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过程的技术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三级窒化工艺+氮化 三级窒化工艺+氮化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从三级窒化工艺和氮化的概念、工艺流程、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对该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三级窒化工艺 三级窒化工艺是一种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生成氮化物层,提高材料的硬度、耐腐蚀性、抗磨损性等性能。
三级窒化工艺的核心是将氮原子扩散到材料表面,产生与基体材料结合紧密的氮化物层。
1. 氮化的概念 氮化是指将氮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氮化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硬度较高、耐磨损的氮化物层,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 三级窒化的原理 三级窒化工艺的原理是利用高温处理、氮气等气体的作用,将氮原子扩散到材料表面形成氮化物层。
三级窒化工艺的关键是掌握合适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参数,以确保氮原子的扩散与材料表面的反应达到最佳效果。
3. 三级窒化的工艺流程 三级窒化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净化处理、预窒化处理、主窒化处理和后处理。
净化处理:将待处理材料进行清洗、酸洗等操作,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保证材料表面的干净。
预窒化处理:将净化后的材料在气氛中进行加热处理,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氮化物层,为后续的主窒化处理做好准备。
主窒化处理:在高温、氮气等气氛下,进行长时间的加热处理,使氮原子与材料表面反应生成厚的氮化物层。
该步骤是三级窒化工艺最重要的环节。
后处理:将主窒化处理后的材料进行淬火、退火等处理,消除工艺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4. 三级窒化的应用范围 三级窒化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涂层等。
在金属材料方面,三级窒化可以使不锈钢、钢材、钛合金等表面形成硬度较高的氮化物层,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损性。
在电子工程领域,三级窒化可以用于制作电子元件的表面保护层,保护器件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
在化工领域,三级窒化可以用于制作化学反应器的内衬等部件,提高其抗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浅析Q690D的焊接工艺隨着Q690钢材应用范围的增广,对其焊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一组焊接工艺的评定及产品焊接,探讨了Q690D的焊接工艺参数及焊接控制过程,以期为工程焊接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Q690;层间控制;裂纹;退火1简介随着大型机械设备的发展,传统钢材已不能满足大型承重设备的设计要求,此外受使用空间有限,对材料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低合金高强度钢也由Q345发展到Q420、Q460、…,再到Q690钢材。
但随着低合金钢的强度加大,碳当量加大,钢材淬硬倾向大,焊后冷却过程中,脆性加大,容易产生裂纹。
所以对焊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Q690钢材来说,按照GB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标准,Q690的碳当量≤0.49,其焊接性能相对Q345、Q460等要差很多,产生裂纹倾向更大。
为了很好的焊接此材料,本文做了一组板厚30、Q690D的对接焊接工艺,以此来评定所选焊接工艺的适宜性。
2Q690材质性能及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所选用钢材化学性能见表1,机械性能见表2[1]。
焊接采用半自动气体保护焊,所用焊接设备为KR500 II型气保焊机。
保护气体为了更好提高电弧稳定性,改善焊缝成形,提高焊接质量,选用80%Ar+20%CO2混合气体。
焊丝选用了ER76-G(CHW-80C,φ1.2)焊丝。
其焊丝化学及机械性见表3、表4[2]。
焊接试板坡口组对尺寸及焊接顺序见图1,焊接时电流200-280A,电压28-32,走行速度300-500mm/min。
焊前用烤枪火焰加热方法预热到150度。
焊前预热能很好的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金属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能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还能降低焊接内应力,降低焊接接头的拘束度,从而也减少焊接冷裂纹的产生[3]。
焊接时还要控制层间温度120-200℃。
因焊接试板的焊道比较短(500mm),焊完一道焊缝后测温在层温范围内连续焊接下一道,如温度低,先加热到层温控制范围再焊接,如温度高,用石棉布覆盖缓冷到层温控制范围再焊接。
7075铝合金残余应力释放的热处理工艺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消除7075铝合金残余应力的常用热处理工艺措施,分析了各种热处理技术对消除残余应力所起到的作用,给出了针对7075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曲线,比较了各种热处理技术对消除7075铝合金残余应力的效果,为加工高强度的精密铝合金零件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7075铝合金残余应力热处理技术1 概述7075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属于a1-zn-mg-cu系可热处理强化的多元时效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热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固溶处理后经过人工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达600~700mpa,与45号钢的强度相当。
在150℃以下具有较高强度,其缺点是焊接性能较差,抗疲劳性能较差,有晶间腐蚀和严重的应力腐蚀倾向,并且为了获得高强度与高韧性,铝合金必须进行淬火处理。
当铝合金材料从大约470℃的高温快速淬入低温介质的淬火过程中,构件表面与心部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产生了很大的淬火残余应力。
