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标题:九年级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方法;3.分析和解决与碱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碱的定义和性质;2.碱的实验方法及反应。
教学难点:1.碱的性质的深入理解;2.不同碱溶液之间的比较和选择。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器材及药品:氢氧化钠溶液(NaOH)、氢氧化钾溶液(KOH)、碳酸氢铵(NH4HCO3)、双氧水(H2O2)、甲酸(HCOOH);3.pH试纸;4.实验操作指导书;5.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小组讨论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什么是酸?酸的性质有哪些?-酸和金属反应的特点是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哪些性质?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碱及其性质”。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碱的定义与性质:-碱的定义:指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的化合物。
-碱的性质: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中和酸,可以蓝色石蕊试剂溶液,表现为酸性溶液变为中性或碱性。
2.碱溶液的实验方法及性质:-实验1:观察氢氧化钠溶液(NaOH)性质。
-实验2:观察氢氧化钾溶液(KOH)性质。
-实验3: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差异。
-实验4:判断物质是否是碱的简便方法。
3.碱的一些特殊性质:-氢氧化钙和氨水的性质;-铅酸盐和氨基酸的性质。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学生实验操作指导:-实验1:根据操作指导书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实验记录:-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观察到的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10分钟)1.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碱的性质及实验方法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碱溶液进行实验?-碱的性质和酸的性质有何区别?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总结碱的定义、性质和实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后作业习题。
2.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b.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技能目标:a.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其性质是酸还是碱;b.能够描述酸和碱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
3.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a.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酸及其性质知识,简要总结并与同学分享;b.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酸和碱。
2.学习(30分钟)a.教师引入碱及其性质的概念和特点;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碱的性质和种类;c.学生完成书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实验(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观察碱的性质;b.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为:取几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分别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其性质;c.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碱的性质。
4.拓展(15分钟)a.教师讲解碱和酸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公式及反应机制;c.学生讨论并总结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5.总结(10分钟)a.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碱的性质和种类;b.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四、教学辅助措施1.可使用教学PPT展示碱及其性质的相关图表和实验过程。
2.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试剂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合作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实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对比碱和酸的性质。
3.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自主阅读内容,检测对碱及其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碱的方法。
〔2〕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的比照,学会用比拟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局部,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碱性质教学难点:“钙三角〞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三、教学流程【引入】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要小雅去超市买管道疏通剂,小雅见说明书上介绍说“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疏通管道〞。
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投影展示该管道疏通剂及其主要成分,引入课题〕第一环节: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实验,填写表格[特别强调]:1、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解,所以必须密封保存,利用此性质可作一些气体的枯燥剂。
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假设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第二环节:生石灰、熟石灰的生产制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以下问题]:1、工业上如何生产生石灰?2、如何制得熟石灰?表达了生石灰的什么性质?[特别强调]:1、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响,利用此性质,生石灰也可用作枯燥剂,此反响能放出大量的热。
2、利用古诗?石灰吟?,了解一些有关“石灰〞的物质。
纯洁物:生石灰________ 熟石灰_________混合物〔主要成分〕:石灰石________石灰水、石灰浆、石灰乳________碱石灰_______________3、“钙三角〞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4、浓硫酸做枯燥剂利用的是浓硫酸物理性质——吸水性。
生石灰做枯燥剂利用的是生石灰的化学性质——生石灰能与水反响。
氢氧化钠做枯燥剂利用的是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吸水性。
四、教学小结吸水性用作枯燥剂氢氧化钠常见的碱腐蚀性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五、教学反思。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化学学科
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b、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观察细致、勇于创新的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探究性试验的探究过程。
(2)难点: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7.2 碱及其性质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化性,认识其用途;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会写 NaOH、 Ca(OH)2分别与 CO2、CuCl2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经过观察现象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2.经过一些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3.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说有关生活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1. 经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研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经过学生亲自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培育学生尊敬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擅长合作,勤于思虑的科学精神。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NaOH和 Ca(OH)2的性质。
