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着力在继续扩大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提高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实观产品系列多元化;扩大马铃薯外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出口创汇“三篇文章”上下功夫,使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雏形初步形成。2004年,全市马铃薯面积达到300.24万亩,占全市粮播面积的52%和秋粮面积的73%,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总产达500万吨,实现产业产值14.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

为了抢抓“全省马铃薯产业年”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今年年初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马铃薯产业的提升问题,在认真查找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指导方针,从布局规划、地块预留、良种调运、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建设、贮藏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狠抓马铃薯产业发展。经过前六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在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农艺农机结合,龙头培育贮藏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实行引、育、繁、推一体化,进一步重视良种和脱毒种薯推广扩繁工作。为有效解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专用品种少,主推品种脱毒种薯应用比率低,退化严重等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局已安排市旱农中心正式启动马铃薯育种工作,组建了课题组,一方面引进筛选适宜我市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的推广新品种,一方面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育种手段,加快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已引进新品种和育种材料360多份,配制杂交组合50多个、3000多份,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9个适宜品种正在多点示范。在脱毒种薯生产和扩繁上,定西敦煌种业、爱兰、百泉种业以及渭源、安定农技部门,已生产脱毒苗12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网室扩繁原种1700亩,建立一、二级原种基地2.5万亩。同时,今年各县区着力抓了优质菜用薯新大坪、台湾红皮、D一1533和高淀粉型良种陇薯3号等的推广工作,全市共建立良种繁殖基地56万亩,新大坪、陇薯3号种植面积分别达30万亩和100万亩。

(二)以标准化种植和订单生产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产业基地层次。根据市上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总体部署,各县区进一步重视总量扩充和基地提升工作,经过努力,

已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315万亩,较上年净增15万亩。同时农业部门更加重视了规模片带建设和规范化种植以及订单的创新。全市共建立千亩以下科技密集示范点120个、11.2万亩,千亩以上示范片63个、8.5万亩,5000——10000亩的产业带32个、25万亩;实施机械深耕15万亩、深松9.4万亩,机播5.2万亩。落实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358个、148.61万亩,实行订单化种植187.97万亩。在订单落实中,涌现出像陇西清吉、安定超兴这样的样板企业,清吉公司主动与县农村信用社对接,印制“马铃薯订单收购兑现卡”,签单农户除享受保护价收购外,还可凭卡到信用社贷出千元以下的资金,该公司共签单13万亩、签单户共贷出资金4700多元。安定超兴公司,主动与爱兰种业结合,今年在青岚乡建了万亩陇薯3号订单示范基地,由爱兰种业提供脱毒良种,并负责技术指导,该公司预付种子款,待收购时扣回,这种反哺农民和对接科技企业的举动,值得大力推广。

(三)以项目带动和多渠道融资为切入点,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加工总量低和产品质量差等突出问题。一是市上召开了银企座谈会,推广市农行帮扶企业封闭运行的办法,动员各家商业银行积极支持马铃薯加工业;二是市政府从去年着手,经过多次协商,与中国开发银行甘肃分行正式签约了支持定西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和城市建设的10个亿的合作协议,其中扶持马铃薯产业项目7个、5000多万元。三是积极组织各县区和企业申报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全市各企业共申报马铃薯产业扶持专项24个。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运作,联合中国农机院和国内外有关专家,采取招商引资、多方融资的办法,在安定区实施的20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加工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年内有望二条2万吨的精淀粉生产线建成投产;陇西清吉公司与荷兰尼沃巴淀粉机械公司股份合作的3.6万吨淀粉精制和临洮腾胜公司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新上2万吨精淀粉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我市精淀粉生产能力年内可新增8万吨、达到33万吨,力争今年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总量突破15万吨。

(四)把马铃薯鲜薯贮藏提到议事日程,做为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延长加工原料供应时间、稳定价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2004年全市新挖贮藏窖12.82万眼,各类贮藏窖累计达76.21万眼,实际贮藏能力达到了工20万吨。今年全市各县区更加重视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市农业局组织人员通过调查,已总结出了农户、大户和协会简易贮藏的模式,并绘出图纸,起草了实施意见,印发

各县区大力推广。在贮藏体系建设方面,安定区走在了全市前列。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该区早计划、早动手,广泛动员农民在田间地头、庄前屋后挖窖分散贮藏,鼓励中介组织、营销大户在区域性马铃薯集散地和中小型市场建设500一1000吨大中型贮藏库(窖)群,初步形成了农户分散贮藏、大户和协会集中贮藏的格局。目前已建成百吨以上藏贮窖90座,贮量可达9000多吨,新增贮藏能力已达20万吨,计划到年底达到40万吨。

(五)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四个较大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市场。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26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15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2321个,初步形成了以四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2004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达110万吨,其中铁路外运6006个车皮、36万吨,组织发送马铃薯专列6列\1.56万吨。通过政府积极调控市场,去年我市马铃薯外销价格平均每吨净增80元,市内务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每吨上升3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止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渭源马铃薯”已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识注册,“临洮马铃薯”取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超兴精淀粉正在申报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临洮腾胜、兴达、甘肃金大地、岷县金大地和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临洮腾胜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虽然我市今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应用率不高,脱毒种薯生产面临资金困扰。经过去年组织终端市场调研和近几年精淀粉生产实践证明,目前适宜外销的优质菜用型良种新大坪、D—1533、费乌瑞它等,推广普及率仍然不高,适宜加工薯条、全粉等产品的外引品种大西洋、夏波蒂等,适应范围有限;适宜生产精淀粉的品种陇薯3号规模仍然不够;同时这些主栽品种,特别是陇薯3号、新大坪等,脱毒扩繁过程中网室扩繁原种环节受资金困扰,导致脱毒种薯应用率不高,大田生产品