故在使用过程中去除应力就相当必要。
本文所探讨的7075铝合金为应用于高精度的光学零件,对加工后的零件变形有较高要求。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去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将得到释放,此时往往产生很大的加工变形。
因此为了保证精密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应进行较好的残余应力释放。
2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选用7075-t6超硬铝合金板材,试样尺寸为15×150×220,分粗精加工两道工序进行加工,最终加工成10mm厚的平板试件,在粗精加工工序之间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残余应力的消除,精加工后利用三座标检验试样的平面度,比较宏观变形量的大小,利用钻孔法对试样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进行测定,比较微观应力值的大小。
本文所采用的消除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2.1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目的是减小金属制件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应力腐蚀倾向,保证零件尺寸的稳定性,同时其强度和硬度基本不下降。
1、何谓退火和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1或Ac3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的冷却(一般用炉冷)。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是:正火是完全退火的一种变态或特例,二者仅是冷却速度不同,通常退火是随炉冷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既适用于亚共析钢也适用于过共板钢,对于共析钢,正火一般用于消除网状碳化物;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主要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的缺陷,但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较退火者细,且亚共析钢中珠光数量多铁素体数量少,因此,经正火后钢的硬度、强度均较退火的高,由此可知,在生产实践中,钢中有网状渗碳体的材料需先经正火消除后方可使用其他工艺,而对热处理后有性能要求的材料,则据要求的不同及钢种不同选择退火工艺,如:要求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可选择正火工艺;要求有一定的塑性,尽量降低强度、硬度的则应选择退火工艺。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种类(1)完全退火(俗称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桥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的也用做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完全退火是一种时间很长的退火工艺,为了缩短其退火时间,目前常采用等温火的工艺来取代完全退火工艺,同完全退火比较,等温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它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
(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刀具、量具、模具以及轴承等所有钢种)。
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热轧件等内应力。
(4)再结晶退火用来消除冷加工(冷拉、冷冲、冷轧等)产生的加工硬化。
目的是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改善组织。
(5)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特别是合金钢的铸件和钢锭。
半导体行业术语半导体行业术语是指用于描述和解释半导体及相关技术的术语和术语缩略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半导体行业术语及其参考解释。
1. 半导体(Semiconductor)- 指的是电导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固态材料,通常是以硅(Si)或镓(Ga)为主要成分,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2.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也被称为芯片,是将数十亿个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到一块半导体晶片上的技术。
3.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是一种常用的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控制栅电压来调节源极电流。
4.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是一种基于nMOS(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5.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是一种将微机械系统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包括制造微型传感器、执行器和微型结构等。
6. 晶圆(Wafer)- 指的是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用于制作芯片的圆形硅片。
晶圆上会进行刻蚀、沉积、光刻等工艺。
7. 工艺(Process)- 指的是制造半导体器件所需的一系列步骤和工作流程,包括光刻、刻蚀、沉积、清洗等。
8. 掩膜(Mask)- 掩膜用于光刻工艺,上面有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光刻暴光制造电路芯片的图案。
9. Doping(掺杂)- 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杂质,以调整材料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掺杂剂包括硼、磷、砷等。
10. 渗透磁场(Permeable Magnetic Field)- 渗透磁场是指在磁性材料的边界上产生的特殊磁场,常用于磁传感器和存储器中。
11. 氮化镓(Gallium Nitride,GaN)- 氮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电子流动性和较大的能隙,适用于高功率电子器件的制造。