【教课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思虑、谈论并回答问经过复习酸碱指示引入新课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题剂与碱溶液的作色?用,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常有的碱——NaOH和 Ca(OH)2要修业生用镊子夹取 3 小块经过学习实验归纳设问实验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观察实验、观察有关现象,总结 NaOH的有关并实验并做好有关纪录性质经过上边实验,谈论以下问题:经过设置问题,培1.NaOH 固体表面为何会溶思虑、谈论并回答有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设问解?关问题解决实质问题的能2. 如何保存 NaOH固体?力3.NaOH固体能否做干燥剂?把一根头发放在装有约20%的经过此实验,让学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生领悟到 NaOH有实验2~ 3min,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观察现象并谈论激烈的腐化性状况要修业生阅读课文并谈论以下阅读课文,思虑、讨设问问题: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这个实验说明NaOH拥有什么性质?2.NaOH 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要求同学们思虑并回答以下问题:1.冬季园林工人为何用石灰过渡浆将树干底部刷白?学生思虑谈论并回答2. 为何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问题设置情形很坚固,用石灰浆抹墙后变得又硬又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Ca(OH) 是如何制取的呢?设问Ca(OH)2有哪些性质呢?[教师生石灰,而后加少许归纳小结 Ca(OH)2的有关性质]水,观察现象,并写实验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2CO,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过渡CO2和 Ca(OH)2发生了反应,那么学生实验同学们往 NaOH溶液中通入2 CO,能观察到什么现象?2把 CO通入 NaOH溶液中无明显谈论现象,这能否说明2CO 和 NaOH研究不反应?还是的确发生了反思虑、谈论实验应?对于这类无明显现象的反合作设计方案应能不可以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并用实考据明2CO和NaOH的确发生了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学生代表显现设计方演示班显现,并要修业生谈论每一个案并演示实验谈论方案能否严实显现设计方案并演示:用一个干学生谈论教师的设计燥的烧瓶采集满 CO2,而后迅速方案并观看演示实验倒入 NaOH溶液,用一个带有导演示实验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振荡,再把导管的下端伸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上升到烧瓶里,形成漂亮的喷泉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经过平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从而引入对另一种碱Ca(OH)2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经过实验让学生知道 CaO和 H2O 反应是放出热量的经过创建情形,指引学生对 CO2和NaOH 反应的研究欲望经过设置情形,指引学生对 CO2和NaOH 反应的研究,增强对小组内的合作、互动经过学生显现方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经过教师的设计方案的显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指引学生对设计方案多元化的思虑对一些反应不明显的实验可以科学掌握设计一些反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一样性质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或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方案的思路总结设计方案。
碱及其性质一、教材分析酸、碱、盐与实际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不仅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考中各种题型的命题知识区域。
因此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此部分知识的复习按照酸、碱、盐的顺序分为三大板块,其中穿插溶液酸碱性及除去粗盐中杂质的复习。
本节课是继复习了常见的酸及其性质之后的第二板块——归纳总结常见的碱及其性质,进一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
本课时的具体分析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记常见的碱的特性、制法和用途,学会归纳碱的化学性质,形成知识网络,能用相关性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对比常见的常见碱的特性,推知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学习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信息归纳处理,以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热情。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实验探究、讨论,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碱的概念,归纳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利用碱的化学性质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学生们普遍反应酸、碱、盐知识繁杂且学习难度大,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轮复习主要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为主。
具体的复习计划是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首先复习常见的酸及其性质,再复习常见的碱及其性质,最后是盐的复习,其中穿插复习溶液的酸碱性及除杂问题等。
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再将常见的酸与碱的性质进行整合对比复习。
本轮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是面向全体学生,将本课时要复习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辨别反应现象、总结反应规律,再配以相应的习题巩固复习内容。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2.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3.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重点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他:小气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二、新课[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二)化学性质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
[演示实验]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为什么气球会逐渐胀大?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并掌握碱的化学通性难点:学习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A.氢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金属离子 D.酸根离子
2.保存NaOH溶液时,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避光
B.玻璃瓶配玻璃塞
C.塑料瓶装
D.密封
3.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4.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Fe B.Fe2O3C.CuO D.FeO
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跟水反应的是()
A.硫酸B.生石灰C.碳酸钙D.熟石灰
6.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都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他们发生的变化分别属于、、(填序号)A.溶解B.潮解C.化合D.吸水
7*右图广口瓶分别装入下列各组中气体,滴管分别滴入各组中液体
①氢气、浓硫酸②氮气、苛性钠溶液③氯化氢、水④二氧化碳、烧碱溶液
(1)玻璃管下端所系气球能鼓起来的是(填序号)
(2)若发生化学反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