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0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深度肢体烧伤患者康复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深度肢体烧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法将63例深度肢体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l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早期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出院后半年的康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功能锻炼掌握程度、主动性治疗及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经临床观察两组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
2护理方法2.1 所有病例入院后给予重症监护、补液、手术等常规诊治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相应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解答患者相应的问题,在患者进行锻炼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
2.2 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由经过康复技术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包括评估,肢体功能的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康复。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2.2.1制订系统化康复护理计划: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烧伤部位、深度、面积、烧伤后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文化程度、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状况等情况早期制定系统化康复护理计划。
2.2.2 心理支持:主要向患者介绍早期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成功病例,调动其积极的心理,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让患者了解康复基本程序及预期目标。
并说明康复治疗是漫长的艰辛之路,只要横下心渡过“疼痛关”坚持主动和锻炼,最终会得到满意的康复。
同时疏导其家属安慰体贴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对患者演示较好的方法与技巧给予不同程度的赞扬,鼓励其坚持康复的勇气和决心。
2.2.3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深度烧伤后出现的各种症状、药物的作用、康复知识。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意识,使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定期组织患者或家属集中观看肢体功能锻炼的录像,然后再组织患者或家属讨论,相互交流。
推荐烧伤康复有关的书籍、杂志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儿童深ii度烧伤创面处理专家共识及护理要点导言:儿童深度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专业的处理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专家共识及护理要点,以帮助父母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儿童烧伤伤情。
一、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专家共识:1.快速冷却创伤部位:冷却时间不超过20分钟,使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快速冷却可以减少烧伤面积和深度,减少组织损伤。
2.充分清创:清除创面上的烧伤组织,可以采用手术刀或者外科剪进行切割清除,确保创面干净,并避免感染。
3.创面覆盖:采用无细菌的敷料覆盖创面,既可以保护创面,又可以防止感染。
可以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敷料。
4.早期创面覆盖:最好在烧伤发生后的24小时内进行创面覆盖,减少创面表面的湿度和感染风险。
5.使用生物活性蛋白: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含有生物活性蛋白的敷料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瘢痕形成。
6.监测创面愈合:定期检查创面愈合情况,观察是否有感染征象,及时处理并更换敷料。
7.预防瘢痕形成:对于已经瘢痕形成的疤痕,可以使用硅胶凝胶、生物阻滞剂等进行治疗,促进瘢痕平坦和色素回归。
二、儿童深度烧伤创面护理要点:1.保持创面清洁:每天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创面,避免创面与异物接触。
2.使用合适的敷料:选择合适的敷料,确保敷料能覆盖全面并保持湿润,避免粘连和污染。
3.涂抹药膏:根据医生建议,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抗菌药膏和修复性药物,促进创面的愈合。
4.饮食调理: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帮助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
5.防止感染和疤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创面受到感染。
对已经形成的疤痕,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护理,缓解瘢痕的紧缩和色素沉着。
6.情绪支持:儿童深度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给予儿童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恢复期。
结语:儿童深度烧伤的创面处理和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遵循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专家共识,并根据护理要点进行创面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感染和瘢痕的形成,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烧伤病人的康复与心理护理一烧伤病人的心理变化:由于烧伤后强烈的刺激和创面疼痛,引起剧烈的系列心理变化。
1.1 烧伤早期怕痛会出现系列应激反应,发抖、面色苍白、出血、忧虑、担忧、害怕及恐惧心理,言语表现有烦躁不安、多言多语,还有沉默寡言,哭泣甚至狂叫,有的病人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就产生轻生的念头,会出现情绪危机,焦虑忧郁。
1.2 烧伤治疗期即治疗中期怕死面积烧伤病人的病程较长,这样的病人大都怕死,也有的病人不怕死而想死,怕给家人及社会带来负担,还有的年轻患者怕毁容而产生自杀念头。
1.3 烧伤恢复期即烧伤后期怕残烧伤后期病人多担心留有残疾,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重的精神上的痛苦和负担,情绪低落。
2 护理措施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主动热情,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作好解释,争取家属及密友的配合,共同参与治疗和护理。
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好治疗和护理。
对小儿烧伤针对小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完全,且代偿机能差的特点,在临床观察中要特别注意休克期的护理:重点观察尿量,加强小儿精神和神志变化的护理。
与小儿频频接触,建立感情,不能让其产生害怕,要用怀抱、抚摸等方式与小儿交往接触,从而进一步了解病情,加强护理。
配食时要注意小儿口味,满足烧伤创面营养的需要。