退火窑温度的控制张峰【摘要】结合玻璃温度控制的实践,介绍了退火窑保温区和非保温区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期刊名称】《建材技术与应用》【年(卷),期】2004(000)006【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退火;保温区;热交换器;串级控制;分程控制【作者】张峰【作者单位】山西光华玻璃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71.6引言玻璃的退火是玻璃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将玻璃置于退火窑中,使其在某一温度下保持足够时间后再缓慢冷却,从而使玻璃应力不超过允许值。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对退火窑各区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
从传热观点分析,不管是在退火区(保温区A、B、C 区)还是在冷却区(非保温区D、F区),玻璃带在退火窑中都属于冷却过程。
为了使玻璃在退火区退火后的永久应力不超过设计值,并使玻璃应力均匀分布,应根据预定的温度数值对退火窑中的玻璃板温度进行调节控制。
由于保温区和非保温区冷却方式不同,因此温度控制方式也不相同。
其中退火窑保温区采用热交换器对玻璃进行冷却;而退火窑非保温区则采用风嘴直接冷却。
1 退火窑保温区的温度控制退火窑保温区的(A、B、C)板上、板下都有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内风量的大小和风温的高低决定着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而风量的大小和风温的高低都是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而实现的。
1.1 A区、B区的温度控制退火窑A区、B区的结构完全一样,采用的温度控制策略也完全相同,即两个边部采用分程控制法,中部采用串级控制法。
但是,A区、B区要求控制的温度却不相同,A区温度应控制在500~580 ℃左右,B区温度应控制在430~500 ℃左右。
1.1.1 A区、B区边部温度控制分程控制法的控制原理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分层控制法的控制原理为:先从现场控制点取得实时数据AI,PID模块对该数据处理后以百分比的形式输给分程模块SPLIT,分程模块SPLIT再将该百分值分为0~49 %和50 %~100 %两段,并将它们分别传给AO1和AO2两个输出模块。
连退机组退火炉炉压控制研究摘要:文章介绍了连续退火炉炉内氛围主要组成成分,阐述了氢气含量配比控制和炉内正常生产时的压力控制以及造成炉压炉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炉压波动的主要常见原因,并提供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实际生产中,特别适用于特殊钢材的生产操作炉内氛围要求,使得退火炉炉内氛围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带钢退火生产工艺稳定,满足各类带钢退火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连退机组;退火炉;炉压控制前言攀钢西昌钢钒冷轧厂连续退火炉是进口立式退火炉。
炉内氛围为氮气和氢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构成的氛围,炉内压力保持微正压保证带钢在炉内不被氧化,同时还可以去除带钢表面残留的氧化物,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
1保护气体注入控制攀钢连退线按照区段划分保护气体注入分8个主控制管路。
炉内氛围控制完全基于西门子公司的PCS 7软件,以Win CC作为人机界面,实现过程参数的在线检测、显示和调节,实现数据采集、报警和趋势记录,保证设备的控制精度和生产稳定运行。
为了防止空气进入炉内,加热炉在生产中常保持一定的正压,炉压是由大量保护气体注入形成的,保护气通过位于炉底的注入点流进炉内,在各注入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和炉顶的放散阀共同调节下,保证炉内一定的压力和炉内气氛再生,炉内压力的设定以保证加热炉安全性为主,防止带钢氧化来决定,因为退火炉内的气氛压力直接影响着带钢的质量和退火炉的安全,炉压低无法有效保证还原反应效果,炉压过高容易出现事故和浪费气体。
1.1保护气注入模式根据加热炉生产状态,保护气注入一共存在六种模式可供选择,各个模式间的切换遵循顺序,模式的启停完全由顺控完成,保证切换过程平稳性。
其中快冷段高氢模式HNx+RCH2和模式N2+RCH2间的切换需要经历HNx模式和N2模式,此过程也是由顺控自动完成的,不需要操作工进行干预。
1.2保护气注入流量修正1.2.1炉压控制及修正保护气体注入炉内后,按照工艺设定的炉压大小由炉压控制器采用PI控制,其比例系数取2,积分时间取200s。
pcr技术论文有些网友觉得pcr技术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例文,希望能帮到大家!PCR技术的研究与现状分析篇一摘要:PCR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
因其高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等优点,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微生物检测、临床微生物、基因表达、肿瘤免疫、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DNA拷贝数的测量、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等许多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4种PCR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PCR技术;分类;研究现状;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PCR TechnologyClass 1 Bio-engineering 10 Student: Lao Yangyan Student ID: 1031250019 Tutor: Wei Dongmei Abstract: PCR is an in vitro enzymatic synthesis,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DNA fragment. Because of its high-strengt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detection speed and good accuracy,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the aquatic,microbial detection,clinical microbiology,gene expression,tumor immunology,detect ion of minimal residual lesion,measurement of