种退化现象较重。

二是基地标准化、良种化、订单化、专用化和科技化程度仍然不高。具体来说,由于加工、外销基地品种混杂,造成原料质量不够稳定,外销商品性较差,价位上不去。同时,基地科技含量较低,投入跟不上,单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企业原料订单兑现率较差;机械化作业技术应用受资金制约,机械数量不足,推广面仍然不广。

三是加工能力和实际生产量形成反差,而且产量、质量不够稳定,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去年22家精淀粉企业已形成25万吨的加工能力,实际只生产了10万吨,主要原因是加工时间短,原料的贮藏供应跟不上;同时,由于原料品种混杂,质量不够稳定,导致生产的精淀粉质量不一致且较差。经我局组织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企业虽然76.7%的指标达到一级品标准,而23.3%以下的指标仍处于二级或二级以下,另有50%的企业产品质量在一级到二级之间,处于中等水平以下。

四是贮藏体系建设需进一步研究和重视。包括企业原料贮藏、大户、协会和农户的贮藏,尽管做了一定工作,仍需要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扩大规模。

二、下步打算及今后工作重点

围绕年初市政府确定的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市农业局作为产业牵头单位,后六个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好:

(一)认真抓好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田间管理工作。计划近期召开防治现场会,搞好技术培训、组织调运农药器械,加强技术指导。同时抓好中耕培土、除草、追肥等工作,确保马铃薯丰产增收。

(二)全力落实订单。进一步动员龙头企业,完善订单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同时结合贮藏体系建设,推广安定超兴订单贮藏模式。

(三)千方百计提高加工总量和产品质量。一是督促加工企业加快技改、扩建进度,提早检修设备,改进技术、工艺、扩大加工数量,提高质量。二是加大今年新上加工项目的建设进度,使其及早建成投产。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帮助加工企业申报贷款,保证收购资金。四是动员加工企业推广订单贮藏。五是计划于9月份,我局牵头邀请荷兰马铃薯加工专家在定西举办讲座,培训提高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员工。

(四)进一步’搞好马铃薯促销工作。今年我市马铃薯预计总产量550万吨以上,除加工、贮藏外,外销量仍在100万吨以上,外销工作仍然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一是要按照省上的要求,从7月l号开始到12月底,开辟市内绿色通道,保证货流其畅;二是及早与铁路部门联系,争取车皮计划。继续推行去年路地联合、成立联运

办的方式进行运作,统一调配铁路运力。争取铁路外运专用车皮1万个,发送马铃薯外销大、专列10个;三是协调金融部门,保证运大户、协会的流动资金;四是建议省厅今年把定西的马铃薯产销接洽谈会办成全省性的节会,实行省市联办。

(五)切实抓好贮藏工作。今年全市计划新建贮容3—5吨的藏窖5.3万眼,贮量100吨左右的协会简易贮藏库2000座,新容量50吨左右的经销大户贮藏窖1800个;主要贮藏加工原料、薯和商品薯。通过努力,使我市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年新增80万吨。

(六)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安定马铃薯专业市场和渭源马薯,种薯市场建设。同时抓好马铃薯主产区中型和小型市场建设。

根据省发改委审批的《定西市马铃薯优质产业链发展规划》出的目标,今后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目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一步扩充规模、提高单产,实行引、育、繁、推一体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加工、销售和仓储并进,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经营层次,全力打造具有定西特色的马铃薯“块状经济”,尽快把西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及加工基地,构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以发展专用型脱毒种薯基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优质马铃薯良种梯级繁育体系建设。依托定西市旱农中心和省农科院渭源马铃薯育种基地,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及该中心在北京建成的“国家马铃薯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和我省即将建成的“中国西部马铃薯育种中心”进行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马铃薯品种品质资源,采取引进、选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生物组培快繁技术。到2010年,形成年产脱毒苗3000万株、脱毒微型原原种5000万粒,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年产脱毒原种2000万公斤,脱毒良种繁育基地100万亩、年产脱毒良种150万吨的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生产基地。

二是以订单生产为突破口,建立集约化程度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优质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积极动员和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主动对接农民,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和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实行集约化生产。到2010年,马铃薯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高淀粉型原料基地200万亩,全粉及高档休闲食品原料基地50万亩,优质外销型商品薯基地150万亩。在中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重点推广高淀粉及优质菜用型脱

毒品种;在光热水土资源配置相对较好的洮河、渭河、漳河河谷川台区,重点布局专用加工型和优质早熟菜用型脱毒品种;在南部高寒阴湿区,着力发展脱毒种薯和优质菜用型商品薯基地。同时,重点将安定凤翔、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把渭源会川建成国内最大的马铃薯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

三是以实现马铃薯加工产品系列开发为目标,促进马铃薯加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一是抓好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达产达标;二是重点抓好新上项目即安定20万吨变性淀粉、清吉3.6万吨淀粉精制等生产线的建设进度,力争尽快建成投产;三是充分发挥我市马铃薯淀粉行业协会的作用,及早组建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企业集团,做强企业、做大品牌,做优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全市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其中食品级精淀粉30万吨(其中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全粉及高档休闲食品年产量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