对整形病人的临床护理:从病人入院就开始接受做好精神的临床护理宣教,并通过我们的言谈举止及稳准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使病人对术后的效果充满信心。
对疼痛的患者态度要和蔼,以同情安慰的语言鼓励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值,转移注意力,应用暗示疗法等。
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疤痕粘连与挛缩,鼓励病人增强自信心和自强心,克服自卑感。
在护理中,各不同的烧伤原因、病人年龄等情况的特殊性,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帮助病人增强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对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对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补液要限量,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入量,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烧伤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烧伤是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
【护理常规】1.轻度烧伤应尽可能将受伤部位立即浸泡在冷水中。
2.重度烧伤应立即给予患者面罩吸氧4~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积极给予患者抗休克、抗感染、补液治疗。
3.如有呼吸道和肺部灼伤,可行气管插管。
是否需要插管可根据呼吸的频率等因素决定,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4.烧伤创面护理:创面清理干净后,涂敷抗生素软膏或油膏,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每天更换纱布2次或3次。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以及呼吸频率、深度的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6.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7.正确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情绪、食欲、尿、便及创面情况。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适当锻炼,尤其是关节烫伤部位,防止瘢痕粘连影响关节活动。
2.饮食指导清醒患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半年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根据病情选择留置胃管等。
3.用药指导根据医嘱6个月内给予硅酮霜或者瘢痕贴外用,预防瘢痕。
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4.心理指导主动关心、同情患者,解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主动启发和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5.康复指导康复过程始终坚持动、静结合,以动为静的原则。
早期体位摆放对抗关节挛缩,主动活动全身各个关节,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瘢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6.复诊须知门诊定期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小儿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小儿手烧伤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135例手部烧伤的患儿早期创面护理及温水疗法与压迫疗法等康复措施的分析。
结果:135例210只手均获得满意效果。
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建立新的完善机构,从而加快手部功能康复。
关键词:手烧伤功能锻炼干预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68-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患儿家属要求我们的不仅仅是“救命”,还要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
因功能的恢复直接关系到他们以后的生理、心理健康。
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患儿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术、自体皮移植术及在医护人员早期功能锻炼指导下,有效防止了手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375例,男200例,女175例,年龄9个月~6岁,火焰烧伤175例,热液烫伤124例,电烧伤26例,热压伤21例,其他烧伤29例。
其中182例行烧伤切痂植皮术,26例行皮瓣转移术。
2 早期处理方法2.1 早期的护理。
早期包扎时将各个手指用纱布分开,手掌心填塞较多的敷料,拇指外展张开,包扎时不能过紧,包扎固定后应经常活动手指,避免因长时间固定而影响手部的灵活度或因手部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肿胀,甚至发生缺血坏死[1]。
抬高患肢30-45°,以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水肿的回吸收。
术后做好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手部的血液循环,并检查指端温暖度及肿胀情况,触摸手指的温度,观察敷料有无渗液。
如果发现手指冰凉、肿胀明显、指端颜色青紫、发黑,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不可逆性变化。
腹部皮瓣手术者可给予纱布绷带固定肢体,以防患儿好动引起皮片移位或皮瓣撕脱。
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法烧伤是由各种致热因子引起的皮肤甚至深部组织的损伤,致伤因素包括热力、光电、化学腐蚀剂、放射体等,其中热力烧伤约占各类烧伤的80%左右。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方法与结果: 小面积烧伤一般多在门诊给予清创、包扎等处理,大面积烧伤、头面部或会阴部烧伤等需住院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防治休克;妥善处理创面,促进创面修复,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功能;防治败血症及其他并发症。
结果:2 护理措施2.1创面护理正确处理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处理方法是:2.1.1早期清创:病人休克基本控制后,应在良好的止痛或麻醉条件下尽早施行早期清创。
清创时须保持无菌,动作轻柔。
清创顺序一般应按头部、四肢、胸腹部、背部和会阴部进行。
先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正常皮肤,再用0.1%苯扎溴铵或碘伏溶液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和清洗创面,去除异物。
对浅Ⅱ度创面的完整水疱予以保留;明显剥脱且污染较重的疱皮应去除;对深Ⅱ度和Ⅲ度创面,如有腐烂表皮也要去除;然后酌情采用包扎或暴露疗法。
2.1.2包扎疗法:优点是护理方便,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可使创面充分引流并保护创面,避免再污染;肢体可固定于功能位,便于转送等。
缺点是创面不易干燥,易于细菌生长繁殖,更换敷料时伤员有一定痛苦,不适用于头颈部、会阴部及大面积烧伤。
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烧伤、小面积烧伤的门诊病人及气候寒冷或病房条件较差的环境。
方法是在清创后的创面先放一层油质纱布或药液纱布,外面覆盖约3cm厚度的烧伤敷料(多层粗网孔纱布),再给以适当压力包扎。
创面包扎后,应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每3~4h检查一次),如出现青紫、发凉、麻木、肿痛时须将绷带放松。
肢体部位包扎后应抬高患肢,四肢关节部位应维持于功能位。
2.1.3暴露疗法:优点是创面干燥,不利于细菌生长,便于观察创面变化,减少了换药的痛苦。
缺点是必须有符合条件的烧伤病房,采用保护性隔离措施。