DNA copy number,genome mutation,polymorphism and so 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 4 kinds of PCR technology,with its application status is analysed.Keywords: PCR technology;Category;Progress research;Application引言聚合酶链反应( PCR) 技术问世20多年以来, 已经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不断的完善, 不仅广泛应用在基础研究领域, 在疾病诊断等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课程设计题目:T12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院(系):冶金材料系专业年级:材料1201负责人:陈博唐磊,杨亚西,合作者:谭平,潘佳伟,多杰仁青指导老师:**2013年12月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热处理工艺卡目录基本资料 (4)工艺规范 (5)T12锉刀热处理 (6)1锉刀材料的选择 (6)2锉刀的热处理工艺 (6)2.1 球化退火的具体工艺 (6)2.2 T12钢制锉刀,其工艺路线如下: (6)2.3淬火 (7)2.4回火 (8)2.5 局部淬火 (9)3 热处理后组织金相分析 (9)4质量检验 (14)5缺陷分析 (15)参考文献 (16)表1、碳素工具钢化学成分序号 牌号化学成分 C MnSi S P 不大于1 T7 0.65-0.74 ≤0.40≤0.350.030 0.035 2 T8 0.75-0.84 3 T8Mn 0.80-0.90 0.40-0.60 4T9 0.85-0.94 ≤0.40 5T10 0.95-1.04 6T11 1.05-1.14 7T12 1.15-1.24 8T13 1.25-1.35工艺规范1、临界点温度 (近似值)Ac1 =730°C 、, Accm =820°C 、 Ar1 =700°C2、正火规范正火温度 850~870°c, 空冷, 硬度 269 ~341HBW3、普通退火规范退火温度 760 ~770°C, 保温2 ~4h, 再以 <30°C/h 冷速, 随炉缓冷到 500 ~600°C,出炉空冷。
4、等温球化退火规范1) 760 ~770°C ×2 ~4h, 680~700°C ×4 ~6h, 等温后炉冷到 500 ~600°C, 出炉空冷, 硬度≤207HBW2) 750 ~770°C ×1~2h, 680 ~700°C ×2 --3h, 硬度 179 ~207HBW, 珠光体组织2~4级, 网状碳化物等级≤2级。
机床铸件热处理标准机床铸件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工艺控制来改善机床铸件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的一种处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机床铸件热处理的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机床铸件热处理的主要标准是国际标准ISO 3755-1977《钢和铸铁—总则热处理》。
这个标准规定了钢和铸铁的热处理术语、性质、方法以及检验的要求。
对于机床铸件热处理,ISO 3755-1977的参考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 热处理前的准备工作:要求确定铸件的材质和化学成分,铸件表面应干净无杂质,必要时进行预处理。
2. 热处理方法: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
具体内容可参考ISO 3755-1977中对各种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处理过程的描述和要求。
3. 热处理工艺控制:包括炉温控制、保温时间控制、冷却速度控制等。
要求在热处理过程中能够准确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铸件达到所需的热处理效果。
4. 热处理质量检验:要求对热处理后的铸件进行硬度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以评估热处理质量的合格性。
具体的检验方法和要求可参考ISO 3755-1977中的相关章节。
另外,在实际的机床铸件热处理工作中,还可参考以下参考内容,以确保处理效果和质量的控制:1. GB/T 5613-2014《铸件热处理技术要求》:这个国家标准规定了铸件热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工艺要求、热处理工艺选择和控制、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验方法等。
是机床铸件热处理的指导性文件。
2. 机床铸件技术规范:根据具体的机床铸件要求,制定专门的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对铸件材质、热处理工艺、质量检验等方面的详细要求,以确保热处理的实施和效果。
3. 机床铸件热处理操作规程:编制热处理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从而保证人员能够按照规程进行热处理过程。
4. 机床铸件热处理工艺文件:编制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温度曲线和保温时间等参数,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和操作。
BS EN 10083-1淬火与回火钢1:一般交货技术条件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国必须遵循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内部规则,根据本规则的规定,本欧洲标准具有不经任何改动而成为国家标准的地位。
如提出申请,与这类国家标准有关的最新目录与文献书目可从中央书记处或任何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处获得。
本欧洲标准有三种官方版本(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
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员负责翻译成其本国语言的任何其它语言、且通知中央书记处的版本均具有与官方版本同等的地位。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为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与英国的国家标准化机构。
目录序文1.范围2.规范参考3.术语和定义4.分类和指定4.1 分类4.2 指定5.将由买方提供的信息资料5.1 指令性的信息资料5.2 选项6.加工工艺6.1 概要除氧热处理和表面条件炉批分隔7.要求7.1 化学成分,淬硬性和机械性能切削加工性半成品和棒条的剪割性结构内部的完整性表面质量尺寸,尺寸和外形的公差8.检查8.1 测试程序和文件类型测试频率检查测试9.样品和试件的准备9.1 样品和化学分析的选择和准备9.2 用于机械测试的样品和试件的位置和方向9.3 用于硬度和淬硬性测试的样品的位置和准备9.4 样品和试件的确认10.检测方法10.1 化学分析10.2 机械试验10.3 硬度和淬硬性的测试10.4 重复测试11.记号,标签和包装附录A(规范性)机械性能的等效断面附录B(规范性)选项附录C(参考性)其他相关标准附录D(参考性)依照此欧洲规范性产品尺寸标准应用附录E(参考性)决定非金属含物序文本欧洲标准根据欧洲钢铁标准化委员会(ECISS)/TC 23“可热处理合金钢与易切削钢质量标准”起草,其书记处由德国工业标准(DIN)负责主持。
