,它既有玻璃般的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又有钢铁般的高强度,属于一种复合材料。
2.常见的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由钢筋(金属材料)和混凝土(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玻璃钢:由塑料(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和其他强度高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应用于飞机的机翼、火箭的推头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理解开发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了解常见的材料。
【难点】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情景导入】材料的发明与利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类对材料的制造和利用与化学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与材料研制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探究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视频)1.玻璃的生产原料: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纯碱Na2CO3。
2.主要化学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其他硅酸盐材料:陶瓷、水泥。
【过渡】理解了玻璃这种非金属材料,那么常用到的玻璃钢是一种什么样的材料呢?(视频)探究二: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玻璃钢玻璃钢: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既有玻璃般的透明或半透明性,又具有钢铁般的高强度。
复合材料:是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
【过渡】再理解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探究三:有机合成材料(视频)1.塑料的独特性能塑料具有质轻、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好、耐摩擦等优点。
2.白色污染和防治塑料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使用后很难自然分解,对环境也带来严重危害——“白色污染”。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材料大致有四大类,它们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你还能分别举出两个例子吗?板书设计课堂训练1.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组是( A )①家用保鲜袋②不锈钢③淀粉④尼龙布⑤汽车轮胎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2.玻璃钢是一种( D )A.硅酸盐材料B.塑料C.合金D.复合材料3.下列仪器或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C )A.烧杯B.试管夹C.乳胶管D.蒸发皿4.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是( C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使用能消除甲醛的空调C.使用一次性餐具D.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5.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的表演震撼了国人,他表演过程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 )A.玻璃杯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前面对第九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金属材料,本节化学与材料的研制的学习使学生对材料有了更多的认识。
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可以从自然界的矿物中提取材料(如金属材料),也可以通过化学过程开发更多的具有优越性能的材料(如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教材在编排上是以两个版块来实现课标要求的。
首先,教材通过简单的叙述介绍了材料的分类,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头脑中原有的物质分类体系。
在第二板块,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取、性能和用途。
本节就知识本身没有什么难度,但由于学生受之前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在识别一些常见材料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的分析,知道使用混合的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教学重点】认识玻璃、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并能根据所提供的常见材料判定其所属类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所提供的常见材料判定其所属类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等。
一、导入新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