本修订部分将至迟在2007年2月之前通过公布其相同的文本或通过签署承认的方式具有国家标准的地位,最迟在2007年2月,与其相抵触的国家标准将被撤销。
★技术要求模板_共10篇范文一:技术要求一般模板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
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未注倒角均为2×45°.锐角倒钝。
5。
装配要求:**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目录一、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3)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3)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3)四、设计步骤 (3)4、1 方案确定 (3)4、2 热加工 (6)4、3 热处理工艺设计 (7)五、实验设备 (16)六、参考文献 (16)一、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级实验操作时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分析、性能检测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热处理实验方法、原理及相关设备,运用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设计内容:独立完成38CrMoAl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必须独立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不同的某一种钢材热处理工艺设计,能够较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法、路线、参数,合理选择热处理设备并正确操作。
3、正确利用TTT、CCT图等设计工具,认真进行方案分析。
4、正确运用现代材料性能检测手段,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材料性能检测等。
5、课程设计说明书力求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图像清晰。
四、设计步骤4、1 方案确定1、38CrMoAl 高铝合金结构钢介绍牌号:38CrMoAl38CrMoAl 是合结钢的其中一种, 国内执行标准GB/T3077- 1999。
中药代谢组学pcr-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药代谢组学是研究中药在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分析和识别药物代谢产物,探究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动力学,为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高效、高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中药代谢组学正逐渐成为研究中药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中药研究方法相比,中药代谢组学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代谢组学可以全面、系统地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揭示药物代谢的整体特征和影响因素。
其次,代谢组学可以鉴别中药的活性成分和它们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探索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代谢途径。
此外,代谢组学还可以评估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了解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体外扩增DNA片段,使其数量呈指数级增加。
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等领域。
在中药代谢组学中,PCR技术可以被用于检测中药的代谢酶基因表达水平、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以及药物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通过PCR技术,可以全面了解中药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为中药在临床应用和个体化用药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中药代谢组学与PCR技术的结合为研究中药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全面分析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结合PCR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代谢组学与PCR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代谢组学PCR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一、退火过程:
退火方式一般为电接触式,电极通过退火轮(接触轮)将大电流均匀导入铜线上,实现铜线的预热和加热.预热是将铜线加热到不至于氧化的最高温度,一般为250度左右;加热是将铜线加热到退火温度,一般为500~550度,使之再结晶.加热段有蒸汽保护,防止铜线氧化,再经过水冷却后,完成了退火(软化)过程。
二、技术要求:
1、退火电压和拉线速度及收线速度应保持同步性.
2、退火电流与退火线径的平方成正比,应根据线径大小设置退火电流.确保退火软铜线的性能符合GB3953的规定或理想的性能.
3、收线张力是通过储线器汽缸的压力进行调整.
4、铜线的直径偏差应符合GB3953的规定。
三、线径缩小的原因:
铜线在拉制过程中产生硬化现象,退火软化后,铜线的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和延伸率增加.在收线张力的作用下,线径缩小是必然现象.但应当控制线径缩小的范围,一般不大于0.02mm(根据线径的大小而确定).如果收线张力减小,退火轮之间的铜线会抖动,接触不好,出现点火花现象,容易断线和加速退火轮的损坏.因此,应根据线径的大小选择收线张力。
四、措施:
将线径缩小的量,增加到定径模具的孔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